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公园(2007)
Paranoid ParkUP:2021-06-20
《迷幻公园》(英语:Paranoid Park)是2007年由葛斯·范·桑执导编写的电影,改编自布雷克·尼尔森的同名小说。故事背景设在奥勒冈州波特兰市,由盖比·尼维斯主演意外杀害保安的滑板少年。
剧情简介
亚力斯(盖比·尼维斯饰)是一名十六岁的滑板少年,一次偶然在东区滑板公园(外号「迷幻公园」)结识了一名自称Scratch的男人(史考特·派崔克·格林饰),受其邀约一起偷乘货运列车。然而,列车行驶时,铁道旁的保安发现了两人,便追赶并试图以手电筒将Scratch击落火车。在斗殴中,亚力斯以滑板反击,受重击的保安失去了平衡而跌到邻近的铁轨上,并被迎面而来的火车拦腰截成两断。亚力斯在惊慌中,试图销毁一些证据:他从钢桥上将他的滑板丢入威拉米特河,随后回到朋友杰瑞德(杰克·米勒饰)的家中,冲洗、扔除他沾有血迹的衣服。
范·桑在阅读、决定翻拍尼尔森的小说后,二天内便完成了剧本草稿。为了寻找饰演片中青少年的合适人选,范·桑在社交网站Myspace上张贴了公开选角公告,另也招募滑板高手担任龙套。电影于2005年10月开拍,选在波特兰及其附近各地进行拍摄。电影所虚构的东区滑板公园,实是拍摄于伯恩赛德滑板公园,其与东区滑板公园同是由滑板玩家自行违建所成。 《迷幻公园》2007年5月21日于第60届坎城影展首映,并在2008年3月7日采小规模播映。电影获得4百48万1千美元的票房收入,超过3百万美元的预算。电影评价多为正面;有人特别赞赏电影的执导与摄影,但也有人认为镜头画面太过非写实、步调缓慢。《迷幻公园》勇夺了一座独立精神奖、二座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及坎城影展特殊的60周年纪念奖。
获得奖项
- 第60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60周年纪念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59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60周年纪念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23届独立精神奖
获奖:最佳制片人
提名:最佳长片 / 最佳导演
- 格斯·范·桑特 Gus Van Sant导演
- 盖博·纳文斯 Gabe Nevins演员
- 劳伦·麦克金妮 Lauren McKinney演员
- 泰勒·摩森 Taylor Momsen演员
- 丹尼尔·刘 Daniel Liu演员
- 艾米莉·盖拉什 Emily Galash演员
简评
《迷幻公园》是一部既表现适度又极具控制力的影片,导演以顶级水准的拍摄方式和放松随意的处理手法共同打造出了这部杰作。影片男主角亚历克斯家庭破裂,在发生了意外的杀人事件之后,亚历克斯感受大巨大的压力而又无人倾诉。最终亚历克斯接受了他唯一可以说话的对象——好友macy的建议,将发生的一切用笔记录下来。他说:“我不是一个会写作的人,但是我要把事实原原本本的写下来。” 而写出这一切,或许是他稍微获得解脱的唯一方式。
很喜欢浴室一场,人物的局促惊慌被真实细腻地展现,具有令观众沉浸到角色情绪中的力量。镜头设计与结构上都有几分前作《大象》的意思,虽然完整性没那么强,但粗粝的滑板镜头的加入与精彩的声音设计,使得影像在极度现实的观感上增加了一种游离的虚幻感,一种主人公正在经历着的,如同记忆般准确发生过却具有着不确定性的虚幻感。
是我喜欢的类型,GVS功力太深厚了,将记录片影像穿插于事物铺叙中呈现少年青春懵懂与混沌和做错事后的恐惧与自我宽慰的情绪混合表现的渗透人心。影像结合度通过滑板的意向在自然光景的取摄下显得尤为混浊,便也切合了本片阴郁的成影风格,直抵真实。不在乎要反映什么事实或揭露什么社会问题,只需从一个小面就能以情绪堆砌来让观众主动进行开放式感受,这就是高级!不愧是金棕榈导演。
与上一代的前辈们相比,彼岸雨林的战场平息,铁幕与军备的"峥嵘"不再,这些千禧少年们的精神危机更多来自于附近的"邻里“——恐怖袭击,校园枪杀,家庭暴力。这些自911事件以来频繁登陆媒体头条的字眼无时无刻不在触碰着青年们懵懂而不稳定的心灵,并深刻地改变着他们处事的方式。从涂鸦,说唱,街舞,滑板等街头文化在这一时期的快速繁荣便不难看出,这些稚嫩半熟的鲜活个体,正在像曾经的“青年叛军”们一样,急切地渴望在大众恐慌难以抑制的媒体时代以一种充满想象力而又无比真实具体的方式(体现在其文化符号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上)为自己在“亚集体”中的存在赋予价值。
在温水中用刀锋划过肌肤。见他所眼所见,浅焦+慢镜头的迷离青春秘辛;闻他耳之所闻,噪声中的闲言碎语,音乐乱炖中略去的争吵,误杀后的听觉失能。GVS的青春片公式:深渊旁摇摇欲坠的teenagers,在每个罪恶感缠身后的夜晚,在校园/破碎家庭/事故发生地三方游荡,在爱人/友人/导师间放下锚而寻求狂风巨浪中的暂时平静。
危地马拉网友推荐看的,配乐、影像以及一些长镜头质感都很好,用打乱时间的剪辑展现男主内心的彷徨、恐惧,而结尾男主和女朋友分手一段女朋友无声的表演实则令人惊喜,不过故事的动因——铁道管理员之死戏份太少了,也导致整个故事不细看会觉得莫名其妙,观感远不如19年马丁伊登
想起fishtank里那位酷爱舞蹈的女孩,喜欢用非专业演员并能挑出独一无二扮演者的导演太顶了。少年,满不在乎固执倔强十几岁的少年,穿着帽衫双手插兜能从跟前一晃就过的少年,能轻易铸成任何过错的年龄,实在是好的模版素材。无限的我rough版mv灵感是否源于此片及片中模糊晃动的手持dv,多兰是不是看过很多部GVS
愈发意识到独立导演的表达是学院永远给不了的。这个本子拿到学院拍出来完完全全是另一个样子,叙事结构,视听体系会是颠覆性的。GusVanSant的第二部电影,个人觉得比《大象》还要好。整部电影最值得分析的地方是意识流的创作方式下声音真正意义上独立,不再服务画面带来的化学反应。升格镜头和DV很大程度上会有《花样年华》梦二的感觉,游离的视点和碎片化的剪辑在创造诗意也在制造迷幻。叙事结构完全是被在剪辑台上被肆意打乱,而非林奇的精巧设计,最后呈现出的效果除了诗意外竟然很好的呼应了主题,观众知道了一切,青年对于自己困境也获得了解决方法,但结果还是留给了观众。迷茫的感觉在火焰下被视觉化体现,没有矫情,更多的还是高级。这样的本子拍出诗意,很多时刻甚至解构了电影。
一个迷茫忧郁少年的精神肖像,青少年犯罪不是重点,对他来说这个意外的命案比起父母离异,和女朋友分手并没有太大区别,都会很快的被消化 淡忘。GVS把主角的主观感知共享给了观众,我们可以感受到迷幻公园滑板场就是主角的精神角落,滑板高手们的花式特技升格镜头表明这带给了主角无比的享受,也正是他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音乐(歌声)是台词(独白)的一种延伸。过曝、失焦、升格等无不在传递少年的心绪。这片几乎可以纳入我的新千年最爱影片之一了~
很像是死亡三部曲一个迟来的尾声,《大象》的印记尤其鲜明:少年,校园,非线性的回环结构,还有跟拍长镜头,不过《大象》的长镜头更多是依靠后背机位达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正反打, 长镜头依托调度和剪辑,直接把离散的个体串联成一张彼此联结的网;《迷幻公园》则是繁多的浅焦升格镜头,加之独白和心理性的配乐,更多是回归少年内心的迷惘。不少镜头确实非常美,细腻而充满诗意,不过《迷幻公园》的视听不像《大象》那么得鲜明且自成一格,也不如《大象》的视听和表达(或者说形式和内容)那样达成了一种极致的统一。
《迷幻公园》是由格斯·范·桑特执导,盖博·纳文斯、丹尼尔·刘等主演的犯罪、悬疑影片,于2007年10月24日在法国上映。影片讲述一个参加滑板运动的年轻人,某天在暴走公园里玩滑板的时候,和治安警卫起了冲突并错手杀死了对方,他因此陷入了恐慌的故事
格斯·范·桑特的校园故事总在探索着叙事-记忆-真相的能指链条。《迷幻公园》的影像是迷幻的,叙事是松散的,对真相的呈现也是无关痛痒的。有时真相与记忆并不是紧密咬合的,范桑特以四平八稳的调度向我们呈现出了过失杀人少年的心路历程。他是疑惑的,但是并没有背负起沉重的罪名与枷锁。滑板将划向何处?结局始终是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