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的人(2001)

The Man Who Wasn't ThereUP:2021-11-30

缺席的人

评分:8.3 导演:乔尔·科恩 编剧:乔尔·科恩 / 伊桑·科恩
主演:比利·鲍伯·松顿 /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 迈克尔·巴达鲁科 / 詹姆斯·甘多菲尼 / 凯瑟琳·博罗维茨 / 乔·鲍里托 / 斯嘉丽·约翰逊 / 理查德·詹金斯 / 托尼·夏尔赫布 / Christopher Kriesa / 布莱恩·黑利 / 杰克·麦吉 / 格雷格·宾克利 / 阿兰·弗吉 / 利利安·查维 / 亚当·亚里克斯-马里 / 特德·鲁尼 / 亚布拉哈姆·本鲁比 / Christian Ferratti / Rhoda Gemignani / 布鲁克·史密斯 / 尼古拉斯·拉尼尔 / 汤姆
类型:剧情 / 犯罪
片长:116 分钟地区:美国 / 英国
语言:英语 / 意大利语 / 法语
影片别名:绿帽离奇勒索(港) / 找错凶手杀错人 / 不在场的男人
上映:2001-10-26
IMDb:tt0243133

缺席的人简介

理发师艾迪(Billy Bob Thornton 饰)的生活平淡无奇,在百货店担任簿记的妻子多丽丝(Frances McDormand 饰)和他貌合神离,艾迪凭丈夫的直觉断定妻子与其老板戴夫有染。一日,艾迪接待的一位客人大肆吹嘘新兴的干洗生意,并拉拢艾迪投资,不甘在小镇寂寞一生的艾迪决意入股,并向戴夫发出了匿名威胁信勒索以获得资金。艾迪如愿收到封口费,但事情很快暴露,戴夫找到艾迪泄愤不成反被杀死。戴夫之死导致多丽丝入狱,艾迪反而未受怀疑,于是他超脱于事件之外,每日只靠少女贝蒂(Scarlett Johansson 饰)的琴声打发时光,不久一场车祸让事情急转直下……
  本片获2001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02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摄影奖,伦敦电影协会年度男演员、最佳编剧等19项褒奖。

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罗杰·狄金斯 第54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伊桑·科恩 / 乔尔·科恩 第59届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剧情片(提名)

简评

虽然不是非常复杂,但并不容易看懂。质感精致、华丽,摄影、美术、配乐无不讲究,影像风格俨然在以某种类似于表现主义的复古腔调,致敬曾经的黑色电影,用欲望和犯罪装点道德的焦虑,透着满满的高级感。剧作逻辑和人物内核有科恩兄弟典型的特征,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荒诞的笔调,讲小人物在无常的人生中那些由于不甘(比如典型的中年危机)而引发的异动,因为毛躁而造成的滑稽,因为阴差阳错而让人叹息的宿命,充满了存在主义的拷问。不过,兄弟俩的作品虽然无意于设置烧脑的谜题,但却从来不会直给,很多细节和设计都有很含蓄的引申用意,剧作上的文学性和影像方面的精致感,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咂摸透的。

缺席的人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人杀了甲,但所有人都认为他没杀甲,而他明明没杀乙,却因谋杀乙而背叛死刑。至始至终,社会对他的审判都是社会主观的审判,有罪没罪,主人翁说了不算,好像他就是局外人。是的,局外人。一如加缪的局外人。二者故事相似,阐述的道理差不多,连主人翁那种无所谓的态度都一致。所以,《缺席的人》是属于现代派的艺术。如果非要划分派系的话。

很奇妙的体验,节奏很慢,甚至还有很多发呆/走路的闲散镜头,但回想的时候却依然有着饱满的情节,甚至还有值得回味的复杂关系。男主境遇和Fargo里边很相像:婚姻生活和理发师工作似乎都是身不由己(by default),规律又无聊。但这里不是直接去犯罪,而是投机性投资和抑制不住地规划年轻萝莉的未来,二者可以被视为对冒险和梦想的追求,所以即便也是歪打正着的结局,但这里显然更加伤感。

实在是,太美了。虚假无比的美。真希望卡波特的《冷血》能拍出这水平。重复“拍肩”的身体动作拉开人物性格;大量具疏远意义的单人中近景镜头(而斯嘉丽演的女孩总是全身镜头,给予一种灵动之美);一些极细微的摇镜迅速将画面中的主客关系互换、去人性化的平移镜头与女孩一起遭遇车祸的旋转镜头对比……反思的和挑剔的刻意排布把自然的和浪漫派的风情都冲击尽散了。

怎奈空虚冷淡,我竟缺席了自己的生活。人生总有多种可能性,未来不确定,虚实无人知。每次弹奏都在同样的节奏点上,那火花永远也擦不出。克制冷静,几乎从来没有激情,和这种比较闷的人相处多了想必也是无趣的吧。外星人带带我……男主全程好像没笑过。两起冤案牵扯五条人命,看的时候却一点不让人意外,男主这就上电椅了是真没想到。斯嘉丽友情客串,科恩兄弟的电影总是有种让人着迷的魔力。

个人视角串联起整个错综复杂的故事,表面木讷实则心细如发,杀害老板却因骗子的死亡含冤入狱,他试图反抗自己的生活,引来的确实自己和身边一串的灾难。这是一则荒诞的喻言科恩兄弟加罗杰迪金斯约等于质量保证,采用了较多的固定机位让电影更具有客观性。得益于科恩兄弟的分镜,关键戏份的打光和构图都很合理,再加上比利·鲍伯·松顿贡献出的表演,这部电影的核心内涵得以呈现。区区一名理发师,看上去不像是要出现在庭审上的嫌疑犯,也同样没有让生活得到质变的权利

很自然的想到一句话: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科恩意图将历史故事性的一面从公共史转移到个人史,与讲求大众传播的前者比较,后者则只需在个人层面完成自洽,所以讲述它的人可以能言善辩也可沉默寡言,每一段公共史都独自形成一段故事,而在这里,所有的个人史单单只拼凑成一个故事,可故事的公共一面仅是这个故事形成微薄一隅。理发师的情感动机是历史的普罗米修斯,手握文明的第一块拼图,引发着其他共鸣,以此要挟着人们围绕着它创造的棱角不懈地形成接洽,飞船是通往神袛的朝圣路,头发是造物主衡量一个人的尺寸,理发师无疑拥有原罪,自然当由他作为神的代言人为己赎罪,作为神的史官不经意解释着神迹,将自身命运熔化在其中修缮着故事的大局,使用单调的黑色油彩自行周而复始地车轮般回旋,留下希区柯克的“钉子”和费里尼静默着无声倾诉的男人。

只有作者电影才能散发如此光辉。难以想象,如果比利鲍伯松顿之外的演员没有清一色的神经质表演,就无法衬出比利鲍伯松顿的格格不入;如果没有比利鲍伯松顿的格格不入,便无法展现视听如此主观下的“缺席感”;如果没有这种“缺席感”,就难以反映出开场倒叙进入男主内心的剧作结构——没有前述的一切,就更没有形而上的“测不准”。一切看上去都那么松弛,背后却是仪器般精密运作,相当厉害!

另一种局外人的人生。跟着沉默寡言的男人视角,很容易对他周边的一切感到倦怠。看似平静无波的表面,其实内心应该对斯嘉丽饰演的少女含有最后一丝热情,从未见他如此执着一件事情,但结果总是stinks,和他本人还有律师对真相点评一样,stinks,根本无人在乎,少女也脱掉了纯真的面具,我想他内心从那时候就开始真正崩裂了吧。科恩兄弟的光影以及构图都是顶流,连带着Crane的面瘫演技,永远叼着一根烟,面容酷酷。还有贝多芬的悲怆第二乐章,命运如此。

真的是十分科恩兄弟了,黑白片中冷静的探讨人生。看完影片仔细想了一下什么是缺席的人?是像艾德一样在社会毫无存在感还是和那个不知名杀死干洗店老板的杀手一样逃脱法律制裁的人?无论是影片中哪个片段的具象。我想说,生活当然无法像你想象般美好。但重要的是要迈出改变的那一步。不然就像男主一样,什么也不愿意相信,其实很孤单怨念,却又很虚伪的活着。片尾小舅子打男主问他: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仔细想想吧!

喜欢科恩兄弟的电影,这部没有《大地惊雷》那么好看但也不错。内心独白+缓慢推进的镜头+音乐,很有科恩兄弟的风格。都说他们电影永恒的主题是关于命运的无常,慢慢看出这个味道了。别人的电影,似乎是急急忙忙得讲一个故事,但科恩兄弟的电影,好像纪录片一样把生活的尴尬就放在那里,看到最后让人哑然失笑。另外,连着看了两部黑白电影,似乎get到了黑白电影的特点,它让人摆脱了色彩带来的干扰,更注意到光线强弱的差异,且人物在黑白模式下更好看。

。意犹未尽。外壳略带荒诞的犯罪故事,实则是一个深沉真切的生命体验、一个孤独的不在任何地方的灵魂、一段一事无成回避尘世的理发师在人生尽头的回忆。音乐、摄影徐徐融进黑白影像中,不紧不慢地讲述这一切,又带着属于科恩兄弟独属的风格的趣味。有很多非常沉浸式的段落体验,可能年龄大一些、经历多一些的观众会感受到更多其中的氛围和情绪。

获得奖项

  • 第73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第73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获奖:Top Ten Films
  • 第54届戛纳电影节
    第54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最佳导演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47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47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最佳外语片
  • 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摄影
  • 第53届戛纳电影节
    第53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最佳导演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28届土星奖
    第28届土星奖
    提名:最佳动作/冒险/惊悚电影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第27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27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最佳外国影片
  • 第55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55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摄影
  • 第2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第2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获奖:年度佳片
  • 第59届金球奖
    第59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剧情电影 / 剧情电影最佳男主角 / 最佳编剧
  • 第66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66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摄影

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