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姐(2012)

The Love Songs Of TiedanUP:2021-11-26

美姐

评分:7.8 导演:郝杰 编剧:郝杰 / 葛夏
主演:叶兰 / 冯四 / 葛夏 / 冯云 / 李玉琴 / 郝帼英 / 杭志鹏 / 杜焕荣
类型:剧情 / 爱情 / 家庭
片长:91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 晋语
影片别名:铁蛋儿的情歌 / The Love Songs Of Tiedan
上映:2013-10-18(中国大陆)
IMDb:tt2930988

美姐简介

铁蛋的爱情开始得早,八岁就恋上了邻家巧妇美姐(叶兰 饰 成年美姐)。文革禁唱地方戏曲二人台,也驱离了美姐一家人。辗转十多年,铁蛋(冯四 饰)俨然已是条汉子。随着美姐(杜焕荣 饰 中年美姐)与三个女儿返乡,看似忘不掉美姐,铁蛋先与其大女儿(叶兰 饰)私恋未果,却被迫娶了二女儿(葛夏 饰)作为“补偿”。最后决定跟着戏班子流浪,随他出门的却是美姐家的老三(叶兰 饰)……
  有道是二人台不是天天有,情歌永远唱不完。

第14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新导演郝杰 第7届FIRST青年电影展竞赛 最佳剧情片郝杰 第2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叶兰

简评

前半段,原以为大女子远嫁蒙古后,铁蛋会疯掉,就像树先生,二女子会悲剧,两个家庭会毁掉;中段转折,戏班造访,铁蛋微醺上了台,撕心唱到不要走西口,边唱边泪流,心如死灰的踏上了戏班漂泊路;后半段,铁蛋渐渐成熟,步入正轨,懂得了孝顺父母,疼妻爱女,拒绝并保护着三女子、还有虎虎,最终回归了家庭。剧情整体不错,虽没有《光棍儿》粗犷,但更完整、成熟,张弛有度。叶兰、冯四演技给力,二人台节奏感够劲儿。

大西北的黄歌实在是太骚了,我喜欢。80年代的中国被流行风侵袭,西北山歌变成了摇滚民歌,美姐其实是全剧最可怜的女人,虽然她戏份不多但三个女儿都因为她而不幸。铁蛋的真爱大姐被强行外嫁,二姐嫁给了她不喜欢的铁蛋儿,三妹叛逆对姐夫铁蛋扭曲的爱。主角铁蛋也起初是个被命运摆弄的少年,但他被情所困抛妻弃老出了关,开始了他的英雄之旅。故事过于简单音乐倒是不错,西北民歌的硬朗唱风和骚气歌词让人拍手叫好,后期剧情冲突才开始升级所以本片非常慢热。忘不掉大姐的铁蛋在路上用悲伤化为艺术,升华了自己的思想与觉悟。哪有什么事是如愿,生活到处都是妥协啊。剧情平淡似水且没有啥让人深思的地方,铁蛋因为有了孩子与二姐重归于好的没有间接或直接说。其中吃酸生小子这个点讽刺了中国的老封建思想。其他的点都非常直接,很难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生猛中自带柔情。惊讶于山西方言的土地能创造出这样的故事。若不看结尾,中间部分颇有名家之风。可惜结尾的处理过于仓促因此显得情节有些许不合理。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幻梦式的插入了很多想象的片段,而这些片段的处理方式则是低角度广角拍摄——小孩的视角。而全片的唱词片段也都用了这一方式来进行处理。仿佛唱歌时的铁蛋,身处另一个世界。又好像提醒关注,时刻以童年铁蛋的视角来审视画面中的这个粗犷男人。

怎么说呢,农村或者说落后地区对于性既保守又开放的一种状态,就是封建落后的一些不可告人的事拿出来晾晒给世人看,男演员形象确实不符合,有点太老了,三女儿一直出戏演的;刚看完视频博主分享的一些尼泊尔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一些现代状态,感觉有些东西不是上不上学可以解决的,三妹爱慕男主这事以及村民威胁戏曲演员,感觉愚昧到已经道德沦丧;不过通过电影知道了山西内蒙这边的戏曲二人台,传统文化还是可以好好传承的;演员出发去演出,为啥选了一首云南民歌,实在理解不了。剧中讲的是性,但是透过电影可以看到戏曲文化在港台音乐的冲击下,似乎逐渐走出大众视野,这个还是要找到一个喜闻乐见的点去好好发展传承。

剧本着实是好,二人台不仅是一种现实展示,也参与到剧情,帮助电影去到不能去的地方,通过铁蛋的情感纠葛,生猛真实的表现出陕晋地区农村的性压抑和原始生命力,郝杰这种人不是那种典型的导演,加上他没有太多经验,可以预想到拍摄现场很乱,他让男主随便亲女主,结果女主抱怨舌头都伸进嘴里了,有极大不满,剧组工作人员都住在农户家中,几十天不能洗澡,都等着看导演笑话,但是片子出来得很完整,特别对于群演的表现来说,只有真的了解那些大爷大妈才能告诉他们怎么去表演,如果摄影再把年代感做好,演员再好些(主要铁蛋太老了),就更棒了

好厉害,演员有灵气,镜头也每次都能抓住有神的特定的构图来表达,这是我一直觉得还做不到到达那个点的而且每次,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拍下当时有强烈感觉的,还需要什么这是我要去找的。演员如何安排如何引导如何和大家合作,能变成这个样子,我现在只觉得好厉害!文本穿插发生的事情接一段唱戏的场面、主角经历了一段人生自己也在脑里思考和回忆以及在前行到另一个地方的时候离开的时候,镜头画面放过去,代表性表达着过去,现在,暗示着未来;又或者,我觉得导演只是在想,怎么表达、表现他对待这份感情,心里有的东西,已经发生的人生和命运,他有的悲伤,样子跟态度,因为他的人的性格的不同,他的悲伤应该怎么表达,这个人的悲伤是个什么样子,这个人的人生经历到这里,因为什么发生了什么改变,不可扭转地变成了什么样子。结尾处也同。文本有其特点

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导演的第二部长片,拍摄手法很成熟,剧情也很有意思,观影过程不觉得无聊。可惜这样优秀的导演,目前只拍了三部长片,看到导演在开拍吧解释近六年不拍电影的原因。我觉得艺术创作的规律在于不停的创作,不应该停下来,作品不好没关系,很少有导演能做到部部都是精品,就是李安也有平庸的作品。或者比如伟大的画家,也一样不停的作画,也一样不是每一幅画都是经典,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成为伟大画家前后,可能画了很多平庸之作。所以,不停的创作才是艺术的规律,停下来就生疏了,反而离伟大更加遥远。所谓的宁缺毋滥,在艺术创作领域,不适用!

粗犷,生猛,原生态,乡土的影像气质,杂合进导演对这群人生活态度,生活状况的理解,把他们原本的生活真实夸大化荒诞化诙谐化地呈现出来,一种异质于现代文明的原始生活情趣就被导演融合进了电影本身,然后又由于他讲述的并不是一个快乐的故事,这就形成一种独特的观影体验:你前一分钟可能会感到戏谑和幽默,而下分钟你或许会感到苍凉冷漠。

原生态地讲述了铁蛋的一生,从小时候与美姐犹如亲妈般的依恋,那股成熟风韵,那直裸的二人转表演,以及那句“美姐会不会嫁给我”,十足小时候对于美丽以及成熟的占有欲。再到文革之后二人转重回舞台,铁蛋与美姐大女儿情投意合却被蒙古的娃娃亲强拆,短暂地笃定对方就是自己的一生。却换来两个家庭的不幸。美姐为了弥补听从那巫婆跳大神把哑巴二女儿给铁蛋作妻子,但双方之间无爱无情,最终铁蛋在经历了挚爱被拆散,长辈组建自己不爱的家庭,选择离开家乡参加了剧团,把对生活的失望融入到艺术创作中,二人转的表演也渐有佳色。美姐三女儿因为对于铁蛋对爱执着的痴迷,加入剧团想接近他,把自己献给他。最终铁蛋还是选择了回归那个不爱的家庭,就好像剧团顺着时代也唱起了流行歌曲和跳起了火辣舞蹈,他自己也顺着传统照顾自己的家庭。终归是妥协给孝道

郝杰对现象、人性与心理幽微都很敏感,所以影片某些时刻的冲击力还是厉害,比如几次村口追车,几个美姐。追的不是人,是历史的浪潮;美姐不是一个人,是一片心上的魅影与幽灵。他的片子要是走进大众视野,有很多地方都是要受非议的,有些走尺度和伦理的钢索;拍上厕所这种可有可无的镜头,让我想起莫言也喜欢写人上厕所,还一写好多篇幅。。自有美丑观。这则故事具有原始性,但我认为原生态影像也是需要过滤与精心设计的,美姐只有土与泥腥味,却没有乡村影像的粗粝感,过于像纪录片镜头,并不像电影

因《光棍儿》对导演五体投地,继而看了《美姐》。某种程度类似徐童《挖眼睛》,从土地里迸出的唱腔呈现力道,关乎身体,性,爱和伤;气质是贾樟柯迷茫的小镇青年。题材好,男孩姐弟恋的意淫,他的成熟,他的归顺。但终究失望,表演痕迹过浓,演技差,(性)爱观又是极其保守的——回归家庭,各找各妈。说成本限制的,《光棍儿》的成本远低于这啊。所以拍原生态人民,要不找真正的原生态,要不花大钱找好演员(巩俐),夹在其中就很尴尬了。

也许每个男人的生命里都会遇到几个女子,如同美姐家的两代四口女子让铁蛋儿获得性启蒙、性初试、性日常与性回避。电影里穿插大量二人台的表演,十分考验演员的功力,也同时表现晋西北那种粗犷的、原生态的美。传统戏剧与流行音乐随着时间在乡下的更替。叶兰一人分饰三角,将美姐的温柔、大女子的娇羞、三女子的泼辣表现得活灵活现。男主冯四除了扮相有点偏老,演技没什么可挑剔,乍一看还挺像徐云的…

获得奖项

  • 第2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2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获奖:最佳新人奖
  • 第7届First青年影展
    第7届First青年影展
    获奖:最佳剧情长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演员 / 最佳编剧 / 最佳美术
    提名:最佳剪辑 / 最佳配乐
  • 第14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第14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获奖:最佳新导演
    提名:最佳新演员
美姐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