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1(1964)

Seven Up!UP:2021-07-22

剧照演员表影评
人生七年1

评分:9.3 导演:保罗·阿尔蒙德 编剧:
主演:Douglas Keay / Wilfrid Thomas
类型:纪录片 / 短片 / 传记
片长:39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 拉丁语
影片别名:人生七载之当我七岁时 / 七岁看老 / 人生七年第一季 / 7 Up!
上映:1964-05-05(英国)
IMDb:tt0058578

人生七年1简介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一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人生的轮回从这十四个七岁的孩子真实生活开始,他们天真无邪的脸上写满对生活的憧憬和渴望。“七岁看老”,在这童言无忌的问与答中,人生七年又七年,震撼上演。
  1964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首拍此纪录片时,还是只是个助手。此后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积累了丰富的拍摄经验,成为知名导演。

简评

七岁的孩子真的很可爱,心怀大理想、少有偏见、爱装大人。英国这种多轨教育成熟的国家,一开始就对孩子们进行了分割,很多人早早地设想道路,也考虑“现实”,比较清晰的轨道让很多人早早接受了命运。中国则要更残酷一些,同龄人的命运总是很不一样:有的孩子自以为窥见了未来,然后就被甩下了;有的人走得快,然后要学着怎么和过去做切割。当然,还是少不了家庭和阶层的巨影,这几年更明显了。

我的7岁,只会以下几件事:因为婆婆姥爷爸爸四姨都是很善良的人,什么都不会,善良。喜欢看电视。夜猫子(跟婆婆姥爷学的)。学习成绩一般。一年级大概学过半年水彩。妈妈回来过一阵,让我把拼音和普通话学好了,同时揍我改正写字姿势和直背。那时我不知道,一年后的8岁,学习的初一英语(她让我觉得美国很重要,学好英语非常重要),又重新回去学画画,第一本儿童文学以至以后无数的少年文学杂志,开始学琴,妈妈安的联网小电脑,和她的沉迷做网页和炒股的爱好。此外,娘不准我看电视,一星期只能玩一次电脑,夏天给我批发雪糕每天却只给我一根吃,强制我和牛奶和每早吃西红柿鸡蛋汤饭,必须吃两个鸡蛋每天必须吃西红柿。此外,她颇为鼓励我听音乐,也开始给我买了一些运动器材。有时,我不知我是怎么长大的。对了她还鼓励我听广播,她会说粤语。

第一次看时真的很佩服导演,他用镜头为我们呈现了不同阶层的几十年,从年轻拍到老年,这需要多少耐心和毅力,需要多少执着和热爱?所以我觉得,这拍的不仅是主角们的一生,更是导演、大多数人的一生。这部纪录片的参与者如今都已经步入老年,有的中途离世、有的幸福安稳、也有的被病痛折磨,更有的可能撑不过下一个7年。但这不就是人生吗?或喜或悲,但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七年,人生有多少个七年呢,有人七年时间一心为事业打拼,有人献给了婚姻,也有人陷入低谷,不断挣扎,尝尽酸甜苦辣,到后半生他们最后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接受平凡,实现自己小时候的梦想,都说人是越长大越不像自己,其实是反着来的,越长大越会触及小时候的自己,并带着过去的自己,继续前进。

九部加在一起成就了经典。对于正在迷茫期的我,感受是1. 七岁看老或许确实是真理,阶层带来的影响除了金钱还有眼界。在其他人还在玩耍时,贵族的小孩基本已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2. 起码对于片中人而言,他们可以把每个七年当作一段人生,结束时想要修正都是来得及的(不知道对于发展中国家人是否还能抱有这份安全感)3. 发自内心的温和积极的心态才是制胜法宝,不论男女(但不代表你随波逐流缺乏主见)、选对伴侣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

题材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仅仅从一些采访片段就未免有些片面,不能展示出每个人具体的生活差异。每个人具体经历了什么,不甚清楚。首先,拍摄本片的初衷是强调阶级对人们未来人生道路的影响。但我认为,本片带给我的更是享受人生的观念,无论贫富,平凡或者名垂青史,都要经历婚姻、抚养子女、打拼事业,最后步入老年生活。不必羡慕别人的出身而自卑;也不必为了事业而忽略了生活的美好点滴,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就好。

7岁的孩子们对自由与规则,爱与憎恶,富裕与贫穷更概念的感知清晰直白,角度独特。他们对打架这一行为参差不齐的看法可以看出他们正在逐渐形成超我对本我的管制。有趣的是1960s披头士乐队的崛起象征着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兴起,英国保守主义富人对披头士的厌恶十分典型。不过尽管阶级概念在电影中被强调,他们此时依然天真热切,无忧无虑,梦想开一辆旅行车去往天涯海角。

看到28岁的时候我想起了他们7岁的随心所欲,约翰在21岁说的对,七年简单的报道让观众忽略了他们个人的努力,以为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不过教育确实在七岁就很明显的出现了差异。七岁,我本来不看好尼古拉斯,我看尼尔会有不错的人生,我不敢相信七岁的孩子会记住家里提到以后要考的大学七岁他们无拘无束,家庭的差异有很强烈的体现。

之前一直觉得纪录片没有趣,偶尔看到这个纪录片,因为第一部很短,就看看了,没想到一直追完了一系列。我现在28岁,已经过了四个人生七年,然而我比他们的思想差远了,或者说我活了这么久根本就没有想这么多,我在想我在干嘛?有一次我在知乎查了人生意义是啥,好像是没啥意义。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到现在为止一直都没有成熟,我跟闭塞,我也不知道,我感觉自己一直从大学开始就开始混日子,活着对就是活着,我说不下去了。。。。。

我没有看完,我认识这个的时候是学俄语的时候,老师推荐的俄罗斯版人生7年,经历着动荡期的苏联,拍摄的角色太过于远离我的生活,于是我没坚持看下去。因为我生活在变化巨大的时代,但是却没有经历国家解体这种历史时刻,我的生活是稳定枯燥也被时代推着跑,美国版的也看了,我觉得英国版的最有深度。阶级固化的英国也有摆脱阶层的穷孩子,虽然大部分人都是重复父母的生活。想要摆脱这种生活,不止是智商,还有自律。

孩子们对于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只是吃喝玩,对于未来的职业、家庭、富人、有色人种等都有看法,并且能比较准确的表述出来。而我小时候却没什么想法,也没有想要成为的人,这应该也是国内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吧,家长们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但却忽视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到孩子未来走向的,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这些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会成为怎样的人。

这种题材属于天才的创意,也很有现实意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没错的,可以预料到一点:阶层决定命运,性格影响命运。还可以预想到,肯定马上就有人要退出拍摄了,生活所迫。我先在心里默默猜一下他们的未来:会有一个花心大萝卜的女主妇、一个大官、一个同性恋、数个工人、一个传教士、一个诗人、一个科学家、一个罪犯……就是脸盲症发作,大概就记住了一半多点的孩子,记住名字的大概4、5个,印象比较深的是那个小黑人、阴沉忧郁声音沙哑男孩、带黑眼圈的富家女、梦想当传教士把钱给穷人的男孩。他们7岁在那儿和成人探讨各种深远问题,有的还一针见血或者像个哲学家,我7岁的时候还在玩泥巴……还有,不得不说,外国人小时候真的挺好看,每个都跟洋娃娃似的,有个长得像马特达蒙,有个像约翰尼德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