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赔偿(1944)

Double IndemnityUP:2021-12-10

《双重赔偿》(英语:Double Indemnity)是比利·怀德于1944年拍成的黑色电影,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好的剧本之一。本片改编自詹姆斯·凯恩的1943年同名小说(英语:Double Indemnity (novel)),由比利·怀德与雷蒙·钱德勒一同改作成电影剧本,把原著中复杂的四角关系简化。

双重赔偿

评分:8.5 导演:比利·怀德 编剧:比利·怀德 / 雷蒙德·钱德勒 / 詹姆斯·M·凯恩
主演:弗莱德·麦克莫瑞 / 芭芭拉·斯坦威克 / 爱德华·罗宾逊 / 波特·霍尔 / 琼·希瑟 / 汤姆·鲍尔斯 / Byron Barr / 理查德·盖恩斯 / 福图尼奥·博纳诺瓦 / John Philliber / 杰姆斯亚当森 / 约翰·贝里 / 雷蒙德·钱德勒 / 埃德蒙·科博 / Kernan Cripps / Betty Farrington / 贝丝·弗劳尔斯 / Eddie Hall / Teala Loring / 乔治·麦格瑞 / Sam McDaniel / Billy Mitchell
类型:剧情 / 悬疑 / 惊悚 / 犯罪 / 黑色电影
片长:107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双重保险(台) / 双重生活 / 双倍赔偿
上映:1944-07-03(美国)
IMDb:tt0036775

内容

华特是保险推销员,深夜行驶于公路上,然后在办公室的自首,透过忏悔将故事缓缓道来:他在认识一名蛇蝎美人菲利丝后不知不觉间卷入其杀夫大计。对现状永远不满的菲利丝找上了华特,因为她长期被困在无趣的中产家庭中,与丈夫和继女的关系不佳、或是极为渴望金钱及社会地位,驱使菲利丝以魅惑其他男人去实践她的目标。

华特起初对她的念头不以为然,还尝试以因为谋杀丈夫诈领意外保险金而失败的案例去说服菲利丝;然而,华特禁不住美人的诱惑而吻了她,开始受菲利丝控制,成为了菲利丝杀夫的工具。

谋杀成功,却无好下场,华特请求在办公室门外站了「足够」时间的同事凯斯假装直到次日早上才「发现」凶案,自己就会有4小时去逃亡,但凯斯拒绝了。负伤的华特蹒跚离开,跌坐在几步外的门前,脆弱地作最后挣扎 – 不过,悲剧的成因是他自己的决定。

角色

  • 弗莱德·麦克莫瑞英语Fred MacMurray 饰 Walter Neff
  • 芭芭拉·斯坦威克 饰 Phyllis Dietrichson英语Phyllis Dietrichson
  • 爱德华·罗宾逊 饰 Barton Keyes
  • 波特·霍尔英语Porter Hall 饰 Mr Jackson
  • Jean Heather英语Jean Heather 饰 Lola Dietrichson
  • 汤姆·鲍威尔斯英语Tom Powers 饰 Mr Dietrichson
  • 拜伦·巴尔英语Byron Barr 饰 Nino Zachetti
  • Richard Gaines 饰 Edward S. Norton, Jr.
  • Fortunio Bonanova英语Fortunio Bonanova 饰 Sam Garlopis
  • John Philliber英语John Philliber 饰 Joe Peters
  • 雷蒙·钱德勒 饰 man reading book(客串)

奖项提名

本片获得第17届奥斯卡七项提名:

  • 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主角-Barbara Stanwyck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摄影(黑白片)
  • 最佳配乐-Miklós Rózsa
  • 最佳音效-Loren Ryder

荣誉

本片获得美国电影学会(AFI)名单:

  • 1998年:AFI百年百大电影-38位
  • 2001年:AFI百年百大惊悚电影-24位
  • 2002年:AFI百年百大爱情电影-84位
  • 2003年:AFI百年百大英雄与反派-女主角Phyllis Dietrichson(反派)-8位
  • 2007年:AFI百年百大电影(十周年版)-29位

影片因其文化价值于1992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

简评

总有人说男主能逃脱属于好的结局,但是犯下杀人罪还能逃出生天有违法律,能揭发自己的罪行并认罪说不定还可以轻判一些。1944年的电影充满讽刺的意味,玩鹰的人被老鹰啄瞎了双眼本以为是个完美的计划却暗藏着杀机和漏洞。还有保险员,真的各种推脱让你无法获得赔偿,钱进了资本家的口袋还想要回来恐怕没那么容易。所以主动送上门的女人肯定不简单说不定还会要了你的小命。电影中点烟的镜头很有意思,火柴也是用白磷的易燃火柴充满着年代感,但是这个故事发生在各个时代,为了利益人们甘愿铤而走险干上一票,这就是人心

是非常优秀的影片。开场即告诉观众答案,充足的底气暴露无遗,随之而来的是节奏感极强的叙事节奏。随说是钱德勒首次编剧,与怀德的合作也种种不快,但影片的风格无疑,处处体现着钱德勒的笔触,腔调上,演员上,活灵活现。将这样的剧本做成电影,放在那个时代,怕是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今天看来,却略显不足,与钱德勒的小说也尚有差距,差距在优秀与伟大之间。其一,凶手视角导致故事线性、简单,观众只需跟随剧情,而难有思酌的余地。其二,这个故事太过单薄,不具备象征性意义,与之对比的是怀德的另一部作品《日落大道》,完毕后也给人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的感觉。两位专业人士的联手,的确达到了高水准的品质,但却仍有缺憾呐!另外,要说那位演员最符合钱德勒的马洛,大概就是麦克莫瑞了!既要风度翩翩,又得地地道道,还得同时具备狡猾与道德!

97,悬疑片最爱之一。太久没有这种体验,即便知道电影结果还是会紧张到呼吸困难,这部电影这样的体验起码有4次。开头两人的暧昧桥段就已经让人拍案叫绝,从那个电话开始,双方所有的对话在旁人眼里都再正常不过,在观众和他们自己看来则充满了试探和暗示,实在是精彩。男主设计的手法在实施的时候如果不仔细思考简直就是天衣无缝,但是巴顿还是发现了一丝漏洞,这个漏洞真的所有悬疑片里面看到的最令人惊叹的剧情设计可能没有之一。后续遇到的多次危机戏剧张力都足够让人屏息宁神。反转不难猜,但是最后那一下女主梨花带雨的表白还是让人难免再次心软,如果一个女人向你开了一枪没中但舍不得开第二枪,那她是否爱你呢。男女主演技颜值俱佳,女主在我眼里颜值和费雯丽是一档的,演技是最顶级,查了一下是奥斯卡提名大户。对怀尔德和男主女脱帽致敬。

[*/],出色的旁白、带性暗示的台词,意外顺利的谋杀、机敏过人的侦探与深不可测的真相/动机,金钱与女人互为隐喻,汗水淋漓的男性焦虑。剧本中丰富的“双重”性:谋杀中扮演死者上火车、菲莉的两次谋杀与两个情夫(可惜情夫的反转出现得太突然缺乏铺垫)。每一个桥段都足够“黑色”,如开场中弹的男人在挚友办公室坦白罪状、菲莉为避开突然造访的侦探躲在门后,还有在超市的秘密碰头(戴黑色墨镜的菲莉)。。初见时的沙发坐姿(即挑逗),魂牵梦萦的脚踝环(甚至没有安排特写,仅仅通过运动着的镜头捕捉残影,踝环即是情的梦幻与虚幻),华达躲在车后座时被阴影遮住一半的脸(如同女人手中拧动螺丝的扳手),车中两人接吻时有趣的构图(华达的脸被菲莉戴黑色手套的手视觉上遮挡,权力的表示)。

作为案件其实也是普通,所以如果只是普通的解谜并在最后送入毒气室,就会沦为普通。但这个片子却把一切处理得很好。坏人是真的无可辩驳的坏,只是为了金钱为了美色,进行毫无人性的筹谋。但在事发后却因为本身人格的黑暗互相猜忌,黑吃黑,这样的结局真的比普通实实在在的正义打败邪恶要来得令人唏嘘得多。而且编剧也确实很好,倒叙一点都没有削弱可看性和悬疑的实施性。各种细节也是清楚明白,没有什么废镜头,很好。在演出和演绎上,两个凶手也基本上没有什么直白凶恶阴暗的表现和作为,甚至看着浪漫优雅美好,但就是这样沉稳镇静的表现下做出的事情却更是令人感觉不寒而栗。

在比利怀德极具毁灭倾向的剧本下“双重赔偿”无疑具有了双重指代,表面上是指双倍赔偿的保险金,而更深层则是普遍个体在欲望面前需要付出的代价。对男主命运的思考有助于理解电影主题,一个典型的工作表现不错的中产阶级,却因为一个女人的出现走上了杀人的道路。人性的弱点在美色与金钱面前展现地淋漓尽致,于是隐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毁灭倾向在欲望的催化下逐渐发酵,直到无法继续用体面的生活去隐藏,这时他们既是犯罪者,也是受害者。这种双重身份的建立依赖于怀德充满矛盾的叙事风格,既温馨浪漫又愤世嫉俗,既富有生活情调又包含社会批判。我们时刻与人物处在平等视角以至于意识不到对社会秩序的侵犯,直到看到他们最终付出了“双重赔偿”,才在沉重中获得了释然,又在释然中咀嚼那挥之不去的沉重,从而使我们在经历了犯罪历程后,获得洗礼和净化。

观影过程中一直在纠结男主的犯罪计划漏洞百出,比如尸检报告会直接暴露被害人的真实死因,当然电影直接默认伪造成功,谋杀时将镜头对准女主故意回避杀人方式。然而之后慢慢意识到不应去寻找所谓的情节BUG,本片的魅力在于其叙事及表现方式的引人入胜且台词精妙,开头就反其道行之把结局公之于众,再通过回忆剪辑叠加旁白来慢慢丰富故事血肉,可以说成功地将观众牢牢锁进了这个故事中,内心情绪会明显地受到剧情推进而不断起伏变化,为正在犯罪的男女主感到担惊受怕,一步步看着角色堕落,突破道德束缚,感到焦虑却又希望男女主能够成功实施计划。另,作为黑色电影的代表作,也借由这个窗口相对细致地了解了黑色电影的概念及元素,比如低影调高对比度的画面,恐怖偏执的氛围,人物逐渐堕入黑暗深处等。然而依然觉得这是一个玄之又玄的概念,感到模糊。

举重若轻。用一场轻盈的蓄意谋杀,讲述两类人对自身“生存凭证”的诘问,“自我”的执镜观照:对于Phyllis而言,聚焦于实现与同类间的捆绑契约,以及对其中是否降临了可以被称为“爱”的东西的查证(最后Phyllis无法向Walter开第二枪,也许只是因为,她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对于Walter而言,全程只是一场针对自身能力极限的试炼,情欲是无关痛痒的触媒,看似无由来的躁动,指向的是对外部权威伦理的挑衅、对自我道德底线的试探。正如剧本对白无一处赘笔,影音呈现、人物演绎也如同行云流水,优雅极了。

第一幕即将谋杀案凶手和盘托出,将传统谋杀电影的悬疑重心转移到具体作案细节,不依靠反转带来的心理冲击,而是凭借出色的剧作能力将悬疑感自始至终贯穿全片,多处假高潮伴随心理上的惊心动魄。乔装受害者的俏面女郎原来是冷面杀手,两心相悦不过是一厢情愿,直至最后两人在恋爱中的身份对调,一个从伪装设计到于心动情难下杀手,一个从为爱痴情到真相破败自求多福。比利怀德之所以是比利怀德,正在于在完成一个谋杀案主线剧情外,在台词处精雕细琢,对人物充分挖掘,对某个行业刻画入木三分。“我听不见自己的脚步声,那是死人的脚步声。”

可能是因为太中意于《控方证人》片尾的多次反转,即便本片一开始就揭晓了谜底,但还是忍不住期待在最后一刻出现令人大跌眼镜的反转(诸如Keyes为男主掩盖罪行之类)。不过细想一下,同样的套路反复使用也未必是好事,本片将谜底在开头揭晓,对于真相也就无需遮遮掩掩,反而可以放手讲好主人公的情感波折,并在各个角色的勾心斗角上下足功夫。故事发展到最后,男主与Keyes之间的情谊反倒更叫人唏嘘,在愈发感到真相已无从掩盖,对方直觉从未失手时,坦诚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一部倒叙式的影片通过主角neff的讲述展开,neff在一次保险推销过程中,碰到了菲利,被她的美貌和金钱所吸引,决定和她一起密谋杀死丈夫,在对保险和各种细节自认为了如指掌的情况下,制造了一次意外的火车跌落事件,但最终neff还是发现了蹊跷,选择了自我救赎。影片中的长镜头手法引入注目,几乎在每一个场景中都会出现,在紧张的背景音乐下共同烘托影片,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一区一拐的形象首尾呼应,巧妙贯穿了整部影片。导演通过双重赔偿这个题目,不仅展现了neff为自己的“聪明”买单,并且也代表了计划谋杀案的双方共同落网的结局,在好友巴顿的注视下结束影片。

就是老电影的感觉,一个纯粹讲故事的电影,开头交代杀人的事件引起悬念。同样地还有一个地方,当女主在杂货铺给男主打完电话说要去他家后,同事就按响男主家门铃,这期间成功让观众紧张担心女主和同事碰面,就是希区柯克说的那种观众知而剧中人不知的藏炸弹理论。本片女主表白的段落后来被导演德·帕尔玛用在了《蛇蝎美人》的开头,对黑色电影前辈的致敬。海斯法典的时代让本来该有的x元素扼杀在摇篮里,听了剧情简介本来以为会很刺激,桃色公寓同理

获得奖项

  • 第17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17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录音 / 黑白片最佳摄影 / 剧情或喜剧片最佳配乐
  • 第10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10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女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