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沐爱河(2012)

Like Someone in LoveUP:2021-02-23

如沐爱河

评分:7.6 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编剧: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主演:奥野匡 / 高梨临 / 加濑亮 / 绪方义博 / 森礼子 / 洼田金子 / 中西良太 / 铃木美保子 / 岸博之 / 大堀幸一 / 辰巳智秋 / 春日井静奈
类型:剧情
片长:109分钟地区:法国 / 日本
语言:日语
影片别名:东京出租少女(港) / 像恋人一样(台) / 剧终 / 终 / 结束 / ライク・サムワン・イン・ラブ / The End
上映:2012-05-21(戛纳电影节)
IMDb:tt1843287

如沐爱河简介

光怪陆离的国际大都会,日本东京。灯影暧昧的酒吧内,人们窃声交谈,笑语欢歌。酒吧一隅,穿着打扮与周遭格格不入的明子(高梨临 饰)面带焦虑。她是一名女大学生,为了学费而在声色场所出卖笑靥。此时此刻她正与多疑的男友(加濑亮 饰)在电话里纠缠。是日祖母突然来访,但明子犹豫不决是否该去车站看看老人。本就心情烦躁,加上店长(点点 饰)的工作安排更让她情绪失控。夜幕降临,失意的明子最终来至客人的住地。那是一位84岁的退休大学教授(奥野匡 饰),也许因为明子与亡妻容貌相似才让老人将女孩召唤至此。疲惫的女孩无暇享受老教授精心准备的美酒佳肴,简单交谈后便沉沉睡去,一夜无话。
  次日,教授驱车送女孩回校,心与心的交流仿佛仍未停止……

第6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第7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提名)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第7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男配角(提名)加濑亮

简评

不安感笼罩着欢迎全程,光这一点导演就赢了自己了,可以沾沾自喜啦。这种不安感,来自于生活中那些——明明明确不喜欢却不得不接受的东西,身边普通得可以却偏执而强势的人,好几次快要出现的车祸,那些找你帮忙却一直欲言又止仿佛有难言之隐的人,穿着礼貌外衣一直纠缠却都不当机立断的双方(老作家和编辑关于翻译工作的电话),被我们可怜的人突然被我们发现了可恨之处(老作家发现她喜欢暴力男就是因为他打架厉害),看到后面也发现老作家也只是想名利女儿情人物质精神都占掉(没有「那么好」)……诸如此类,细节处的真相太令人窒息了。如沐爱河,其实是溺水的预备式。

男女主的身份关系,在嫖客和援交女、丈夫和长相酷似妻子的女人、教授和社会学学生、祖父和外孙女、另一个男人在性上的竞争者和这个男人的女朋友、另一个女人求而不得的人和被这个女人视为小三的人之间反复游移;所有这些关系又都暧昧飘忽,或存在于男女主各自的推拉和疑惑中,或存在于外人简单化的误解和空穴来风的闲话中。因为这些飘忽的关系从未被二人言说,而造成关系对象不明、关系未必存在、可以进退自如等错觉。片尾终于有一块石头杂碎了玻璃窗,它的声势浩大、确定和真实让飘忽的关系俨然雾气、瞬间消散,将暧昧从如沐爱河的人那里迅速抽离。然而抽离后逐渐显露的空落,才最终昭示了飘忽的关系实则声势浩大、确定和真实。

援交,或者说合法性交易in general是一条管道,幽暗潮湿又秘密,跟外界仿佛有一堵透明的墙,我看见的这部电影就是讲述的这条管道里的人的故事,失去声音,生活在秘密中,不能讲述自己的故事,只能观看别人的生活。最喜欢的两幕是在出租车上从远处看雕像下的祖母,和最后躲在房子里不让秋的未婚夫进来。//(看到另一位豆友剖析出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东京,老头代表被新事物一点点侵蚀的旧世界存在,试图重新感受一些温暖和沐于爱河,秋代表被新事物吸引的现代人,但是没有完整的身份认同,于是迷失在新世界里,也试图寻找温暖和沐于爱河。但是在东京,两人都没有这个机会。)

对这类国际化制作的艺术电影要有所警惕,总感觉它欠缺了很多本应该有的东西,除了剧作架构上的新奇创意,暮年的阿巴斯还能贡献什么呢?无法深入探讨任何真正与日本有关的东西,反倒像是在美国出版的那类以日本人为主角的小说,《合法副本》之所以稍微好点,是因为这部电影的身份本身就是含糊的,一个法国人和一个英国人,在意大利的土地上演绎一个“伊朗”故事,所以一切就可以完全架空了啊,说法语和说英语又有什么区别呢,男女主的双语对话也让人感觉隔着一层,也是概念与创意胜于实质。归根结底,还是觉得电影是需要有民族性格的吧。想到另一部影片的标题: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

极好的电影。1,酒吧室内固定镜头那段,空间的分割与呈现,巧妙而自然,如红酒瓶分割和玻璃窗的透与反射;2,出租车在车站兜圈一段,留言和出现在雕塑下的祖母催泪十足,但沉郁之后接着遍是出租车里欢快的音乐,避免了情绪的泛滥;3,女主独自睡后,老教授的迟疑与关灯,是两人各自的深沉孤独;4,玻璃上反射出蓝天与高架桥,车转弯,镜头的焦点由老教授滑到女主,让人屏息;5,被家暴后坐在楼梯上听隔壁大妈叨叨叨毕,露出全片最真的笑,她已经代入了孙女这个角色,这是女主的如;6,结尾突如其来的破窗,让一切温馨的氛围荡然无存,那些精心营造的暧昧终究是一场幻觉。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短短24小时内,且只有酒吧、出租车、公寓、私家轿车四个场景。老人和女子的微妙关系、虚荣的真心与善意的谎言交织融合、对故乡与亲人爱恨交织的感情,都值得细细品味。即使是拍摄与伊朗社会完全不同的日本题材,阿巴斯仍然将他对人性细微的观察与思考融入影片中。将都市中人群的情感孤独表达得润物无声,举重若轻。一头一尾两场戏的声音处理很犀利,结尾的戛然而止突兀而可怕,如晴天霹雳般惊醒梦中人,也将这一场戏彻底收场。男主角奥野匡老先生几十年演员生涯此前从未演过主角,阿巴斯再次发挥他调教演员的“小伎俩”,慧眼识珠精准地选角选到他,并欺骗他说他只是演一个小角色,是影像之外的一个妙笔。三星半

#DVD 长评-Like?影片故事实在是简单且平淡,但讲故事的方式太棒了,虚实的变化都不提了,留白的部分可以引出无限的遐想,还有几处越出时空表达的小细节非常非常喜欢。1. 以邻居的视角带出观众的视角,尤其是掀开窗帘像极了电影开幕,后续的对白也像是对着影迷所说。2. 男主接到电话对方断线那场戏。对方念出那句话应该是出自男主与女主男友在车内对话时女主男友之口,也就是说…他的这部作品就是电影的剧本。3. 比较明显的是女主的身份及邻居提及“过去发生的事”也应该是女主与教授女儿身份存在对照(家中没有合照感觉总是奇奇怪怪的),训练鹦鹉的女人与鹦鹉教女人说话的深意感觉也在此,所以究竟是谁在教谁呢?视觉上长镜头让真实度得以提升,构图和焦距变化都对照着对话内容与关系变化。听觉上非常喜欢现场收音的效果。

阿巴斯最后一部长片,宛若一出既冷静又残酷的落幕,昔日九十年代的苦涩柔情在新千年的异乡之地渐被稀释,恰似夕照的海水退去,最实在的尖锐关系随即彻底暴露出来。影片结局相当于一个突然的炸裂时刻:玻璃破碎、硬物入侵、声音巨响、猛然倒地——“爱人”、幻象与符号秩序共同猝死于此,负载幻梦的老舟最终还是触礁。实际上,“如沐爱河”这一片名翻译得有些过于温存,“如”所对应的“like”正代表着虚实难分、真假难辨的模棱两可,在不确定性的模糊氤氲之中,有人沉醉,有人不安,有人愤怒,有人窘态,人与人之间也常互换位置和情势,他们都围绕着信息和意义的双重偏差,误判对象和自身,并在被揭发之时才发觉情况的无比困顿。面对本片,阿巴斯将观众或多或少置于某种更具“优势”的全知视角,在日常生活的麦格芬之下,我们或许不得不随时直面悲剧

真的神作:妙就妙在难以用语言转述!看似平淡(除了最后一秒,有影评认为这个结尾是败笔,有一定道理,大概结束在修车之后其实已经足够“完美”)但其实每一幕都张力拉满、比希区柯克更加“悬疑”,主题是也绝不仅仅是表现了所谓的“孤独”,而是更多更微妙的主题(比如艺术/观看的真与假假与真,可见的不可见性,不可听的可听性)(既悲伤又不单单是悲伤,同时带着调侃、戏谑、温柔以及艺术的中介-过滤),讲故事的方式极其高级、巨优雅(视觉语言相对低调朴素,几乎与现实时间等长的固定镜头),声音(声画关系、语音、环境音、噪音)的使用精妙至极,顶级艺术电影,非常独特,似乎还没有哪部电影可以类比(可以联想洪尚秀,但视听风格显然很不同)。阿巴斯里最喜欢的一部,仿佛一篇趋于完美、回味无穷的短篇小说

故事的讲述是有角度的,追随着主角产生的是一种感受,这是这个故事想要叙述的。追随着配角产生的很可能又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影片就是影片,它只能讲述一个故事,生活不同于影片的是,它可以同时讲述好几个故事。一部影片里的冲突我们是根据主配角来定位感受的,但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定位呢。如果水牛城和这部影片是存在于同一个故事里,我们是应该站在哪个主角去评论自己的感受呢,我们该去同情谁,我们该去看到这个社会里的哪种问题,这时好像任何一边的感受都显得虚假。我们一边想要温暖,一边又在伤害。如果一边都不站,又该如何立足?

阿巴斯留下一个疑问:书和女人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当然是“打开”然后“享有”(打开书本和打开双腿之间的相似性以及打开后对它们果实的汲取)。然后问题也在此,基于主体的解读或享有都使对象处于飘忽不定的状态里——小秋就是这样一个对象,从电影开始就不停的被不同男性暴力解读,老板眼里的援交女、老人眼里的孙女、男友眼里的未婚妻,并且她的反抗全部无效(拒绝老板的安排、拒绝老人的亲情关怀而脱衣服上床直奔主题,最后老人倒下似乎也预示对拒绝和男友结婚也是无效的)。最后那一下为什么被大家说是败笔呢?明明把悲剧气氛推至最高——这自我内部的对抗终于在最后迎来一个真正暴力的点,留下的平静的空无的视角其实倒有些救赎的意味。

第一次看阿巴斯的电影,讲述日本东京的故事,两个孤独的人,在短时间内通过一夜情交织在一起,短暂的爱以及很多复杂的情感的产生,这是不能用好坏善恶来评价的。整部影片节奏都很缓慢,就在几个小场景里完成,每一部分都用很长的时间来交代,而其中很多细节环环相扣,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有时候慢的让人着急,全片只有两处爆发,一是开头女主烦躁的拒绝,可是却不痛不痒,二是结尾女主男友的疯狂愤怒,让本来平静的影片变得惊悚,高潮时石头砸碎窗户,教授倒地,毛骨悚然,然而此时影片却戛然而止,剩下的就交给观众了。感觉男女主就像两条相交线,在逐渐接近的同时产生交集,而在相交的那一点,达到关系的最亲近状态,同时石头砸碎玻璃的一刻,两条线便从此渐行渐远,永不相交。

获得奖项

  • 第64届戛纳电影节
    第64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65届戛纳电影节
    第65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7届亚洲电影大奖
    第7届亚洲电影大奖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