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2014)

MommyUP:2021-09-25

《慈母多恶儿》(英语:Mommy)是一部由萨维·杜兰执导的加拿大剧情片。影片入围了2014年第67届康城影展的主竞赛单元,并最终与尚卢·高达的《告别言语》一同夺得评审团奖,导演杜兰在次年成为了康城影展的主竞赛单元评审。

妈咪

评分:8.2 导演:泽维尔·多兰 编剧:泽维尔·多兰
主演:安娜·多尔瓦尔 / 安托万-奥利弗·波尼安 / 苏珊娜·克莱蒙 / 帕特里克·华德
类型:剧情 / 家庭
片长:139分钟地区:加拿大
语言:法语
影片别名:亲爱妈咪(台) / 慈母多恶儿(港)
上映:2014-05-22(戛纳电影节)
IMDb:tt3612616

剧情

单身母亲Diane(安妮·杜尔瓦勒(英语:Anne Dorval))含辛茹苦独自抚养患有多动症的15岁儿子Steve(安托万-奥利弗·波尼安(英语:Antoine Olivier Pilon)),儿子的暴力倾向让母子间的亲情变得扭曲而充满未知。新邻居Kyla(苏珊娜·克莱蒙(英语:Suzanne Clément))到来后很快和这对母子成为了朋友,也使二人间的关系开始出现出人意料的转机。然而,就在希望近在眼前时,Steve的冲动却为这个家庭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后果。面对一次次对精神极限的挑战,母亲最终会作何抉择?

演员

  • 安妮·杜尔瓦勒 饰演 Diane "Die" Després,Steve的母亲
  • 安托万-奥利弗·波尼安 饰演 Steve Després
  • 苏珊娜·克莱蒙 饰演 Kyla,Steve一家的邻居
  • 帕特里克·华德 饰演 Paul Béliveau,Steve一家的邻居

制作

选角

《慈母多恶儿》是萨维·杜兰执导的第五部剧情长片,也是第一部他本人没有参演的长片。此前,即使在并非由他主演的《愈伤愈爱(英语:Laurence Anyways)》中,杜兰也有一个不足一秒的客串镜头。

本片的女主角安妮·杜尔瓦勒是和杜兰合作最多的女演员,她曾参演过杜兰之前导演的三部长片,并在其导演处女作《杀死我阿妈》中同样扮演主角的母亲角色;女二号苏珊娜·克莱蒙也曾与杜兰有过两次合作。而出演男主角的安托万-奥利弗·波尼安则曾在《愈伤愈爱》中有一场简短的戏份。

画幅

影片使用了电影中极为罕见的1:1画幅(正方形)。只有在两场戏当中,出于情感表达和气氛烘托的需要,画幅被短暂地扩张为常规的1.85:1。类似的画幅变换手法也曾被用在杜兰的上一部作品《基密农场》中。杜兰曾对此表示:「我知道很多人会说,『啧啧,1:1,太能装了。』但是在我看来,这个尺寸更低调和私人化,更适合影片中描绘的这些人的生活。宽银幕(2.35:1画幅)对《慈母多恶儿》而言才会显得非常做作和不合拍,把这样的画幅放进屋子去拍角色们的生活会很不合适。」

评价

影片在康城影展首映后,得到了现场观众长达13分钟的起立喝彩。

上映后,影片在影评人中得到了广泛好评。在电影评分网站烂番茄上,本片的新鲜度高达90%,是杜兰从影以来在该网站得到的最高评分;专业影评网站Metacritic给出的综合得分为74分。在法国影评网站AlloCiné(英语:AlloCiné),影片得到了4.3分(满分5分)的评价。

奖项

本片在当年被选送给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代表加拿大参加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争夺,不过最终未能获得提名。这是继《杀死我阿妈》后杜兰的作品第二次被加拿大选送奥斯卡。

奖项类别获奖人结果
康城影展金棕榈奖札维耶·多蓝提名
评审团奖札维耶·多蓝获奖
酷儿金棕榈(英语:Queer Palm)札维耶·多蓝提名
凯撒电影奖最佳外国电影札维耶·多蓝获奖
独立精神奖最佳国际电影札维耶·多蓝(加拿大)提名
卫星奖最佳女主角安妮·杜尔瓦勒提名
最佳国际电影加拿大提名
斯德哥尔摩电影节观众奖札维耶·多蓝获奖
温哥华影展(英语:Vancouver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最佳加拿大影片札维耶·多蓝提名
棕榈泉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安妮·杜尔瓦勒获奖
加拿大影视奖(英语:3rd Canadian Screen Awards)最佳电影萨维·杜兰、Nancy Grant获奖
最佳导演萨维·杜兰获奖
最佳男主角安托万-奥利弗·波尼安获奖
最佳女主角安妮·杜尔瓦勒获奖
最佳女配角苏珊娜·克莱蒙获奖
最佳原创剧本萨维·杜兰获奖
最佳摄影André Turpin获奖
最佳剪辑萨维·杜兰获奖
最佳化妆Maïna Militza、Michelle Côté、Colette Martel获奖
最佳艺术指导Colombe Raby提名
最佳服装设计萨维·杜兰提名
最佳音响效果Sylvain Brassard、Jo Caron、François Grenon、Luc Landry提名
最佳音效剪辑Sylvain Brassard、Benoît Dame、Isabelle Favreau、Guy Francoeur提名
魁北克影视奖(英语:Jutra Award)最佳电影萨维·杜兰、Nancy Grant获奖
最佳男主角安托万-奥利弗·波尼安获奖
最佳女主角安妮·杜尔瓦勒获奖
最佳女配角苏珊娜·克莱蒙获奖
最佳剧本萨维·杜兰获奖
最佳摄影André Turpin获奖
最佳剪辑萨维·杜兰获奖
魁北克以外最成功电影萨维·杜兰获奖
最佳导演萨维·杜兰提名
最佳艺术指导Colombe Raby提名
卢米埃尔奖最佳法语外国电影(英语:Lumières Award for Best French-Language Film)《慈母多恶儿》提名

简评

大胆的用色,轻盈的配乐,以及之前听说过很多次,最终见到还是被结结实实惊艳到的用双手扒开1:1的屏幕,多兰确实是个一顶一才华横溢的骚年。MV式的电影永远是犯规的,它把太多玩味感情的机会留给了观众,多兰确实是用最少的叙事戳中了更多观众的内心,他讲述和母亲之间最重要的感情无论有争吵,永远是爱,悲剧的结尾也依旧留有希望。我爱这样的电影,爱他拿出的掏心窝子般的感情。

人生,局限和苦才是常态,幸运不是。没有哪一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们自己都自身难保「自我局限」无法拯救你。多兰的第五部剧情长片,比处女作更加温暖,细腻。影片竖版照片式的1:1画幅比例将焦点聚焦于人物的情感变化,又通过画幅比例的变化反衬人物的生活悲喜,这是一曲无奈的魔笛。 多数法国文艺片都免不了碎碎念的影风,多兰通过两个演员的暴躁表演抒发了自己在青春期的困惑与不满,并不复杂的故事情节真正打动人的还是它的真实,影片中无法理顺的俄狄浦斯情结的儿子,失去工作的单身母亲,口吃症的女邻居,三个失去方向的人通过一系列碰撞开始寻找自我。这过程中有改变,有迷惑,有崩溃,也有欢乐。当然作为艺术作品很多情绪被艺术性地放大,在一定程度上仿佛是在替观众呐喊,嘶吼出我们从未嘶吼过的委屈与愤愤不平@.24

多兰对影像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凯拉来告知黛安自己即将前往多伦多时的剪辑多么巧妙。但是1:1的画幅除了配合两处展开的屏幕,还有其它用处吗?画外空间?景深?似乎都没有。多兰的表达是有限制的,他在《妈咪》的画幅上寻找的是如何配合自己的MV段落,而不想考虑是否要换掉这种表达方式。失语的凯拉是喋喋不休的母子间的平衡,此时多兰还未在剧作上挖掘这样角色的潜力。到了《只是世界尽头》中,失语的“闯入者”成为了主角。

前半段因为翻译问题一直没入戏。本片最惊喜的就是画幅比例的变化,还有幻想那个片段,属实惊艳到我了。但是演员演技确实有些许让我出戏,面部表情属实有点把控不住。人物的塑造有些单薄,我感觉要是导演能再多刻画这个母亲的过去,以及与孩子相处的过程,可能会使人物形象更饱满一些。影片过于着重男孩的病情复发,以及母亲束手无策的模样,还有第三个人参与进来的新生活的幸福,让人感觉太偏离生活。像是为最后这个母亲的无依无靠早做铺垫一样。最后想说电影所呈现的那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的核心还是成功的赚了一把眼泪。

沉浸在多兰的病态美学。一贯张扬的视觉呈现能力,从优雅的慢镜头、出彩的服装,到由鲜红色和暖金色包裹的室内布景。这次多兰大胆地选择了1:1的正方形画面,呈现的特写和几何图案,让慢慢让观众发现这种独特的视觉语言的迷人之处。毫无征兆地,画面在影片中两场关于希望和乐观的戏上变宽,绝妙地隐喻了拓展有限视野的人物。太喜欢影片最后关于母亲的心理蒙太奇和超现实色彩结合成的“mv”式影像。

#.11法文放映# 画幅的运用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随着画幅的扩张与收缩,观众也能更有代入感地体会到母子间的感情色彩。“妈咪”并不是一个能够轻易担起的身份,尤其是当需要面对一个更需要引导和鼓励的孩子时。Diane和Kyla在彼此的互补与帮助下曾一度肩负起“妈咪”所付出的责任,但当新的困境降临之时,短暂的退缩或放弃使之前付出的一切前功尽弃。不要相信任何“矫正/治疗”医院/学校,那只是一个打着幌子的黑心机构,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那里经历了什么。

故事里有大量的情绪冲突,歇斯底里的剧情演绎,妈妈同儿子爱恨交织的共生关系,第二次荧幕开启,我们看到母亲一生的幻想,那是整个故事的高潮所在。你不是我幻想中的孩子,你也并非是我愿意选择的母亲,但就是这样成了母子,我们彼此牵绊,渴求爱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制造伤害,那个母亲形象很饱满,她满口脏话,情绪激动,她没有因为孩子失去自己的生活方式,她接受生命的定数却从未放弃抵抗。

安托万,和安妮的演技真的很好,完美演绎了一个单亲母亲和一个有暴力倾向精神不太正常的儿子之间的故事,那个失语的女人是一个很热心的女人,这三个人之间的碰撞非常完美,儿子非常爱母亲,但是因为无法控制的精神障碍让母亲非常害怕犯病的儿子,不过母亲很爱自己的儿子从藏起那份律师函和说儿子不会去坐牢可以看出母亲一直在保护儿子,而那个失语的女人和这对母子待在一起很快乐,也一直在帮助她们,这部电影很经常 很佩服这位导演!(我文采不好,只能写这样的评论了)

不是很明白这个幻想出来的合法弃养的制度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到最后展示的效果其实是加拿大琼瑶版的《发条橙》,有种硬是要按头哭的感觉,而现实中也会有这样无法养孩子的情况吧,比如戒网瘾的机构就是这样吧。母亲只是在强调给孩子花钱了,但问题是看不到她自己去理解孩子的努力,明知孩子有这种情绪问题却还是激怒他,看不到应有的耐心、小心和照顾,而把这种本属于母亲的事情转交给了邻居。而不管是邻居还是母亲自己,都像是过了监护期但是心里依旧还是个孩子的不成熟的成年人,他们自己也有着心理和情绪上的问题,只不过不会再有人抛弃他们了,相比之下最惨的还是孩子,经历家庭的不幸造成了心理问题却无法得到专业的治疗。拍摄手法很成熟,音乐幻光唯美的煽情,起来了简直是母子版的《小时代》,每隔十几分钟就要吵一顿真是看得好烦。

第一部多兰。画幅和摄影传递着强烈的压迫感,演员表现力和张力十足,在大量近景特写下也没有露怯。配乐的选取也写满了年轻导演和同龄人的质感,如果是在大屏幕看到画幅随着Wonderwall被撕开应该会兴奋得多吧。剪辑也很流畅,也没少炫技,看多了有种当下A24厂牌的质感。完成度和叙事还可以打磨,题材上相信随着阅历丰富或许也能上新的台阶。有个性、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四星半。

看的出有想努力拍好,但毕竟层次有限,在画幅和变焦上玩点小伎俩也无法遮掩镜头语言的老套、乏味。而影片的情节及其内核更是无趣至极,套路化严重。如果导演真的是参照了自己的生活,想拍出点真情实感,那我只能说导演你的生活(母子的矛盾与和解)实在太“典型”了。顺带一提,音乐品味着实不咋地。。能和戈达尔共获戛纳评审团奖,无法理解。。“莫名其妙的mv画面”,这个形容很是贴切(wonderwall那段还行,咳咳)

8。一直很想找时间看多兰的片子(因为我也很爱MV…),今天终于找来看了。镜头太美了,处理也很有意思。影片有两点很惊喜的地方。原先1:1的画幅,被拉开之后整个视野开阔了,心也跟着开阔了。再一次被压缩到1:1的时候带来的就是压抑了。还有黛驾驶游离时的幻想,快节奏的剪辑和大光圈虚化配上弦乐绝对是影片的高光点。可惜的是邻居太像工具人,铺了很多情节在上面可惜并没有解释清楚缘由。以及MV式的情节不太适合多次出现并且得在合适的地方…幻想处理的很好,但第一段莫名其妙的配乐和升格就真的很出戏。

获得奖项

  • 第60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60届意大利大卫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获奖影展
  • 第27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第27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17届塔林黑夜电影节
    第17届塔林黑夜电影节
    获奖:Best North American Independent Film
    提名:Just Film Award —— Best Youth Film
  • 第66届戛纳电影节
    第66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评审团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同志棕榈奖
  • 第67届戛纳电影节
    第67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评审团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13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第13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18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第18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非英语片
  • 第30届独立精神奖
    第30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最佳世界电影
  • 第40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40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获奖:最佳外国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