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英格兰(2006)

This Is EnglandUP:2021-12-05

《这就是英格兰》(This Is England)是2006年的一部英国电影,由Shane Meadows编剧和导演。这部电影获得了2007年的英国电影学院奖。

这就是英格兰

评分:8 导演:西恩·迈德斯 编剧:西恩·迈德斯
主演:托马斯·图尔格斯 / Andrew Shim / 乔·哈特利 / 薇琪·麦克卢尔 / 斯蒂芬·格拉汉姆 / 乔治·纽顿 / 杰克·奥康奈尔
类型:剧情 / 犯罪
片长:103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摇滚英格兰 / 这就是英国
上映:2007-04-27(英国)
IMDb:tt0480025

这就是英格兰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英国“光头仔”群体的故事。1983年的英国,正处于一个动荡时期。12岁的叛逆少年沙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群“光头仔”,在同他们大打出手后沙恩也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令沙恩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人竟成为他日后最好的朋友甚至亲如一家人。他们一起,在一个灰色的年代里分享自己的成长和喜怒哀乐。

第6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 最佳英国影片西恩·迈德斯 / 马克·赫伯特 第6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西恩·迈德斯

简评

电影美学方面确实烂的一塌糊涂,镜头中规中矩,场景简陋不堪,而声画配合则做的和MV一样,音乐已经到了喧宾夺主的地步。不过剧本本身倒是没什么好说的,毕竟影片讲的就是八十年代英国底层的混乱互害,那剧本本来也就不应该有什么故事逻辑,将混乱的感觉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要是非说剧本的问题话,那就是这故事太脸谱化了,无论是老右还左左,都是标准的刻板印象,一点也不深入。最后老右的爆发与男主扔旗子也太过直白,过于说教了,肯洛奇后英国电影的老毛病了。

青年人的迷惘、愤怒和孱弱都可以原谅,英格兰的虚荣、敌意和落寞也可以原谅。圣乔治旗最终会被扔到海里,年轻一代在失控、流血、痛哭以后,会有更冷静更坚定的选择。他们的模样就像是英格兰的模样。一些政治家、野心家不可以原谅。

导演想表现更多的是一种哀悼。对英格兰往日辉煌的纪念,光头党的出现便是最好的例子。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光头党较为激进的暴力右翼,带有更多政治色彩,出于种族主义施加暴力。另外,配乐每一首都超棒,里面的马丁靴真好看。

影片中很多细节抓得很好,也许是因为导演有过相同的经历,所以看起来影片很流畅,剧情也很简单真实。音乐是不可不提的亮点,不同风格的乐曲搭配组成的原声带不可不听。意大利作曲家Ludovico Einaudi的三首钢琴配乐更是在关键时刻将观众带入影片之中

今天又很想死。然后看了这电影。全篇哭两次,一次是肖恩第一次遇见woody一行人,他说被同学冷嘲热讽,而后woody他们在周末带他出去玩。第二次是combo在打milky之前,说的那一句“你认为怎样才算是一个坏爸爸?” 本意是大概是想用挺朋的方式表达政治诉求吧。看着确眼睛有点热,可能跟心情也有关。

和美国x档案差不多,但是更有文艺片气息,雷鬼配乐加分不少。本片主要描述了英国底层青年的右倾互害和极端种族主义所酿成的悲剧,辅以马岛战争帝国余晖的时代背景,揭露了撒切尔里根新自由主义表面大谈自由实则抛弃人民的丑恶嘴脸......。值得注意的是片尾专门提到犹太农庄是一家人最美好的回忆,如果这个犹太农庄是那个犹太农庄,那么我立马进行一个左壬狂喜!导演也必须立马被扣上一个洋hwb的帽子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一部典型的“看完后不知道自己看了个啥”的电影,从开场到被“洗脑”的情节还挺好,一群少年疯玩疯闹,是全片感官上最畅快的地方,其中的激进人士提议反抗,点出时代背景,另一部分保守派则更追求安身立命,形成对比冲突,然而之后的部分可谓急转直下,一伙人除了斗巴基斯坦人之余,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庆祝生日、谈情说爱、叙旧表白、吸大麻上,好像和背景越偏越远了,变成了大部分青春片的惯用桥段,最后的拳脚相向,康博破防的时候总觉得特别滑稽,结尾肖恩的转变也缺乏交代,关键是,他们虽然看不惯巴基斯坦人侵占英国人的生活空间,把他们骂得一无是处,但影片仅有的几次对巴基斯坦人的刻画与这群少年的人物塑造一对比,就显得很无辜,加上我又不了解英国当时的历史,根本移情不了,反而觉得他们挺犯冲的,实在看不出道理来,好在影片不算长。

归根结底,众生所渴求的其实都差不多:丰衣足食、安稳的生活,以及欢乐与笑容。可惜,面对稀缺的资源和时代的大手,拥抱可能会成为獠牙,笑脸可能会沦为眼泪,而受苦的永远只是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的百姓。故事在欢乐的前奏后送上残酷的暴击,虽然构造简单但情绪和氛围的塑造极为成功,以至于尾声的重拳分外深刻。影片所阐述的也确实是真诚并深刻的,时至今日这“社会边缘人互相伤害”的戏码依旧在不停上演,所以影片虽然有一个极为英式文化色彩的故事内核,其投射的是一个人类历史社会中不断重演的悲剧。是有趣是欢乐的,也是压抑和让人绝望的。A-

自传回忆电影。不了解光头派亚文化难以理解剧情,从人物讲,导演写了一个“小武”似的形象。但从更深讲,导演通过一个小男孩的生活串联了一个时代切面,一个经济滞胀,蓝领破产,失业奇高的八十年代英格兰。经济滞胀带来的是家庭经济压力,男性的失业体现的是父爱的缺失。无处发泄的情绪诉诸民族主义与帮派斗争。价值观念的不同带来群体朋友的分道扬镳。坦白讲,很精彩,国内也不缺这种故事……难能可贵的是导演可以穿插国际事件,深层原因。

真诚真的是最好的武器。生动表现政治动荡下个体的悲哀与无奈,每个人物形象都非常丰满,演技惊人,镜头有意无意地聚焦于眼神,痛苦是无言的。不过这导致情节跳跃性太强,感觉不太完整,背景、角色情感转变和结局交代不充分,或许是为了贴合本片现实主义的简洁风格,歇斯底里的嘶吼、情绪激烈的跳跃、和情感充盈的音乐营造出一种混乱感、无序感和荒诞感,这也契合那个动荡的年代民众的迷茫心境和极端的矛盾的意识形态,人们被操纵被欺骗被牺牲被遗弃,整体基调却又不冷漠疏离,是饱含真挚情感的,不是口号式的人权宣言。相信每个人都会被触动吧。

跟着大时代的青春总是异常残酷。英格兰的另一面,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另一面。不止有gentleman,还有skinhead,贫穷、迷茫和暴力。几乎每一句台词都有fxxk,我却最爱听love和mate。配乐无敌。

1980年代初英伦小镇的破败生活,十二岁的孩子,还不明白什么是光头党,就要承担这么悲怆、凝重的生活,和浓妆艳抹的“坏姐姐”激情拥吻、漫浪牵手,是多少人的梦想,难道还不及虚妄的激情和虚无的荣誉?长大后,他会醒悟的,长大后,也许他就是“猜火车”的一代。钢琴配乐满分,凄恻、绵长、幽怨、柔情,久久回荡。

获得奖项

  • 第10届塔林黑夜电影节
    第10届塔林黑夜电影节
    获奖:Just Film Award —— Best Youth Film
  • 第9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第9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获奖:最佳英国独立电影 / 最具前途新人
    提名:Best Supporting Actor/Actress / 技术成就奖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第6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6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英国电影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Original / 最佳原创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