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狂野(1990)

Wild at HeartUP:2021-02-15

《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是1990年的美国黑色幽默爱情犯罪片,由大卫·林奇担任编剧及导演,由尼古拉斯·凯奇、萝拉·邓恩、黛安·拉德、威廉·达佛、哈里·迪恩·斯坦顿及伊莎贝拉·罗塞里尼主演。

我心狂野

评分:7.4 导演:大卫·林奇 编剧:大卫·林奇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 / 劳拉·邓恩 / 威廉·达福 / J·E·弗里曼 / Crispin Glover / 戴安·拉德 / 卡尔文·洛克哈特 / 伊莎贝拉·罗西里尼 / 哈利·戴恩·斯坦通 / 格蕾丝·扎布里斯基 / 雪琳·芬 / 马尔温·卡普兰 / 威廉姆·摩根·谢泼德 / 大卫·帕特里克·凯利 / 弗雷迪·琼斯
类型:爱情 / 惊悚 / 犯罪
片长:125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野性的心(港) / 野性难驯 / 不羁的心
上映:1990-08-17
IMDb:tt0100935

电影是以1989年Barry Gifford(英语:Barry Gifford)的同名小说(英语:Wild at Heart (novel))所改编。书和电影都是以Sailor Ripley(尼古拉斯·凯奇饰演)及Lula Pace Fortune(萝拉·邓恩饰演)为主,他们是一对来自Cape Fear(英语:Cape Fear, North Carolina)的年轻情侣,他们要逃离Lula有控制欲的母亲,同时躲避Lula母亲所雇,要杀害Sailor的帮派份子。
大卫·林奇本来是这部份的制片,但在读过Gifford的小说后,他决定写剧本,并且担任导演。他不喜欢小说的结尾,因此改写了结局,以符合他对主角的想法。《我心狂野》是公路电影,其中包括了引喻《绿野仙踪》电影,以及埃尔维斯·皮礼士利及其电影的内容。
这部片早期试映的评价不佳,第一次试映时,大卫·林奇估计有80位观众中途离席,第二次试映时离席观众则有一百名。在电影正式上映时评价有好有坏,美国票房有不错的成绩,共计1400万美元,较预算的1000万美元要高。此片获得第43届坎城影展的金棕榈奖,观众的评价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黛安·拉德因为本片提名奥斯卡金像奖及金球奖的最佳女配角。因此影评才再度给此片多一些的正面评价。

简评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一部暴露美国阴暗面的公路电影,内容充满色情、暴力、血腥及各种精神错乱的幻想,天马行空的蒙太奇、镜头及配乐是典型的林奇范儿,极尽狂野之感。本片着重的是一个狂乱的心灵如何因爱情的浸润而被“驯服”,不过表现手法一言难尽,其暴露出的美国一代年轻人的腐朽价值观和廉价爱情观,说实话,令人作呕。除了凯奇和邓恩的演技比较到位外,其他演员的演技普遍僵硬、浮夸、造作,非常出戏。

大卫·林奇凭借《橡皮头》这样一部几乎不可解读的电影成功在美国好莱坞电影打开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市场,而这部《我心狂野》依旧是延续了他以往作品的风格 ,充满了诸多让人感到迷惑的情节和叙事节奏。不过相比之前的故事线散乱而言,这部片子似乎更像是回归到了好莱坞对于叙事的痴迷,只不过它加入了很多非常规的镜头,比如当演员角色心中想到某些事情的时候,镜头就会闪现那些场景。当然,色彩依旧是林奇一大喜好,这或许与他作为绘画出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尼古拉斯·凯奇在电影中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这与他近来拍摄的大量肥皂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让人感到惊奇的是他在影片中的“演唱”,格外让原本充满暴力元素的故事变得温馨起来……戏份不多的三个女性角色也贡献了不错的演技。

除了略有些“无厘头”的结尾,没有黑暗暴力,没有血腥诡异,没有迷幻猎奇,这片儿完全不像林奇的风格,究竟是怎么拿到的金棕榈大奖?大量穿插的《绿野仙踪》也推翻不了这是一部庸俗的爱情公路片,配角里只有戴着假牙套的威廉·达福表现出彩,侦探老头和杀手三人组完全可有可无。“这世界内心狂野,头脑发热,需在山穷水尽前潇洒走一回。” 我可去你的吧,难道打个劫就叫“内心狂野”,嗑药也挺狂野呀,摇滚也挺狂野呀,3P也挺狂野呀,狂野的事儿多了,非得干犯法的事儿才叫狂野?

虽然挺喜欢这部的,但是拿了金棕榈也太扯了吧hhhhhh 配乐和音效真的酷死了,好想看林奇出一档音乐节目;话说他到底对控制欲强的岳母有多大的心理阴影啊,拍的好像橡皮头的if线;凯奇在里面真是,明明人设是酷哥,看着又很搞笑hhhhh 劳拉邓恩的演技也太强了,在里面也很漂亮; 全是双峰人感觉凯奇是那个走错片场的;全程在cue绿野仙踪,但是感觉还好吧,不是很高明,还不如多来一些底层关怀有意思

一直没标(´・ω・`)劳拉邓恩的气质有一种让人很难形容的爆发感,她的脸很长乍眼看上去很凶,好处就是稍微一做表情立刻就有歇斯底里十分痛苦的感觉,但是又是一种被克制的情绪,极其擅长表现被某种势不可挡的情欲所困扰的人,所以我觉得她在林奇的电影里奉献的才是真正有她个人魅力的好表演;尼古拉斯凯奇真的帅到我了,蛇皮夹克装逼必备,中二却有范儿。这种牛鬼蛇神一通大乱炖雷人的台词和故事结局,发展到了极致就形成了十分强烈的视觉风格,结局的大团圆不显俗艳,反而加深了这种风格的辨识度。

惊悚奇幻犯罪加爱情片,那只有大卫林奇了。不论剧情剪辑配乐再诡异离奇,内核都是一个关于真爱的故事,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突然理解林奇电影中鬼怪女巫的出现,就如林奇自己的大脑一般,认为世界不仅仅看到的这么简单,有些时候在不经意间会获得灵感和启发,这是我们无法解答的,于是意向化为好女巫,为人生进行指引。结尾真的动人美好,当我们的“Laura女巫”出现,大谈理想与爱情时,我恍然,原来林奇心中就是个孩子,尽管再多的噱头,终究是告诉我们不忘初心、追求真爱 林奇,说出你的故事?

一对飘男荡女之间间杂着各种精神错乱、尖叫、呓语、暴力、性欲、血腥的公路纯爱故事。虽然仍然是时不时把我吓得爆粗的林奇风格,但是这部片子显然意不深旨不远,结尾甚至俗艳得让人看见九十年代马华歌舞片的影子。每个配角都是螺母般的存在,推动着整个故事往更为荒诞的方向前进。巫觋在电影中充当点缀,带来一点游戏色彩,也带来一点儿反神秘的神秘色彩。言而总之,尽管最后呈现出来一部浪子回头的公路纯爱片,但在美学风格上,仍然是很林奇的。

一、听说林奇很感谢库布里克把《橡皮头》给好莱坞的人看,林奇得以受到关注;库布里克赏识林奇很可能跟他们两个的剧本有共同点有关,总是设计一些看起来跟故事没什么关系、实际上却又能提升整个故事层次的事件和人物、甚至只是一些场景。二、之前听广播,说林奇的电影剧本其实有点商业化的结构,从这一条思路出发,挺有道理的;林奇的电影或许看着挺不商业,其实总能嗅到一点商业电影具有的计算感,《我心狂野》和《蓝丝绒》就是很好的例子;包括“失了智”拍的《内陆帝国》,场景与场景之间有一种极其流畅的连续感。三、林奇的电影都是充满桥段的,不像是一个完整的好莱坞剧本框架,所以是“连续性”,而不是“联系性”;最关键的是林奇的电影是真的没什么功利感,还不是说什么为不为了拿奖,而是连一点所谓的“意思”都几乎看不见。

不喜欢这一部。如果不是贝托鲁奇担任了当年的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相信大卫·林奇也不会凭借本片摘得金棕榈奖,这是一部非常不典型的大卫·林奇作品,无论叙事结构还是剧情设计,都是四平八稳的,最后彻底回归爱情片,尼古拉斯·凯奇唱歌的一幕甚至有些尴尬,纯情的令人失望。或许大师总要拍一部有爱的电影,空有迷幻,却不精彩。

,喜!欢!狂野又分裂的纯爱片,美式非主流风格一览,一半是凯奇和邓恩的公路私奔,一半是双峰镇的黑暗世界(好多双峰的同期演员,比如Audrey小天使,差点以为穿越片场了)林奇真是对火这个意象情有独钟,以及穿着蛇皮大衣的凯奇造作起来实在是太好笑,观众席里时不时发出爆笑,但他意外地符合这部电影的神经质气息,邓恩真是美!Film Forum的修复版画质很一般,各种划痕。

见证林奇的另一面:油腻程度令人震惊,亚文化元素的堆砌都和使劲扮酷的凯奇一样只是别扭而已。大动干戈的情节难以创造真正的活力,一个接一个的奇观像是乱打一气(建立在对人物的Exploitation上?),没有什么谜团,当然也没有林奇式魅力。直观感受大概是“吵”,不管是故事、表演还是影像本身。//Sheryl Lee一段大概是全片唯一算喜欢的,非常有童话气质的可爱出场。

。这是一个不能再套路的故事,本来可以演得伧俗,但经大导的妙手点拨,使它变成了艺术。其实它的大部分外皮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但有总计大约一刻钟的片段味若仙品。55-58分,这段带着神仙配乐和神演技的公路戏飚出了电影世界的高度和灵魂,值得忍耐其余时长(令人呕吐)的恶搞。林奇擅长筛选智性匮乏,但富有动物性的女性美(可以绝美),再赋予伤残美,以激发观众的同情心。凯奇象是被侧写,却又象全片的灵魂。至于压榨的代表,有桑托斯就够了,达福实在夸张又多余。妈妈们则按下了天平的另一端。金色的金枪鱼镇荒寂又漂亮。结尾很好,世界简直不堪重负,却又终能逃出生天。

获得奖项

  • 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女配角
  • 第4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4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Sound
  • 第43届戛纳电影节
    第43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主竞赛单元
  • 第6届独立精神奖
    第6届独立精神奖
    获奖:最佳摄影
    提名:最佳男配角
  • 第42届戛纳电影节
    第42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主竞赛单元
  • 第48届金球奖
    第48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女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