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2008)
评分:8
导演:史蒂夫·麦奎因
编剧:恩达·沃尔什 / 史蒂夫·麦奎因
主演:迈克尔·法斯宾德 / 斯图尔特·格雷厄姆 / 莱恩·梅加 / 布赖恩·米利根 / 利亚姆·麦克马洪 / 凯伦·汉森 / 弗兰科·麦卡斯特 / 莱勒·罗迪 / 海伦·麦登 / 德斯·麦卡莱尔 / 杰夫·盖特 / 罗里·马伦 / 本·皮尔 / 海伦娜·布林 / 帕蒂·杰金斯 / 利亚姆·坎宁安 / 夏兰·弗林 / B·J· 霍格 / Thomas James Scott / 玛格丽特·撒切尔
类型:剧情 / 传记
片长:96分钟地区:爱尔兰 / 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大绝食(港) / 饥饿宣言(台) / 绝食
上映:2008-05-15(戛纳电影节)
IMDb:tt0986233
饥饿简介
北爱共和军领导人鲍比•桑兹(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 饰)因为领导反对当局的游行而被捕。在梅兹监狱中,他依然没有放弃斗争。监狱里都是六平方米的封闭牢房,这里关押着北爱共和军的囚犯,他们赤身裸体拒绝穿囚衣,以此对抗撒切尔夫人剥夺囚犯权利的法令。他们用污浊的食物和排泄物掩盖着变形门下的沟渠,以此传递消息。
通过一台蒙混过关的收音机,囚犯们得以及时了解共和军与英国政府斗争的消息。最后,在桑兹决定以绝食抗争的时候,他与神父多米尼克•莫朗(利亚姆•坎宁安 Liam Cunningham 饰)有过一场精彩的辩论,然而结果却于事无补……
本片获得第61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
第61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导演处女作奖)史蒂夫·麦奎因 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古驰奖史蒂夫·麦奎因 第21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导演(提名)史蒂夫·麦奎因
获得奖项
- 第75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处女作 - 第11届塔林黑夜电影节
获奖:最佳影片 - 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古驰奖 - 第31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获奖:发现奖 - 第24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Best Foreign Film - 第74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处女作 - 第21届欧洲电影奖
获奖:欧洲发现奖-影评人费比西奖 / European Discovery of the Year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男演员 - 第60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金摄影机奖 / 费比西奖-一种关注单元
提名:一种关注大奖 - 第6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杰出新人奖
提名:最佳英国电影 - 第61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一种关注大奖 - 第11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获奖:技术成就奖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新导演
提名:最佳英国独立电影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最佳男配角
- 史蒂夫·麦奎因 Steve McQueen导演
- 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饰 波比·山德士 Bobby Sands
- 斯图尔特·格雷厄姆 Stuart Graham饰 雷蒙德·罗涵 Raymond Lohan
- 莱恩·梅加 Laine Megaw饰 雷蒙德妻子 Raymond's Wife
- 布赖恩·米利根 Brian Milligan饰 戴维·吉伦 Davey Gillen
- 利亚姆·麦克马洪 Liam McMahon饰 格里·坎贝尔 Gerry Campbell
简评
以为自己对这种挑战生理阈值的电影已经逐渐免疫,但依然被这部电影对人肌体条条块块解刨式的真实拍摄震撼到,身体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隐喻,关于爱尔兰与英国被浅埋在电影底部,构成肃穆力量的来源,史蒂夫麦奎因将这部监狱片还原成最原始的驯服与抵抗,用人身体的张力表现出一种冷酷的美感。即使一无所有,人还有自己的身体,夕阳下男孩奔跑的身体又透着勃发的生命力,身体是精神最后的圣殿,也是最后的庇护所,灵与肉的分离,如同《鸟人》的运镜。宗教又在两种力量间充当了灰色地带,令本片从文本到编排都非常有讨论空间。法斯宾德塑造角色还在用最“笨”的办法,在身体的控制上做到极致,但其实这才是靠近角色灵魂最有效的方法。影片的失效是视点的打散,从典狱长到无名囚徒再到鲍比,共同完成了关于身体痛感的篇章,鲍比的饥饿只是高潮。
看完这片正好到饭点,可我却一点胃口都没有。影片拍得确实震撼,但这种震撼并不是通过剧情或人物来体现,而是通过一些非常直白的镜头来给人造成生理和心理的不适。导演是个狠人,演员们也很拼。佩服历史上的这些真实人物!
相当牛逼的处女作。对绝食运动的调研不仅进入事件层面,也完全进入了哲学层面。麦昆深深懂得,作为政治犯被剥夺一切权利后,还剩下的、只能依靠的,唯有身体。电影紧紧抓住身体话语进行了复杂且极具视觉性的塑造,法鲨够狠,从另一个方面成就了影片。两处惊艳的处理:近20分钟的定镜头侧方拍摄的对话场景,完全废弃掉正反打系统,以剪影完成全部的交流。监狱清洁工从景深镜头深处,无台词、无情节、无调度地依次洗刷地面的污物,颇为当代艺术的设计,将观众的感官带离“此在”,进入更抽象的、历史性的维度。对绝食过程事无巨细的展现,以肉身的枯萎释放出巨大力量。
这绝对我从没看过的电影风格:电影由一位无名狱警的视角开始,构建了冰冷的影像氛围。后转移到两个无名犯人的视角,展现了非人,残暴的狱中生活。最后在一段极具张力的“清洗”戏后,我们终于得以见到“主人公”Bobby,而此时距影片开场已过去了近半小时。一切的一切都是这般极致:不需要台词时用视听和剪辑给你最直接的震撼感,需要时直接用一个15分钟的固定机位从含蓄温暖聊到不欢而散。以及最后不得不佩服法鲨对影片的付出,就为了加起来不到20分钟的镜头,让自己实实在在的饱受饥饿的痛苦折磨。而我在看的时候却在吃炸鸡,真的是罪大恶极。
61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将极具震撼力的电影用寂静的步调,展现剧烈的抗争。17分钟大胆的长镜头惊人的熔接,讲述爱尔兰共和国军人的绝食抗议来自于真实事件。监狱里都是六平方米的封闭楼房这里关押者北爱尔兰共和军的囚犯他们赤身裸体拒绝穿囚衣,以此对抗撒切尔夫人剥夺囚犯权力的法令
前47分钟几乎没有台词,仅有几处只言片语,简直是用影像来讲故事的范本。中间一场畅快淋漓的对话戏后,又回归到冷峻的影像中,抗争有多激烈,苦难就有多深重。全片极其工整,影像风格一以贯之。导演的立场是如此明显,但依然保持了良好的道德平衡。
我可以理解北爱尔兰人为了自由和独立进行斗争,刺杀将军+攻击士兵甚至杀死虐囚的典狱长我都不会有啥意见,依然会同情他们,毕竟这已经不是抗议了,而是在进行斗争乃至战争行为,但汽车炸弹杀死英国平民对他们是不明智不理智的行为,这是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了。至于在监狱里用绝食抗议,我觉得是蛮傻的,尤其碰上铁娘子,那真是撞到铁板上了,最后白白死了十个人,绝食斗争失败,铁娘子完胜。影片剧情偏沉闷,用屎尿做斗争手段有点恶心到我了,我觉得这是在虐待自己,更是傻乎乎的方法。影片质量还可以,但我完全喜欢不起来,只能说鲍比等人很顽强很勇敢,但不聪明不理智,牺牲的没啥价值。经过英国政府的分化,策反,在各种手段的打击下,北爱共和军怎么看都是彻底失败了。本片看一遍就够了,,删掉!
警棍和牢狱是国家机器的暴力,绝食和不洗澡是个人施加于自己的暴力,国家的暴力中包含剥夺个人对自己身体的处置权,因为这是对国家暴力机关的勒索,这是人类的文明和野蛮联手制造的僵局吗?导演竟可能减少戏剧化的情节,减少历史背景阐述,用固定机位和的长镜头,礼貌的把难题留给了观众。
如果不是后期CG特效,单就演员的敬业程度就值得我给这部电影打高分。将近半个小时几乎没有配乐和镜头切换的双人台词对峙,以及演员从开头到结尾肉眼可见的消瘦,都给这部电影增添了可观性与震撼感。角色的做法可能无法得到观众的认同,但精神却是无疑值得钦佩的。
中间超长的固定长镜头很考演技,后面法鲨几乎瘦到了极限,但我却还是最喜欢第一部分,从狱警狱友特警的不同角度进入,展现了北爱独立运动与英国体制对抗的侧面,克制却饱含力量,而且也是对电影主人公的侧面塑造,这种前三十多分钟不出主角的方式也富新意。反倒后面集中到个人抗争,虽然摄影依旧给力,但给人一种回到传记片老套路的失望
这是一部从头残酷到尾的电影,丝毫不给观众喘息,使人怀疑这是否真的是电影,还是真真正正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讲,影片成功了。对于内容,我们无权谈论,任何评论都是对死去的人的亵渎。影片在视觉上确实给人以非常大的冲击,灰冷的色调,狭小的空间,无不给人以压抑。 政治犯的疯狂举动,国家机器的残酷镇压,使观众一下子被裹入了这样一段历史的漩流当中。随着影像的不断展开,观众渐渐开始理解冲突的原因,理解那疯狂背后的深深的信仰和哀思。影片的最后,主人公由于饥饿产生了对童年的幻觉,似乎为影片的残酷基调带来了一丝美感,然而这温馨的背后,却是更大的凄凉,似乎比暴力场面来得更为抨击内心。为了配合剧情,电影的节奏也被设计的极为扭曲。 大段的沉默跟着大段的对白,使人的情绪不断的被拉伸开来,执迷而感同身受的体会着人物的命运。
这片子的主题好像之前看的一个片子,也是讲爱尔兰人对抗英国政府的故事,几十年后才得到平反,但我死活都想不起那片子的名字了,难受…除此之外导演风格明显,文艺片的属性和节奏,对白不多却又集中,对镜头的运动十分克制,整体气氛压抑,和《羞耻》几乎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