听见天堂(2006)

Rosso come il cieloUP:2021-06-02

听见天堂

评分:8.9 导演:克里斯蒂亚诺·博尔托内 编剧:克里斯提诺·波顿 / 帕罗·萨森内里 / 莫尼卡·扎佩利
主演:Francesco Campobasso / 卢卡·卡波里提 / 马可·科奇 / Simone Colombari / Alessandro Fiori / Rosanna Gentili / Simone Gullì / Andrea Gussoni / Michele Iorio / Patrizia La Fonte / 弗兰切斯卡·马图兰扎 / Giusi Merli / Norman Mozzato / 帕罗·萨森内里
类型:剧情
片长:96分钟地区:意大利
语言:意大利语
影片别名:红色天空 / Red Like the Sky
上映:2006-10-17(罗马电影节)
IMDb:tt0450121

听见天堂简介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往往他会为你打开另一扇。意大利男孩米克(Luca Capriotti 饰)虽然出身在穷乡僻壤,但他从小就梦想成一流的电影大师,只因他是那么的热爱电影。然而上帝跟他开了一个最残酷的玩笑,米克玩弄一支来复枪时不幸走火,从此他只能淹没在巨大的黑暗当中。 这一度令米克感到沮丧万分,仿佛活着已没有了动力。然而盲校的唐老师的一番话让米克豁然开朗,为什么音乐家在演奏时会闭上眼睛,因为那样音符会蜕变,变的更有力量。于是,米克选择了用耳朵代替眼睛,去记录他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不仅可以看见天堂,还可以听见天堂。

简评

米克眼睛看不见,他还有敏锐的耳朵,于是他选择了用声音来记录他所看到的一切。我也学着闭上眼睛,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听到很多车呼啸而过,声音粗而短促的是客车,声音尖锐而刺耳的是摩托车,声音处于两者之间的是轿车;我听见雨夹着风凛冽的扑面而来,听得我打了一个冷颤;我听见往来的人谈话声吵闹声孤独行走的落寞声;偶尔还有一只小狗的吠声。原来听的世界也可以这样的丰富多彩。米克依靠着这些听得到的世界,成为意大利电影界最著名的声音剪接师。

就算看不见了,也不能忽视孩子们内心的想法与梦想。看到米可他们表演结束站成一排在台上谢幕时,有点泪目,我相信台下所有的家长们也是这种感受,欣慰、高兴。电影最后,米可又回到了曾经还看得见时与小伙伴玩捉迷藏游戏的地方,其他的小伙伴并没有歧视他,甚至刚开始会顾虑米可的感受,后面说出了“米可,我们好想你”这些话时,真的泪目,十分感动。单纯、善良,是多么美好的品质。

人们把这样一群孩子关在盲人学校里,以安全为名,为他们打造实为歧视的牢笼。在这个牢笼里,受苦被视为美德,温驯被视为必然,一群本性天真善良的男孩,由于失去了自己的眼睛,也失去了自己的自由。在这部影片中,和载满了疯人的愚人船一样,我们把盲人赶入了相同性质的孤岛当中。在这座岛上,在这座被限定好的,没有自由、没有创新的学校之中,一切可能性都被扼杀了。同时,被边缘化的孩子面对的是一个早已被决定好的人生,一个僵死的、无希望的未来。但有这种规训的地方,就会有反抗的声音。有人说奴役、温顺、受难、服从,就有人说自由、创新、快乐、平等。失去了眼睛不代表人不再是人,因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代表着千千万万种可能性。失去了眼睛,他们还有耳朵。正是利用耳朵,他们在视觉统治的“正常人”王国里,用声音反抗这一霸权。

电影讲述了小男孩米可遭遇意外之后眼睛失明,被送到盲人学校的故事,米可虽然失明了但是属于孩子的那份对世界的探索的好奇心依旧还在,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怨天尤人,反而是很快就适应了看不见的生活,不得不说这适应能力也太快了吧!还能骑车和妹子出去看电影,看到中间他和小姑娘去看电影那段,感情线都出来了……无奈的感叹一下,单身狗卑微到连小学生都不如……后面的教育主题比较鲜明了,一个按部就班只求平安的校长,一个懂得发掘学生潜能的老师,电影主题还是比较鲜明,不能剥夺任何一个孩子追求梦想和探索的权利。

最近自己主观但是巧合的看了一些“儿童片”,《伴你高飞》啦、《听见天堂》啦、《》啦,小孩子的想象力被表现的很极致,感觉以孩子作为影片主角是对各个年龄阶段的观众的“狙击”,很容易被他们感染和感动。在我看之前没想到它和《推拿》一样是讲盲人的,从盲童的角度去揭开这个黑暗的世界实际上比成人的角度更让我们怜惜和难过,因为他们还懵懵懂懂、还很纯真、还有不屈服于世界的勇气。看到如沙利文一般的唐老师的时候很感谢恩师,就像《放牛班的春天》的那位老师,良师如伯乐,“人有五官,为什么你只用一个感官去记录四季呢”这句话启迪了米可用声音记录四季。米可自己也有追逐梦想的天赋和真心,看到他最后成了最佳电影音乐剪辑师,真欣慰。也很喜欢游行示威遇到的盲大学生,他和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是一个鼓励的、给人力量的治愈片啊。

【9/10】特别感人,孩子们的纯真特别美好,很纯净,“坏孩子”也不是真的坏。小男主米克和小女孩萌动的感情也是那么美好,这样的感情大人不应该破坏,我相信他们对彼此爱的承诺,也是发自内心的,他们真真切切就是那样想的,虽然在大人看来那承诺不可能甚至可笑,但这正是童真可贵的地方。看到最后孩子们的表演,我也是忍不住落泪,很温情,眼盲的孩子同样自由,而他们对声音的感觉甚至更敏锐。现实中往往发现看不起少数群体最凶的恰恰是同类。千里马需要伯乐,一个人能遇到一个能理解你欣赏你支持你帮助你的老师那可太幸福了,男老师简直就是天使。

渺小的人都是奴隶——伟大的人,必是叛逆者。李耳是个叛逆者。常言道,尼采哲学存在于尼采之前,老子庄子,便是尼采之前的尼采。道可道,非常道——事实证明,能够《听见天堂》之「道」的人多是小孩子,而「天堂」也多是肉眼不可见的。但我们却看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可超越语言,变得如此暧昧、多元和玄妙。影片以成人叙事与孩童视角的碰撞展现了实用与无用之间的冲突。教条扼杀了人的感知力、想象力、好奇心和叛逆心。对此,人类只能束手就擒,将这些与生俱来的天赋统统上缴——归还宇宙。我们被困在系统里——丧失与自然对话的能力。一个个天才变成一颗颗螺丝钉,独一无二的《Soul》变成流水线上的编号,其实上帝的意思是让我们返老还童,成为一个小孩子,你愿意吗?多数人不愿意,因为已然做不到了。怎么办?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克里斯提诺波顿的镜头是有温度的,有人气的。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快乐而单纯,女孩喜欢男孩只需要轻轻抱一下,男孩也只需要告诉女孩“不会离开”彼此就都相信;他们在电影院狂笑,甚至不是因为影片,而只是听到了其他人的奇怪笑声,大家就可以毫无征兆地,不断地开心。眼盲之人或许失去了直接看世界的能力,但他们也甩掉了眼睛对思维的束缚,我们都一样,都一样享受生活。

为明天去特殊儿童教育科普课堂补看的片子。因为在讲“听见”天堂,几首配乐都太优美了,画面也很温馨。没有急转直下的剧烈的情节,只有在执着于“梦想”的路上遇见的小女孩、唐老师、和炼钢厂的盲人大哥。今天下班在公交车上刷到一段话“无所谓了,就让我去过以前不屑的工作结婚买房的无聊生活吧,就让我得棱角和理想慢慢溶解吧,那样的话痛苦少一些”,有时我也会这样觉得,但是一去病房看完小孩子还是希望自己会为她们多做一些哪怕带去一点点欢愉。但凡有些心态上的苦恼的人,只要来过这里的人都会对自己的幸运感到感恩的。结尾处落泪,喜欢这个故事。

根据意大利著名盲人音效剪辑师米可·曼卡西真实故事改编。良师难觅,得之人生大幸。眼睛看到的,怎与心灵感受到的相比,我们要保持的,是一颗永远清明虔诚的心。闭上眼用你的心灵洞悉这个世界,你会看见不一样的美丽,你会听见别样的悦耳,你会收获天堂般的幸福。米可要是没有碰到这个唐老师,他的人生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模样了。“我们有五官,缺少了任何一个也无法将充满希望的心致盲”。“蓝色是骑着自行车风吹在脸上的感觉;棕色是树皮粗糙斑驳的模样;红色像火一样是太阳下山的天空。感受世界无与伦比的美丽,请闭上眼睛”。整部电影励志、精湛、感人。

蓝色是骑脚踏车时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在充满想象力的人面前,万物皆浪漫。作为一个持续关注配音圈的观众,我对拟音师有一种亲切感以及特别的尊重。对主角自发地喜欢录音、拟音的行为也是颇受感动。盲童骑自行车时的尖叫声我好理解,也太吓人了吧。(请勿模仿)这大概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吧。而且长大后成为声音剪辑师,也太棒了吧!这部电影跟《放牛班的春天》的背景相似,但是更顺其自然。蓝色是骑脚踏车时风吹在脸上的感觉。这句话大概是这部电影留给我的咒语了。

如果我突然啥也看不到了,我一定会寻死觅活,崩溃到歇斯底里,真的太可怕了。男主米可有幸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唐老师,有一句台词,我特喜欢,上帝给了你五个感官,所以为什么要依赖视觉呢?唐老师认为盲人和正常人没有区别,他们充满活力,热情和想象力,任何人都不能剥夺他们表达自我的自由。米可长大后成为意大利电影界最著名的声音剪接师。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往往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当我们受到挫折时,不应该放弃自己,要知道梦想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获得奖项

  • 第17届悉尼电影节
    第17届悉尼电影节
    获奖:Audience Award —— Best Film
听见天堂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