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 第二季(2017)

shi san yao di er jiUP:2021-10-09

演员表剧照影评播出时间剧情介绍 结局 主题曲
十三邀 第二季

评分:8.4 导演: 编剧:
主演:许知远 / 马东 / 克里斯托弗·诺兰 / 蔡国强 / 张艾嘉 / 西川 / 汪建 / 林志玲 / 罗大佑 / 李诞 / 许宏 / 王小川 / 刘畅 / 姜文
类型:脱口秀
片长:50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
上映:2017-08-23(中国大陆)
IMDb:

十三邀 第二季简介

《十三邀》是一档为许知远量身打造的节目。他“带着偏见出发”,对话罗振宇时“针锋相对”,探寻”二次元“时恐惧且焦虑,采访陈嘉映又“感到被碾压”,在一次次谈话过程中,“感受到自己认知和情感的疆界被拓宽。”

简评

:一切都是误读,我希望所有人都是聪明人,他是一个更高的传统,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典型没有吃过苦的,我认为她不适合做领导。:活着就是元意义。粉上王小川 :她倒真得像日本人,难怪嫁了日本人;:我发现任何一个往前冲的人都是拎得清,选择一个方向冲,会丢弃为什么冲,冲对别人造成的道德意义。这些东西他们从来不花时间去想。:爱的代价。:每个人都在找自己的战场。真正的成功就是一直不成功。一个天才,是先与时代又与时代并存。:我只是在用这些什么都不做的时间里在思考。:找补,看得破的都不是红尘,红尘本来就是破的。悲凉是无从反抗。

看过张艾嘉和李诞。李诞那期观感实在不好,能感受到他有种焦虑在身上,可能是来自对学历和经历的不自信,因此面对许知远的时候总有种passive aggressive的感觉,他想和许知远平起平坐,又对此没有信心,想裹挟着流行文化和大众文化对许发起进攻,以此在站稳立场,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只感受到他的不安。当然我觉得许对李诞也没有多少兴趣。张艾嘉就显得很轻盈很自在,说起在纽约被骂也能一笑了之,许知远和她可以真正探讨一些东西,很轻松,是值得反复重温的一期。

理解一边被指摘一边高分的状况,很多人是想成为那5%的,受制于自身智力还有家庭和平台等等只能在95%的阵营,有些发问看上去是流于表面或者故作姿态的,如果放到一个人文追问的角度再去看,会有切身的体会。在访谈和被访谈的拉锯中,会明白许知远在追问什么,也会看到访谈者的一些内心局部。有些人是有趣的坦诚的并经过思考的会提供营养的,也有很多是假装思考的在表演的,在许知远这种直不愣登的问题下露出马脚,不可否认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其平庸的时代,放到历史里面这些年被记住的或许只有互联网/战争/病毒/自然灾害/人工智能,关于人的记录可能只有寥寥几笔。

第一集马东和许知远的对话可以说是我心目中的巅峰了,马东很会谈,二人的对比很有意思。马东底色是悲凉的,却去做了一款娱乐大众的辩论;许知远自称浅薄乐观,却拧巴着替社会反思。我比较倾向马东的相对主义,但是我很害怕也会走到他这种路子上。我还是不理解,他对于奇葩说,到底是怎样的心情。 和李诞,和马东,都是很有质量的。以前爱看脱口秀大会,现在越火越不看了。李诞展示了这个社会需要的人的样子,而被我一直嫌弃的许知远,我应该多爱护他一些。正如他说的,应该把这个节目做成现代公共话语中的绿洲。

西川对当代的定义是:媒体时代,青少年时代,它是没有历史逻辑的时代,感觉说到了心坎儿里。还有就是他说的,40岁之后两条岔路,一条走思辨路线,另一条走“壬伯茄”之路,我当时就笑了。汪建这篇很有意思,前80%感觉这什么呀,完全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目空一切的土豪,但后20%谈到别人给他一拳的时候,就释然了,他的性格应该也是时代的产物。李诞,镜头面前,与许知远的格格不入,隔着屏幕都能明显感觉到,尤其李诞说到他觉得许知远所说的话会让镜头前观众产生议论,而他用笑话化解了这种尴尬,太自大了!所以,我不喜欢这种人!质地的原因。然后,许宏老婆太可爱的,把许宏老师说成完全没有思想的人,他把我的思想当作他的,但她肯定了读书这种后天弥补,能够对一个人成长起到很大作用!

仍然最喜欢上年纪的成熟老男人:马东、蔡国强、汪建、罗大佑,有完成的自洽的逻辑,稳定有力量。许知远还是不要尝试英文采访了,确实没有办法和诺兰深入探讨。李诞的那一集还挺惊艳的,大火一定有其特点和道理。总之,十三邀对于我来说很重要,能帮助我打开很多新的东西,比如考古学家许宏,生物学家汪建。Anyway,许知远要坚持做下去呀。

一直追到第二季,看的不是很仔细了,但是依旧是我达不到的深度,感叹这些人好有思想,且不是装出来的,第一期马东让我对娱乐有了新看法,看林志玲的那期觉得她真的被太多人误解了,人真的很好又很纯粹,大部分是我不认识的,比如王小川就很喜欢,一个清华计算机毕业的,和许知远北大毕业的聊起来特逗,西川、张艾嘉、刘畅这三期都很舒服,张艾嘉以前真的很美啊,拍的电影之前看过相亲相爱,挺喜欢的。罗大佑那期很感动,原来以前的音乐很好听,李诞那期也挺特别的,让我重新看到一个不那么搞笑又有点竭力不满足自己的状态。汪建那期也让我感叹基因的伟大。最后一期是姜文,他挺豁达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很喜欢,最近准备看侠隐这本书,之前看邪不压正没太看懂,看十三邀倒是很喜欢了。

虽然经常挑感兴趣的受访者看,但跟朋友们聊起十三邀,好像总是离不开“又一颗好白菜给猪拱了”这个主题。新的一季没有特别感兴趣的,于是终于鼓足勇气看了那个notorious的一集,去看那些人如何将他们的“底色悲凉”与口若悬河包装到一致。只是在想,更该感到难堪的的不会是许知远。甚至在几个时刻,我从许的身上窥见到自己。也许与受访者们同频,共情是不可欲的,就像与所有人都交好只会通向世故和虚伪一样。新的一年,试着不再嘲笑许知远,至少对独饮时的佐酒菜应当满怀感激。

感觉比第一季更好看了,这季请的人除了刘畅那期,其他谈的都蛮有意思。因为正好看到我在岛屿读书,所以采访西川老师那期看的格外起劲。马东开头,姜文结尾,十三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可以看到更多种人的不同面,许知远老师第二季也比第一季更自如了。虽然许老师可能有点局促,但还是希望之后能采访更多的女性就好了,这季十三期节目只有三位女性,更多女性参与进来,或许也能让许老师的许多问题得到解答也说不准。

#遗珠补拾#数年前稀稀拉拉看的,或许因为一直都想看全未剪辑的加长版,所以到现在才补。其实整个十三邀,这一季对我的印象和影响都最深,马东、李诞、罗大佑、蔡国强和姜文几集都曾反复看过多遍,前两集更可封神,不仅因为他们两位都是以知识分子的知识储备在做娱乐节目,带着悲凉和戏谑涤荡于娱乐圈的染缸中进退自如,更因为他们似乎自洽但是却难免虚无的世界观,在和披着愤世嫉俗的外衣,实则带着粗糙的天真而发出诘问的许知远之间天然的矛盾和碰撞,在那一刻,对话双方都有更吸引人的东西被展示于人前,我虽然一直不喜欢许知远那种孤芳自赏的精英主义,但是其实他才是真诚的人,因为他对于更好的可能还有期待,而不是一门心思在套现。

原来是跟奇葩说的主持人对立起来才这么低的分数,许知远确实傲慢,把奇葩说跟莎士比亚类比,隐隐在说大众娱乐怎么能跟高雅艺术比,拿着当二等公民留学经历的靶子,对着马东念描绘悉尼繁华的文字。确实很欠,这份傲气不坦然,也不谦虚。然后大摇大摆谈起技术进步跟文化的关系,循着这个脉络对话了罗大佑,诺兰,李诞什么的,如果把握自我和时代,大众娱乐化,创作表达的对象和手段。整个节目的编排是很有戏剧性,不过剪辑就比较烂了。最喜欢的访谈是张艾嘉,蔡国强,罗大佑,好想跟他们一起漫步在衡山路啊。。。

今天看了《十三邀》李诞和马东专访,看完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很喜欢马东和李诞的高级幽默和通透世俗,也很喜欢许知远的清高自醉和向往美好。但是他们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马东李诞是那种底色悲凉却快乐至上的人,而许知远是底色乐观却愤世嫉俗的人,他们极力的去探知对方那个遥远且摒弃的世界,然后荒唐无解,再用共同的文化所得去说服对方,殊不知这个世界上谁也改变不了谁,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坚定的做不扭曲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