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万岁(2018)

Hello LIfeUP:2021-04-29

剧照演员表影评
生活万岁

评分:7.5 导演:程工 / 任长箴 编剧:程工
主演:
类型:纪录片
片长:94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Hello LIfe
上映:2018-11-27(中国大陆)
IMDb:tt1044914

生活万岁简介

这是一部2018年即将上映的真实题材电影,讲述了十五名普通中国人在2017年真实的生活状态。并无交集的十四段故事谱写着同一个世界角落的生活,它或许艰辛,或许无奈,或许也带着些许苦涩,但每个人都在默默坚持着、爱着这样的生活。

简评

作为一个和人打交道的时候从来不上来就问太个人色彩信息的人,这部片子很好的满足了我个人对另一种生活的好奇心。看书的时候,介绍一个人上来就在你认识这个人前,已经用职业年纪样貌特征已经先入为主的给框死了,然后这狭隘的一个特征就成为了这个人的代号。但是看人物纪录片的时候,每一眼的信息都太多了,当我去共情的时候,我会更好的去和每一个最特别的人产生共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我每次要真正进入镜头里的世界的时候,都会在心里发问,他/她是在为了效果嘛在夸张嘛在端着嘛在装嘛在演嘛,我能看到的真正真实的比例到底有多少。

看到那个球衣晾出来而屋里儿子说要努力踢球的镜头的时候,我就觉得这部片子不简单;后面那个老实的单车猎人在火车硬座上一边抹眼睛一边说自己觉得童年不快乐,再马上转到小巷子里堆积如山的单车,我就不仅感叹导演的镜头语言太到位了;支教老师数着回来的羊,嘴里念叨了几遍“还差一个”,镜头一下换到出租车里的女儿在哭着喊妈妈。差一个什么呢?差一个爸爸;拉萨的人力车爷爷吃串的时候说“那我不跟你说话了,你说我是个好人,我这么恶心怎么会是个好人呢”,简直把我想说的说了;片尾护林员把受困的飞蛾放飞;尾幕的歌是崔健的《阳光下的梦》,音乐制作有莫西子诗参与。

影片前半段我一直很无感,很不喜欢没有叙事逻辑的拼贴,仿佛用上帝视角细数生活里不同的悲苦。我是从盲人夫妇这里开始哭的,残疾补贴每个月才100,他们每天吃馒头还要卖唱,两人数着一块钱一块钱的钞票,摸到一张5元钱钞都像是宝贝,这叫生活万岁吗……带说话还不流利的女儿开出租车的妈妈,她的丈夫缺席……老爷爷在布达拉宫周边骑人力三轮,却因为200元的门票从未去过布达拉宫,最后还是回家养老了……我最难过的不是他们生的勇气,而是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并不觉得自己的生活万岁?影片最后还强行美化他们的意志、他们的坚强,可是这种坚强不应该被放大的,这是他们的生活,谁又会觉得这种生活万岁呢,他们的坚强都是从我们的视角出发被美化而成的。

很庆幸,也很幸运,在这个操蛋的世界,在这个苦逼的日子里,能够抓住一根稻草,告诉我生活万岁,告诉我世间多多平凡人,他们并无交集地谱写着同一个世界角落的生活。无论多艰辛,无论多无助,无论多悲惨,他们都在坚持着,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坦然面对自己的命运,努力认真过着精彩的每一天。在我为自己现状不满,对未来充满担忧,对生活充满焦虑的时候,有这么一群人告诉我 天无绝人之路,你要相信自己。轻舟已过万重山,前路漫漫亦灿灿!!愿世间千千万万人都呐喊:生活万岁

本片不仅仅是感动而已,就像片尾的点题,路边的野草,也开出花来。拉萨拉车的老人,酒桌拍着胸脯讲良心,盲人夫妻中秋举杯聊分别,小吃摊的夫妻畅谈还完女儿债务后的老年生活,为他们小小的仪式感动容。虽然故事太多分散了深度,纪录片也极其能看出导演的私人表达,影响了客观冷静的叙事。可以依然看得出,导演是怀着热泪拍下来的。

最大的感受就是,片子里的人每一个人真的都是你身边的真实存在的,当然纪录片本来就是记录真实存在的一切,但是我依然要说,这里面的每一张面孔都太熟悉了,他们就是街头巷尾你随时会见到的“陌生人”,他们的故事就在身边上演,看着他们在苦难中挣扎,然后微笑着面对。于是明白生活是苦的,但是活着总能尝到甜头。

20211216:6分。是一部自己走在上班的路上散步的途中遇到的一些人身上会发生的事情,是普通人的苦难。名为“生活万岁”,但我看到最后除了强颜欢笑看不到什么“光”。绿皮火车式的片段故事,没什么起始也没有结束。《我是古巴》里有一句话特别的合适“我过去常常觉得,生活中最糟糕的是死亡,现在我更明白了,最糟糕的就是生活”。

15个故事,精心挑选,但是不能代表所有人的生活,生活万岁话题太大,这充其量是导演从万千人中挑选出的一些符合导演对生活理解的题材;画面凌乱,虽然故事让我思考,但是没有让我有更深入的体会、触动、代入,又切入下一个故事,感觉刚有点感动,故事就中断了,刻画的不够深刻,故事也不够饱满。

我们总能从别人因痛苦生活或坚强或隐忍中体会到、学习到,然后走出电影院,去勇敢面对自己的生活。纪录片里用一种近似故事片的镜头语言记录着,机位、角度、构图,都细心设计,没有旁白,没有采访,没有面对镜头的说教,全是“纯粹”记录着不同人生的生活百态。他们好多都有着职业,恰恰这种职业和微薄的收入才是真正的底层生活,从3、4岁到80、90岁,没有主角、没有称呼,我们就是他们,他们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人。即使自己是盲人,也会对爱人说一句我会照顾你,即使被女儿看不起,依然在街上歌唱生活,即使爱人已去多年,还会在梦中爱你!我想说,宁波市区哪里还有卖油墩子啊?

更多的是一个底层生活群像式的表达,95分钟,14个故事15个人物,平均在每个故事就只有六分钟,短短的几分钟,既要展现生活的艰难又要表达那种坚韧,乐观。拉萨人力车老人,两个盲人的相互依赖,一个失恋的女孩,这些是导演重点描绘的几个人,有轻有重,但是最后影片结尾,所有人在都在微小的旅途中看到了生命的光。

纪录片中大量沉默的片段就是最好最真的生活状态,但片中的大部分对象或较多镜头都给了那对中年失明的夫妻,那个在拉萨蹬车的河南大爷,带着三岁女儿住在出租车上的女司机,孤独在档口买油墩子的大妈,片子说通过这些我们会看到生活的光,但最终也并没有任何的改变,不知作者想传达的是否只是通过对比一些社会上的老年人,残障人士将他们的生活窘迫完全揭露以此来衬托观者觉得当下生活也还不错,至少比他们好的感受。

,感觉自己没啥话语权,所以给4好(改3了)了。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物都有着其不堪,流露淡淡的悲伤,导演收集的这些素材是绝对可以实现共情的,所以本片纪录片算是很守本分,但似乎仅就如此了。素材运用上有种堆砌感,层次感做得没那么好(剪辑处理的问题吧)前期会有所触动,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后期拍得会有些无聊,有种拍类似感动中国的即视感。要用片子和其他同类型作品比较,质感就稍微低了那么一些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