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枝雀静(2014)

En duva satt på en gren och funderade på tillvaronUP:2021-07-15

《鸽子在树枝上沉思》 (瑞典语:En duva satt på en gren och funderade på tillvaron) 是一部2014年罗伊·安德森执导的瑞典喜剧剧情片,这是“生活三部曲”中继《二楼传来的歌声》(2000年)和《啊!人生》(2007年)之后的又一部作品。在第71届威尼斯影展上首映,并赢得金狮奖,成为首部夺得该荣誉的瑞典电影。还获得2015年欧洲电影奖最佳喜剧电影。

剧照演员表影评
寒枝雀静

评分:7.9 导演:罗伊·安德森 编剧:罗伊·安德森
主演:Holger Andersson / Nils Westblom / 夏洛塔·拉松 / Viktor Gyllenberg / Lotti Törnros / Jonas Gerholm / Ola Stensson / Oscar Salomonsson / Roger Olsen Likvern / Mats Ryden
类型:剧情 / 喜剧
片长:101分钟地区:瑞典 / 德国 / 挪威 / 法国
语言:瑞典语 / 英语
影片别名:鸽子在树上反思存在意义(港) / 鸽子在树枝上沉思(台) / 一只坐在树杈上思考存在的鸽子 / A Pigeon Sat on a Branch Reflecting on Existence
上映:2014-09-02(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1883180

剧情

萨姆和乔纳森是一对推销搞笑玩具的流动商人,他们一户户上门并且还进入酒吧和咖啡馆兜售商品,每到一处就解释“我们希望帮助人们开心”。两人一路上碰到了不同的路人,在不同地点不同人群中游走。

角色

  • Nisse Vestblom 饰 萨姆
  • Holger Andersson 饰 乔纳森
  • Charlotta Larsson
  • Viktor Gyllenberg
  • Lotti Törnros
  • Jonas Gerholm
  • Ola Stensson
  • Oscar Salomonsson
  • Roger Olsen Likvern

创作

导演罗伊·安德森在媒体发布会上表示:这是一部具有梦幻色彩的悲剧,但又不乏幽默和哲学,有一点陀思妥耶夫斯基风格——影片由40多个场景组成,每个场景都是一个长镜头,每一个场景的准备都需要一至两个月的时间,在年轻而有才华的团队辛苦努力下,历经四年影片才得以完成。作为一个影像风格突出的导演,安德森对荷兰画家伦勃朗、勃鲁盖尔等人的作品赞不绝口,“他们的绘画,你可以聚精会神的欣赏几个小时,我希望电影中的画面也能如此,可惜,因为缺少资金或者才华,还有电视的影响,你很难看到同样高品质的视觉画面”。

片名来自16世纪的荷兰(或比利时)著名画家勃鲁盖尔的名画《雪中猎人》,画中描绘了一群猎人打猎归来的场景,其画面左上方的树枝上停着几只黑色的鸟儿。导演借片名要表达“我们的所作所为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简评

在线下观影会看的,属于那种一个人在家根本不可能看下去的电影。39个长镜头的拼接,由两个搞笑玩具推销员连成并不算和谐的一条线。整部片色调阴冷暗沉,每个人物的脸都格外苍白,那些被截取的生活画面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论是被女老师上下其手的男学生,还是在家里突然心梗死掉的男主人,只让人觉得冷调里带着荒诞。那些预设的、可能出现在有明确故事线的电影里的情节,通通没有发生。但这恰恰才是超现实主义里的“真实”,每一个镜头都是最最平凡的生活一面,大家在做着自己的事,无意路过别人的悲喜也不经意间成为别人的风景。电影的原名叫《一只站在枝头的鸽子在思考人存在的意义》,作为鸽子的我看到的是,对意义的思考都是带来痛苦的,个体间存在的价值并不共通。即使如此,我们也总能心平气和而又不带悲喜地对对方说:很高兴听到你做得不错。

我们都是这冷漠世界的白面小丑,乏力又臃肿,哪怕只能感受失望也要在电话中保持礼仪,说一句无用的“我很高兴听到你很好”。既无法接收快乐也无法传递快乐,在麻木的人生里走着,甚至不再记得今天是星期几。人性从未变过,把黑人投入铜管以获取美妙音乐的做法至今仍在,人就这么荒唐到了今天,还是没能想清楚存在的意义。(纵使看得半懂不懂,但39个镜头就像39幅充满细节的油画般令人沉迷,实在无法不给五星。)

手法更加娴熟,可以看到导演在优化自己的美学风格。故事上依旧是黑色幽默的短故事拼接,智人和人力乐器无疑是全片讽刺和控诉的高潮。比起《你还活着》的故事,这一部更加有意思,表现人生苦短的三个死亡,小人物梦想的艰难,生活的困难,传播快乐的困难,历史的影响。超现实的出征部分应该是全片最难调度的部分,实际效果也很棒,历史融入现代,创造一个全新的感受和反思。可以看出导演还是在优化自己的风格和寻求突破的,但是个人还是感觉还是比不上《二楼传来的歌声》。

对于不处在电影行业的人,想要给本片打高分或低分并不容易,但就我刚看完本片的感受来说,这并不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电影。虽然电影的探索和导演强烈个人风格值得我尊敬和赞赏,但如果本片是否好看还取决于观看者有多么地了解瑞典的历史和人文,那么,对于我这样一个不是很了解北欧的东方人来说,本片仿佛是个实验品,而实验结果也并不怎样。

电影取名一只鸟在树上观望,所以电影以凝视为视角,固定镜头。这个电影名来自一幅画,导演借此展现人类的可怜可笑可叹的面目,因此几个主打片段都充满了悲情,间以几段过场戏和结尾部分有些许的暖意。不要以逻辑来串联这些片段,要去感受它们的情感表达。这样或许,你离导演就近一些。这是一部充满西方人文色彩和导演个人体验的影片,算是一部知识分子影片吧。

是从王一博的片单里不看简介,不看评价,只看名字,盲选的一部片子,看完了,没睡着。客观的来说,不是我以前会看的类型,谈不上喜欢或者不喜欢,也说不上看懂还是没看懂。是讲了什么故事吗?好像也没有。是表达了什么吗?好像也没有。电影好像就是记录了一些人的生活。看完有两个疑问,瑞典真的人这么少,这么冷清吗?瑞典真的还有国王吗?喜欢配乐和歌,尤其酒吧里那段,很好听,“酒瘾上来没钱你就献上一个吻吧,当我们在哥德堡跛行洛塔酒吧畅饮之时”。

牛但不喜欢-1星。冷漠讽刺悲观哲学思考者,再见!请求宽恕,我不向电影请求任何东西。有些片段有点搞笑,你要为人类带来欢乐,很遗憾,你失败了,要为“人类”带来欢乐的人本身是欢乐的,僵硬疼痛冷漠无情的木偶不能带来任何东西,大家已经足够麻木了,别再让我再吃一遍生活的呕吐物,文艺是攫取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不是把生活的呕吐物黏成一团做成看起来像食物的东西然后装盘。好像很聪明,但特没意思。想讲哲学就请去写书吧!

一分給獨特的畫面表現,這種畫面的構造更像是一個持久感染的視覺感受。一分給黑色的幽默風趣,觀眾就像現場佇立的旁觀者,雋永新奇。一分給角色的塑造,妝容上顯得灰頭土臉,就跟背景一樣,平淡無奇又有些有趣。一分給抽象的表達,更具有延展性,觀者自感,雖說我沒感受到啥但是那段酒吧裡的場景讓我想起了兒時父輩談笑的場景,這種場景的反差在展現時顯得活潑,跳脫出平常的觀感。我相信我能夠在這個電影的塑造上學到很多,這種人文生活的貼切正是我所缺失的。

导演关于人性的生活三部曲的最后一部,2014年金狮奖,感觉有点补偿奖。当年我真是跟这部错过了,今年终于补上了!以两位推销搞笑玩具的商人(两人感觉有点一个没头脑一个不高兴,总之这份工作不太适合他们,吸血鬼牙齿和恐怖面具)为线索人物,串联起39个跨越不同时间地点的场景。最初在博物馆观察枯枝上的标本,真好契合寒枝雀静的标题;有被舞蹈老师xsr的男青年,男青年在酒馆里拒绝老师;还有不会缺席的酒馆,一位客人因为服务生的善意一来小酒馆就是50年,酒馆里的歌真好听;躺在沙滩上的情侣(致敬羁旅情愫?结尾是被人被关进焚化炉一群上层白人举着香槟杯看热闹。最惊艳的大概是瑞典国王出征和战败那两段,国王对酒店服务生为何如此gay里gay气的,一本正经的荒诞之感,战争发动者的轻慢自以为是和灰头土脸一败涂地刻画得十分到位

强烈的视觉语言风格,全片都用中远景固定镜头,散落其中的人远近交叠形成奇特的平衡感,一些人在侧目而视,另一些人则置若罔闻,作为观众的我也好像成为睥睨的一员。没头没尾的台词,让人不得不去思考。而从来没有讲过话的人,仅仅在酒吧角落坐着,或是在窗边神色凝重地抽烟,或是旁若无人地亲吻,都让你联想着他们身上的故事。重复的台词,重复的场景,有一丝荒诞和滑稽的感觉,生活竟无意义。“今天是哪一天,这不可能靠感觉获知,得靠持续的记录。比如昨天是星期二,今天是星期三,明天是星期四,如果你不能持续记录,那么混乱将会随之而来”,“为了一己之快,就去利用别人这样真的好吗?”很有哲学意味的片子,什么也没讲,又像是告诉了你所有。

贝克特卡夫卡,要不是线下观影会我一定十分钟就退出。这种调调蛮适合大学课堂拿出来大家一起文本分析的,然后写篇小论文。正好前段时间看中队长讲《时间中的父亲》说到电影里的门和窗在空间中的作用,这部电影里的开放性空间也很有意思。导演简直在各个方面将消解中心的概念贯彻到底,剧情、人物、空间、音乐等等,后现代的东西都在讲一件事。

一部“活人画”电影,风格上或许会让人想到韦斯·安德森但绝对差异很大。电影对“透视”与“纵深”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摄影机机位经常处于房间尽头并侧方拍摄。如此而来,导演可以像画家一样在不同景深处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摆弄“道具”(角色、布景...),而一旦定下调度,画面似乎就趋于静止(缓慢的或不存在的人物运动,静物...)从而带来某种“距离感”。从主题看,这更是一副又一副的抽象“风俗画”——钱的问题(介绍理念是为人们带来欢乐却从不言笑的两名推销员永恒处于推销、讨债、被追债的轮回中),种族问题(黑人熔炉与老年资产阶级),君主制问题(精彩的酒馆场景)等等。属于那种一看便是北欧风格的电影(就连海报都莫名导向考里斯马基的《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

获得奖项

  • 第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大师回顾 / 欧罗巴的问候
  • 第28届欧洲电影奖
    第28届欧洲电影奖
    获奖:最佳喜剧影片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观众选择奖
  • 第24届悉尼电影节
    第24届悉尼电影节
    提名:Sydney Film Prize —— Best Film
  • 第31届独立精神奖
    第31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最佳世界电影
  • 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金狮奖 / 主竞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