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与骨(2012)
De rouille et d'osUP:2021-09-08
《锈与骨》(法语:De rouille et d'os)是一部2012年贾克·欧迪亚执导的法语电影,改编自加拿大小说家克雷格·戴维森(Craig Davidson)的同名短篇故事。玛莉安·歌迪雅与马提亚斯·修奈尔主演。入围2012年第6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剧情
阿里曾是一名风光无限的搏击选手,在受伤后便失去了生活保障。穷困潦倒之际,他带着儿子山姆投奔姐姐,并在当地找到一份当保安的工作。某晚,阿里结识了美丽女子、虎鲸训练师斯蒂芬妮。斯蒂芬妮后来却在一次例行表演中失去双腿。命运坎坷的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角色
- 玛莉安·歌迪雅 - 史蒂芬妮(Stéphanie),虎鲸训练师,在一次表演中发生事故,导致失去双腿,后来安装上了一对假肢。
- 马提亚斯·修奈尔 - 阿里(Ali),爱好搏击
- 卜力·蓝内 - Martial
- 席琳·萨莱特 - Louise
- Corinne Masiero - Anna
- Alex Martin
- Tibo Vandenborre
- Mourad Frarema - Foued
- Jean-Michel Correia - Richard
制作
投资1540万欧元,出品公司为 Why Not Productions、France 2 Cinéma, Page 114 以及比利时的 Les Films du Fleuve。
2011年10月4日开拍,拍摄了八周。拍摄地包括昂蒂布、戛纳、巴黎、法国北部和比利时。
发行
2012年5月17日于法国上映。StudioCanal UK取得了英国发行权。
奖项
奖项名单 | |||
---|---|---|---|
奖/电影节 | 类别 | 受奖者 | 结果 |
戛纳电影节 | 金棕榈奖 | 贾克·欧迪亚 | 提名 |
凯撒电影奖 | 最佳电影 | 贾克·欧迪亚 | 提名 |
最佳导演 | 贾克·欧迪亚 | 提名 | |
最佳女演员 | 玛莉安·歌迪雅 | 提名 | |
最有前途的演员 | 马提亚斯·修奈尔 | 获奖 | |
最佳改编剧本 | 贾克·欧迪亚 and Thomas Bidegain | 获奖 | |
最佳原创配乐 | 亚历山大·德斯普拉 | 获奖 | |
最佳摄影 | Stéphane Fontaine | 提名 | |
最佳剪辑 | Juliette Welfling | 获奖 | |
最佳音效 | Brigitte Taillandier, Pascal Villard and Jean-Paul Hurier | 提名 | |
第二届AACTA International Awards | 最佳国际女演员 | 玛莉安·歌迪雅 | 提名 |
BFI伦敦电影节 | 最佳电影 | 贾克·欧迪亚 | 获奖 |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 | 最佳女主角 | 玛莉安·歌迪雅 | 提名 |
最佳非英语电影 | 提名 | ||
广播影评人协会 | 最佳女演员 | 玛莉安·歌迪雅 | 提名 |
最佳外语片 | 提名 | ||
Cabourg Romantic Film Festival | 最佳电影 (Meilleur film) | 贾克·欧迪亚 | 获奖 |
芝加哥影评人协会 | 最佳外语片 | 提名 | |
第70届金球奖 | 最佳外语片 | Rust and Bone | 提名 |
最佳女演员 - 电影戏剧 | 玛莉安·歌迪雅 | 提名 | |
金轮奖 | 最佳音效剪辑 | 获奖 | |
哥雅奖 | 最佳欧洲电影奖 | 提名 | |
好莱坞影展 | 年度最佳女演员 | 玛莉安·歌迪雅 | 获奖 |
休士顿影评人协会 | 最佳外语片 | 提名 | |
独立精神奖 | 最佳外语片 | Rust and Bone | 提名 |
伦敦影评人协会 | 最佳外语片 | Rust and Bone | 获奖 |
技术成就奖 | 亚历山大·德斯普拉 (配乐) | 提名 | |
第三届Magritte Awards | 最佳男演员 | 马提亚斯·修奈尔 | 提名 |
最佳外国联合制作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Bouli Lanners | 获奖 | |
第19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 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女主角 | 玛莉安·歌迪雅 | 提名 |
Telluride Film Festival | Silver Medallion | 玛莉安·歌迪雅 | 获奖 |
西班牙瓦拉多利德国际电影节 | 最佳男演员 | 马提亚斯·修奈尔 | 获奖 |
最佳导演 | 贾克·欧迪亚 | 获奖 | |
最佳剧本 | Craig Davidson, Thomas Bidegain, 贾克·欧迪亚 | 获奖 | |
华盛顿特区影评人协会 | 最佳女演员 | 玛莉安·歌迪雅 | 提名 |
最佳外语片 | 提名 | ||
World Soundtrack Awards | 年度电影原声带 | Alexandre Desplat | 提名 |
获得奖项
- 第38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获奖:最佳新人男演员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剪辑 / 最佳原创音乐
提名:César —— Best Cinematography (Meilleure photographie) / 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音效 - 第11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外语片 - 第15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提名:最佳国际独立电影 - 第19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提名:电影最佳女主角 - 第70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剧情电影最佳女主角 - 第28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最佳世界电影 - 第64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25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65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56届伦敦电影节
获奖:最佳影片 - 第57届意大利大卫奖
提名:最佳欧洲电影 - 第16届好莱坞电影奖
获奖:Hollywood Film Award —— Actress of the Year - 第6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Leading Actress / 最佳外语片 - 第18届评论家选择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外语电影 - 第58届意大利大卫奖
提名:最佳欧洲电影 - 第27届西班牙戈雅奖
提名:最佳欧洲电影
简评
很多情节的设定突兀且羸弱,只是为了增强叙事的矛盾与人物形象的丰满度。影片片名叫《锈与骨》对应的是女主的假肢与男主的拳头。这两个人能够惺惺相惜是因为彼此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人,只不过女主是外向型的释放,男主是内向型的隐藏。在男主暴戾的性格下,常常与外部环境产生对抗,用暴力与拳头了事,但这只会加强他与环境和人的矛盾。在差点丧失至亲时,他正视了自己的脆弱,也清楚由骨而组成的拳头是用来保护爱的人。只能说内核很好,但情节不敢恭维。
截肢后的女主第一次下海,海面闪着金光。下个镜头,她在轮椅上听摇滚。下一个镜头响起驯鲸时的音乐,她把力量全部汇聚在挥舞的手臂。她学会了用义肢走路。穿上了短裙,短裤,去了酒吧,拿酒杯砸了个2B的脸。她主动吻了他,主动爱上他,没有自卑,没有保留,勇敢认真地爱上!最后,她也被他需要:你不要抛下我。——我不会抛下你。 这电影拍得真好,大光圈,微表情,细致入微的肢体语言,哭戏逼真到每一滴眼泪都代表心碎。其实,很多苦难不需要感同身受,付出同情,关爱,只要一如往常,让那个人知道时间,世界,周遭都没有变,我们再往前走走看,你就懂了,一切都真的没有变。“当你遭遇重大打击,有一类女人,不骂你,但也不同情你,她们当做什么也没有发生。这种女人最为伟大。”我想我懂了钱老师这句话了。-配乐太好听了!她那张脸苍老得刚刚好。
是真的美。超级喜欢怼脸的拍摄、充足的阳光,树林间的冰雪,还有隔着玻璃与鲸共舞那一段。但努力克服命运并走向成功的故事本身有点弱。Ali的单纯让他的爱极度暧昧。而且在黑拳场上,当Stephanie走下车,镜头从机械腿往上roll,女性给男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男性力量,还是没有逃脱传统的male gaze,有点失望。
庆幸导演最后手下留情,没让小孩溺死冰窟窿,还给了大家一个HAPPY ENDING,给观众留一丝善念与温存,还呼应了主题。电影诞生国的底蕴不是盖的,对视听本体的驾驭,法国人是有体系规整的一套,手持、焦外、呼吸、大特、逆光、跟摇、拍影子成瘾,配以精准的调度和对角色高度咬合的表演,所有技法水银泻地一般流畅到位。当然,其中也有诸多刻意与不足,但瑕不掩瑜。
雅克欧迪亚的电影有着很震撼人心的东西,他对于电影的理解超过很多导演。他在《希斯特斯兄弟》之中,消解了传统西部片的内涵,把更多非暴力因素考虑进去。在电影《流浪的迪潘》当中,把镜头对准斯里兰卡移民,去描述男女主人公抱团取暖的异国漂泊状态。在电影《预言者》当中,则是在传统黑帮电影之中开辟了一个新的境地,对于一个普通犯人的塑造。而在《锈与骨》里面,欧迪亚为底层和边缘人代言,试图探寻父子亲人恋人朋友等等现实关系。可以说,这部电影非常成功,其拍摄除了假定的真实,将世事无常和峰回路转拍摄的很透辟,欧迪亚的电影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可见,艺术片不一定非得让人看不懂和沉闷阴郁。
今年看过的最好看的电影,后劲太足了,在结尾那一段,一下把之前汇聚的深深浅浅的感动迸发出来了。最好哭的情节有两个,第一个是女主坐在轮椅上随着之前的表演音乐做出指示动作/舞蹈的时候,第二个地方就是男主打电话时,求女主不要挂,不要挂电话...不要扔下我。这是经历了这么多坎坷后男主第一次对女主真情流露了吧,也是第一次表现出自己面对生活的脆弱,现在只有儿子和她的声音是唯一的慰籍。这部电影写的台词简直自然的让我惊叹了,一点都不带“剧本感”,有些不需要台词的地方,就让演员通过动作和眼神来表现。片头和片尾音乐我也很喜欢。
两人之间逐渐褪去了彼此的锈,找到了对方的骨。在意外来临之际,坦然通过交流与实践去适应,去接受,唯有内在隔阂消解才能豁然应对风雨。而导演也许还不满足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如果没有意外他们如何应对自己的锈,找到支撑的骨?首尾两处Bon Iver的声音出来得恰到好处,绝了。
那种撕心裂肺,又生猛的痛,好像已经不再只是存在于面前的这块屏幕里了,心被扭着痛。我觉得自爱真是一个很难很难的事,好像唯有命运的一重锤,才能让人定音。触动我的几个瞬间:,女主对男主说我给你那500欧你能不要去打拳,男主说这是我爱做的事,就像你训练鲸鱼一样,当时女主的反应。“跳舞”。。。女主残疾后险些自尽,但自爱又强大的她不断的努力在和自己和解,甚至强大到了想用爱去化解他人的不自爱,这是高光多么强大的一个角色。男主直到最后才意识到了自爱的意义,不是为了减少疼痛,而是为了能有继续去爱他人的能力。最后在医院里击不下去的拳,就是最好的证明。锈,伤痕、裂口、鲜血。骨,拳头与肉。他们就如此穿插在我们的人生中,狠狠的给我们敲着警钟
切镜分镜很多,但还是迷失在剪辑中,很杂很碎的剧情导致了主题的晦涩不明显。美国好莱坞化的法国电影,不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在向美国电影看齐,虽仍保有着几分欧洲电影的艺术传统,但早已被范式化的剧情和商业卖相所冲淡。虽然故事总体来看几处有那么几丝触动,但当结尾希望用儿子的意外将电影推向高潮并意图博得观众的同情时,就奠定了前面一百多分钟的失败
飞机上看的,没有想象中轰轰烈烈刻苦铭心爱的死去活来的情节(抱歉看这个简介还以为是非常狗血的类型片呢),而是非常细水长流的生活化爱情片?一开始我还真没看出这是个爱情片,只是他们互相救赎互相治愈,最后也顺理成章地在一起了的一个故事,没有过多的人物内心的强烈感情渲染,男女主之间也没有发生什么太大冲突,感觉非常自然,全程虽然也没有什么浪漫的氛围,但看到的更多是两个人一点一点解开防备走向对方的怀抱,总之是一个看起来很舒服的影片,当做消遣还不错。
一部残酷但却有一丝温暖的关于爱情和亲情以及生活的文艺片,马良的表演绝了。男主虽然是个渣男,但他在渣的同时还是会有尽到父亲和爱人的角色,和残疾女主的爱情,和可怜儿子的亲情,影片虽然很残酷,但还是隐隐散发出希望,即使是男主这样的废柴最终也有好结局,顺带了点生活意义PS 残疾人也是可以sex的
人设算新颖,但剧本不够缜密,好多情节没头没脑的,为了让男女主强行分开才安排了姐姐那段戏,男主儿子掉冰水里他才意识到自己爱女主…这是什么逻辑,怪不得影片类型写的是“剧情”而不是“爱情”,旁枝情节太多,反倒是男女主之间感情戏莫名其妙,没有打动人的点,而且男主到底有啥成长,还不如一条虎鲸可爱,结局也是莫名其妙happy ending了。既然两人是训鲸师和虎鲸的关系,应该用女主视角讲故事更合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