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旗帜(2006)

Flags of Our FathersUP:2021-03-31

《父辈的旗帜》(英语:Flags of Our Fathers)是一部2006年公映的美国战争电影,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监制,内容以自詹姆斯·布拉得利(James Bradley)和朗·鲍威斯(英语:Ron Powers)(Ron Powers)撰写的同名畅销书为基础,故事主题是叙述代表硫磺岛战役的知名摄影作品《硫磺岛升旗》的背景始末。

父辈的旗帜

评分:7.8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编剧:小威廉·保尔斯 / 保罗·哈吉斯 / 詹姆斯·布拉德利 / Ron Powers
主演:瑞恩·菲利普 / 杰西·布拉德福特 / 亚当·比奇 / 约翰·本杰明·西基 / 约翰·斯拉特里 / 巴里·佩珀 / 杰米·贝尔 / 保罗·沃克 / 罗伯特·帕特里克 / 尼尔·麦克唐纳 / 梅兰妮·林斯基 / 汤姆·麦卡锡 / 克里斯·鲍尔 / 朱迪思·爱薇 / Myra Turley / 约瑟夫·克罗斯 / 本杰明·沃克 / 斯科特·伊斯特伍德 / 斯塔克·桑德斯 / 乔治·格里扎德 / 哈威·普雷斯内尔 / 乔治·赫恩 / 兰·卡琉 / 克里斯托弗·柯里 / 巴伯·路易斯 / 贝丝·格兰特 / 安·唐
类型:剧情 / 历史 / 战争
片长:135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战火旗迹(港) / 硫磺岛的英雄们(台)
上映:2006-10-20(美国)
IMDb:tt0418689

情节概要

1945年美军在攻占硫磺岛时,遭到日军激烈抵抗,双方均损失惨重。经过历时一个月的殊死争夺,美军终于将美国国旗插在岛上的最高点。美联社当即拍下插旗照片,18小时后传回国内,将原本已厌倦战争的美国社会重新点燃希望的火焰。但六位插旗的战士只剩下三人存活,他们被送回国内,到处推销战争债券以筹集资金。所到之处均被认为是战斗英雄,而受到热情拥戴。民众们争相与这三位战斗英雄合影,但三人明白,其实真正的英雄大多数早已死在战场上。一次又一次的战场回忆,让他们经受一次又一次的心灵的折磨。他们真希望还能够跟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在一起,希望可怕的战争永远不再重来。

演员表

演员饰演
雷恩·菲利普二级药剂师约翰·布拉德利(英语:John Bradley (United States Navy)),绰号“医生”(PhM2. John "Doc" Bradley)
杰西·布拉福德(英语:Jesse Bradford)一等兵雷内·加侬(英语:Rene Gagnon)(Pfc. Rene Gagnon)
亚当·比奇(英语:Adam Beach)一等兵艾拉·海耶斯(英语:Ira Hayes)(Pfc. Ira Hayes)
约翰·本杰明·西基(英语:John Benjamin Hickey)凯斯·比驰(Keyes Beech)
约翰·斯莱特利巴德·戈博(Bud Gerber)
巴里·佩珀中士迈可·史达兰克(英语:Michael Strank)(Sgt. Michael Strank)
杰米·贝尔一等兵拉尔夫·伊格纳托夫斯基(英语:Ralph Ignatowski),绰号“伊奇”(Pfc. Ralph "Iggy" Ignatowski)
保罗·沃克中士亨利·奥利佛·汉森(英语:Henry Oliver Hansen)(Sgt. Henry "Hank" Hansen)
罗伯特·帕特里克上校钱德勒·约翰逊(英语:Chandler W. Johnson)(Col. Chandler Johnson)
尼尔·麦克唐纳上尉戴夫·塞弗伦斯(英语:Dave Severance)(Capt. Dave Severance)
梅兰妮·林斯基波琳·乔治特·哈诺伊斯 (Pauline Georgette Harnois)
汤玛士·麦卡锡詹姆斯·布拉德利
克里斯·鲍尔司令亚历山大·范德格里夫特(Commandant Alexander Vandegrift)
朱迪思·艾伊(Judith Ivey)百丽·布拉克(Belle Block)
玛瑞·特雷(Myra Turley)麦德林·艾维利(Madeline Evelley)
约瑟夫·克罗斯一等兵富兰克林·苏斯利(英语:Franklin Sousley)(Pfc. Franklin Sousley)
本杰明·沃克下士哈伦·布洛克(英语:Harlon Block)(Cpl. Harlon Block)
亚历山卓·玛斯托布诺(Alessandro Mastrobuono)下士查尔斯·W·林德伯格(英语:Charles W. Lindberg)(Cpl. Charles W. Lindberg)
斯科特·里夫斯士兵罗伯托·隆德福特(Private Roberto Lundsford)
斯塔克·桑德斯沃尔特·盖斯特(Walter Gust)
大卫·派屈克·凯利哈瑞·S·杜鲁门
乔治·格里扎德(英语:George Grizzard)(老年)约翰·布拉德利(Older John Bradley)
哈威·普雷斯内尔(英语:Harve Presnell)(老年)戴夫·塞沃兰斯(Older Dave Severance)

荣誉和票房

  • 这个电影获得知名评价网站“烂番茄”73%的正面评价(184的评价中的134个正面)
  • 这个电影获得“国家评论协会”十大最佳电影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获得金球奖最佳导演提名
  • 这个电影获得两项奥斯卡奖提名:“最佳混音奖”和“最佳音效剪辑奖”
  • 著名电影评论家理查德·罗帕说:“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父辈的旗帜》”同奥斯卡获奖影片《不可饶恕》和《百万宝贝》一样是美国人的杰作。这部强大的惊心动魄的创作让76岁高龄的艺术家保持事业巅峰的状态”,“这是一部纪念太平洋战争的爱国主义影片,它之所以是一部爱国主义影片,是因为它质疑官方版本的真相,提醒我们:超级英雄只存在于漫画书和卡通电影中。”
  • 尽管这部电影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但是票房成绩的确不好,它的全球票房仅有65,900,249美元,而他的预算就达到了90,000,000美元。

批评

这部电影被认为特意忽略了二战中黑人士兵的贡献而受到批评。2008年戛纳电影节,电影《圣安娜奇迹》的黑人导演史派克·李批评伊斯特伍德在电影中并没有描绘黑人海军士兵。伊斯特伍德回应说:“这部电影必须遵守历史的真实记载,在硫磺岛上升起的国旗的六名士兵当中的确一名黑人士兵也没有。而且在二战之中美国黑人士兵和白人士兵是分开行动的。”事实上,黑人海军士兵确实已经出现在电影开始登陆的场景之中。在影片结尾的鸣谢段里面展示的历史照片也可以看到黑人士兵。虽然在硫磺岛战役里面有黑人士兵的参与,但是他们的角色受到限制而只能参与辅助工作,他们不能参加正面攻击任务,只能从事防御工作。

媒体光盘的发行

  • 2007年2月6日,DVD版本由派拉蒙娱乐公司在美国发行。这个版本并不包括任何特色的剪辑。
  • 2007年5月22日,双碟装特别版本DVD在美国发行,同时还有HD-DVD和蓝光格式的光碟发行。

参见

  • 美军士兵在硫磺岛竖起国旗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于同年还导演了《来自硫磺岛的信》(2006年),该片一样由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监制,同年上映;不同的是,有别于以美军观点叙述战役过程的《硫磺岛的英雄们》,《来自硫磺岛的信》是以日军角度看待这场战役,两套电影共同组成电影二部曲「硫磺岛计划」。

简评

前两天刚看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今天又恰巧看了《父辈的旗帜》,里面关于战争英雄的宣扬大相径庭,在我看来李安有借鉴本片的嫌疑。本片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战争电影,没有很多的战争细节,而更多讲述的是一张图片背后的故事,比较触动人的是将近结尾部分,战争之后,三个英雄都回归普通人的生活,为生活奔波,或许生活的宿命就是回归平凡吧。

一部平静的电影,一部真挚的电影,一部有良知的电影,这样的题材,真正能打动人的是什么?我想这部作品给出了答案,是人的普通、平凡,他们有自己的记忆,有对战友的悔恨和责任,有自己生存的软弱和无奈,最终回归到自己的生命,带着记忆死去。整部电影的精神,也就是导演以普通人的身份去记住这些人物,父辈的旗帜,也是交由后代的回忆。 电影值得那些有爱心的观众和导演去思考,因为当代同样平庸的美国和中国的主流导演,已经迷失了去拍这类传记题材的方向。

剪辑手法独特,战场与和平的不断切换,但叙事线也因此变得有些凌乱。《硫磺岛来信》以日本的视角讲述,此片则以美国士兵出发,都以战争为主题,但却都是反战反英雄圣歌,时势造英雄,一个时代需要鼓舞人心的壮丽故事,但“英雄们”却不需要这样的时代。没有人愿意白白在战场上流血牺牲,他们只是普通人,却也挺身而出,为了家人,为了战友,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

战争绞肉机塑造了活着的“英雄”,不管乌龙否,人类就是需要这符号,政客需要这抓手。片子后面非常东木,音乐和讲述一流,泪流满面。与日本版《硫磺岛家书》《比利林恩中场战事》比,我还是更爱东木。他说为什么这些人会舍得献出生命?他们不为国家,不为什么民族大义,他们只为他们身边的战友,家人…想起最近我国超市一颗白菜也整出“宿命给了我千层铠甲,我分一层护这山河无恙”,就很做作了。

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借用闪回的叙事手段一点点去扒开战争的真实面貌,残酷而又生死无常。就算离开了战争的地狱但还是会有不时的神情恍惚被拉入记忆的漩涡当中,当然影片的主题绝不只是描述战争的残酷,而是把更多的镜头对准从前线撤回的几位英雄在一次次的巡回演讲中去解构英雄这个词语背后的所面临的妥协与谎言。个体与国家的选择,被当成筹码工具人一样的演讲,这是报纸上的英雄聚光灯下的明星,但更多的是一个个普通人。正如结尾那几句台词的背书,英雄是被创造出来的 大家需要英雄 而父亲那一辈更多的是为了他们的战友 他们为国而战 但是也为友而战~

开局剪辑和人物交代略显混乱,令人略感焦虑。电影后段舒缓的配乐配合镜头娓娓道来的叙事令人印象深刻。虽然这部电影由于选择了独特的角度来叙说战争,相比传统战争电影更有深度,但是观影过程中始终无法进入导演试图营造的情绪,电影中段批判美国主流价值的时候,情绪就已经无法进入电影而是等待导演对美国主流价值的再确认,直到电影最后完成“英雄其实是普通人,这些普通人都是美国的英雄”这一观点的陈述,心中等待的答案终于落地。总觉得导演为了证明这一价值而用力过猛,反而让这部电影缺少了一些能够击中人内心的东西。另说一点题外话,镜头里杜鲁门夸奖印第安士兵比美国人更美国的时候,我觉得这简直太讽刺了

《父辈的旗帜》改编同名小说、伊思特伍德执导、斯皮尔伯格监制、梦工厂出品的一部史诗级战争电影。主要描述了1945年硫磺岛战役美军登陆至高点插旗照片背后始末。电影用现代与过去穿插拍摄来展现那段真实历史下的政治背景、人物命运、战后反思。在这片炙热的焦土上,战争之惨烈、生命之渺小、人性之残忍、场面之震撼,空前悲壮堪称经典。主线虽然围绕插旗士兵们为主观视角,但并没有过度进行人物渲染,真实呈现宏大场景下的个体命运。我觉得好电影并不是把钱砸在特效上,而是砸在千分之妙划过的细节上,这才是值得称赞为之崇拜的好电影

极其真实的一部电影,首先是战场部分,看到结尾的战地记者实图,就能明白电影对战争场面的还原度是很高的,以及迈克和哈伦被自己人误杀情节也是坦坦荡荡的讲述;其次是对当时美国国内人性的刻画,把“英雄”到“昨日英雄”的过程展现出来,充满了讽刺,包括他们对印第安人种的歧视,哪怕是英雄,也不例外。“英雄是我们杜撰的,因为我们需要英雄”,在不需要时,那些英雄好像就失去了他们的价值。电影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点,可以看出《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借鉴了这部电影,前面会有一点迷茫,但是随着剧情推进,故事也随之明朗。

色调、叙事手法以及场面调度均属上乘。东木老爷子依然是用着最为朴实、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最有力的声音:人们对待到底应以什么样的对待英雄?真实的展现也许比后期的艺术加工更能让人体会到战争年代“英雄”二字的含义,而且所谓的“英雄”不应该到最后只是为了单纯达到某些目的而营造出的“工具人”。对社会和政治上的批判与讽刺程度拉满,可又不缺少最为质朴的人文关怀。好几场戏都能让人陷入沉思,不过尽管本片基调较为悲情,结局其实个人觉得还是挺暖的。老爷子亲自操刀的配乐不错,监制斯皮尔伯格。四星整。

与后来者《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类似,影片审视战争,讲述了个体的生命尊严与宏大的历史叙事之间的艰难博弈;同时又检视体制,揭示了科层制下的个人与强大的国家机器之间的无奈对峙。 《父辈的旗帜》是一部有力量、有勇气、有良知的电影,它是反战的,但充满硝烟的战争背后是另一场杀人于无形的政治战争;它是反英雄的,这些士兵的勇敢、反抗与牺牲又使得他们成为了实在意义上的平民英雄;它是反主旋律的 ,但谁说这不是一部渗透着拳拳爱国之心的另一种更高形态的主旋律电影。

。硫磺岛升旗事件背后的那些事儿,拍的不如日方视角的《来信》;两者的主题都很高远,这部以明显讽刺而又写实的手法,来展现战争的经济本质,以及“英雄”之于各个群体的意义,蛮大胆的主题,虽然也挺老生常谈的;可惜视角太多,每个都很流于表面,而且各观点之间也没有形成层层递进的思维升华;中间花了大量篇幅来刻画战争英雄的自我怀疑和挣扎,特别是那位印第安士兵,但完全没展现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性,反倒显得很拖沓;最后30分钟挺出彩,满满的讽刺感,很现实很真实;此外,这部的战争场面拍的很宏大,这一点倒是明显好过《来信》。用2个对立视角来展现同一个事件,2部片子还是同时拍摄,素质都还很高,东木老爷子真乃神人也。

与电影《硫磺岛家书》作为同样导演的伊斯特伍德姊妹篇,讲述硫磺岛战役中美军与日军两个角度的战争影片,但我更认为《硫磺岛家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反战思想的影片,而这部《父辈的旗帜》只是有着更为宏大壮观的战争场面的一部社会讽刺片,没有真正战争的反战内核在其中,通过一张二战中美国引以为傲的照片为线索,但效果却不是非常好,对美国的意识形态表现也有些不足,对种族主义的问题一般,但感觉就是一部类似《第一滴血》式的讽刺美国的社会与美军自身的爱国情怀冲突的影片,甚至没有同题材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所带来的效果更为好。是影片的剧本给我感觉就是一种“支离破碎”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想的水平,相比《硫磺岛家书》更不能相提并论。但不得不说影片的战争场面可以与《拯救大兵瑞恩》有点一拼,也是无数战争片中的经典场面。

获得奖项

  • 第30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第30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获奖: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最佳外语片
  • 第31届报知映画赏
    第31届报知映画赏
    获奖:海外作品奖
  • 第64届金球奖
    第64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导演
  • 第78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第78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获奖:Top Ten Films
  • 第49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第49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获奖:最佳海外电影
  • 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音效 / 最佳音效剪辑 / 最佳混音
  • 第80届日本电影旬报奖
    第80届日本电影旬报奖
    获奖:Kinema Junpo Award ——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Director / Kinema Junpo Award ——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Readers` Choice Award ——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