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年少(1998)
《青春年少》(英语:Rushmore)是在1998年上映由魏斯·安德森执导的喜剧电影。电影讲述了古怪少年马克斯·费舍尔(詹森·舒瓦兹曼的电影处女作),和富商赫尔曼·布卢姆(比尔·莫瑞)的友谊,以及二人对小学教师露丝玛丽·克罗丝(奥莉维亚·威廉姆斯)共同的爱恋。 电影剧本由安德森和欧文·威尔森联合创作。电影原声带出自安德森的长期合作者马克·施瓦茨曼之手,并且极具特色地收录了60年代英国入侵时期数个乐队的作品。
评分:8.1
导演:韦斯·安德森
编剧:韦斯·安德森 / 欧文·威尔逊
主演:詹森·舒瓦兹曼 / 比尔·默瑞 / 奥莉维亚·威廉姆斯 / 西摩·卡塞尔 / 布莱恩·考克斯 / 梅森·甘布 / 萨拉·塔娜卡 / 斯特芬·马克尔 / 康妮·尼尔森 / 卢克·威尔逊 / 迪帕克·帕拉纳 / 安德鲁·威尔逊 / 华莱士·沃洛达斯基 / 布赖恩·滕博姆 / 埃里克·蔡斯·安德森 / 库玛·帕拉纳 / 斯蒂芬·迪南
类型:剧情 / 喜剧
片长:93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西班牙语 / 拉丁语 / 法语
影片别名:都是爱情惹的祸(台) / 撬墙角(港) / 冲动少年
上映:1998-09-17(多伦多电影节)
IMDb:tt0128445
剧情
马克斯·费舍尔,一个成熟而又偏心的十五岁男孩,是侯斯顿私立学校拉什莫尔学院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之一。他既是拉什莫尔学院最多课外活动的学生,亦是学术成绩最差的学生。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专注在课外活动上,对它们怎样影响自己的成绩只有些微关心。他亦因此与学校校长古根海姆博士发生冲突。
赫尔曼·布卢姆是一个愤世嫉俗的实业家。他对自己营运的一家市值达数百万的公司不满意。他对丧失婚姻感到沮丧,而两个被他送入拉什莫尔学院的儿子因被他们的母亲宠坏而成为粗野和死不悔改的孩子。赫尔曼赏识马克斯,两人因此成为好友。马克斯赏识赫尔曼的成功,而赫尔曼对马克斯自信满满的态度留下了深刻印象。
露丝玛丽·克罗丝是一个守寡的老师,她成为拉什莫尔学院成为一年级生的教师。她在身为拉什莫尔学院校友的丈夫死后到拉什莫尔学院执教。马克斯很快便对露丝玛丽痴情,并多次尝试追求她。露丝玛丽最初容忍马克斯的举动,后来对他对她明显的痴迷增加警惕。布卢姆尝试说服马克斯露丝玛丽并不值得烦恼,自己却与露丝玛丽堕入爱河。他们在马克斯不知情下开始交往。
马克斯因尝试在未经学校批准之下在水族馆动工,而被拉什莫尔学院开除学籍。他被逼就读公立格罗弗·克利夫兰高中,这是他首次入读公立学校。他在新学校尝试参与课外活动,结果喜忧参半。他的同学玛嘉烈·杨打算追求他,但是他对她只有些许关注。布卢姆和露丝玛丽决定在新校支持他。
终于,马克斯因为向他的朋友德克说出他母亲的谣言,而被他揭露出露丝玛丽和布卢姆之间的关系作为报复。马克斯和布卢姆两人从此势不两立。他们作出报复,马克斯先向布卢姆的妻子讲述她丈夫的婚外情,导致布卢姆的婚姻破裂。之后,马克斯在布卢姆的酒店房间内放置蜜蜂,而布卢姆则用他的车破坏马克斯的单车,马克思把布卢姆的车的刹车线剪断,他因此而被拘捕。
事后,马克斯决定放弃追求露丝玛丽,并向布卢姆说他不再报仇,因为他知道即使他胜出,露丝玛丽仍然只爱布卢姆。马克斯变得沮丧,决定辍学并与世界隔离,并在父亲工作的发型屋成为学徒。一天,德克来到发型屋,向马克斯道歉,并向他送出圣诞礼物。德克建议他去医院探望母校校长,他向马克斯说布卢姆也在那里。马克斯和布卢姆相遇,对此感到亲切。马克斯发现露丝玛丽已与布卢姆分手。马克斯开始重返校园,他亦与玛嘉烈建立友谊,马克斯亦在他所作的话剧中担任角色。
马克斯将最后一个镜头投进露丝玛丽上,假装他遇上交通意外而受伤,以征求她的爱情。当露丝玛丽发现他只是假装爱伤时,他的求爱举动再次触礁。马克斯开始重新撮合露丝玛丽和布卢姆。他第一次尝试失败,第二次尝试时他邀请露丝玛丽和布卢姆在他编剧的话剧中演出,以令他们在一起。露丝玛丽和布卢姆最后复合,而马克斯和玛嘉烈亦成为一对恋人。
演员
- 詹森·舒瓦兹曼(Jason Schwartzman)饰演马克斯·费舍尔(Max Fischer)
- 比尔·莫瑞饰演赫尔曼·布卢姆(Herman Blume)
- 奥莉维亚·威廉姆斯(Olivia Williams)饰演露丝玛丽·克罗丝(Rosemary Cross)
- 西摩·卡塞尔(Seymour Cassel)饰演伯特·费舍尔(Bert Fischer)
- 布莱恩·考克斯饰演尼尔森·古根海姆博士(Dr. Nelson Guggenheim)
- 梅森·甘宝(Mason Gamble)饰演德克·卡洛威(Dirk Calloway)
- 萨拉·田中(Sara Tanaka)饰演玛嘉烈·杨(Margaret Yang)
- 康妮·尼尔森(Connie Nielsen)饰演卡洛威夫人(Mrs. Calloway)
- 卢克·威尔逊饰演彼得·弗林医生(Dr. Peter Flynn)
- 斯蒂芬·麦可(Stephen McCole)饰演马格努斯·巴肯(Magnus Buchan)
- 库马尔·帕那那(Kumar Pallana)饰演利特卓恩先生(Mr. Littlejeans)
制作
魏斯·安德森和欧文·威尔森打算透过《青春年少》一片以建立他们自己的「如罗尔德·达尔的儿童书般稍微提高的现实」。如马克斯·费舍尔般,威尔森在十年级时被曾就读的高中得克萨斯圣马可中学开除。而安德森曾和马克斯一样缺乏学术技能,并曾喜欢一个比自己年老的女人。两人早在《脱线冲天炮》制作前数年已经开始编写《青春年少》的剧本。他们知道他们想拍一部以如威尔森与他两位兄长曾就读的得克萨斯圣马可中学,以及费舍尔曾就读的,位处侯斯顿的圣约翰学校般的精英学校为背景的电影。片中亦提及M·B·拉玛尔高中。据导演所述,「其中一件对我们来说最吸引人的事是一个十五岁的小孩和一个五十岁的男人成为朋友兼同辈。」《青春年少》原由新线影业制作,但因导演不满意预算,安德森、威尔森和监制巴里·孟德尔决定在1997年中旬将电影版权拍卖,并与后来成为华特迪士尼影业主席的乔·罗思达成交易。他向安德森、威尔森和孟德尔提供1000万美元预算。
选角
安德森和威尔森构思布卢姆一角时,以比尔·莫瑞为原型,但怀疑他们能否将剧本交给他。莫瑞的经纪人是安德森首部电影《脱线冲天炮》的爱好者,他央求莫瑞阅读《青春年少》的剧本。莫瑞读完后表示喜欢这个剧本,他于是愿意在领取标准工资及工作环境之下接拍《青春年少》,而安德森预计成本为9000美元。莫瑞被安德森和威尔森“精准”的写作吸引,并感觉电影有很多关于「在平凡痛苦的脸上保持礼貌和善良的争扎。我一生中已经感受很多次了。」安德森给他看每一个场景详细的故事板,亦欢迎莫瑞的即兴窍门。
在找到詹森·舒瓦兹曼饰演马克斯·费舍尔一角之前,选角导演曾就该角色的选角考虑过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1800名青少年。1997年10月,即电影开拍之前的一个月,其中一位选角导演在他表姐苏菲亚·柯波拉的一次派对中遇见当时17岁的舒瓦兹曼。舒瓦兹曼穿着高中外套面试,并在面试中带同自制的《青春年少》的补充资料。安德森几乎因为找不到演员饰演马克斯·费舍尔一角而不拍《青春年少》,但觉得舒瓦兹曼「虽然需要做马克斯所做的所有糟糕事情,但能够留住观众的忠诚度。」安德森本来将马克斯一角定性为15岁的米克·贾格尔,由如澳洲电影《情挑玉女心》中「一个面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孩子」的诺亚·泰勒饰演。当安德森遇见舒瓦兹曼后,舒瓦兹曼让安德森想起德斯汀·荷夫曼,于是决定将马克斯·费舍尔一角以德斯汀·荷夫曼为原型。安德森和舒瓦兹曼在拍摄时以手势和身体语言述及角色。
主要拍摄
《青春年少》在1997年11月开始拍摄。在拍摄第一天,安德森以一个耳语向莫瑞传递讯息,以在拍摄他时不会令他感到尴尬。但是,莫瑞公开推迟安德森并拖走设备,而当迪士尼拒绝安德森七万五千美元的直升机拍摄费拨款后,莫瑞给安德森一张空白的支票补偿成本,最后该场景亦搁置拍摄。
据安德森所述,他想出一个开玩笑式建议-在英格兰私立学校和底特律公立学校拍摄,以「获得最极端的可能变化」。电影在安德森成长的地方德克萨斯州侯斯顿拍摄。他的母校圣约翰学校用作片中拉什莫尔学院的外景。而拉马尔高中则用作片中公立学校格罗弗·克利夫兰高中的拍摄场地。在现实生活中,两间学校就在彼此的对面。《休斯敦新闻》的理查德·康奈利说拉马尔高中「看起来像破败的贫民区学校。」很多场景亦在北岸高中拍摄。《青春年少》的宽屏、略带戏剧性的样子亦受罗曼·波兰斯基的《唐人街》影响。安德森亦在此电影受《毕业生》和《哈洛与茂德》影响。
原声带
魏斯·安德森原本打算在电影原声带使用奇想乐团的歌曲,认为歌曲反映马克斯响亮而愤怒的性质,亦反映出马克斯最初设想是英国交换生。但是,当安德森听罢其他英国入侵时期的歌曲之后,逐渐演变成只有一首奇想乐团的歌曲被用作原声带歌曲。据安德森所述,「马克斯经常穿宽松的外衣,而英国入侵的音乐就像穿宽松外衣的人制作的音乐,但仍然摇滚。」罗布·布伦纳在《娱乐周刊》的评论给予原声带唱片「A-」的评价,并表示:「如果你没有看过电影,这张唱片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对于看过电影并在步出戏院时唱出面子乐队的《噢啦啦》的人来说,这是一张必备的唱片。」
发行
《青春年少》于1998年第25届特柳赖德电影节,它是少数参展的由大型电影公司出品的电影之一,并获观众和评论界的良好评价。其后电影在同年的纽约电影节和多伦多电影节上映时,亦成为评论界的大热。《青春年少》在同年12月在纽约和洛杉矶上映,以赶及争取奥斯卡金像奖的资格。
票房
《青春年少》在1998年12月11日在纽约和洛杉矶上映。一周内赚取票房43,666美元,31场上映中有18场的戏票售罄。翌年2月19日,又在美国全国764间戏院上映,首周票房为280万美元。总票房收入为1710万美元,低于2000万美元预算。
评论界反应
评论界对《青春年少》有良好评价,并赢得大部份正面评价。在烂番茄中,它赢得百分之八十九「确认新鲜」评价,并基于102篇评论在10分中取得8.1分,达成「这部邪典电影是包含詹森·舒瓦兹曼和比尔·莫瑞奇怪地来到的精致、平衡度欠佳的老化故事表现。」的共识 。Metacritic亦基于31篇评论给予《青春年少》86分。
影评人大卫·卡尔在《每日新闻》中表示,《青春年少》是「一部宏伟的电影:1998年最佳和最美丽的电影」。《今日美国》在四星中给予《青春年少》三星,并形容比尔·莫瑞是「在他平衡度欠佳时最佳」。托德·麦卡锡在《综艺》的评论中表示:「深焦、宽屏的组合具有不寻常的清晰度,增加了细节,并赋予了动作和卓越生动的幽默」。影评人罗杰·艾伯特在四星中给予《青春年少》两星半,并表示:「安德森和威尔森是很好的另类电影制片人……但他们的电影看起来徘徊冲突的可能性:它的结构像喜剧,但有较暗的主题意味,我几乎愿望他们准许剧情带领他们进入这些阴影」。理查德·史可尔在《时代杂志》的评论赞赏《青春年少》是「一部有时麻利、经常滑稽的小电影变成一个越来越绝望的杂耍行为,首先尝试保留很多黑暗和高举沉重的感情元素,然后尝试将它们带回至以优美和令人满意的方式呈现。」
珍妮特·马斯林在《纽约时报》的评论表示,《青春年少》一片对残酷童年时的倾斜、爆笑回忆作出适当处理」。安东尼·奎恩在《独立报》的评论中赞赏舒瓦兹曼「完美呈现角色的辛酸,他明白自己的失败,但未有情感资源来征服它们」。丽塔·堪培利在《华盛顿邮报》的评论赞赏舒瓦兹曼赢得「同情和马克斯的大量情感,他成为西德尼·布卢门撒尔不容置疑」。《娱乐周刊》给予《青春年少》A级,并写道:「安德森专注于精美的纪律电影制作,引入1960年代的英国入侵大热……以加深定义马克斯青少年时期的错误定位」。乔纳森·罗森鲍姆在《芝加哥读者报》的评论表示,「安德森和威尔森没有共享注入更多塞林格的作品的阶级势力,但与塞林格的作品相似,他们向自己的角色心怀保护的勇气,使它成为电影最大的力量,但同时是最大的弱点」。
安德森作为影评人宝莲·凯尔的支持者,他安排了一场私人试映给她。事后她告诉安德森:「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制作这部电影」。对安德森来说,这是一个伤脑筋的经历,但凯尔喜欢这部电影,并推荐给其他人观看。安德森和詹森·舒瓦兹曼由洛杉矶飞到纽约,然后乘坐旅游巴士回程以巡回宣传电影。巡回宣传于1999年1月21日开始,并经过11个美国城市。
《Time Out》纽约版影评人安德鲁·詹森认为:「《青春年少》是一部关于界乎青少年和成人灰色地带的凉风习习式喜剧。它在魏斯·安德森在《脱线冲天炮》承诺作出改善后所作的少许改善。感谢恒星的演出和导演的原创漫画视觉,这是本年度(1998年)最佳电影之一……《青春年少》有受到《哈洛与茂德》和同期喜剧片的部份影响,但马克斯的复杂性和电影中一组厚著脸皮的作品令它独树一帜。」
奖项及提名
《青春年少》获提名两项独立精神奖,分别是魏斯·安德森获提名最佳导演及比尔·莫瑞获提名最佳男配角,并最终获奖 。莫瑞亦获提名金球奖最佳男配角。
比尔·莫瑞亦凭其演出获得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男配角,魏斯·安德森获最佳新生代奖 。比尔·莫瑞之后又获国家影评人协会和纽约影评人协会颁发最佳男配角奖。影评人大卫·安森将《青春年少》排在1998年最佳电影的第十位。《旋转杂志》表示《青春年少》是「年度最佳喜剧片」。
美国精彩电视台将《青春年少》排在「100部最趣电影」的第34位。《娱乐周刊》「1983年以来25部邪典电影—基本左翼电影大热」25部现代爱情电影的第10位。
《青春年少》是美国电影学会2007年版AFI百年百大电影的400部提名电影之一。
家庭娱乐
博伟家庭娱乐在1999年6月29日发行没有补充资料的版本。2000年1月18日发行由标准收藏发行,重新制作图像和声音以及各种附加功能的特别版,并加入魏斯·安德森、欧文·威尔森和詹森·舒瓦兹曼的声音评述,以及包占埃里克·蔡斯·安德森、安德森和莫瑞在《查理·罗斯》受访片段的幕后纪录片,以及在《绝世天劫》、《楚门的世界》和《战略高手》的「改编」,以及1999年MTV电影大奖马克斯·费舍尔扮演者的演出。
标准收藏蓝光光碟于2011年11月22日发行。
这部电影帮助安德森和施瓦茨曼开启了他们的职业生涯,并且成功地为莫瑞拓展了作为一名优秀的独立电影演员的这份“第二职业”。《青春年少》获得了1999年独立精神奖的最佳导演和最佳男配角这两个奖项。同时,莫瑞还凭此片获得了金球奖最佳电影男配角提名。 《帝国杂志》在2008年将《青春年少》列在史上最伟大电影的第175位。四年后,本片位列《偏锋杂志》所评的20世纪90年代百大电影的第22位。 依据ShortList的排名,本片在史上最酷电影中排名第30位。
获得奖项
- 第2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提名:Best Foreign Independent Film - English Language - 第63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提名:最佳编剧 - 第1届青少年选择奖
提名:Film - Breakout Performance / Film - Choice Hissy Fit - 第14届独立精神奖
获奖:最佳导演 / 最佳男配角 - 第56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韦斯·安德森 Wes Anderson导演
- 詹森·舒瓦兹曼 Jason Schwartzman饰 马克斯·费舍尔 Max Fischer
- 比尔·默瑞 Bill Murray饰 赫尔曼·布卢姆 Herman Blume
- 奥莉维亚·威廉姆斯 Olivia Williams饰 露丝玛丽·克罗丝 Rosemary Cross
- 西摩·卡塞尔 Seymour Cassel饰 伯特·菲舍尔 Bert Fischer
- 布莱恩·考克斯 Brian Cox饰 纳尔逊·古根海姆 Dr. Nelson Guggenheim
简评
。①参加大量学校社团的古怪少年A和商业大亨B的忘年交→由于两人同时爱上一女生C而变成互相报复的情敌(C爱B不爱A)→两人和解(A说就算赢了B,C也依然爱B)→C和B分开,但在A的多次撺掇下又在一起了,与此同时A也找到了新爱人D,于是HE。②一种童趣般浪漫的幽默的营造:较卡通化的表演;通过大量严谨的构图(对称/人物中心/九宫格/等)和丝滑的变焦/横移/横摇/垂直升降运镜渲染了正规庄严感,从而更反衬了角色的滑稽;大量清新明艳的色彩;配乐也能很准确地烘托气氛。③幽默水平和《天才一族》持平。
安德森古怪的幽默感和游走在刀锋边缘的解构能力确实吸引人,而在这一切背后的,是对大千世界、丰富人性和蓬勃生命力的无限真诚和热情。这部早期作品的走向相对没那么剑走偏锋,关于把被欲望、虚荣、竞争心和好胜心主宰的青春能量导向善意、对自我和他人的接纳和成全,主题没那么离经叛道,但布局在其间的所有人物和细节即使放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看,依然让人耳目一新惊喜不断,所有的神经兮兮和把死人气活的折腾背后,都有着合理的人性内核和独树一帜的生命理念。
可能因为是早期作品的原因,虽然具有韦斯特色的镜头运动以及构图,配色等已经在《青春年少》中初现端倪,但总体来说这一部《青春年少》中并不像之后的电影那样极致风格化,这也让我们能更好地看出融汇在每一部韦斯电影中的主题:不完美的家庭与问题儿童的背后,是个体与现实的失序;角色每一个疯狂举动的背后,是认清现实后无奈的抗争;每一个包着糖果色的故事背后,是荒凉孤寂的内心。韦斯的电影总是以小说或者戏剧(如该电影)的形式讲述呈现,告诉观众这一切都是虚构,因为完美的结局从来不在现实里,只有在虚构的空间,当结果不如我们所愿,我们才能伪造结果;温暖的童话故事,读完就会消逝。韦斯安德森真的是个大疯批
韦斯·安德森的第二部作品,还看不到那种节奏感的模式化的分镜叙事,却更多显露着一种年少轻狂的自由和不羁,最熟悉的还是标志性的构图,但却少了招牌式的色彩,较低的饱和度让整部电影的质感呈现出一种缥缈和凛冽,大概这就是韦斯·安德森想要表达的一份回忆,不同于他其他作品中热切而梦幻的另一种青春吧。青涩稚嫩的詹森·舒瓦茨曼表演十分自然,完美还原出一位十五岁少年的心态和做派。爱情是青春的开始,也是青春的终结。有的人青春常驻,也有人瞬间老去。二十九岁的奥莉维娅·威廉姆斯惊为天人,简直是每一位刚刚对展开在自己眼前世界踌躇满志的男孩的梦中情人,清澈明亮的眼睛,白皙无暇的面庞,她的脸就像一个薄薄的透明的水球;微泛红晕的双颊,宛如雕塑般精致的鼻子和嘴唇,如同独自盛开在冬日湖边的一支玫瑰,美得无以复加,令人心醉。
还挺喜欢WA早期风格的,虽然画面没有后来的美,不过早期风格也有一种特别的调调。故事有点夸张,看max参加又是建立了这么多社团就在想他哪有时间去学习结果成绩确实不好。里面讲述的一些事情其实十分现实无奈…不过整体还是青春轻喜剧。没想到的是詹森在这部如此年轻,果然是青春年少,感慨岁月真是把杀猪刀
这片子不能算是荒诞片的鼻祖,但是绝对是发扬光大之作,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段会发生什么,难听的音乐,主人公处处没法和你共情,前后段落拼凑得随心所欲,一切都是你不喜欢的样子,但这就是安德森的样子。也许有天赋的编剧都是这个样子。很难说清楚韦斯安德森的强烈的个人风格是什么,也许一群造型匪夷所思的人面无表情的对着横移镜头这就是标志吧,怪诞的优雅。本片收不住了玩上了天
怪诞的青春,荒谬无厘头,但是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没有想过为她建一座水族馆,但是我曾经在下午冒着冷风跑到教学楼门口,等着她下课,然后目送她在夕阳中走回宿舍。可笑又愚蠢,但是这就是盲目又清醒,疯狂又自卑的青春之歌。影片结尾,莫名伤感,Max似乎走出了那段色彩明媚的青春时光,他成长了。我不想这么快长大,想跑回青春之初,藏到花丛中,不让时间找到。我希望我的记忆,日后能建立起一间博物馆。
安德森的电影里弥漫着一种去势了的精英主义--这在他的早期电影里格外直白--他的怪人主角们都是自封的没落贵族,与“庸俗”的人们格格不入,自命不凡却又屡屡受挫。电影里他们往往难以实现自己的幻想,而是回归尘世,与自我和世界和解。他从不掩饰自己的精英视角,但沉溺于其中可能却并非因为无知。正如本片中Rosemary会毫不留情地戳穿Max心中的那点龌龊;布达佩斯大饭店里当作家问Zero保留酒店是不是为了纪念古斯塔夫时这位曾经的难民毫不犹豫地回答:“在我看来他的时代早已结束了”。他对异域奇观的剥削式使用和旺盛到溢出屏幕的自我有时仍会让人感到不适,但至少我部分赞成他的真诚并乐见其进步。
到这里,韦斯安德森的风格已经有了雏形甚至开始成熟,不仅仅是严谨的工整和对称上,那种温暖明亮复古的色调,他所有的表达都是那个戏谑,是一种温情中带着一丝荒凉,悲伤中带着一丝温情的感觉,有一丝黑色幽默,又感觉像轻松喜剧,他好像所有元素都想沾上一点,但他哪一个都不是,好像所有情节的发展都没有前后因果,一切都是如此天马行空的表达,宛如一个个充满童话想象力般的世界。韦斯安德森电影的世界里就算骂脏话或者入狱打架都没有罪恶,有的只是主角一行人天马行空,像老师的过世男友那样的有趣的人类。配上和《瓶装火箭》一样的音乐,韦斯安德森的个人风格就算实现了。
是韦斯安德森最好的那一列作品,它保留了在滑向胡桃夹子般展露姿态的演技风格前,韦斯在探索人物表现的传递中得到的一切好的预兆,这里,他刻意地制造角色举止中的“意外”。在水族箱前的那一场戏,费舍不假思索地接下爱德华的死亡,将自己母亲的去世作为计谋献给与克罗丝的关系,而另一面,他因克罗丝的前进而后退,被动跟随着对方视线的转移,那仿佛等待被误认为是自然的肢体的躲闪,却是配合着镜头中的一切向我们明确告知:他只是逞强的孩子,当故事的进行还未告知人们费舍的脆弱时,那个梦又能说明什么呢?但镜头对待费舍始终是残忍的清醒,它正是同时记录下那拿腔作调的对白与不自然提起的嘴角,而老成的观众在大人的角斗场中向少年的扮演投向玩味的目光,那个真相即便在“闹剧”之后也依然出场了:爸,那是幻想,我只是个理发师的孩子
一个天才少年的活力青春,充斥着奇思妙想与少年的“自爱、自恋与自怜”。最大的问题在叙事内容芜杂,导致节奏散漫、衔接不畅以及缺乏鲜明的主旨与特定风格。然而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韦斯安德森找到了表达自己故事的最佳手法,艳丽的颜色、简洁的台词、加速的行动节奏、以及套层叙事,成功实现了自己电影与戏剧的完美联姻。影像上最美的是用鱼缸关联麦克斯和克罗丝,故事上是二人在图书馆的谈话。“想握个手吗?”多棒的点子。
太神奇了,睡前随便打开的片子,竟然是维斯安德森早期作品,真没看出来这个风格。人物对话上还是Wes常用的第一人称镜头,但是色彩上感觉这部很像90s的风格,而不是Wes后来的鲜明色彩学。另一边,Jason在冰血暴S4里演着黑帮老大,差点没认出来。“当初Wes Anderson拍Rushmore,Bill仅取片酬九千,却写了张两万五美金的支票给Wes,让他租拍摄所需的直升机。Wes至今仍珍藏此支票。” 刚开始看感慨师生恋,男主的脑洞,以及多才多艺。这类写剧本+导演的天才,换在国内大概会被埋没吧?片尾舞会的配乐,怀疑是导演夹带私货,完全令人不想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