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蟒与圣杯(1975)
评分:7.9
导演:特瑞·吉列姆 / 特瑞·琼斯
编剧:
主演:格雷厄姆·查普曼 / 约翰·克里斯 / 艾瑞克·爱都 / 特瑞·吉列姆 / 特瑞·琼斯 / 迈克尔·帕林 / 康妮·布斯 / 卡萝尔·克力夫兰 / 尼尔·尹艾斯 / 比·达夫尔 / John Young / Rita Davies / Avril Stewart / 莎莉·金霍恩 / Mark Zycon / 桑迪·约翰逊 / Joni Flynn / 伊恩·班克斯 / 玛格丽塔·道尔 / 查尔斯·诺德 / Roy Forge Smith / 玛吉·韦斯顿
类型:喜剧 / 奇幻 / 冒险
片长:91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 法语 / 拉丁语
影片别名:圣杯传奇(台) / 巨蟒和圣杯 / 蒙蒂·派松和圣杯
上映:1975-04-25(英国)
IMDb:tt0071853
巨蟒与圣杯简介
带着敲椰子壳的仆人,亚瑟王(格雷厄姆·查普曼 Graham Chapman 饰)假装骑着马寻找骑士和城堡,一路看尽民不聊生的景象,和各种鸡同鸭讲的民众交流,最后招揽到一群圆桌骑士。他们一起假装骑着马,到了卡米洛特城堡,在城堡外,他们遇见天上浮现的上帝,要求他们去寻找圣杯。他们试图用“木獾记”攻陷一座法国人的城堡,但是却忘记藏身在木獾里,最终被法国人打得落花流水。经历失败的亚瑟王与骑士们开始分头行动,寻找圣杯的任务意义重大,更多不靠谱的人和事一路等待这群不靠谱的骑士们……
本片是唯一一部进入IMDB前50排名的“无厘头”电影。片中“巨蟒团”六名核心成员每人出演了4-10个角色,包揽片中大部分角色。
- 特瑞·吉列姆 Terry Gilliam导演
- 特瑞·琼斯 Terry Jones导演
- 格雷厄姆·查普曼 Graham Chapman饰 King Arthur / Voice of God / Middle Head / Hiccoughing Guard
- 约翰·克里斯 John Cleese饰 Second Swallow-Savvy Guard / The Black Knight / Peasant 3 / Sir Launcelot the Brave / Taunting French Guard / Tim the Enchanter
- 艾瑞克·爱都 Eric Idle饰 Dead Collector / Peasant 1 / Sir Robin the Not-Quite-So-Brave-as-Sir Launcelot / First Swamp Castle Guard / Concorde / Roger the Shrubber / Brother Maynard
- 特瑞·吉列姆 Terry Gilliam饰 Patsy / Green Knight / Old Man from Scene 24
简评
台词和情节还有表演都不是一般的恶搞,别样的趣味性不得不说让人惊讶进而惊喜,这部电影确实有着强大的cult功底,你完全不能以整场电影的眼光去审视它,如果这是佐老子的电影可能会更凸显他可爱的一面吧,因为许多角度都有着和他类似的风格。包括细节的隐喻,各种奇怪瑰丽的画面和影射。结局也确实如同圣山一样是神来之笔,让人拍案叫绝。
电影类型和媒介的大乱炖,英国神话为骨,愚者冒险为灵,直戳nocontextbrits之心; 神话作为权力来源和正当性载体的作用被消解,没有追到手的麦高芬,虚实交织的多线叙事,和高潮迭起的反高潮贯通了观众和银幕之间的联结,银幕成了一种积极的互动装置;鸡同鸭讲的对话和不明所以的情节不断抵抗(来自屏幕外的)主导叙事,在一片混乱中把圣杯像个烫手山芋一样丢给一头雾水的观众
小成本制作的中世纪史诗恶搞喜剧,以亚瑟王与圆桌骑士的故事为蓝本,加上了后现代的戏仿、拼贴和解构,以寻找骑士与圣杯的冒险故事作为情节主线,内部结构为类似电视喜剧的各种小段子,在历史宗教艺术政治的话题交界天马行空地飞来飞去。敲椰子壳做假骑马的正经搞笑,密集的台词构成鸡头鸭讲的局面,对“木马计”“斯芬克斯的谜题”的经典致敬,以及打破时空真实,以警察追捕打断告终的结尾。让人莞尔过后又引起深思的是,聪明的喜剧和低俗的闹剧之间仅有一丝之隔,这大抵是“无厘头”喜剧的魅力吧。
片头字幕就在玩梗,开头第一个场景很好玩,可惜没能一直延续这种炫学+结构+无厘头的风格,后面的部分就是像写喜剧段子一样围绕主线零零碎碎地展开的,质量高低不齐,电波一会对得上一会对不上,认真演的时候演技倒是在线,恶搞的时候也是真用力恶搞,整个剧主线情节也挺完整,前后呼应有始有终甚至比商业烂片还强,音乐配的倒是真不错,蛮喜欢吟游诗人在被吃之前给sir robin唱的各种歌
看之前还担心这一帮做sketch comedy的家伙能不能掌控好一部电影,结果影片比我预想的要好很多。其实也是用一条线串起几个小故事的结构,但衔接得不错;动画作为巨蟒的特色,在影片里不仅不显突兀,还十分出彩。全片在动画师心脏病突发从而危机解除一处笑得最开心。椰子壳的创意令我惊叹继而捧腹大笑。
见识过来自英国的踎低喷饭(Monty Python)及他的代表作之一《巨蟒与圣杯》,才知道邪典无厘头喜剧的鼻祖,才知道星爷只是后辈——其恶搞程度远不如前辈直接拿亚瑟王传奇开涮揶揄,而且破天荒地将文学、中世纪和现代的穿越、一人分饰多角、动画、原电影、超现实幽默等共冶一炉,实属喜剧电影史中的奇葩瑰宝。
这电影如果不了解拍摄时的西方思想界和文化界的主要特色的话,许多笑点确实不容易抓住,我也是今天第二次看才知道那些笑点在哪里。这片的无厘头并不同于我们由周星驰发展出来的屎尿屁流无厘头,因为本片充斥着对当时各种类型片、主流思想和社会议题的嘲讽和挖苦。只是纯粹搞笑的话这片也不会有如今的地位。
什么叫无厘头喜剧啊,周星驰福田雄一快来认祖宗。剧情模式莫名像勇者系列,但是打破时空层的设计,旁白的使用,演员突然的出戏以及最后十分钟才出来的中场休息,差点忘了还有一开始的字幕,还有暴毙的漫画家,把媒介的存在给具象化的同时又有戏谑的解构。这片在豆瓣上评分不如周星驰的原因就是文化隔阂吧,背景是亚瑟王这个在英国家喻户晓的故事,相当于周星驰解构的那些金庸西游,肯定是越熟悉本来的样子才更加有反差更加好笑,喜剧这个玩意有的时候真的很难共通。PS:中间某段动画过场真的很像愤怒的小鸟的设计啊。
作为1975年的电影还是很先锋的,2D与3D的融合,打破第四面墙,元电影,最特别的影片开头字幕,影片末尾出现的不到一分钟的intermission......剧情实在是过于无厘头,没有巨蟒也没有圣杯,只有吃人的兔子和哎呀城堡...很难get到核心
荒诞,无厘头,恶搞。历史事件和不同政体甚至宗教都在恶搞范围内。时空的交错,真人和动画的交错,剧情更加荒诞搞笑。不同时间次元壁的交错,尤其中间有一段,不同时间出场的电影人物的交错,包括后面出场的人物,构思太奇妙了。还有片中人物和拍摄者,导演的交错,包括和观的交错。奇思巧妙!
通俗、无厘头、气质欢脱、充满讽刺性、富有创造力、独特而迷人的一部杰出喜剧电影。这部作品彻底挣脱了一种正常喜剧,它的人物设定、剧本、演员的表演(充分的统一性)、导演对其艺术的表达及掌控力都非常惊人。导演对它的定位显然不是一部去逗笑观众的低俗喜剧,它通过喜剧的形式讽刺神话或政治的统治逻辑,人物的无厘头行为更是绝佳的映射了政治逻辑的可笑和愚昧,这种将讽刺深埋入人物和台词的形式可以说是非常精彩的一次艺术创造,通俗而深刻。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力,独一无二的艺术逻辑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最宝贵的,喜剧拍到这水准,其难度不亚于创造一部艺术杰作。
英式无厘头小品,喜剧剧团把舞台搬到银幕上。联系到周星弛,发现无厘头的解构之矛总是会插向“身体”,本片也存在大量对身体的物理肢解与弹性复原,真人角色好似汤姆猫式的卡通人物。或许,荒诞主义的终极阶段就是拆解我们的感官本身,让身体成为可以独立出去的对象,从而造成异样和陌生感。本片存在不少对历史和其他影片的戏仿和指涉,或许那个写书的动画胖子真的是写《英国史》的休谟吧,同时比较明显地看出了《罗生门》和《惊魂记》的桥段。另外,本片的结尾算是将解构进行到底了,不过除此之外竟还有一丝忧伤的滋味,若都只是黄粱一梦,那这群现代社会的“不正常者”该是多么的孤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