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姝奇缘(1987)

4 aventures de Reinette et MirabelleUP:2021-10-25

双姝奇缘

评分:8.6 导演:埃里克·侯麦 编剧:埃里克·侯麦
主演:Joëlle Miquel / 杰西卡·福德 / Mr. Housseau
类型:剧情 / 喜剧 / 爱情
片长:95 分钟 / USA: 99 分钟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影片别名:双姝奇遇 / 蕾妮和伊拉贝尔的四次冒险 / Four Adventures of Reinette and Mirabelle
上映:1987-02-04
IMDb:tt0090565

双姝奇缘简介

影片分成四个小片段,讲述了持有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两个女孩的友情。单纯、热情的蕾妮特(若埃勒·米凯尔 Joëlle Miquel 饰)是一个乡下女孩,慵懒、阴暗的米拉贝(杰西卡·福德 Jessica Forde 饰)则来自巴黎城里。第一段故事名为“蓝色时光”,讲述了她 们的相遇。米拉贝骑车去乡下游玩,结果自行车坏了,乡下姑娘蕾妮特帮她修好了自行车。两个女孩互相产生好感,交谈甚欢,决定一起去巴黎上大学。第二段故事发生在一个咖啡馆中。蕾妮特被侍应误认为女骗子,对她处处刁难,米拉贝到来之后帮她解围,两人对待此事有着截然不同的解决办法。第三段故事中,她们对社会边缘人乞丐、小偷、骗子进行了不同观点的讨论。最后一段故事中,她们打了一个赌:蕾妮特能否坚持一天不说话。结果,蕾妮特假装成哑巴少女,米拉贝成功地将她的画卖给一个艺术品经销商。

简评

油画般的配色,但这部评分侯麦评分最高的反而是我最没共鸣的,因为都是价值观的讨论,而对于人性的刻画太少了。乡下姑娘热情、情绪化、爱憎分明,所以每次她都很激动地跟米拉贝就不同看法发表意见,米拉贝则总是很淡定地听着和淡定地解释。这种性格的互补才能成就这对奇缘。激烈的价值观碰撞,没有产生大矛盾,只是纯粹的探讨,仔细想想,以前跟朋友因为某件事脸红脖子粗的争论后,可能会有不快,但还是照常出去吃饭打游戏。其实面对面的交流更深入更能互相倾听和理解,也反而更不会产生嫌隙。反观网络基本没什么沟通交流,所谓的争论只是单向的观点表达,以及针对对方观点找漏洞进行攻击和进一步的观点表达,有点类似于民国时学术界的一次次“论战”,只是互联网上三教九流都可以发生,所以大多数时候档次相当低而已。

两个女孩之间的价值观碰撞很有趣,最后的结尾也很有意思,忍不住发笑。侯麦似乎想要阐释“语言亵渎了艺术,在艺术面前沉默是最好的姿态”。蓝色时刻太美了,微风拂晓,万籁俱寂,偶尔有一些虫鸣鸟叫声…只需要沉浸享受这一刻的寂静,什么都不用想,那种感觉真的太棒了,在山里在乡下有很多这样的体会,而在城市里很难有这样的蓝色时刻。侯麦很能抓住生活中这样的细节,将人物置身在大自然中,通过对话、思考表现个体的精神世界,没有复杂的剧情也不需要花里胡俏的镜头,配上独特的色彩美学,像油画般慵懒浪漫,看他的电影很享受,人也变得温柔了。

救…侯麦的色彩搭配太美了,以及侯麦电影里的生活状态、对话气氛实在是我想达到的理想状态!/我愿称本片为infp和infj的友情(胡说八道ing),单纯善良甚至有些天真过头的Reinette,对事物带有民族学般的审视视角的Mirabelle,像是同一颗种子在两个不同环境下开出的光谱略有差异的花。电影结束地干脆轻快却又余音隽永——小画家不得不接受与纯真内心相悖的小小“欺骗”,而Mirabelle最终则以小画家更为理想主义的观点促成了卖画的成功。剧本写得太好了!

故事以他惯爱讲的弱关系的展开而展开,可偏偏在这种弱关系中交锋着最深刻的问题,如人生哲学、感情态度。两个姑娘是那么不一样,我常常担心她们要吵起来,可她们仍然相安无事,我有些羡慕这样的思想尊重和包容。乡村风光还是被他拍得那样美,只是在这部电影里第一次听到他对于自然、乡村的表白,我深深地感动。故事总是那么平淡,像平凡的生活,可不知怎么总觉得这平淡被他讲述出来充满了哲思。结尾引人会心一笑后,又耐人寻味。留在我脑海中印象深刻的画面是两个女孩子着白衣在深蓝夜空的背影,两人在乡村的破屋里对坐进餐,是别样的优雅…ps:双姝的故事,他来讲,才不落俗套。

这是一部,无论从电影镜头、色彩、女孩子们的时尚穿搭、还是语言的艺术我都很爱的电影。城市的女孩温柔、冷静、有耐心,会倾听乡村女孩说的一切,并给予回应。乡村女孩单纯、真诚、对待热爱的事物有热情。四个小故事见证了两个不同地域的女孩,不同的思维碰撞。她们都不是那么完美,比如乡村的女孩会因为家里的压力,没有钱,自己初来城市没有适应,觉得自己做不好除了绘画以外的事想逃避。城市女孩会看到一个美女小偷因偷窃差点被抓而帮助她。她们各自会有自己的原则和想法,也会有不同的意见辩论、争吵依旧会和好。女孩子真的是世间美好了。

我为什么又全程带着淳朴的笑容!为什么会这么自然啊,特别是乡村的部分,完全没有表演感5555一直跟着傻乐(虽然我也不知道对于那个时代那个国家的人来说,什么是自然的。)蓝色时刻我也跟着快乐。乡村的餐桌也迷人。(虽然我老在想着食物是怎么双脚泥泞地搬过去又怎么撤下来的)观点碰撞但没有放弃讨论的样子,也好让人向往。有好几个笑到不行的地方,有一个是女小偷出现的时候,弹幕出现“好像吴亦凡”,然后发现真的很像。最后画廊老板长久的沉默,在最后一秒说了句“4000”,救命太绝了(ps巴黎女孩好几套衣服我真的好喜欢,好几种绑头发的方法也喜欢,另一个女孩的大衣我也喜欢5555)

候麦的“少女心”显露无疑,也可能是最可爱的一部候麦作品了吧?几个段落自然亲切,没有闺蜜互撕(外加各种渣男)的狗血段落,只有云淡风轻的成长段落,还有那美轮美奂的蓝色时刻(blue hour),乡村的景物令人沉醉(相对的便是大都市巴黎,这里的咖啡厅服务员态度也忒奇葩了吧?)。一直觉得候麦是最懂少女心思的男性导演,无论《女友的男友》《秋天的故事》还是这部《双姝奇缘》,女性世界的点点滴滴在大银幕上纤毫毕现,她们的爱欲和纠结,梦想与无奈,全部都真切的仿佛触手可及,相比男性反而只是些许符号性的点缀。而这或许正是候麦电影的最大魅力所在吧?

##侯麦67岁拍的片子,依然新鲜,画画的女孩神经兮兮,这部片子用了很年轻的形式,中间讨论到的什么是真正的帮助这些讨论我觉得很有意思,女孩以为帮助盗窃这一段,用了非常平淡的手法表现,我看的却惊心动魄,好似一场城市探险,这里的桥段算是侯麦电影主题比较尖锐和深刻(我的记忆),其实侯麦的电影包装着一层很好看的糖果纸,里面的内容举重若轻。这里的穿搭并没有那么出色,但是红色塑料盆出圈,结尾也是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的惊喜,我挺喜欢这样的调调,如果生活可以这样多好,结尾字幕的配色和音乐很年轻

影片许多塑造和台本虽然停留在male gaze与arrogance(侯麦很多电影的共性,又或者说拉丁语区世界知名的直男导演不少人热衷于写女人故事拍女人影片总却自恋地受制于男性的傲慢,至多构建男性脑补下的真实的女性),故事中几个debate和矛盾冲突刻意反馈了创作者关于困境的思辨与关注,某几场演员近乎令观众出戏的现场即兴发挥令片子新浪潮感十足。整体上视听语言整体叙事清新冷酷且剧情场景夹杂足够的荒谬。

太喜欢了,原先是抱着看一对女孩谈恋爱的故事地心态,聊聊她们的爱情哲学什么的,没想到完全不是,是两个生活并不重叠的人因为一个偶然成为室友的故事。可以算是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明确比对,俩人的观念也都可以看出环境对她们的影响,在乡村最后的那个镜头,我太欣赏了,来自巴黎的女孩突然转头看着乡村的女孩,一切声音都消失不见,声音俱反时她奔向她,拥抱她,一切来自巴黎的声音都消失了,耳朵里只是:癞蛤蟆的声音、青蛙的声音,以及知更鸟的声音。再然后我们就被从梦境一样的“Blue Hour”拽走,来到巴黎,现实之地。侯麦最厉害的地方是,他不让你觉得在一次争辩有谁是错的,你无疑会偏向某一方,但又情不自禁地想,她这么说,好像也有道理。

不讲爱情的侯麦更厉害了。第三段中关于是否应该“帮助”偷窃癖,或是到底要如何做才算帮的争论已不仅仅是两种价值观的冲突,它是哲学性的思辩。偷窃就是坏人吗,帮小偷逃罪与公共秩序相悖,但在道德层面,从小偷的角度考虑又能另当别论。我本坚定地站在Reinette那一方,认为“偷窃癖”会传染,但现在也说不清到底什么才是“对的”,或许一切行为从来就没有过正确与否吧。吵到最激烈的时候戛然而止,不留下任何主观答案,处理得实在是妙。最后一段也很有意思,当艺术与商业,与道德有了联结后,它就不再是宁静的“蓝色时光”了,而人类的贪欲就一定是“恶”吗。要再看,很多地方值得细品。

“喜剧与谚语”作为侯麦电影的突破,首先是来自于人物不再需要一个外在的悬念来显现自身,悬念与人物化为一体,正因此自我消解,使得情境高于一切之上,走到台前来:在这样的基础上,悬念的终点通常饱含着快乐,因为它直接与幸福相通,无论短暂与否,无论结论如何,它都凝聚了为“相信”预备的全部报偿。本片后三段的遗憾就在于,即便在表演上延续了80年代身体的亲密性,悬念和反转依然愚蠢地来自外部:那些像猎奇科教片般的名词变成了侯麦戏法的材料,而它们只是虚浮地挣扎在表面,正像Reinette尝试抵消自己话语的努力一般,电影在最终用一顿吵嚷“静音”了自己——这时我们才重新认出侯麦,在这时他想要的使之无所遁形的,正是自己。

双姝奇缘演员表

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