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身后(2015)

It FollowsUP:2021-04-14

《神秘追随》(It Follows)是一部2014年大卫·罗伯特·米切尔编剧并执导的美国超自然恐怖片,麦卡·门罗主演。在2014年坎城影展上首映,温斯坦影业取得本片的北美发行权,美国于2015年3月13日有限上映,3月27日广泛公映。

它在身后

评分:6.4 导演:大卫·罗伯特·米切尔 编剧:大卫·罗伯特·米切尔
主演:麦卡·梦露 / 凯尔·吉克瑞斯特 / 丹尼尔·祖瓦图 / 杰克·威利 / 奥莉维亚·卢卡尔迪 / 莉莉·塞佩
类型:悬疑 / 恐怖
片长:100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鬼上你的床(港) / 灵病(台) / 神秘追随 / 形影不离
上映:2015-03-27(美国)
IMDb:tt3235888

剧情

一名少女安妮惊慌地从自家中逃出,似乎在躲避著什么东西,然而她却对邻居表明她不需要帮助。之后她开车来到海边、背对着海面坐在沙滩上,盯着空无一物的前方,泪流满面地打电话和父亲至别。而隔天清晨,安妮被发现遭残忍虐杀弃尸于海边。

居住在密歇根州的女大学生洁,与新交的男友休尔来到戏院看电影。过程中,休尔突然慌神地指出一名站在入口的女人,但洁却看不到,休尔于是匆忙带着洁离开戏院。第二次约会中,洁和休尔在车内发生性交,然而休尔转身用药物手帕迷昏洁。洁醒来后发现自己被绑在一张轮椅上,休尔向她解释刚刚的性行为是为了传递一个诅咒:受诅咒的人会被一个灵体追杀,其存在只有受诅咒者本人才能用看到;该灵体可能会化作任何人物,以步行的速度靠近目标、将其杀害。然后诅咒不会消失,而是会回到上一个被诅咒的人身上。洁一开始以为他的说词是无稽之谈,然而很快现身一名裸体女子,开始朝着洁的所在位置走过去。当休尔确认该女子没有朝向自己走后,立即开车将洁送回家后逃之夭夭。

洁被她的妹妹与朋友发现被扔在家门口,警方开始调查时无法找到那名裸体女子和休尔,但也查出休尔使用假身份。几天后,康复的洁出院后回到学校,然而在上课时看到一名身着病人袍的老妇人朝自己走来,发现牠对于周围人而言却不存在。在难以相信下,洁的妹妹凯莉与朋友保罗和雅拉决定伸出援手,并在当晚陪洁住在一起。当天晚上,厨房的窗户被人砸破,保罗前去调查但一无所获;而洁看见一位半裸流着血的女人朝她走来,狂奔上楼寻找其他人,但他们都完全看不见那名女子。当一名高大凸眼的男子进到卧室后,洁逃出家中骑着脚踏车来到附近的儿童游乐场,她的朋友随后也来到这里。

洁在邻居葛雷格的帮助下,一行人发现休尔的真名为杰夫·瑞德蒙,并追踪到他的现居地址。杰夫向所有人解释说自己是迫不得已,表示他身上的诅咒是来自于某次一夜情,并再次强调洁可以通过性行为来将诅咒传递给其他人,确保诅咒永远不会回到她们身上。一群人开车来到葛雷格在湖边的房子躲避,而洁也在葛雷格的帮助下学会如何开枪。当所有人一同坐在海边时,化成不同人形的灵体走到海边开始攻击洁。洁对牠开枪,却发现牠中枪后还是会站起来。洁开着葛雷格的车逃跑,但在途中发生车祸撞进玉米田里,左手骨折后送往医院。

期间,葛雷格同意与洁发生性关系来传递诅咒,但之后却发现葛雷格并没有被任何人追随。数日后,洁看见灵体化身葛雷格砸破窗户后进入他的家中,试着打电话警告真的葛雷格,但电话无人接听。洁跑进葛雷格的家中,发现恶灵化身为半裸的葛雷格的妈妈,跳起扑倒葛雷格,以强暴的方式杀害他。恶灵再次追随洁,洁在内疚下只能开车逃跑后在户外度过一晚,在第二天回到海边打算赴死时,突然看到远方船上的三名年轻男子。她脱下衣服走进水中,意识到该灵体不能下水,想到对付策略后回到家中,而她同时回绝保罗的主动求欢。

一行人计画引诱灵体进入奥克兰大学的游泳池,向水里投掷插著电的电器用品以触电形式消灭,所有人来到游泳馆中做好完全准备,洁独身换衣踏入泳池中等待。不久,灵体化身洁与凯莉的已故父亲形象走进游泳馆中,开始朝洁丢掷电器用品来引出她。保罗开枪打算射杀灵体时却不慎误伤雅拉,但最后成功击中牠的头部,使其掉进泳池中。洁奋力想离开泳池,但灵体在水中紧抓住洁的脚不放,直到保罗开枪命中牠的头部而让洁顺利逃脱,但她脚踝上还是留下明显的黑色手印。当所有人询问灵体的状况时,而洁只在池中望见满水的鲜血。

最后,洁与保罗发生性交,保罗又将诅咒通过性交传给路边的妓女。当一切安好后,洁与保罗手牵手走在路上,而当时还是有人跟在他们的身后。

演员

  • 麦卡·门罗 饰 洁米·“洁”·海特(Jaime "Jay" Height)
  • 凯尔·吉克瑞斯特 饰 保罗(Paul)
  • 奥莉维亚·露卡迪 饰 雅拉(Yara)
  • 莉莉·希比 饰 凯莉·海特(Kelly Height)
  • 丹尼尔·佐瓦托 饰 葛雷格·汉宁根(Greg Hannigan)
  • 杰克·委瑞 饰 杰夫·瑞德蒙/休尔(Jeff Redmond / Hugh)

此外英,格里德·莫提默尔、艾莉克西斯·斯普瑞德琳、麦可·蓝尼尔、唐·哈尔斯和艾伦·史东饰演化作的各种人物的「恶灵」。

制作

编剧兼导演大卫·劳勃·米切尔以小时候多次梦见被跟踪的经历作为本片的灵感来源:「我在非常小的时候做了这个恶梦。我做了很多次这个恶梦,到现在我依然记得其中的景象。我并没有在电影中使用那些景象,而使用了基本的想法和当时的感觉。以我的了解,那是关于焦虑的梦。不管我当时经历了什么,我的父母在我那段岁月中离婚,所以我想像这两者之间也许有关联。」性接触传染的想法是在稍后加入故事中的,米切尔希望能有一种在人们之间传递的东西。米切尔在2011年开始撰写本片的剧本,同一时间他也在着手进行个人第二部长篇电影的拍摄工作;然而,该片拍摄并不顺利,因此米切尔决定让《灵病》成为他个人的第二部长篇电影。在筹备拍摄期间,米切尔发现到电影的概念难以解释,因此在被问到作品细节时,米切尔拒绝讨论剧情内容,并在随后解释道「当你大声说出来的时候,那听起来像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事。」

电影于2013年在密歇根州底特律取景拍摄。导演大卫·劳勃·米切尔使用了广角镜头拍摄,让画面呈现广阔的效果。电影的构成和视觉风格受到乔治·罗密欧和约翰·卡本特的影响。

诠释

电影评论家间对于《灵病》中「它」的由来和电影的象征性有各种不同的诠释。部分评论家将电影主题诠释为关于爱滋病、性传染病和性革命的寓言,以及探讨对于亲密行为的「原焦虑」(primal anxieties)。

导演米切尔曾表示:「我个人对于『它』从何而来并不感兴趣。对我来说,这是梦境里的逻辑,他们身处在一场恶梦中,当你在恶梦里时,没有可以解决恶梦的办法。即使你试图要解决它。」米切尔说女主角洁「因为性而让自己身陷危险,而性是一种能让她从那样的危险中脱离的方式⋯⋯我们在这个世界存在的时间有限,我们难逃一死⋯⋯但爱和性是两种能让我们至少暂时逃离死亡的方式。」

必死性(mortality)是电影主要的命题;对于死亡之不可避免性的存在主义恐惧,以及人们如何试图(并且失败的)延后死亡。在电影中使用了三段引言来强调这个主题。当杰在英语课堂上时,她的老师正诵读T·S·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而雅拉则朗诵了费奥多尔·杜斯妥也夫斯基《白痴》书中关于死亡之迫切性的段落。

发行

《灵病》于2014年5月17日在第67届坎城影展上首映。之后于2015年2月4日在法国公开上映,之后于2月27日在英国上映。同年2月27日,在美国部分戏院有限上映,3月13日开始大规模在1,200间戏院正式上映。台湾亦同步在2015年3月13日上映,由华联国际代理发行。之后,本片在加拿大于2015年3月27日有限上映,并由Mongrel Media发行。

评价

烂番茄新鲜度95%,Metacritic上37家媒体综评83分,获得了普遍赞誉。

简评

8分,开头就让人想到诺兰的《追随》。泳池篱笆后的窥伺,窗户后的偷窥,性意味的大量,镜头对女性身体的打量,陌生的、令人恐惧的凝视……看与被看,性别和权力,开放和封闭的空间,城镇,青春期,疾病的隐喻,性的迷惘,自我认同,作为主题本身一部分的镜头———如此多义的关于现代性的文本。好奇,性与爱是一切的缘起,还是手段,还是慰藉的解答?当然,最后的镜头留下问题,是it还是he?

重看不变。串联场景的跳切让电影整体偏向切片化和意识流叙事,在此基础之上仍没有放弃类型程序内的情节组织,一些恐怖桥段流于俗套。同样以生理性的比喻为创作驱动力,比起《生吃》那种自恋而无能的影像,《它在身后》仍不失精准地捕捉到了很多瞬间性的疏离情感和陌生空间,即便调度思路的刻奇之处无可避免。

【+】典型类型片架构,甚至某些通病也一样。但通过导演对摄影机的高效利用与精湛调度,我们可以看见的是一场关于凝视的权力斗争。当病理外化成“它”在身后时,模拟出的主观镜头贪婪地看着一切:从人到物。主人公亦处于被窥视下,一切都暴露于观者面前,伺机而动,即是眼睛权力的压迫与暴力,突然的镜头反打是危机的号角;当主人公开始有意识地凝视,意味着抗争的开始,空间被封锁,率先闯入的是视线,最后以跟随镜头结束!一切恐惧只源于无法被看见。

其实恐怖程度还行。是一部很典型的类型化恐怖片。影片是通过鬼去展现性,人性之间的对抗,甚至深刻来说来说有点隐喻艾滋以及病患的感觉。鬼在本片没有解释如何出现,如何结束,只说了性行为是传播途径,结尾也只给了一个开放式。影片最突出的点,就是导演的摄影风格。中间有一段在学校,两个360度环绕的拍摄确实让我一惊。他的运镜,风格以及对于镜头固定以及手持甚至摇晃的运用真的很喜欢。

充满新意的创作理念,探入青少年的思想视角,一方面是对性爱的恐惧,一方面又是真实存在的鬼怪追随,故事并没有执着于死亡前的聚焦,而是一种无处不在无法遁形的惊悚,镜头又拍得十分亮眼,电子配乐又与青少年的故事背景相得益彰,十分能体验到这种情绪泛滥和对现实指代的恐惧形态,典型的低分佳作

终于给这部看了。如果它只是性病的隐喻,那可能太小看这部片了。如果电影中的恐怖之物本就是其所是,那观众也大可不必有恍然大悟,然后再强迫自己感到害怕的可笑经历了。身后之物就是这么一个你本该对其感到害怕的东西,甚至它是一次老调重弹了:一只一生一世来谋杀你的蜗牛。这种恐怖之物的影视具象化其实是对更多古典恐怖片的复兴而不是推翻。甚至那个泳池决斗的失败计划也是一种与恐怖之物对抗的经典重现——虽然引向了完全不经典的结局:计划失败,继而加入恐怖的传播。

。①女主被鬼缠上(设定上是通过性传播)并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暂时挣脱了鬼(鬼到底死没死是开放结局)。②惊悚氛围(其中有些是通过冷淡与张扬的对比制造一种冷峻的恐怖感)的营造:破败荒芜的置景;晦暗的色调;大量昏暗空间;缓慢的叙事节奏(营造压抑感);许多高角度镜头;大量鬼魅的运镜和叠影转场;大量使用中全远景(有时也近景,但极少特写)长镜头去搭配传统故事片式的角色表演(即较张扬的表演,尤其是恐惧或开心时);大量惊慌的角色与从远处缓缓走来的人/鬼;类卡朋特式配乐大赞。③结尾与鬼泳池决战那段对光影的各种运用很棒(学自《豹族》)。④设定不够完整且难以自圆其说;艺术片式的叙事节奏与传统故事片式的表演太错位。

太辣了,女主有那么好的朋友家人天天啥都不干围着她转,鬼来了,哎我害怕我跑了,哎鬼不来了,我又不跑了去沙滩就是玩,哥们灵机一动我去泳池把鬼关在泳池里,鬼说傻了吧你呆在泳池爷还会丢东西砸死你(你特么前面干啥去了就遛弯老大爷一样只会慢慢靠近),男主夏季吧打对着朋友的腿就是一枪。什么这鬼原来用布就能确定形状啊那你们能不能撒一桶油漆给它?一会东一会西的,鬼的设定都变来变去,什么若智剧本

非常狗血,女主太笨,整部电影透露出一种《勺子杀人魔》一般的喜感。既然行动缓慢是它的弱点,就应该在弱点上做文章,而不是像个没头苍蝇似的乱窜。男主开车经过站街女郎身边时投去看似无意的一瞥,似乎在暗示一种解决办法。男主勾引女主上床,交合之后,男主再去光顾遇到流莺,流莺每日与顾客做生意,那么,它要杀的对象每日呈指数级增长?请问,以它慢条斯理的态度,那么多人,它杀得完吗?

绝望感挥之不去的惊悚版《处女之死》+《与火同行》,美国白人中产阶级街区的青少年性迷惘氛围散发着致命的死亡气息。一堆到处晃荡的小屁孩反而像孤魂野鬼,他们的父母则一张正脸没出现过。后半段女主一家四口的合影让我深深怀疑女主在那些“丧尸”里看到了自己父母的臉。美术牛逼,配乐牛逼,女主丧气满满的脸和如影随形的陀翁《白痴》章节撑满文艺感,惊悚感也很原创。就是性传播有点2

别太荒谬。恐怖片不恐怖我能忍,无聊我不能忍,一大半时间都在几个地方来回辗转,走过去、跑过去、开车过去、开别人的车过去... ...真得很没诚意。 观众:导演你礼貌吗?那个Greg长得像《闪灵》里面的Johnny一样我就不明白美国妹子咋想的?审美差异??Paul好老实一男的,还有那个贝壳手机好可爱,其余滚。照这些影评人吹下去,现在六点几分的恐怖片根本没法看了。

嗯,烂就是烂。能知道导演想表达一些青春象征,镜头也很好,但是文艺片情绪片风格和恐怖片本身不太融洽,开头就能猜到剧情是女主把艾滋鬼传给别人,后面剧情也就是这样毫无反转,恐怖情绪在时不时一段的sex面前无影无踪,知道鬼有实体的时候更加不恐怖了。当恐怖片看会失望透顶,当青春疼痛片差不多。

获得奖项

  • 第31届独立精神奖
    第31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剪辑 / 最佳摄影
  • 第21届评论家选择奖
    第21届评论家选择奖
    提名:最佳科幻/恐怖电影
  • 第87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第87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获奖:十佳独立电影
  • 第66届戛纳电影节
    第66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影评人周单元大奖
  • 第42届土星奖
    第42届土星奖
    提名:最佳恐怖电影
  • 第17届塔林黑夜电影节
    第17届塔林黑夜电影节
    提名:Just Film Award —— Best Youth 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