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足荒野(2014)

WildUP:2021-05-29

《走出荒野》(英语:Wild,香港译《狂野行》,台湾译《那时候,我只剩下勇敢》)是一部的2014年美国传记冒险剧情电影,由让-马克·瓦雷执导,编剧尼克·宏比改编自美国女作家雪儿·史翠德所写的2012年回忆录《Wild: From Lost to Found on the Pacific Crest Trail(英语:Wild: From Lost to Found on the Pacific Crest Trail)》。丽丝·韦花丝潘和萝拉·邓恩主演,还有汤玛斯·萨多斯基、麦可·俞斯曼和盖碧·霍夫曼(英语:Gaby Hoffmann)。2014年8月29日于特柳赖德影展(英语:Telluride Film Festival)上首映,北美于2014年12月3日上映。

演员表影评剧照
涉足荒野

评分:7.6 导演:让-马克·瓦雷 编剧:尼克·霍恩比 / Cheryl Strayed
主演:瑞茜·威瑟斯彭 / 盖比·霍夫曼 / 劳拉·邓恩 / 查尔斯·贝克 / 凯文·兰金 / 米希尔·赫伊斯曼 / W·厄尔·布朗 / 托马斯·萨多斯基 / 尼克·埃维斯曼 / J·D·埃弗摩尔 / Ted Rooney / Mo McRae / Jeanine Jackson / Orianna Herrman / 凯瑟琳·德普鲁姆
类型:剧情 / 传记
片长:115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那时候,我只剩下勇敢(台) / 狂野行(港) / 走出荒野
上映:2014-08-29(特柳赖德电影节)
IMDb:tt2305051

剧情

讲述雪儿·史翠德在遭遇母亲去世、婚姻破裂后,背上行李包踏上太平洋屋脊步道(Pacific Crest Trail)长达1100英里的远足之旅,以求治愈自己的冒险故事。

角色

  • 丽丝·韦花丝潘 饰 雪儿·史翠德
  • Bobbi Lindstrom(雪儿·史翠德的真实女儿)饰 年轻的雪儿
  • 萝拉·邓恩 饰 Barbara "Bobbi" Grey,雪儿的母亲
  • 汤玛斯·萨多斯基 饰 Paul,雪儿的前夫
  • 麦可·俞斯曼 饰 Jonathan
  • W·厄尔·布朗英语W. Earl Brown 饰 Frank
  • 盖碧·霍夫曼英语Gaby Hoffmann 饰 Aimee
  • 凯文·兰金 饰 Greg
  • 查尔斯·贝克英语Charles Baker (actor) 饰 T.J.
  • 布莱恩·范·霍特 饰 护林员
  • 珍·霍格英语Jan Hoag 饰 Annette
  • 莫·麦克雷英语Mo McRae 饰 Jimmy Carter
  • Keene McRae 饰 Leif,雪儿的弟弟
  • Cathryn de Prume 饰 Stacy Johnson
  • 克里夫·德·杨英语Cliff DeYoung 饰 Ed

制作

2012年3月8日,丽丝·韦花丝潘表示她所属的制片公司 Pacific Standard 将拍摄雪儿·史翠德所写的回忆录《Wild: From Lost to Found on the Pacific Crest Trail(英语:Wild: From Lost to Found on the Pacific Crest Trail)》,并且自己担任主演。2013年7月,福斯探照灯影业取得书籍改编权,并由Nick Hornby改编剧本。同年8月,让-马克·瓦雷确认执导。同年10月11日影片开拍,取景地位于加州和俄勒冈州。

评价

烂番茄网站221个专业影评新鲜度为90%。MetaCritic上45家媒体综评76分。《芝加哥太阳报》给88分:就主演威瑟斯彭而言,她隐藏了她“美国甜心”的形象。她几乎毫无装饰,带来了具有勇气的表演。Film.com给80分:影片真诚而又令人难以忘怀,而且给人以共鸣。导演出色,剧本灵巧,表演勇敢。

奖项

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女主角提名:Reese Witherspoon
  • 最佳女配角提名:Laura Dern
第72届金球奖
  •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提名
美国演员工会奖
  • 最佳女主角提名
美国编剧工会奖
  • 最佳改编剧本提名:Nick Hornby
卫星奖
  • 最佳女主角提名
  • 最佳女配角提名
  • 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涉足荒野剧照

涉足荒野涉足荒野涉足荒野

简评

原生家庭确实会给人带来很多伤害,尤其对于女主来说,母亲承受力许多苦难,可是却一直温柔善良强大光明。母亲的离世,是埋藏在女主心里极大的苦。也是她放纵自己的主要原因。每个人活着都同时存在着两个自我,一个自甘堕落,一个向往光明,前者几乎算是天性,后者则需要违背天性。所以我能理解女主为什么要去穿越那片荒野,在极端的环境下,去克服人的天性,去思考,去忏悔,她不去走,会一直持续堕落致死的。

用双足去行走去救赎迷失的自我,花费两三个月的时间完成,途中遇到的好人坏人,大自然的各种动物们,还有缺水缺食物……想到几年前跟朋友们也重装徒步过了经历,要么日晒要么雨淋,路滑摔倒,朋友(经验丰富的老驴友)说我的毅力贼强,是呀,为什么当年会如此疯狂地去选择经历这种肉体上的痛苦却无所不惧呢?那时的我并没有像女主这样急需一场自我救赎的旅程,现在倒是更需要了。BTW,女主一个完全小白的人涉足荒野,真的挺牛的!

主人公雪儿因为妈妈的离世,悲伤迷失了自己,涉足荒野,终于在森林里找到自我。看到后面还是挺戳心的,当小男孩唱起《Red River Valley》,潸然泪下…每个人在人生路上都会有经历迷茫的时刻,“根本没有办法知道,事情发生或不发生,什么导致什么,什么毁掉什么,什么引起什么旺盛,或是死亡,或者选择另一条路…”,重要的是去听听内心的渴望,就让生命像鱼儿在水里一样舒服吧!

一个人徒步漫漫荒野,这种兼具了冒险挑战、肉体折磨、旅途困顿的自我毁灭式救赎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却也并非一种以自我折磨为标榜的伪装式心灵救赎。真正心理遭受创伤并难以走出的人,不需要表演,也不需要经过别人同意再去涉足荒野。那种毅然决然不顾一切的出发,旅途的艰险,身体的疲累,日夜与大自然孤独的对话,都是真实的体验。身体上的艰苦体验并不能带来直接的救赎,但旅途中求生的本能和面对孤独的方式,提供了与自己相处、思考自己、向内探索的一种形式。最后部分小男孩的歌声感动又治愈,女主终归找回自己,回归日常生活轨道。一切执念,通过一定的方式,终究有放下的机会。

一个吸毒滥交的生活失败的女性,选择了独自徒步1000英里,试图给自己一个改变的动力和契机。她成功了!作为一个户外小白,她成功的克服了徒步荒野的各种困难,完成了徒步行程。影片也很成功,徒步的行程传插对过往生活的回忆,整体影片的节奏就显得很轻松明快,而不单调生硬。特别是女主的身份设定,如果过分强调励志,恐怕会适得其反。毕竟,所有的转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一次长途旅行就能将人渣转变成圣女。所以,以旁观角度讲述女主的行走过程,包括途中的约炮描述,都只是真实的反应,而没有刻意美化。影片的配乐也很有吸引力,和步行过程很搭。当然米国那PCT行走路线也确实很美丽,有沙漠、雪山、丛林等等各种,就是美!影片展示等户外之美很容易蛊惑小白啊,所以不提倡!

我既看到过有人说这电影拍得没有书好,也听到过有人说这电影拍得比书好多了,于是我特别庆幸还没读这本书,因为我记得我在电影院里看的时候特别欣赏电影的拍摄和叙事方式,喜欢演员的表演,感觉人物的情绪特别容易接近,也钟意电影对音乐的运用。我知道我作为冰与火读者看《权力的游戏》第四季的经历颇坎坷。倘若我看过Wild原著,还不知道我能不能毫不分心的好好看电影呢。

在她不同的环境里闪现的意识流是破碎的、没有逻辑和时序性可言的,但随着快速切换的镜头,这些回忆与当下的苦难巧妙的配合起来,让观众得以深入的了解她内心世界;同时她和在旅程中遇到的一个个的陌生人--善意的和恶意的--之间的短暂交往,也会给她的内心带来新的认识和冲击,伴着美景和思考,她终于走出了这段艰难的孤身徒步之旅。找到了自己,完成了大自然对她的洗礼。

;这种题材真难拍好——如何表现徒步旅行过程中人物内心的“被救赎”、“和解”, 路上除了自然风景和寥寥同行人之外,别无他物。最让我高兴的是导演没有把这个过程拔高变成徒步旅行广告或者“朝圣之旅”,路上遇到的艰难困苦、凄凉都不吝镜头地交代了,唯一觉得不足的可能是没让我体会到气温38度下徒步的焦灼...叙事节奏上也有快慢起伏,中间伴以长短不一的记忆画面闪回、重放,既不破碎也不挡住徒步的主线,最终把故事交代得很好。最终的众神之桥上得独白才显得感人且有说服力“我的生命和其他人一样神圣”。要说有什么不满意的,那就是个人觉得人思想上的转变不一定就能解决现实问题,这一点上看,影片还是有点“小清新”了。

【补记】这种找寻自我的片子从来都很私人化,意思就是如果没有办法做到共情,就不知所云,感觉像无病呻吟,所以想要表达的感情的公共性就很关键。本片在这一点上算60分,主要是从大多数中国观众的角度来看,可能没有太大普适性,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这女的搞啥为啥乱跑,尤其是在片子出品的时代。如今可能女性意识逐步抬头,会有更宽容的接受度和更敢于积极的反馈。作为Reese的独角戏,完成度还可以。整体夹叙夹忆的穿插,算是比较讨巧的方式,完成度算不错,综合三星半,但不知道半怎么打,业界和现在的年景,寻找自我的主题其实应该多推广,就进到四星吧

,女性一个人徒步,自然带来的威胁要远小于途中遇到的异性。,因为一个人还是难熬的!,很适合借此机会成长内心。片中主角带了一个日记本以及路程中的专门给徒步者写下点什么用的本子和笔很打动我。,思考。比如今晚我决定把留了三个月的头发又剪回圆寸。我想不出能说出来的原因。借此也反思:高中时我还是一个上学前要花二十分钟处理发型的我,而现在是一个一瓶啫喱能让我用五年的我。即使只有两年历史,曾经的我显得像前世的陌生人。

,那些没有消灭我们的东西,将使我们变得更强大。电影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故事,普通到每一个上路的人都能告诉你一段带伤的往事;,“目的地并非一个道德的存在,旅行不应使自然被宗教化,永远不必相信一个心灵残疾的现代人,某一天通过旅行实现了自我救赎的神话”。但是,上路是一个过程,通过过程中的一事一物,去寻求内心的平静,实现与自己的和解;,在医生,互助会,毒品,纵欲都不能化解心中郁愤下,选择了自虐式的挑战,路途中的小故事,小插曲,人与人之间原始而质朴的交往,为情节推进铺垫了合理性,结尾配乐也很棒。

也不能说成是坏女孩的矫情自我感动,她过去的确是作,也没否认她过去的坏,但她的确通过hiking来回归生活正轨,成功了自我救赎。电影剧情也不复杂也没有大起大落(其实好几次女主和陌生男人独处的情节还是很让人手里捏一把汗,害怕坏了),就是跟随她的视野去看一个破碎的人通过pct重新回归正轨,也没有矫情,我觉得能让和她一样生活已经破碎迷失的人重新拾回想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愿想已经达到了电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