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麦浪(2006)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UP:2021-12-01

《风吹稻浪》(英语: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是一部坚·卢治导演的2006年英国电影,由坚·卢治的长期合作伙伴——保罗·拉维提编剧、莉碧加·奥拜恩监制、Sixteen Films制作。影片背景是爱尔兰独立战争(1919年-1921年)、爱尔兰内战(1922年-1923年)期间,讲述一对爱尔兰南部科克郡的年轻兄弟戴文(Damien)与泰迪(Teddy),参与爱尔兰共和军争取爱尔兰独立,以及后来兄弟因对《英爱条约》的不同见解,引发兄弟阋墙的悲剧。电影名称取自19世纪爱尔兰诗人Robert Dwyer Joyce 的同名民谣(风吹麦浪)。

风吹麦浪

评分:8.1 导演:肯·洛奇 编剧:保罗·拉弗蒂
主演:基里安·墨菲 / 帕德莱克·德兰尼 / 利亚姆·坎宁安 / Orla Fitzgerald
类型:剧情 / 历史 / 战争
片长:127 分钟地区:爱尔兰 / 英国 / 德国 / 意大利 / 西班牙 / 法国 / 比利时 / 瑞典
语言:英语 / 爱尔兰语 / 拉丁语
影片别名:吹动大麦的风(台) / 风吹稻浪
上映:2006-06-23
IMDb:tt0460989

剧情

1920年开始,当时正值爱尔兰独立战争爆发,年轻医科生戴文(Damien O'Donovan)准备离开爱尔兰南部家乡到伦敦医院工作,其兄泰迪则参与了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队。戴文起行前在Peggy 家共聚,英国皇家爱尔兰警队的非正规武装部队黑棕部队前来搜查,他目睹了Peggy 的孙儿Micheál Ó Súilleabháin 因与非正规军队黑棕部队发生龃龉及没有以英语说出名字而被部队打死;以及准备乘火车时,目睹车长与站长因奉行工会政策不准英军及军备登车而被殴打和侮辱。此时戴文改变初衷,决定留下参加游击队和泰迪一起作战。

泰迪与队友一行11人为了报复,突袭皇家爱尔兰警队武器库并取得军火,并杀死了四名警队预备队队员。其后,农庄主人John Hamilton 爵士威逼一名工人兼共和军成员Chris Reilly 向英军情报机构透露他们的行踪,他们全部被捕。在拘留所里,英军使用酷刑(剥指甲)拷问泰迪有关武器及共和军下落,泰迪不肯就范,全队人面临被处决。戴文在牢房里重遇了那名火车司机丹(Dan),他是工会组织者很早的时候就参与了1913年都柏林罢工(Dublin Lock-out),是当年领袖詹姆斯·康诺利的追随者,两人都交流了共同理念——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最后,一名牢房士兵协助他们逃狱,然而有三人未能逃走而被处决。泰迪狱中受刑讯逼供因伤在Peggy 的农场休养,戴文暂时领导小队。Peggy 的孙女Sinead 得知John 和Chris 泄漏消息,抓了他们作为人质报复。虽然戴文与Chris 自幼认识,戴文在感到困难的情况下亲自处决他们。

泰迪逐渐康复,一天戴文与泰迪来到市会堂,见到共和军的法庭运作。当时一名商人被法庭控告向妇人放高利贷,泰迪却把商人放走,泰迪指没有商人的财政支持难以获得军火保住胜果,戴文与丹则持相反意见指他们如果不能维持公义就以取信于民,就跟英国管治无异——最多只是国旗颜色的不同。

戴文与战友一起在路边突袭皇家爱尔兰警队,双方发生枪战,警队被歼而共和军亦有伤亡。戴文等人回到Peggy 的农场,黑棕部队到来大肆破坏,侮辱农社内的妇人并焚烧房舍,戴文一行这时没有子弹只能躲在一旁无法协助。戴文之后走去安慰Sinead,这时共和军传来停火的消息。《英爱条约》的签订将取代英国管治,并成立爱尔兰自由邦成为英国辖下的自治领,惟北部的六个郡成为北爱尔兰仍被英国管治。共和军内部对《英爱条约》意见纷纭,泰迪等主和派认为条约能即时带来和平,并希望稍后继续争取全面爱尔兰独立,戴文与丹则认为要继续战争直到爱尔兰完全独立。

泰迪成为新成立的爱尔兰自由邦的军队,而戴文与反对条约的盟友则加入反条约的爱尔兰共和军。爱尔兰内战爆发,戴文与丹的小队以游击战对付新成立的爱尔兰军,双方暴力冲突仍频,泰迪则忧虑爱尔兰问题不能自己解决会促使英国重新介入爱尔兰事务。

后来,一次戴文参与突袭爱尔兰军的武器库行动失败,丹战死,戴文被擒。戴文被关押的牢房正是之前越狱的地方,泰迪不想处决弟弟,游说戴文供出共和军及武器库下落以换取特赦。戴文拒绝,并写信给Sinead 交待遗言。戴文被押往牢房空地,并由泰迪下令行刑队枪决。最后,泰迪把信带给Sinead,她非常悲伤并愤怒地打骂泰迪。

角色

评价

本片获得影评的普遍正面评价。截至2010年7月,影评网站烂番茄里的108个评论,其中88%给予正面评价。每日电讯报的首席影评人Sukhdev Sandhu 形容电影勇敢、引人入胜,同时导演表现出高尚和非常英国传统的异见者,处理历史毫不说教,相信观众多少可就银幕所见和当代的军事占领历史之间互相参照。

本片处理爱尔兰独立历史涉及争议,引起英国内部的强烈不同意见,然而一些反对意见的论者并未有看过电影。爱尔兰历史学者Ruth Edwards 在每日邮报撰文以「为何这么憎恨自己的国家」为题,抨击导演坚·卢治把英国人描写成虐待成性,爱尔兰独立分子是浪漫、理想主义的战士,他们采取暴力只因自己坚定信念,并批评导演自60年代从影以来采取的偏激取态。

英国记者及作家Stuart Jeffries 谓自己不会看《风吹稻浪》,并指他的电影犹如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

Tim Luckhurst 指以爱尔兰独立历史恶意地反对英国,并以为纳粹德国拍摄政治宣传电影的女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相提并论。

奖项

电影获得2006年第59届康城影展金棕榈奖,是导演首次获得这项最高荣誉,影展评审团主席王家卫表示全体成员一致同意颁奖给本片。评审之一的英国演员海伦娜·博纳姆·卡特表示,「这是一部极好的爱尔兰问题教育片,展示了很厚重的人文关怀精神。我们的反响难以言喻,但都被电影深深地打动了。」5月28日,坚·卢治颁奖仪式上表示,这部电影虽然是爱尔兰共和军的故事,但也是对美国入侵伊拉克的一种批评。导演在颁奖礼后说:「我们对历史说实话,就是对现在说实话。我们的电影在正视英国帝国主义历史上迈出了一小步,很小的一步。」

本片入围2006年第59届康城影展,导演凭本片首次获得最高荣誉的金棕榈奖。本片是坚·卢治仡今最卖座的电影,同时也是历来最高收益的爱尔兰独立电影。

简评

构图很紧的连续快速移动,夹杂着构图很松的静止镜头让人物纵深或者斜角移动,基本每个镜头都有调度,有设计感也不炫技该切就切,肯洛奇好感度+++ 这样的镜头语言观感是既身在当下严肃紧张活泼,又有客观的呼吸时间,尊重观众智商和审美也让观影不太费力。Cillian跟女主的阁楼吻戏,光的突然出现好看。特写镜头也有调度给跪了,演员们纵深里挨个儿就位,表达现在开始蹲点… 故事和人物稍缺细节,没太打动我。不过Cillian真的很像是从文艺复兴时期蛋彩壁画里走出来的美人,不枉我在各种片的配角里都瞄到了伊!特别是冷山,出镜五秒卒? (其实罗南小妹也长的像波提切利(说起来原来Batman的三个反派都是神仙演员啊…

片名“欺骗”了我,以为是像《随风而逝》这类的风景叙事片,然后肯·洛奇还是关照了一个庞大的时代命题,爱尔兰抵御英军“征伐”的民族民间抗争故事;肯·洛奇以相对沉闷的电影语言格调,讲述 了一个带有强烈英伦风的“煮豆燃豆萁”的故事;相信看过《王冠》的观众,大概不难理解爱尔兰如何在涉英议题上,进行了负隅顽抗的抗争,以至于内部的意见不统一,将北爱尔兰依旧留在了大英帝国;而英王室也派出查尔斯王子,担任爱尔兰亲王;当然这是王冠提供的较为王室精英视角的一套叙事;而在《风吹麦浪》更多展现了民间游击队的反抗,带有一些民族独立的色彩;影片中涉及大量的有关政治议题的台词对白,一些观点甚至具有全球的普遍性和共性,唤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某种情感的转移和嫁接;但就叙事文本而言,这种略显冗长、沉闷的影片,多少考验着观众的耐心;

音乐很饱满,开场打球很精彩,满眼的绿色想起《小孩与鹰》。但是感觉基利安墨菲在群众里太突兀,选角有点失败,他哥和其他人就很现实自然。他演得也有问题,人物弧光演成了人物折线,就很不舒服,学医,放弃,民兵,枪决,"叛军",牺牲,除了枪决那里演得好说得通以外,全部就硬转折,剧情到这了,他就得这样了。当然本身这个人物也有问题,从头到尾关心过很多平民民兵吗,就突然成意见领袖了就突然要共产主义了?最后丹死了在那怒吼,我就?就他有名字是吗?你自己刚刚不是还开枪打死两人吗?不是罗利前天先打死守兵的吗?太虚伪了吧。

影片情节流畅,摄影平实质朴,满眼的绿色让你觉察不到这是一部战争片。作为一个英国导演,去拍摄当年的敌人独立的过程,这不是一个讨喜的题材,甚至相当沉重。可以看出导演对情节的选择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不露痕迹的支撑起影片的整体基调与高潮,却依然能感受到其中的理性与克制。导演没有把镜头停留在战斗场面和塑造英雄上面,而是专注于普通小人物的身上,正是这种小人物殉难的悲剧感染力却强过英雄赞歌。作为主演的希里安•墨菲以前只是觉得脸熟,看过这部片子后可以说爱死了。这种气质和演技俱佳的演员,一看就是被莎士比亚熏陶了太久太久,同影片的忧郁气质搭配的天衣无缝。影片配乐很好听,也很紧扣主题。风吹过重重麦浪,也拂过无数个历史瞬间,战争与杀戮、情感与生死,都被风吹向远方,不变的只有这绿色的山峦和大地……

人活就是一个脑袋,做什么不说什么,都是这颗脑袋决定,不换思想就脑袋搬家,古今中外,只要你是个人就决定了一切,电影也是历史,打开它学习它,从全信到怀疑,慢慢的建立自己的思想,电影中的英国人为什么那么残暴?我不了解历史,但所有这类镜头,我自带问号,兄弟情义因为理想不同反目成仇,好像所有的战争最后都是一种无奈,明明知道不对,但别无选择,所有人都一样,这是一个好故事,甚至看不到一个坏人(除了英国士兵),自由是个好东西,妥协的自由还是自由吗?绝对的自由存在吗?我欣赏哥哥的勇气,理解弟弟的选择,唉

相比其他的战争片,我很喜欢这一部的叙事节奏,在努力呈现真实感、隐去作者,带着观众以很理性的眼光走完这段历史,又对于最彻底的理想派留下了安静的同情(最不真实的地方大概就是演员太少,爱尔兰好像一共就这么二十来个人闹革命)。里面对各处分歧的辩论很好,也许有刻意之嫌但仍然觉得很可贵,引人不停思索,在思索的拉扯中感受到无解的张力。大家都是为了相同的目的却分道扬镳乃至手足相残,最终幕也是淡淡完成了一个命运的回应,再次响起曾经一同出发时晨雾中唱起的爱尔兰民谣。看完电影去了解了一些爱尔兰的历史。室内室外到处都是绿色,很爱尔兰。觉得中国本有丰富素材去记录这样的革命历史与思索的,但也许从一开始就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吧。

风吹麦浪,这么一个诗意又浪漫的名字,讲述的却是一个令人嗟叹无奈的故事。情同手足的两兄弟因为因为zz理念不同而不得反目,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决裂成为互相为敌的两派,最后哥哥甚至含泪亲自下令枪决自己的弟弟。虽然两伙人都为了寻求一个美好的未来,一个倾向于完全的独立,一个倾向于妥协下的和平,但是互不让步的他们把枪口对准了对方。两场处决戏前后呼应,一个是因为出卖队友,一个是因为坚守秘密,下令者都不是有着血海深仇的敌人,恰恰相反,他们都是彼此很重要的人,但还是了结了对方的性命,为了自己所理解的自由。

法庭上的分歧,对于资本家和平民大众,一方面需要资本家的支持获得财力,一方面又要获取民心,为民服务。在这方面可参考几年后邻居老希的做法,他除了军部不太行别的搞得都很行,当然国家不同,历史文化思想观念会有差别,还需就事论事(说什么废话)然后这个问题很快结束了,来到了下一个问题,而是否接受英国的条约,关于爱尔兰的未来何去何从,哥哥总是趋向于妥协的,弟弟则更强硬与激进,不可调和的矛盾,酿就了最终的悲剧。兄弟第一次相会在监狱,同仇敌忾,第二次,则已站在了不同立场,乱世之中,手刃朋友,手足相残,风吹麦浪,太多唏嘘

共同对抗的敌人消失,彼此便反目成仇;连接兄弟二人的纽带断裂,二人将走向相反的道路。当士兵忘记战争的意义当,当手足失去共同的敌人,爱尔兰人无可避免的走向分裂,情同手足自相残杀,如同以往并肩作战的战友彼此倒戈,荒缪而卑劣。理想主义左派与现实主义右翼共同存在,二人将发生无可避免冲突。手足残杀的逝者大于入侵者的屠杀,团结一致的人们终将走向自我毁灭。历史前进的代价是激进者的牺牲,反抗者的消亡,以及国家内部之间永无止境的伤痛。投入理想的代价是杀死背叛,除掉异己,被迫手足相残。带头起义的革命者选择妥协,卷入战争的医生抗争到底(有点革命往事的意思了),历史车轮正无休止地碾碎着一批又一批违抗潮流的人们。《风吹麦浪》用悠扬的配乐和布景,干净利落的镜头语言,讲述着这个悲凉又无奈的故事。

“如果爱尔兰不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那即使爱尔兰获得独立,英国人也会继续用地主和财阀奴役我们。”一样是抗X神片,人家的片子拍的是真的神,相对于某国大部分同类题材宏大主题的空洞性和一味打民族情绪牌造成的快感,《风吹麦浪》里通过人物本身的命运,引出了在宏大叙事下一个又一个具有多维角度的思考视野。比如主人公个人命运与抗争事业的矛盾;镇压与反镇压战争的残酷;共和军内部不同路线兄弟阋墙的抉择;最后引发的思考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族独立之战要的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独立政府还是建立一个让每一个国民获得真正彻底的自由与符合民主主义原则的共和国。

我对这段历史以前只知道个大概,兴趣也不算大。观影时只是查了查黑棕部队,英国人用这样的二鬼子部队镇压爱尔兰人真是败招,烧杀抢掠,完全是在激怒所有的爱尔兰老百姓,把自己的名声越搞越臭。看这片子主要是因为分比较高,以为是看看就会喜欢或者觉得好的影片。但看了以后,我还是无法提起兴趣,影片不算精彩,大部分反抗英军剧情不吸引我,后面爱尔兰内战+兄弟相残的戏好一些,最终泰迪下令杀死弟弟戴米安,但整体上还是差点意思,我只是平平淡淡的看完了影片。影片可能比较接近历史,告诉我们爱尔兰人反抗英军,甚至为自由打内战的历史,但我看一遍就行了,,删掉!

我在愤恨英国殖民统治者以及爱尔兰国内的妥协派的时候,不得不对英国人的反思精神充满敬意。或许有的人说那只是肯洛奇个人的反思,好吧,我也承认,可是,英国当局并没有把这部片子列为禁片。反观我们自己呢,拍摄日本侵华的时候,无所不用其极,一度出现了荒唐可笑的抗日神片,那些严重歪曲历史,帮日本人向中国道歉的电影审查非常宽松。看看我们在干什么,就是用这种历史毒药来毒害国民的,把那种历史的无限意淫加于国民身上。这时候,这些电影电视剧没有被广电禁止。当电影人希望记录历史,拍了像鬼子来了这样的片子的时候,当局恨不得撕了姜文,就像手撕鬼子一样。更加厉害的是,我们的文革苦难史,竟然被当做历史禁区,一切都会被禁止。何必呢,拍摄厉害了我的国的时候恣意汪洋,为何提到那段历史却如此胆怯。国民不胆怯,胆怯的是那些混账王八蛋

获得奖项

  • 第59届戛纳电影节
    第59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主竞赛单元
  • 第19届欧洲电影奖
    第19届欧洲电影奖
    获奖:最佳摄影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演员 / 最佳编剧
  • 第9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第9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提名:技术成就奖 / 最佳英国独立电影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第58届戛纳电影节
    第58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主竞赛单元
  • 第21届西班牙戈雅奖
    第21届西班牙戈雅奖
    提名:最佳欧洲电影
风吹麦浪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