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西宫(1996)
東宮西宮UP:2021-02-17
《东宫西宫》(英语:East Palace, West Palace )是中国1996年的一套同志电影,由张元导演。电影以1991年在北京一次假借健康调查为名而清算市内同性恋人士的事件作为蓝本,并由当时崭露头角的新星胡军、赵薇等演出。本片获当年阿根廷Mardel Plata电影节的「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奖项。
东宫西宫简介
北京某公园是同性恋晚上幽会的场所,该公园附近的派出所民警小史(胡军)值夜班值到无聊时,会到公园里抓一两个同性恋来审一审,在他们交待自己的种种“活动”时,他会打骂一番以消闲解闷。某晚又去抓人时,欲拒还迎的阿兰(司汗)被他铐回值班室。
审问过程中,小史的言行不乏对阿兰的歧视和侮辱,但阿兰丝毫不为自己是同性恋难为情,反不动声色地讲起过往经历,并用死囚与刽子手的故事表达他对小史的爱恋,慢慢地,小史发现他的心中原来也藏有一座断背山。
获得奖项
- 第11届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
获奖:Best Director / Best Screenplay / Special Mention
提名:Best Film ——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 张元 Yuan Zhang导演
- 司汗 Si Han饰 阿兰
- 胡军 Jun Hu饰 小史
- 叶静 Jing Ye饰 少年阿兰
- 王小波 Xiaobo Wang编剧
- 向民 Min Xiang作曲
简评
重看一次,顿觉鬼气森森。张元的问题不仅在于他对同性恋、SM和易装的表述都有明确倾向,更在于他没有准确地传达原作的张力。表现阿史的身份困惑而没有对阿兰的爱,于是主题全部落在阿兰的念白中,加剧了书面语式念白对视听语言发挥的限制。用京剧处理女贼和衙役的故事提供了“鬼气”,但模糊了这故事与阿兰阿史的呼应。公共汽车的部分也不那么让人满意。私心把这片子的成就归功于王小波(剧本《东宫西宫》和小说《似水柔情》),因为他提供了影片主要的张力:性别和扮演,拷问与反诘,施虐-受虐关系以及受虐者对主导地位的言成,微观权力关系的推广导向的弱势者如何面对权力界定和生成自我身份的问题(死囚爱刽子手,女贼爱衙役,我们爱你们,难道还有别的选择吗?)以及观看本身如何召唤了对沉默的他者的关注的问题(这种关注的实现又如何可能)。
很有邪性的一部电影,镜头用得相当漂亮,大量使用俯拍,并且那面镜子非常有料。男主在警察的引导和抽打下重塑了自己,那就是成为女性,然后彻底被男性放逐,这太王小波了......不过人物塑造的感觉很凝视,直击阴柔的本质是身份认同缺失导致的性别倒错,只是借男同之口来演绎这样的故事。结局的变装有《迷魂记》的感觉!
查了下背景,原来东宫西宫是指中山公园和太庙的公厕,因为取景地有东单公园且东单公园本来很出名所以才混在一起的,其实不是一个地方。后来看台湾综艺,发现当年台北二二八的交友方式和风情,竟然和东单公园很像,好奇这个文化传播的路径。张元现在扑得不行,真是可惜,王小波得亏没活到现在,不然也是被“公知”的典型了。司汗绝大多数符合我在看剧本时的想象,而且气质拿捏得好,胡军倒不是我想象的小史,我想的是张一山式的长相。性张力是有的,但胡军不够痞。政治隐喻是很明显的,就是令我疑惑的是,八九十年代反同尚且因为有意识形态的缘故(清污、严打、反zcjj自由化),当代没了意识形态怎么还有,真是迷惑。
绝。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拍,戏剧色彩浓重,电影主要靠叙事性对话来推动但却不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反而步步引人深入,导演从电影画面、时间空间格局的转化、人物关系的变化到光影的应用都让我印象深刻,“我们爱你们”你们指的不是个人,这样一个在比较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故事又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真的难以让人忘怀,电影应该这样拍…
纯文本性的电影,我甚至默默地觉得改变成话剧效果可能会更好,毕竟大声的主观倾诉要好过绵延不断的旁白。看完电影后看豆瓣条目才知道司汗作为非专业演员意外本色出演的背景故事,确实,他的表演太自然了,或者也可以说,太自信了。相衬之下,胡军的表演整个状态都不对,像是被卡在了一个端着架子和放开自我之间的尴尬状态中。换个角度想想,这电影也算是内地同性议题的一个重要时代记录了。
头一次看到书面语用在口语中,但并不违和,而是在建构人物的片子,很喜欢这种对峙与消解;”我们爱你们“,就像女贼爱衙役,感觉带点儿M属性,不纯是同性,但就像所有的同性电影一样忽视或者略过同妻,另一个文学美化自我和妖魔化群体的例证,和前天看的鲸一样;以及赵薇还以为角色是女同学,结果字幕打出来“公共汽车”,惊呆我;阿兰演技很好,身材也可以,但真的好丑,摄影机下有几个角度是美的,但是一到正面,就丑到我出戏,我以为刘烨那部蓝宇就已经蛮丑了,没想到还能有更丑的
“你什么都问过我了,你怎么不问问你自己呢” 太多人不敢承认自己喜欢同性,于是一再按捺自己的内心,一再伤害爱自己的人,又或者是冲动过后不敢面对。我想起白先勇先生的《孽子》一书了,书里也是公园。九几年北京的公园看起来荒凉,杂草丛生,夜晚更是在月色下朦胧不清,也正是在这昏暗的月光下,男同性恋们聚集在此,寻觅自己的爱人,或者说仅仅是寻觅可以做爱的人,在那个年代,永远是废弃的公园,昏暗的夜晚,不见天日。甚至同性恋还要被关进医院,被强制接受行为疗法(在看男女性交的时候吃喜欢的食物,看男男性交的时候吃厌恶的食物),在这样被社会所唾弃的日子里,要人们怎么直面自己的内心呢?胡军年轻的时候是真帅啊,很难将他和自己最近看的综艺里的他想成是一个人。影片里好多镜头的拍摄角度,两位主演在镜头里的位置都太恰到好处了。
内地导演拍同性恋还是太虚了,过分温柔过分romantic ,高高在上的教化意义看得多,直面原始性与暴力的似乎也就这一部。还是要感谢王小波吧,虐待和肮脏的性爱元素都无比符合他的创作风格,而司汗艳丽动情的表演跟胡军传统阳刚式男性形象碰撞出很色情肉麻的火花,就是要这样赤裸裸的撕裂野蛮,一切都刚刚好。
。画面和配乐充斥着诡异气息,大晚上的看得我都害怕了。对同性关系认知的准确度就刚刚及格吧,存在不少刻板印象(例如阴柔的男性形象等)。作为大陆第一部同志片算是个突破,但不免还是带有浓烈猎奇色彩的,毕竟还是那个年代的作品,所以也属正常。和几年后的同类电影《蓝宇》对比,本片故事更贴近现实,对情感更多是在探索方面,内容上可以说各有特色;只不过后者对于同性感情的认知无疑是更加准确的。
很高兴的是看到了电影去展现了同性恋喜欢自我幻想、在幻想中自恋的一面,但是手法、意象都很普通,后半部分则越发烂俗,演员的表演也不再有真实感,破坏了故事本该有的质感。但作为早期的同性恋电影,导演敢去拍就值得夸,只是还是没能很好的呈现这篇好故事本该有的样貌。再者,我很喜欢电影让我看到了那个时候同性恋的社会境遇。
喜欢王小波的文字,所以了解了一下他唯一的剧本,可惜导演张元的镜头语言没有把细腻的文字表达出来。影片中的小史对阿兰的嘲笑、侮辱,恐怕也是导演张元内心想法的表达 。胡军饰演的小史,在审讯时喜欢透过窗户、门这样的物品对阿兰进行窥视,这其实正是一种窥淫癖的流露。小史从认为同性恋者就是贱,就是欠抽,但内心深处的自己却被阿兰的故事所吸引,甚至发现自己的同性倾向,到最后的郁郁沉沦,如此大的转变竟然只经过了一个晚上。 中间回忆穿插的昆曲,听起来十分压抑,这不禁让我把昆剧和同性联系在一起。阿兰讲述的“女囚爱衙役,死刑犯爱刽子手”乍一听也许十分可笑,但是我们每个观者都是小史,在最初的不屑与最后的迷茫中丢失本性,或是发掘了真正的本性。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讽刺呢?影片用警察和被拘者作为同性的载体,是那个年代的伤悲。
很早之前看过,情节都忘了,只记得胡军最后吻了那个男人。这么多年我一直有个疑问,性取向到底是不是天生的?很多人都说是天生的,我觉得不一定,作为一个男人,在孩童时代的我就知道拿毛巾蹭jj很舒服,总不能说我的性取向是毛巾吧?还有那些和狗、马、鸡、猪…万物都蹭了的人类,不能说他们性取向是畜生吧。可能性取向这个词本身就有问题。改成蹭取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