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1981)

The True Story of Ah QUP:2021-11-15

阿Q正传

评分:8.6 导演:岑范 编剧:陈白尘 / 鲁迅
主演:严顺开 / 王苏娅 / 李纬 / 孙道临
类型:剧情
片长:125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The True Story of Ah Q
上映:1981(中国大陆)
IMDb:tt0081971

阿Q正传简介

身形猥琐、其貌不扬的阿Q(严顺开 饰)是未庄一个靠打短工度日的小人物。他家徒四壁,穷得连姓都没有。虽然如此,阿Q却始终自我感觉良好,或瞧不起装模作样的假洋鬼子,或与地主赵太爷攀亲。当然换来的往往不是尊敬,而是鄙夷甚至一顿毒打。好在阿Q有着一套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所以肉体上吃亏的他最终能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自从被赵太爷打和调戏吴妈受罚之后,阿Q的日子愈加难过。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进城谋求生路。阴差阳错的一些事,竟让阿Q在未庄人眼里成了手握重权的革命党,这个憋屈半辈子的小人物总算暂时抖了起来……
  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并荣获瑞士第2届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第3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岑范 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服装 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严顺开

简评

《阿Q》严顺开银幕处女作,应该说他的表演基本属于80年代主流电影的范式,仍有明显的“演”的痕迹。阿Q这个角色,初看像个弱智,或者说,此人几乎没有生活甚至生存的本能,糊涂招供糊涂送死,这种人跟生存计略百出的中国人是有很大出入的,鲁迅原作最主要的讽刺点应该是革命,是一部时代性极强的作品,至于反映国民性什么的阐释,难免牵强附会了。这个电影改编版本也没摆脱这个窠臼,属于曲解了原作,而且在一些场面调度中,把阿Q弄得像人群里的焦点,这就太出戏了,因为他本是个卑微人物,何来众人都关注他的可能?

正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说的就是他吧,鲁迅先生对人性的解读真的太深刻了,严顺开老师也把这个人物演活了,他处处受压迫,不论是地保老爷还是同样阶层的短工人,没有一个人尊重他,正视他,制度压迫他,人性压迫他,虽然他在梦里实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但是依旧没有杀人,他做的不过是像那些人对他做的一样罢了,封建思想害得他太深,勤劳苦干,不说谎,人吃人的背景下,又可怜又可悲又可恨,没有精神胜利法他又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呢,五颗星,严顺开老师值得!很喜欢庙里的那个老爷爷,那时这个旧社会下唯一的温情了,“大叔,我会回来的”,确实泪目了,他也是个人,旧社会下,人人自危,正如大家说的,阿Q不是一个个体,而且一个时代的缩影,在他身上,我们得以窥探到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精神,文化,社会,制度。

阿Q没有姓没有籍贯更没有“行状”,他如同中国封建社会里千千万万个边缘人一般,愚昧无知却又心高气傲,这种没有人性的“奴性”是整个旧中国的缩影,他们生活在封闭的“未庄”便如同井底之蛙,无法摆脱骨子里的“奴”,而电影结尾的神来之笔更是令人细思极恐:“据史学家考证,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新时代的我们已经具有了新时代的思想,却仍旧无法摆脱中国人固有的服从、奴性,仍然不知如何达到自我觉醒,我们难道不是阿Q的子孙吗?

之前看一些介绍鲁迅的视频,知道《阿Q正传》和《祝福》两篇文章有人拍过电影。今天忽然想起来,把《阿Q正传》看了,拍的极好,而且画面清楚的令我惊讶,是1981年的电影,电影里的演员演技都极好,道具、布景、衣服等等也都非常细心,比现在的一些电影好不知道多少倍。电影对原文有一点点改动,印象最深的是电影结尾的一句话“阿贵死了,他虽然没有女人,但并不如小尼姑所骂的那样断子绝孙了,因为,据考察家们考证说,阿贵还是有后代,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听到最后这句话,我吓一跳,鲁迅那个年代的阿Q我自然做不了了,这点可以放心,可现在是否还有阿Q?现代的阿Q是什么模样?我会不会就是现代阿Q?

《阿Q正传》的编导为了尊重原作中夹叙夹议的语言风格,在序幕中增加了鲁迅的大段独白,在情节展开过程中适当插入画外音和旁白。序幕中加入鲁迅在北京故居深夜写作的一幕,确是颇具匠心的一笔,且鲁迅扮演者表演也不瘟不火,质朴自然。片中旁白的运用不仅表现了原作的语言风格,还帮助渲染了情绪、气氛。不足之处是前半部分旁白间隔密了一些,容易使观众出戏。该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如实地传达出作品的实质,按着原作的总脉络,为了适应电影的需要进行合理增删,而不是用活动画面去图解原作。严顺开同志真把阿Q演活了。银幕上的阿Q虽愚昧可笑却并不流于肤浅的滑稽。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应该惯性地加在阿Q身上,大环境就是那样,你让他能怎样,他是想抗争,但是没路子,没人指点,连父母都没有。也没受过教育,就连想谈恋爱,都不会委婉地说,情商低,跟老爷跟地保不会处关系。若是情商财商稍微高一点,说不定还能成为倒爷发点大财,生活也会好。不管革命不革命的,老百姓想要的还是生活好。当然前提是社会大环境要好,人心向善,这样底层如阿Q们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不然的话,只能为生存挣扎,道德败坏,弱肉强食,一如原始社会。

肯定是不能苛责81年的电影,因为改了很多东西。演技上最好的还是孙道临,和其他人一场戏完了后非要补一个夸张的表情不同,孙道临的演技更接近触及自然的表演。摄影太讲究了,人物几乎都在黄金分割点上,就算有演员调度也是从景深中心往黄金分割点走。这些舞台风格的画面,只能加深观众 这是一个故事 的感觉,而不是感觉阿Q就是自己或者身边人。加的出彩的是监狱那场戏,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或者编剧在经历过牛棚后的真实体验。反正到21世纪初,中国的牢房还是这样,倒是最有生活的一段。

王冶秋读《阿Q正传》有感:“这篇民族的杰作,绝不是看一遍所能消化的:看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是笑的成分;第三遍:鄙视阿Q的为人;第四遍:鄙弃化为同情;第五遍:同情化为深思的眼泪;第六遍:阿Q还是阿Q;第七遍:阿Q向自己身上扑来……第八遍:合而为一;第九遍:又化为你的亲戚故旧;第十遍:扩大到你的左邻右舍;十一遍:扩大到全国;十二遍:甚至到洋人的国土;十三遍:你觉得它是一个镜;十四遍:也许是警报器。” 还是小说更发人深省,叫人不禁哀怜阿Q这个角色,电影结尾阿Q游街示众的时候滑稽性太强了,倒是枪毙之后群众的麻木添了几丝悲凉,不过电影拍的也很不错,严顺开先生真把阿Q演活了。

我国早期电影的代表作,中国第一部获得戛纳金棕榈提名的影片,看这部电影主要还是因为鲁迅先生作品的大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也是抱着一丝期待,最后看起来也是目瞪口呆,各种想象力以及镜头,尤其是剧本的能力,毕竟原作就是非常棒的作品,剧本也是写的非常的完美,非常的喜欢,尤其是严顺开老先生的演技也是非常的完美,阿Q真的是太惨了,在上世纪辛亥革命前后生活的人是真不容易,阿Q就是那个时代悲惨底层的代表,最后稀里糊涂当了替罪羊,找哪说理去?阿克的责任后代不就是底层劳动的我们吗?我们一定要把握自己的命运

“据社会学家考证,阿Q并没有如小尼姑说的那样断子绝孙,相反,他的子孙繁多,生生不息。”剥削阶层对贫苦人民的压迫,一场精神异化和自我麻痹。他们期待革命,期待翻身成为剥削阶级。但是曾经的固存上层阶级为了守护自己的利益,可以动摇成分,迎合时代,也去做革命党人。最恐怖的是:当阿Q被喊去杀头时,狱友们反应各异。有人抢走了被子,有人打了个哈欠转头回去睡觉,有人扶着栅栏沉思。或许,鲁迅塑造人物的有力之处就在这里。每个人性格各异,仓世凉薄,人心亦冷。

看完了鲁迅先生的《呐喊》,里面有一篇非常经典的小说,就是这部改编的《阿Q正传》,原本活跃在纸上的人物来到了屏幕上。媳妇说我最近迷上老电影了,主要是想看看自己看过的原著,会被改编成什么样?而且影像可以加深印象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原著要表达的一些想法。阿Q是严顺开老先生扮演的,再没看电影之前,我脑海中有的那个形象应该是孔乙己的,不是阿Q的,看到严顺开扮演的阿Q才觉得这才是阿Q本来的样子。以前的电影很用心,从原著的改编,到演员的挑选,非常的尽职尽责,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好电影,只不过很多人还没有看到,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发现我们之前的一些电影真的是瑰宝。我姑奶家还有一张姑爷和严顺开老先生的合影,这也许是我看这部电影时觉得他亲切的原因吧。阿Q精神被很多人拿来形容自我安慰的疗法,除此之外阿Q有什么办法呢

#2021SIFF#老电影也太好看了!演技好到在书里只能读到讽刺意味,而在严老爷子的演绎里,能真切感受到阿Q内心里温柔善良的一面,而这又是和他的油滑痞气和所有令人讨厌的部分分不开的,能感受到更多的层次。除此之外每个角色都是活生生的庄上人的感觉,想象一下现在可真的找不到那么多乡土气息的演员了吧。最厉害的是后面居然还来了段魔幻现实主义的做梦段落,可真妙啊。

获得奖项

  • 第35届戛纳电影节
    第35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获奖:最佳男演员 / 最佳男主角
  • 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获奖:最佳服装造型
  • 第34届戛纳电影节
    第34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阿Q正传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