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A(2007)

Boy AUP:2021-09-20

《男孩A》(英语:Boy A,又译心灵铁窗、男孩甲、蛮童之歌、头号男孩)是一部2007年的英国电影。影片改编自乔纳森·崔格尔(英语:Jonathan Trigell)创作的获得评论界广泛好评的同名小说(英语:Boy A)。小说的故事情节与英国的詹姆斯·巴杰尔谋杀案有诸多相似之处。影片在2007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首映,随后与同年11月26日在英国第四台首次在电视公开放映。

男孩A

评分:8.2 导演:约翰·克劳利 编剧:Jonathan Trigell / 马克·奥罗
主演:安德鲁·加菲尔德 / 彼得·穆兰 / 希欧布罕·芬内朗 / Alfie Owen / Victoria Brazier / 斯凯·班尼特 / 马德琳·拉基克-普拉特 / 约瑟夫·阿尔京 / 杰里米·斯威夫特 / 肖恩·埃文斯 / 凯蒂·里昂丝 / James Young / 安东尼·刘易斯 / Tilly Vosburgh / 史蒂文·佩西 / 杰瑞德·加菲尔德
类型:剧情 / 犯罪
片长:106 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蛮童之歌 / 心灵铁窗 / 男孩甲
上映:2007-09-08(多伦多电影节)
IMDb:tt1078188

剧情简介

影片一开始,被称作“男孩A”的24岁年轻人埃里克·威尔森(Eric Wilson,安德鲁·加菲尔德饰)刚刚从监狱中获释,化名为杰克·巴里奇(Jack Burridge)。影片讲述了埃里克获释之后的生活,而其中插叙的闪回镜头则交代了埃里克的身世背景。

童年时代的埃里克·威尔森(阿尔菲·欧文饰)经常被校园恶霸欺负。在菲利普·克雷格(Philip Craig,泰勒·多尔迪饰)救了他一次之后,二人逐渐成为了好友。菲利普是个不安分的孩子,经常招惹各种麻烦。二人的友情逐渐加深,在一起偷窃了一家商店之后,菲利普告诉埃里克称自己曾经被哥哥强奸过。两个男孩有一次在公园中游荡时,菲利普用一把小刀在公园的标志上刻划。一个女孩看到之后指责他破坏公物,称他是个“人渣”。菲利普和女孩开始争吵,然后上前用小刀划伤了女孩的手臂。菲利普随后强拉着女孩,把她拖到桥下。埃里克捡起菲利普丢下的小刀跟着他们走到到桥下。女孩最终被两人杀害,但片中没有表现具体是谁杀害了女孩,也没有表现犯案的具体过程。

案件迅速造成轰动,10岁的埃里克(化名“男孩A”)和菲利普被全国公众指责为“天性邪恶”,成为全社会憎恨的对象并接受了审判。在羁押候审期间,菲利普死在看守所中。他的死被认为是自杀,但埃里克坚信菲利普是被其他犯人杀害的。埃里克最终被判处监禁。

刑满释放后,埃里克获得了义工特里(Terry,彼得·穆兰(英语:Peter Mullan)饰)的帮助。特里一直在帮助刑满释放人员出狱后重新融入社会。埃里克出狱后十分害羞,而且迫切地想重新成为一个守法公民,于是化名为杰克·巴里奇(Jack Burridge)展开了全新的生活。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和同事克里斯(Chris,肖恩·埃文斯(英语:Shaun Evans)饰)成为好友,还与办公室女孩米歇尔(Michelle,凯蒂·里昂丝(英语:Katie Lyons)饰)相恋。某日,他和克里斯二人在一场交通事故中救出了一个小女孩,并且迅速成为当地的英雄,当地的报纸也在报道中刊登出了二人的照片。埃里克希望向恋人米歇尔吐露自己过去的秘密,但特里劝他继续隐瞒自己的历史。特里认为埃里克一旦曝光自己的历史将会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有人悬赏20,000英镑寻找他出狱之后的下落,如果身份曝光的话,人们可能会攻击他。特里称埃里克隐瞒身份并不是不诚实之举,他向埃里克表示“埃里克已经成为历史了,杰克是一个全新的人”。

然而特里自己的儿子却一直对父亲心怀不满。他偷看了父亲的电脑,又看到了报纸上对埃里克刑满释放和杰克·巴里奇见义勇为的报道,发现了埃里克的真实身份。他嫉妒父亲和埃里克之间的亲密关系,便把埃里克的真实身份曝光了。埃里克于是被解雇,好友克里斯也和他疏远起来。埃里克希望联系到米歇尔,但她也不见了踪影。人们开始怀疑埃里克与她的失踪有关。尽管事实仅仅是米歇尔难以接受埃里克的真实身份,把自己锁在家中,断绝了外界联系。

埃里克在身份曝光后惊慌失措,不断给特里打电话寻求帮助,但始终没有人接听。记者和攻击他的人群也蜂拥而至,于是他为了躲开这些人而匆忙逃出家门,逃往另一座城市布莱克浦。埃里克在这里又遇到了米歇尔。米歇尔告诉他身份暴露一事与自己无关,但表示如果他当初能告诉自己真相的话会理解他。米歇尔随后离开了埃里克。影片结尾,埃里克向特里和克里斯的语音信箱中留下了告别的话语,然后站到了桥墩的边缘望向脚下的大海。结局暗示埃里克最终选择了自杀。

主要角色

  • 安德鲁·加菲尔德 饰 埃里克·威尔森(Eric Wilson)/杰克·巴里奇(Jack Burridge),影片主角,曾犯下谋杀罪的少年犯,被称作“男孩A”,出狱后希望开始全新的生活。
  • 阿尔菲·欧文(Alfie Owen) 饰 埃里克·威尔森(童年)
  • 彼得·穆兰(英语:Peter Mullan) 饰 特里(Terry),帮助埃里克出狱后重回社会的义工。
  • 凯蒂·里昂丝(英语:Katie Lyons) 饰 米歇尔(Michelle),埃里克的女友。
  • 肖恩·埃文斯(英语:Shaun Evans) 饰 克里斯(Chris),埃里克的好友和同事。
  • 泰勒·多尔迪(Taylor Doherty) 饰 菲利普·克雷格(Philip Craig),埃里克的童年好友,谋杀案的同案犯。

反响与评价

影片与轰动英国的詹姆斯·巴杰尔谋杀案有诸多相似之处,小说原著的灵感也正是来自此案。在这一案件中,两名年仅10岁的男童谋杀了一名年仅2岁的婴儿,社会媒体也对两名儿童大肆报道,引发公众关注。但影片的制作人却否认了影片与这一案件有任何联系。

影片在第四台首播时有140万观众收看,观众和评论界也对影片给出基本正面的评价,认为影片“大胆”、“有深度”、“有野心”。截至2014年7月,影片在烂番茄网站上获得了59名影评人的评价,其中88%给出了正面评价;88%的观众也对影片表示积极评价。Metacritic网站基于22名影评人的评价给影片打出了75分(满分100分)的分数。评论家认为影片“简单纯净”,多使用“孤独的长镜头”,讲述了一个“救赎的故事”,并赞扬了编剧马克·奥罗韦和男主演安德鲁·加菲尔德很好地“塑造了杰克纠结的情感”:重回社会的激动、害怕身份曝光的恐惧、对自己犯下罪行的愧疚,以及对自己出狱之后的小小成就的自豪。然而同时也有评论家认为影片对杰克“不谙世事”的描写有些过度夸张,剧情也不够清晰,“含糊其辞令人不满”。

获得奖项

年份奖项获提名者分类结果参考来源
2008英国学术电视奖安德鲁·加菲尔德最佳男主角获奖
约翰·克劳利最佳导演-虚构/娱乐类获奖
罗伯·哈代(英语:Rob Hardy)最佳摄影及灯光-虚构/娱乐类获奖
露西娅·祖凯蒂最佳剪辑-虚构/娱乐类获奖
《男孩A》最佳剧情类单集提名
马克·奥罗韦(英语:Mark O'Rowe)(编剧)最具突破人才提名
帕迪·坎宁最佳原创配乐提名
广播记者工会奖《男孩A》最佳剧情类单集获奖
安德鲁·加菲尔德最佳男主角提名

影片由约翰·克劳利执导,安德鲁·加菲尔德、凯蒂·里昂丝(英语:Katie Lyons)和彼得·穆兰(英语:Peter Mullan)主演。影片在北美由温斯坦影业发行。影片在2008年英国学术电视奖获得多项奖项和提名,其中包括安德鲁·加菲尔德凭借在影片中的表演获得最佳男主角。

简评

撇开故事的真实原型,只谈电影本身。比起犯罪案件和杀人事实,电影更关注的是两个男孩的成长背景和假释出狱后的生活。对男孩作恶的原因阐释包括校园暴力、群体忽视、童年性侵。菲利普告诉杰克自己常年被哥哥性侵时说,每当这事发生,他就在脑海里想象出一扇一扇的大门,这些大门由远及近次第关上。他告诉自己,如果距离自己最近的大门关上他都没哭,那他就再也不会哭了。再也不会哭泣的男孩,放弃向外界哭诉求救,然而他自身也丧失了对他人的基本同理心。所以才酿成了后来的惨剧。杰克呢,两次手握刀柄,一次作恶,一次救人。人们用多年前的那一刀把他钉死在恶的耻辱柱上,只有被救的小女孩看到了他从伤口处长出的稚嫩的翅膀。刀锋太冷硬,翅膀太柔软,所以杰克终有一死。

尽管往事和记忆一幕幕闪回,然而《男孩A》的心路历程就像《基督圣体》令人不明所以。事实上,他的成长史正如那个被高墙隔离起来的犯罪现场,亦如一张遗失重要信息、伤残而无序的地图。这就导致我们无法将这个腼腆的大男孩与残暴的杀人犯从感官上建立起联系。这个缺席的转变过程正是影片探讨的核心:一个人如何成为另一个人。作者的回答并不新鲜却很有说服力:环境和教育的结果。宛如新生儿那般可塑的男主角不仅对生活中的“常识”开始适应,同时他对社区里的“人情世故”也逐渐有了意识、领会与判断。监护人或同事们的关怀与媒体以及网络暴力形成鲜明的对比,但这些既明亮又晦暗的遭遇让处在青春期的少年人愈加矛盾、迷茫和叛逆,无疑也将其被冤枉的事实与他不被理解的内心放大了无数倍。幸或不幸的是,影片里的亲密关系竟都是值得信任抑或值得怀疑的。

电影很巧妙的把重点放在男主个人的体验上面,而非陷入没有结果的社会争论上。所以本片更接近一部逃亡电影,一个人是否能重新开始,是不是能自我切割,是不是能和环境切割。特里这个角色应该是最精彩的,把一个善解人意的心理辅导,在外有非凡的成就,在家却养着一个家里蹲的叛徒。这个废物完美的诠释了本片的主旨,他们只要发泄,不在乎正义,更没有同情和怜悯,他们是所有诚实生活的人的威胁。本片也基本没有什么让惊喜的地方,中规中矩完成了这个争议题材。

了解一下被改编的真实案件!居然有人拍了一部对凶手带有同情和怜悯的洗白电影!影片为了减小事件的冲击力,将受害者从2岁的男童,改为一个和主角年纪相仿的女孩。当年的杀人凶手和从犯,则被刻画成两个成长于悲催的原生家庭,出狱后想改过自新的角色。民众的愤怒情绪,伸张正义的请愿,则被刻画成了社会的偏见和舆论的压力,最终毁掉了凶手改过自新的希望。太可笑了!!

出狱少年尝试着与世界接轨,他收获了友情和爱情,在一幕幕温馨的场景中却总穿插着对不堪的过去的回忆。当他的真实身份被公之于众的那一刻,他失去了一切。压抑、令人揪心。那时的加菲演技真的很好,这部片子虽然明显制作不是那么精良,但它在我目前看过的加菲的所有作品中绝对排在前列。PS船戏大概也是加菲拍过的最精彩的吧

加菲的少年感太强了,他超级适合演这种迷茫青年,你知道他有错,但是你看着他的眼睛,又觉得心疼。这里面的演技好好,剧情充满了无奈,有罪的人能不能被原谅,每个人心里的想法是不一样的,犯罪的人的背景和心理也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这里面加菲的演技好赞,他的眼神,表情,动作,都很容易让人体会到感情,很厉害。

导演平淡沉稳得讲述了一个救赎失败的悲伤故事,而最悲剧的是主人公的人物设定使他不仅要被社会抛弃外又不得不被朋友与爱人远离,一个人孤单走向死亡的结局让人看完倍感无力。影片中多位人物因成长中的不幸导致犯错,人性的冷漠导致每个人残忍的选择,似乎又很难说到底谁对谁错!导演也正通过这充满现实与绝望的故事提醒社会:过错也许真得无法挽回,但只求世界能够多一丝宽容!

早期的加菲好适合这个角色啊,清澈的大眼睛,总显得那么无辜纯净。一个被原生家庭毒害了的少年想要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原来第二次机会是那么的艰难。加菲演绎的无助男孩一心想重回“文明社会”,想要一次重生,但是无论自己再怎么“清洗”,过去的烙印深深镌刻在“额头”,如此绝望,令人惋惜。

沉闷。不喜本片立意,民众是无法根据眼神和表象判断一个少年杀人犯是否改过自新的,谁会冒险生活在一个不知何时又会残暴伤人的前科犯身边。儿时的罪因为未成年而避免了死刑或终身监禁,但为此赎罪一生,受点人们的歧视排挤又算得了什么,杀人时怎么没这样的玻璃心。

年纪轻轻就杀了个小女孩,管你是什么原因,站在被害人以及家属的角度就是不可原谅,而且本片原型更是恶劣,“凶手背后的故事”不是谁都能理解、谁都想理解。虽然是09年的电影,但女主选的挺政治正确,再黑一点就更正确了。男主演技挺好,把那种不确定、局促不安、不知所措演得到位。

一场连结于友情、亲情、爱情与社会舆论的深刻探索与思考,议题为人被污名化后是否有权利决定今后的发展,回归正常生活。少年时期的错误引导指向滔天罪行,对友情的感受再度扭曲并烙下印记,月之暗面欲盖弥彰,背叛、无尽的猜疑和痛苦在舆论的洪流中席卷而来,他再没有办法抛弃过去而永久囚禁在心灵的桎梏,最终失去了一切之一切的男孩A,于绝望中孤独地封闭、毁灭。

这部片是不是应该让更多人看到,是不是都应该思考一下,对于这样的一个社会事件,这样的一个男孩,假如我们在现实中遇见了,会做何反应?应该做何反应?包括菲利普和泽克,他们为何会如此?我们可以在源头上做些什么,又可以在避免不了的已然发生事实之后怎么去做?这是不是属于除了社会制度之外的,文化发展方向和类型引导的问题。(唉,一个没注意又问多了....

获得奖项

  • 第6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6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TV Award —— Best Actor / BAFTA TV Award —— Best Director - Fiction/Entertainment / BAFTA TV Award —— Best Editing - Fiction/Entertainment / BAFTA TV Award —— Best Photography and Lighting - Fiction/Entertainment
    提名:BAFTA TV Award —— Best Single Drama / BAFTA TV Award —— Break-Through Talent / BAFTA TV Award —— Best Original Television Music
  • 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Prize of the Ecumenical Jury —— Pano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