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大冲撞(1998)
Deep ImpactUP:2021-05-18
《天地大冲撞》(英语:Deep Impact)是一部美国科幻灾难电影。由派拉蒙电影公司和梦工场于1998年5月8日发行。由米米·利达(Mimi Leder)执导,劳勃·杜瓦和蒂雅·李欧妮主演。
情节概要
年仅14岁的天文爱好者莱奥·毕德曼(Leo Biederman)无意中发现了一颗未知的彗星,后来这颗彗星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毕德曼彗星”。但是科学家们很快就发现它将要直接撞击地球,并引起毁灭性灾难。
电视主持人珍妮·莱纳(Jenny Lerner)在报道导致财政部长下台的性丑闻时,无意中发现了彗星撞地球的消息。总统要求珍妮将此秘密保守两天。
两天后,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将派一支经过特殊训练的宇航员,到太空去炸毁撞向地球的彗星。
前著名宇航员坦纳(Capt. Spurgeon "Fish" Tanner )授命,率领五名宇航员乘美、俄联合制造的“弥赛亚”号飞船登上彗星。并在之上设置核弹,凭借爆炸的力量使彗星转向,以避免地球灾难的发生。但是因为对彗星结构分析的不足,核爆使彗星分成大小两块仍旧朝地球飞去,“弥塞亚”号则在行动失败后与指挥部失去了联系。
随着彗星与地球的距离越来越近,人类已无法改变彗星撞击地球的命运。地球虽不致因为撞击而消失,但是地球的生命系统将被摧毁。接下来的日子里,人人面临着生存的考验,地球上陷入一片混乱。美国政府为了以防万一,特意建造了一个如同诺亚方舟的地下掩体,用来保存物种并延续人类文明。
撞击的日子终于到来了,较小的一块彗星以高速撞进了大西洋,纽约、波士顿、费城等地被海啸引起的巨浪所吞没。
值得庆幸的是,“弥赛亚”号飞船又与地球指挥所取得了联系,英勇的宇航员们毅然启动最后的核爆装置,冲向较大的一块彗星,彗星分解成无数小块化作一片壮丽的流星雨,地球终于获救。
主要演员表
演员 | 角色 | 粤语配音 |
---|---|---|
劳勃·杜瓦Robert Duvall | 船长司布真·坦纳Capt. Spurgeon Tanner | 卢国权 |
蒂雅·李欧妮Téa Leoni | 珍妮·勒纳Jenny Lerner | 陆惠玲 |
伊莱贾·伍德Elijah Wood | 里奥·毕德曼Leo Biederman | 梁伟德 |
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 | 总统汤姆·贝克President Tom Beck | 张炳强 |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Vanessa Redgrave | 洛宾·勒纳Robin Lerner | 黄凤英 |
马克西米利安·谢尔Maximilian Schell | 杰森·勒纳Jason Lerner | 陈曙光 |
劳兰·因尼斯Laura Innes(英语:Laura Innes) | 贝丝·斯坦利Beth Stanley | 卢素娟 |
布莱尔·安德伍德Blair Underwood(英语:Blair Underwood) | 宇航员马克·西蒙Mark Simon, NASA | 陈卓智 |
票房和评价
- 这部电影预算为七千万美元,首周票房达到了四千一百万美元。北美票房总计一亿四千万美元,连同世界其他地区的两亿九百万美元,使得全球票房总值高达三亿五千万美元。
获得奖项
- 第25届土星奖
提名:最佳科幻电影
简评
漏洞百出,一星给最后的特效。1. 为啥女主入选了家人不可以一起,男孩就是一家人都可以甚至新的家人也可以?2. NBC没人了吗让一个新人当世界毁灭的主播,天选之女剧情大可不必。3. 世界其他国家都束手无策吗?就眼睁睁看着美国也束手无策?靠计划外的一艘飞船拯救。能发射飞船的都去轰彗星不就完了…
九十年代片子的质感真的很不一样,情感很细腻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几乎没有又吵又闹只为塑造铁汉柔情的亲情戏。叙事镜头也是给到了最需要的地方,有因有果,安排的明明白白,明明几条线并行,但却没有顾此失彼,反而把视角补充完整了,对比之后那些大男主救世灾难片,这部真好啊。不但有地球戏份还有太空戏份,内容充足,开阔世界观视野。特效假到可以直接无视,没有损的必要。
影片的前期铺垫较长,但从第一次试图击毁彗星并失败开始,故事渐入佳境,从多个角度展开,展示了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每个人物都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每个人物都试图在这个故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有成长,有虐心,有人性的弧光,最后的死亡也能让人感觉到生命的温度和力量,这些优点,也让影片更加的深沉。同时影片也有比较现实的部分,彗星上的剧情都很不错,但也充分的展示了这些人员准备的不够充分,在第一次失败后的抽签进入地下,也十分的写实,不过也依然会让人好奇,地球这么大,就怎么只有美国参与炸彗星呢?还有就是新闻主播女主的死,在结尾真的会有种白死了的感觉……
我一向对科幻片没兴趣,与“地球”有关的国产片火得很也没看。朋友为我拷贝的电影有这1998年片子,就看了。在彗星撞地球的灾难来临时,各种人性表现都真实可信,而被导演、演员全力彰显的精神,是宇航员从容赴死拯救人类,是亲人之间最后表达的爱恋,是政府宣示战胜灾难重新开始的态度。科幻片也能反映现实,给人启迪,鼓舞信心。
大约一个月集中写一次影评(短评),一般打分都四分,不上也不下(不过我最近看的都是90年代从上至下高分到低分),但天地大冲撞,我一定要给五星。太棒了这个。让我的灵魂得以颤栗,给人太多思考,人在灾难中到底是怎么选择的,在爱人父母间选择?在孩子与父母间选择?在地球中选择奔跑到高点?还是,在外太空选择牺牲自己拯救所有人?
迅速采取最后的行动,用“诺亚方舟”计划保住包括人类在内的一些地球物种。这是一个秘密的地下庇护所,只有少数的人可以在这里避开大劫难,等灾难散尽后方重建世界。较小的那部分慧星已经撞向地球,引发山崩地裂,一片世界末日的景象。而跟随其后的大慧星给地球带来的毁灭程度,将远远超乎人们想象,力挽狂澜的人类进入了倒数时刻
如果没有女记者挖政治丑闻那一段大突兀,还能加一星。比较感动的点是,当女孩决定和父母留在一起时,大家虽然不理解也拉扯了,但最终尊重了女孩的决定,同样,男孩决定去找女孩时,父母虽然万般不舍,也尊重了他的决定,没有出现扛着这俩小孩的剧情,这里让我很感动,他们的父母尊重自己孩子的决定,哪怕这个决定在他们自己看来可能不够好。
花了大部分的篇幅来展现人类面对末日的各种面貌,大部分剧情都是情绪的铺垫。最后几分钟出了个撞击+大海啸,就完事儿了,应该是受到特效技术限制无法制作更大的灾难场面了。不过对于主打人性牌的灾难电影来说不错了。结尾当然是老套的重建家园。不过,老套还是可以给人带来一点希望吧。
缘起有点小啰嗦。一颗纽约那么大的彗星向地球袭来,人类派了艘飞船上去核爆之,计划失败,彗星分裂成一大一小未改航向。人类的Plan B是做种族灭绝的最坏打算,建筑地下掩体,优选和随机选100万人延续生命。影片的重点就在这里,逃难、骚乱和各种生离死别,虽然不够全景,也是够催泪的。最终小彗星引发了海啸,大彗星被携带剩余核弹的返航飞船以命摧之。挺多熟脸。这片看起来像流浪地球的前因,但后者完全回避了人类群体面对灾难时的应激反应,显得有些没心没肺。★★★☆
偏主旋律(或者说那个年代的美国主旋律)的灾难片,前半部分说实话略显沉闷,精华基本都在后半部分,当灾难依然无法避免,上至政治领袖下至普通的百姓的反应、抉择才是这影片的看点,而且本片也没有选择完美结局,而是有得有失,这是我比较欣赏的一点,而且这也让片子的煽情显得理所当然。
很怀念二十多年前五花八门的商业片叙事模式,那个时代CG还是超级奢侈品,且还不是万金油,于是电影创作者便更加依赖剧本以及结构的新颖取胜,他们想方设法让观众观影的过程中陷入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然后坐等创作者来拯救自己。而近些年的叙事模式已经达到了最优解地狱,叙事逻辑都差不多,任何一种视觉奇观的处理属于佛挡杀佛型,剧作上面的突破则完全没有,让商业影片千篇一律,真的是内卷的不得了。
,看到热评里有人说《流浪地球》的质量处于《地心抢险记》和《天地大冲撞》之间,我觉得挺客观的。不吹不黑,都看过才有发言权。电影在灾难特效上下的功夫偏少,更注重塑造全球未日的氛围以及人性的选择。如果在现实中遇到这种事肯定是烧杀劫掠的居多,虽然电影里也以新闻形式展现,但主要还是刻意地表演一些心灵鸡汤给观众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