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怪客(1951)
《火车怪客》(英语:Strangers on a Train)是英国导演亚佛烈德·希区考克所执导的一部美国犯罪惊悚电影,于1951年上映,为希区考克生涯的代表作之一。改编自美国女作家派翠西亚·海史密斯所著的1950年同名小说(英语:Strangers on a Train (novel))。由花利·格兰加、露丝·罗曼(英语:Ruth Roman)、Robert Walker(英语:Robert Walker (actor))主演。
评分:8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编剧:雷蒙德·钱德勒 / 曾兹·奥蒙德 / 惠特菲尔德·库克 / 派翠西亚·海史密斯 / 本·赫克特
主演:法利·格兰杰 / 罗伯特·沃克 / 露丝·罗曼 / 里奥.G.卡罗尔 / 帕特里夏·希区柯克 / 凯茜·罗杰斯 / 马里恩·洛恩 / 乔纳森·哈勒 / 霍华德·圣约翰 / 约翰·布朗 / 诺玛·威登 / 罗伯特·吉斯特 / 默里阿尔珀 / 曼雅·安德烈 / 阿尔·布里奇 / 约翰·巴特勒 / 李奥纳多·凯瑞 / 奥利弗·克罗斯 / 约翰·达海姆 / 约翰·狄福塞 / 罗伊·恩格尔 / 赫伯特·埃文斯 / 富兰克林·法纳姆 / Joel Allen / 布鲁克斯·贝内迪克特 / Joe Brooks / 爱
类型:惊悚 / 犯罪 / 黑色电影
片长:101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法语
影片别名:列车上的陌生人 / 追魂记 / 列车上的生人
上映:1951-06-30(美国)
IMDb:tt0044079
剧情简介
凯亨准备和外遇的妻子离婚,但妻子不答应,为此他非常烦恼。一天他在列车上遇到一位陌生人布鲁洛·安东尼,他要凯亨杀死自己的父亲,他帮凯亨杀死他的妻子。
演员
- 花利·格兰加 饰 Guy Haines
- 露丝·罗曼(英语:Ruth Roman) 饰 Anne Morton
- Robert Walker(英语:Robert Walker (actor)) 饰 Bruno Anthony
- 莱奥·G·卡罗尔(英语:Leo G. Carroll) 饰 Senator Morton
- Patricia Hitchcock(英语:Pat Hitchcock) 饰 Barbara Morton
- Laura Elliott(英语:Kasey Rogers) 饰 Miriam Joyce Haines
- Marion Lorne(英语:Marion Lorne) 饰 Mrs. Anthony
- 乔纳森·海尔(英语:Jonathan Hale) 饰 Mr. Anthony
- Howard St. John(英语:Howard St. John) 饰 Police Capt. Turley
- 约翰·布朗(英语:John Brown (actor)) 饰 Professor Collins
- 诺玛·瓦登(英语:Norma Varden) 饰 Mrs. Cunningham
- Robert Gist(英语:Robert Gist) 饰 Detective Hennessey
- Georges Renavent(英语:Georges Renavent) 饰 Monsieur Darville(未挂名)
- Odette Myrtil(英语:Odette Myrtil) 饰 Madame Darville(未挂名)
亚弗列·希治阁于电影中客串11分钟。他饰演一边拿着低音提琴,一边爬进列车上的人。
评价
《火车怪客》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AFI百年百大惊悚电影第32名。
火车怪客剧照
-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Alfred Hitchcock导演
- 法利·格兰杰 Farley Granger饰 Guy Haines
- 罗伯特·沃克 Robert Walker饰 Bruno Antony
- 露丝·罗曼 Ruth Roman饰 Anne Morton
- 里奥.G.卡罗尔 Leo G. Carroll饰 Sen. Morton
- 帕特里夏·希区柯克 Patricia Hitchcock饰 Barbara Morton
简评
《火车怪客》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作品里算是一部较为温柔的了,它很早就把看似重点的杀人环节交代了出来,而且杀人过程并没有像一般电影那样设置得精心动魄,它甚至显得过于平淡,完全引不起任何波动,这与前面的跟踪环节的漫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如之前和之后的作品,这部电影里也是将被男主遗留在火车上的烟盒设置成了一个关键的物证,影片反复对它进行描写,尤其是在它不小心掉入下水道里去的时候,导演用漫长的特写镜头对打捞过程进行了展现。与此同时,旋转木马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故事发生场景,在最后的环节里,它演变成了惊心动魄的场面,值得玩味的是在旋转木马失控后,一个小男孩显得格外兴奋,还参与到了两个男人的打斗过程中。木马在高速的旋转中被赋予了某种侵略性,感觉是复活了一般,最后当整个装置倒毁的时候,故事也就接近了终点。
《火车怪客》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最残暴惊悚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一个可能发生的恐怖故事。导演希区柯克以奇特的“交换谋杀”构思为观众讲述了一个真实可信,仿佛发生在身边的犯罪故事。该片拍摄手法细腻真实,整部影片遍布黑色与幻想精神,尤其片中多次出现的打火机、眼镜等生活小道具,更拉近了影片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置身其中,难辨真假。虽然片中的惊险场面很少,但成功的心理刻画,令人透不过气的场景和气氛,不断激化的矛盾,逐步深入的悬念和出色的画面处理让人感觉更加恐怖与真实。该片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内心世界的阴暗,片中的安东尼是一个怪异疯狂的高智商罪犯,而凯亨是一个被社会道德约束的普通人,面对道德与疯狂的冲突,凯亨虽然没有选择犯罪,但最后他从妻子的死亡中受益的结局颇有讽刺味道,这正是希区柯克的高明和深刻之处
本部《火车怪客》的核心就聚焦在了一个“怪”字上,本片的男二是个彻头彻尾的神经病,但是本片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他真的无比精彩的演技,从男主与男二在火车上相遇的那刻开始,这场荒唐的交叉杀人合同就在冥冥之中签订好了,男二干净利索的干掉了男主的渣老婆(真的大快人心),但是由于良知,男主不仅没杀男二的父亲,而且还决定阻止男二妄图弑父的荒诞行为,我不得不说,最后那场失控的“旋转木马”大决战真的太精彩了!我第一次在电影里看了十多分钟国际网球大赛,真的也是很难得的体验了…
非常精致的悬疑片,整部片子都建立在一个看似无稽之谈的火车闲谈上,却一步步发展得很有说服力。当然,这也多亏了罗伯特·沃克牛逼的演技,只可惜看资料,他死于33岁,也就是这部电影上映同年,不然肯定还会有更多好作品。镜头语言也很棒,网球赛和捡火机的平行蒙太奇虽然毫无关联但配合得天衣无缝,布鲁诺出场的几个镜头的构图也很有助于塑造氛围。:希区柯克实在钟爱同性恋关系,《夺魂索》和这部都出现了两位男主角的暧昧关系,。这位英俊的男演员在现实中也是一位同性恋者。
自己看的时候印象深刻的有:1球赛观众根据运动的网球左右摆头、只有布鲁洛一动不动看着男主,这个镜头有种荒诞可怕的感觉;2眼镜片谋杀的倒影,畸变的人影,后来在看解说有讲这里有变态xingai的投影(以爱为营的导演是不是想学这里没学好?);3阳光明媚的网球场和布鲁洛捡打火机的交叉剪辑,悬念升级:4男主小小的身影走向巨大的建筑物和男主之前看到布鲁洛站在巨大的建筑物下看不清脸,这里有点会想到《西北偏北》的巨大雕像,渺小人身和巨物的对比让人觉得心里有点害怕;5旋转木马的剧情,混乱失序的世界的扭打。在没看解说之前都没想到男主去布鲁洛家里那一瞬的犹豫有可能是本来想杀的,还有我没仔细看的片头,鞋子的对比突出两个人的性格,铁轨的交合。写到这里我都想打五星了,但是男女主的表演欠佳,没布鲁洛精彩。
原来《轮到你了》的交换杀人法早已有之。从头到尾多出的同性恋暧昧(碰脚邂逅到最后死在你怀里)和恋母隐喻,前面很多场景构图仍然可见是表现主义情景的(倾斜视角、明暗阴影、栏杆阴影),片尾在网球场和拾火柴之间平行蒙太奇倒显得喜剧十足。很多段落脱离希区柯克的常规悬念氛围,整体是有些割裂的。游客场杀人戏和旋转木马乱开枪太过直露甚至是bug,情节上并无出奇。而本片最令人质疑的是:即使嫌疑重重,相比被冤,男主动机出发点在第一时间说出真相也比一直被胁迫好多了,最不济告诉他参议院岳父也好啊。男主的行动存疑。
镜头的引导、身体部位的特写、网球戏的剪辑,标签性道具的使用,太会了,是希胖。Bruno真是演出了偏执斯托卡的精髓,即使是在表演体系进化了那么久的现在看仍然充满神韵,我甚至看出了些同性恋的暗示(当然完全也可以没有…)。随着故事的推进,film noir的气氛越来越强,那种戏剧般的哀悼式又寓言式的结局让全片对我来说不仅只是个叙事电影了。镜花水月的尽头永远只是死胡同。这么一看果然霓虹的《轮到你了》在交换杀人里算超级次的…松散又鸡毛蒜皮…真是不知道为什么爆…
蓝光重刷。勉强及格。不知是不是第一部用了交换杀人点子的电影,这部的主要看点还是希区柯克的卖萌了:两次出现在眼镜上的反光(这种用镜面映射凶杀意念的手法本身是对电影虚假、游戏性的呈现)、网球观众里不合拍的怪客,终于发展到最后的失控旋转木马大战(还有个小孩帮男主打怪客笑死我了)。本片主要问题还是象征性损害了叙事功能性,双男主其实是从浪荡老婆的失败婚姻中摆脱并重建夫权的一个,战胜了有恋母情结要摆脱父权的一个,但电影花了太多笔墨表现男主情人一家对男主夫权的支持(二女儿算是客观上有点背离),这导致男主的境遇比希区柯克电影里典型的无辜蒙难者的状况要随顺很多,他在嫌疑中是游刃有余的,不构成真正的紧迫感,另外制作上比较偏重市场,用了太多提示性镜头早早言明剧情走向,比如怪客杀人时那位目击者,看得没劲
火车怪客指的是男二反派安东尼,有点精神偏执症吧。影片从两双不同的皮鞋开场,一双白底花纹皮鞋(1951的电影,放在现在这种皮鞋又很流行了)是男二反派,一双正统的黑皮鞋是男主网球明星guy,在火车上相遇,男二是男主的网球粉丝,对男主的生活非常熟悉,又深谙人心,几句话将男主隐晦的秘密心理精准把握,知道他对现任水性扬花的妻子非常不满,想离婚迎娶议员之女安妮。而自己对父亲非常厌恶,竟然提出交换杀人的想法。guy只当玩笑没当真,而安东尼却真实又轻而易举的杀了男主的妻子,然后阴魂不散的缠着威胁男主履行他提出的杀人计划。最后计谋不成想栽赃嫁祸男主把他的打火机去放到杀人现场,却在打斗中被失控的旋转木马压死。坏人受到惩戒,男主幸运的解决了问题迎接新生活。严丝合缝的情节,极具张力的视觉效果,希真是悬疑电影大师。
。①三条线交织:男主欲与有外遇的妻子离婚,与安妮结婚;与男主在火车上相遇、提出交换杀人的陌生人布鲁诺在男主没同意的情况下杀了他有外遇的妻子,并威胁他完成交换杀人的另一环节,否则就把妻子之死栽赃于他;男主和安妮阻止布鲁诺的栽赃。②很多印象深刻的段落:开头错综复杂的火车轨道地貌渲染uncanny气氛/情侣隧道内影子的接近和妻子的尖叫形成“虚晃一枪”/眼镜倒映下的布鲁诺杀男主妻子的画面显得诡异可怖/布鲁诺站在杰弗逊纪念堂下的大远景镜头很渗人/男主打网球赛与布鲁诺前往游乐场进行打火机栽赃的平行蒙太奇紧张又刺激/失控的旋转木马那段惊险刺激又疯狂。③又不是男主杀的妻子,他的焦虑显得太过了,有点缺乏说服力。
[剧透]拍摄可圈可点:男2跟踪男1时,在白色建筑台阶上默然站立的身影;网球赛场上其它观众都左右扭头,惟人群中心岿然不动的面孔,均令人不寒而栗。最后旋转木马的打斗拍摄难度太大了,不知用的什么特效。剧中,男2的疯狂主意酝酿已久,但与男1的偶遇催生了他实施的决心。他一厢情愿地认定男1必会响应他的提议。男1频频让步,却不肯放弃守法的底线,原本想嫁祸于人的男2,罪证打火机却掉入阴沟,打捞那一幕真是太精彩了,人算不如天算,完美犯罪根本不可能存在。剧中男2与众妇人探讨犯罪的对话也很生动,凸显了普通人对犯罪的好奇心,而真正的罪犯却往往是隐身的,即使面对面也难以识别。不过有一点说对了: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罪犯。都曾有起心动念的可怕瞬间。男1就是这样,幸好道德、善良与法律的约束令他与男2 有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还是希胖一贯的主题:被冤枉的人,同时加入了一定的恋母情结。开场由脚引入故事情节,结尾由脚再次逗得观众一笑。对光影和镜面反射的镜头语言运用在那个年代的技术条件下已经炉火纯青;网球场与捡打火机的那一段交叉蒙太奇也极为精彩;结尾的游乐园旋转木马那场戏颇有默片意味,惊险又搞笑(话虽这么说,哪有警察在那么多人的地方瞎开枪的)。片中对反派的刻画也相当成功,真正体现了什么叫阴魂不散的变态,当然这与演员罗伯特·沃克的演技息息相关,可惜影片上映两个月后沃克不幸英年早逝,不禁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