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风暴(1997)
The Ice StormUP:2022-02-17
《冰风暴》(英语:The Ice Storm)是一部1997年的美国剧情电影,由李安执导,根据瑞克·莫迪(英语:Rick Moody)的1994年同名小说《The Ice Storm(英语:The Ice Storm)》所改编的。主演是琼·爱伦、凯文·克莱、陶比·麦奎尔、姬丝汀娜·莉芝、伊莱贾·伍德、姬蒂·荷姆丝、格伦·斐兹杰惹(英语:Glenn Fitzgerald)、杰米·谢尔丹和雪歌妮·薇佛。
剧情简介
故事设定在1973年感恩节前后,描述康乃狄克州的2个家庭在政治与社会环境变化下的生活。
演员
- 凯文·克莱 饰 Ben Hood
- 琼·爱伦 饰 Elena Hood
- 雪歌妮·薇佛 饰 Janey Carver
- 亨利·科泽尼 饰 George Clair
- 陶比·麦奎尔 饰 Paul Hood
- 姬丝汀娜·莉芝 饰 Wendy Hood
- 伊莱贾·伍德 饰 Mikey Carver
- 亚当·哈恩-博德(英语:Adam Hann-Byrd) 饰 Sandy Carver
- 大卫·克伦荷茨 饰 Francis Davenport
- 杰米·谢尔丹 饰 Jim Carver
- 凯特·波顿(英语:Kate Burton (actress)) 饰 Dorothy Franklin
- 姬蒂·荷姆丝 饰 Libbets Casey
- 格伦·斐兹杰惹(英语:Glenn Fitzgerald) 饰 Neil Conrad
- 艾莉森·珍妮 饰 Dot Halford
奖项
- 获得1997年坎城影展最佳剧本奖、入围金棕榈奖
- 获得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最佳女配角奖
- 获得丹麦影评人协会最佳美国电影奖
获得奖项
- 第50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最佳编剧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49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最佳编剧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5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Adapted - 第55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女配角
简评
(看这部的时候校园网极差,看一分钟卡一分钟,气得我看到了第二天)冰风暴,悄悄把一切冰冻,小刀般的一排排悬挂在那里。冰刀暗夜杀人,太阳升起就融化,好像罪恶不曾发生。这是我们的家庭吗?光洁如新的表层下埋藏千万条裂痕。(李安式电影感画面:大儿子穿着红棉袄在结冰的跳板上跃动、在草地奔跑、在公路滑行。冰刃突然把摇摇欲坠的电线杆拉断,一瞬间电如火蛇似的吐出金色火花,摇头摆尾。电流打在铁栏杆,快速传导在他坐着的那一头。他的身体微微一颤,直愣愣地栽了下去。红色帽子遮住脑袋,僵硬的身体在冰面上缓缓滑行。冰风暴,寂静无声。)
一个与众不同的李安,冷峻地审视着美国73年这个风雨欲来的时代,面对性解放,骨子里保守的中产家庭无所适从,既渴望融入开放的潮流,传统规范的束缚又让他们不安。尼克松水门事件、越战停战,造成极端父权的瓦解、道德观念的松动,key party(换妻派对)兴起,少男少女探索性游戏,家庭主妇渴望冒险与解放,性与毒品盛行……冰风暴将来,几个家庭内部也暗流汹涌。当两个家庭伦常彻底打乱失序,压抑混乱的情绪达到顶点,却又安排早晨发现Mikey的死,沉默终于爆发。挺过冰风暴的保罗安然无恙,家的温暖团结终于还是战胜了外部的力量,躲过了分崩离析。
蓝光重刷。看睡着了。保守派拍的换妻故事。主题很明显,写70年代中产阶级的精神危机,但这种精神危机来自于电视上的水门事件,还是跟经济有关(全片只有一个表现男主人工作的场景)?电影里没解释,观众可随意解读。演员阵容特意挑了些颜值比较怪的,木偶脸的马奎尔、伍德,痴肥的里奇、阴鸷的琼·艾伦,让角色性格和电影氛围紧紧扣住压抑的主题,可这些角色始终只有状态跟事件,比如男主人跟邻居妇人偷情、女儿一次次勾引邻居家小兄弟,马奎尔跟家庭的关系则直接用漫画的台词来阐释——所有这些表面功夫都没有窥探角色的内心,是剧本基于概念硬凑出来的角色。伍德的演技灾难性,他前两次露面时瞪着智障的大眼睛倒红酒和接球,看着好像在故意把事情搞砸。里奇看得电视剧是李小龙的《青蜂侠》,除了电视里那点信息,本片基本感觉不到什么70年代氛围
不得不佩服李安作为中国导演对西片拍摄的如此细腻透彻,70年代的美国充满着思想解放,价值观重塑。道德崩坏的力量渗入家庭,家就像冰一样,看似坚固,实则脆弱。冰风暴那晚两个家庭分崩离析,从大人到孩子都在疯狂的解放中探寻着自我,直至孩子无辜的生命悲剧性的被大自然吞噬,才迎来来反思与家庭价值的重建。片尾,一家人坐在冰封的车内,相互凝视,心中怀着对家人无条件的信任与包容。最令人感动的是,父亲他终于卸下了武装的面具,向家人承认自己的脆弱与羞愧,没有什么能比父亲在家人面前落泪,更令人如释重负和动容。
主题围绕故事发生背景:20世纪70年代美国性解放运动风行,从角色们的私下出轨,到看来狂野的“换妻游戏”,其行为甚至影响了他们正在经历性启蒙的孩子,随着剧情发展,每位角色都落入了如冰风暴来袭夜的灾难中,惋惜、悔恨、糟糕、虚无……整体的故事框架不错,首尾呼应给人一种无限循环的直观感受,人生尽在其中,总是不小心踏入错误,走入另一个世界,被其中的人凝视。配乐很空灵、舒缓,李安的电影里总有种观察后细品人生的意味,且由家庭伦理角度出发,整体还不错。除此之外,李安选角相当有眼光,几乎本片里的每位演员后来的演艺生涯发展都很好。
严重被低估了。看到最后竟然难受的落泪。李安太会渲染气氛了,片中配乐更好的展现了那种刺骨寒冷(对肉体和对心理)的意境,片子整体冰冷如这场冰风暴,片中人更是麻木冰冷,但藏在这美国中产阶级平静下的是巨大的矛盾。李安最擅长的家庭戏,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都可以很好的概括为性压抑,性挫折,尴尬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无法交流,背叛与谎言。片中一如李安其他的片子,充满了细节以及黑黄色幽默,也有各种隐喻,对情节的巧妙安排以及人物塑造的细腻,整体看下来流畅又深沉,仿佛一次冰风暴,揭开所有人丑陋羞愧的秘密,打破了所有人的平静后,仍要假装平静的继续生活。演员们都是演技派。看评论突然觉得美国丽人和本片很像
在李安的自传中写到他很满意这部作品,但他不解为什么票房拉垮。70年代的美国“水门事件”越战造成的美国社会的动荡不安,而美国家庭就是整个社会的缩影。李安受亚洲文化的影响一向注重家庭,他擅长通过细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在冰冷的冬天人们之间的感情如同屋檐下冻结的冰柱一般的寒冷刺骨,处于青春期叛逆的三个青少年之间对sex的尝试,两个家庭的父母之间的互相出轨真是莫大的讽刺,在表面充满爱的和谐下充满着互相伤害、互相给予、互相矛盾,富有戏剧张力。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看冰风暴的头脑中有着“完美正方形”的Mick意外去世留给父母朋友的伤痛,最终面带阳光回来的Paul迎接他的是处在寒风凛冽中疲惫伤感的家人。/影片中利用镜子表现夫妻二人的隔阂;两个小孩之间的kiss时的镜头;永远在镜头内的母女骑自行车
李安的才华真的相当了得,最后都很难想到这是李安导演作品。家庭、成长、分歧成为李安一直探索的主题。通过《理智与情感》,李安在美国好莱坞已经站稳了脚跟,开始在美国施展自己的电影才华与其带有的独特的东方家庭文化风格。用极为细腻、舒缓的镜头,去讲述社会生活下普通人家庭中内心常见的大事小事。其中不乏蕴含着个人、家庭、国家甚至文明的深刻思考。李安笔下的人物,虽然经历了许多不同寻常的故事,但都表现出他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人物们都同“少年派”一样度过了一场丰富的成长之路。影片用一种别样的家庭片方式,大量性元素,青春期的懵懂,中年期的婚姻危机,家庭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看似结构散乱,但更像是《东京奏鸣曲》的形式。环境不断冰冷,人们也不断走上误途。冰风暴过后,隆冬显得格外凄清,只有家庭即是启程,也是归宿。
继续因为李安自传来的,这是他自己很骄傲但当年似乎不太卖座的电影,对于我来说,美国七十年代的确离我太远了,有很多情节都超出了原来的想象,比如换妻派对,少年的性探索,但听李安解释,似乎一切也顺理成章,美国那时刚经历了水门事件(总统第一次说谎)、越战反战、妇女还在当家庭主妇,社会层面的道德崩塌感渗入了普通家庭,礼崩乐坏的时代要重新建立起道德责任意识并不容易。在片中,人们的关系浮于表面,越应是亲密的夫妻越无法彼此坦诚交流,这与我们之前想象的美国家庭文化相去甚远,也提供了一种看待现代家庭的视角。但总体看下来还是觉得挺压抑的,而且高潮也不甚明显,作为艺术片有特色,但的确没那么叫座。
中产家庭的空虚和男女关系的混乱,竟然要用一个孩子的死亡来敲醒。向来认为好的家庭片是最难拍的,很可能看完觉得什么也没讲,但又无比真实地反应了社会上很多家庭的现状:出轨的丈夫,溺水般沉默的妻子,有各种性格缺陷的,叛逆的孩子……影片让人毛骨悚然的一点是,大部分演员的脸上会浮现很吊诡的表情,尤其是几个青少年,看似都普普通通,但又有谁能懂他们对哲学,数学,暴力,政治的迷恋呢?死掉的那个孩子,最能象征冲破这种家庭牢笼和冷漠关系的自由的代价。有人觉得这种情感关系放在东方也成立,再一次联想到当下,如果中产真的是代表很多普通家庭的话,冷漠夫妻,亲子关系可能是真的,但是出轨换妻是不可能的,鸡娃还来不及呢!
空虚且冰冷,生活就是一堆shit,黑夜过后太阳照常身起,还是得继续往前走。Mikey的分子理论很有趣,个人认为可以视为一个隐喻,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活跃,冰风暴的那个夜晚is clean,成人世界不见光的事一一在这个夜晚浮现…Pual可以说是本片最温柔的存在了,也难怪最后一个镜头Ben回头看向Pual后忍不住掩面哭泣,成人世界里所有的疲累无奈在一脸纯真的孩子面前迅速瓦解
有些片段属实有点抽象,比如当詹妮看见儿子桑尼玩爆破后居然让他玩皮鞭(关于性)?又不如最后冰风暴来袭的那场聚会,所以这个“钥匙游戏”是单纯的娱乐还是类似夫妻交换的淫趴,个人认为正经夫妻是不会玩这种游戏的。当然这个电影的细节确实可抓的点很多,比如刚开始电影出现两次本拿冰块的细节,冰块如他们的家庭一样开始分裂并且就是拿冰块的男主造成的;还有母女俩分别两个片段偷东西片段,我不信他们的家庭财力状况是不足以承担巧克力棒或几个口红的,完美刻画了她们的人物性格,还有路人对她们不同的反应,满满的细节;还有最喜欢的一个细节就是迈克的死,迈克的死就是保罗所说的深入歧途的后果,温迪的“鸽”、吉姆和伊莲娜的出轨以及詹娜类似的“悔改”?导演用本来发现迈克(那时他已悔改),可他仍然救不了他,这就是导演想讲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