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鸣曲(1993)

ソナチネUP:2022-02-03

奏鸣曲(日语:ソナチネ,英语:Sonatine)是北野武于1993年导演的日本电影。此片为北野武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并赢得众多国际奖项。

奏鸣曲

评分:8.4 导演:北野武 编剧:北野武
主演:北野武 / 国舞亚矢 / 渡边哲 / 胜村政信 / 寺岛进 / 大杉涟 / 森下能幸 / 津田宽治 / 木下邦家 / 克里斯·布里顿 / 水森コウ太 / 逗子とんぼ / 矢岛健一
类型:剧情 / 犯罪
片长:94分钟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影片别名:小奏鸣曲 / Sonatine
上映:1993-09-10(日本)
IMDb:tt0108188

故事

演员表

  • 村川:北野武
  • 幸:国舞亚矢
  • 上地:渡边哲
  • 良二:胜村政信
  • 健:寺岛进
  • 片桐:大杉涟
  • 北岛组长:逗子とんぼ
  • 高桥:矢岛健一
  • 杀手:南方英二
  • 中松组长:小池幸次
  • 中松组组员:关根大学
  • 北岛组组员:木下ほうか
  • 茶座服务生:津田寛治
  • 金本:水森コウ太

工作人员

  • 编剧、剪接、导演:北野武
  • 执行监制:奥山和由
  • 监制:森昌行、锅岛寿夫、吉田多喜男
  • 执行导演:天间敏宏
  • 导演助手:清水浩
  • 摄影指导:柳岛克己 (JSC)
  • 摄影助手:山本英夫 (JSC)
  • 照明:高屋斉
  • 照明助手:松隈信一
  • 录音师:堀内战治
  • 美术指导:佐佐木修
  • 服装设计:Alan・M・工藤、五岛纯一
  • 刺青:霞淳二
  • 特别化妆:原口智生
  • 剪接助手:太田义则 (JSE)
  • 标题设计:相泽雅人
  • 原创音乐:久石让
  • 企画协力:北野事务所
  • 制作协力:Lightvision株式会社、株式会社Lightvision Entertainment
  • 制作:Bandai Visual、松竹第一兴行

《奏鸣曲》一片延续北野武一贯的电影美学与风格,由久石让担任的配乐工作,也是本片重要的特色和成功因素。

简评

海边的夏天确实并不是令人轻易想要结束生命的季节而北野武对于死亡理解后好像拿着导筒孩子戏地一挥命令大家都在游戏中走向了终结/这是一首悲伤的奏鸣曲因为男人无法使身边的人周全宁愿舍弃现有的幸福拥抱死亡/表现主义避免刻画血腥暴力的复仇枪战戏份和刻意营造美学氛围的自杀场景的映照弱化了死亡的猎奇性相反的是北野武在这里应该是希望观众思考反省是什么摧毁了生活美好的问题/于是你可以醒悟生活没有什么两全的解决办法那么死亡作为一种不太光彩而有效的解决方法而存在/

北野武黑帮风影片里最心水的一部(超过了《花火》),夜半走出影院时天上纷纷扬扬飘起了雪花,脑海里浮现起电影里的一幕幕画面。问过别人最喜欢北野武哪一部作品,她回答就是这部《奏鸣曲》。北野武的电影如同梅子酒,刚品无甚感觉,品后才觉后劲十足,以至于看完本片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并不仅仅因为片尾猝不及防的自杀镜头,冲绳浪漫的海滨,黑道的打打杀杀,纯真如孩童一般的北野大叔及其死党,残酷与美好交织,还有那些无可归依的浪迹人生。他或许是悲观中透着乐观的吧?或者是假装乐观的悲观吧?无所谓了,人生就是那么回事,没有道理可讲,那就什么也不讲好了。

看北野武电影的过程就是喜欢他的过程,真的就像一个孩子,应该这样说,一个人从孩子变成大人的过程,并不是全方面的同时的变成大人,而是根据环境某一方面先成熟起来,某一方面因为环境又毫无变化,北野武的电影就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至少对我是这样,看着一帮黑社会大哥在海边放烟花玩游戏,那种美好是。。。反正就是说不出来的奇妙感觉,如果你相信,那他就是美好的,如果你不相信你是一个非常正能量的人,你会对这种美好嗤之以鼻,所以这也是对于观众理解的自我反思,你愿意相信这份美好吗?

《奏鸣曲》是由北野武导演的,讲述的是村川是个出名心狠手辣的黑帮头目,在江湖打滚多年,禁不住有退休的念头,但大老板北岛却派他对付新兴的阿南组。村川其实不想去,但碍于帮规无奈答应。他们甫抵步便中伏,村川带去的手下大部份被歼灭。村川与几名心腹逃到海边,为打发时间,几名大男人玩着表面幼稚实则暗藏杀机的游戏。后来村川发现北岛原来借口阿南组的争拗来削弱村川的势力,村川直捣北岛与阿南组结盟的现场大开杀戒,村川全身而退;在开车回程途中,却举枪朝着自己的脑袋。

北野武的冷酷幽默朴素主义体现得淋漓尽致。黑帮的生活同样百无聊赖,给无聊生活创造乐趣才是奥妙所在。似乎能观察到许多也许是北野武童年游戏的情节,既流氓又有趣。北野武喜爱用冷漠的调度、无伴奏的画面来批判现实生活的残忍荒谬,比如溺死了人,轻描淡写的来了句“死了啊?埋了吧”;比如给敌对大佬腿来了两枪始终面带微笑;比如扣响随着奏鸣曲戛然而止的自杀之扳机。北野武的电影构图严谨又具备胶片的质感美,即使稍微无聊,却用有一种神秘力量吸引你看下去,让你久久难忘。

这一部叫《奏鸣曲》是因为配乐实在太出色吗?轻音绕耳,余韵悠长。北野武又在演黑帮大佬,寺岛进又在演小弟;极致的暴力,利落的枪声,平淡的死亡。凡此总总与充满童趣的游戏并置是北野武犯罪作品里的常态了,互相稀释也算一种相得益彰。黑帮分子隐匿海滨享受童趣生活,不时被死亡幻梦惊扰,最后一次任务终了,枪声打断音乐,血色与蓝色交织,蓝裙伊人停驻在不可及的远处,是对死亡的恐惧扰乱了音乐吗?为死亡奏哀乐,为分别作骊歌,以“奏鸣曲”淡化那骤然而至的死亡。深蓝夜色下烟花枪战真是美得不可方物啊,心向往之。

能杀人的人,也能轻易自杀。主题歌颂死亡。镜头冷瑟感赋予人物冰冷,酷的一面,海滩的恶作剧和游戏,又展现了黑道人物纯真,童心的一面,给予影片带来温暖感。北野武玩起自杀的游戏,将死亡游戏化,笑着迎接,但在梦境把它成真,意识中有着强烈的生死观念,为结局作下了伏笔。结尾的枪战,用境外观察室内枪战,加强了内部枪战斗争的紧张惊险氛围,枪火的特写,人物的扫射,枪光的反射,一系列的元素构成华丽的激斗图。结尾的自杀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情意之外。久石让配乐烘托画面的不安,冷瑟氛围。

在我看来其实算是披着黑帮片外衣的艺术片了,对形式的追求远远大于内容,用很长时间铺垫剧情而且故事本身并非完整。拍夜戏时的monitor里可能就是一片黑里面的两个小人,但是按照杨德昌的话的确是“全世界最屌的镜头”,而且这样的镜头在这个片里有很多个。静止的动作,海边的起重机让我想起了安哲。向死而生的冷面人武哥终于开心的笑了,而躲在海边幼稚玩闹的悠闲时光仿佛是在完成死前的心愿,他在结束了复仇之后自杀,因为害怕死所以希望死。久石让的传统日本配乐非常出彩,酒馆的走廊里纹身大哥裸着上身在夜色里跳着歌舞伎虽然很不协调但是诡异得优美。每个人都帅气十足就连伪装成钓鱼客的杀手都像个武士。

很北野武的片子,零散的剧情,克制的节奏,木讷的表演,错愕的爆点,诚实的幽默,荒诞的死亡。杀戮与复仇是黑帮斗争的永恒主题,而便于深入地谈论死亡,被吊着埋水死得无力,手雷爆炸死得必然,被步枪打得一身弹孔死得彻底,迎面一枪死得突然,爆头喷血死得纯粹。我们固然做不成一个人一把M4扫荡黑帮的大佬,却不可避免地成为广角镜头下放烟火的孤独个体,夜晚的海潮平静非常,而踱步向它的自己,会在走到某个早已做好的陷阱时突然坠落,大喊一句“baka”而无人听见。

本片由“曲式”和“游戏”两部分构成,前者提供了结构骨架,令故事在终止符处戛然而止,后者在其间填充了血肉,借助主角村川与手下马仔的幼稚互动暗示藏于其无表情面孔下的自杀情结——“越怕死,你就越会希望自己快点死”,令切实逼近的死亡宿命得以成立。童趣桥段的设计堪称天才,尤其是用快放影像实现的众人在沙滩上的纸相扑,游戏告一段落后又特地播了一段常速下对先前动作的模仿,不仅衬托了表演的滑稽,又指出它的形成是外部力量操作的结果,因而具备潜在的如泡沫般的虚幻与脆弱。包括主角的三次“自杀”在内,本片对死亡的极度轻蔑使得它既不会详细介绍事件的前因后果,也不会让当事人表现出任何剧烈情绪,哪怕是开篇那位因不愿交保护费就被吊车沉河的店主,他的求饶直到最后一刻都是如此敷衍,本片正是用这些故作拙劣的演技否定他们生存的意义。

虽然拍的很意境化,但依然能感受到导演想表达的主题,与《3比4×10月》相似,此片从一个多年混迹的黑帮老大视角,讲述了他已经厌倦这种生活,想回归正常安逸的生活之中,却不能实现,只会在这泥潭中越陷越深,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后,却无法摆脱黑暗阴霾下的未来,最终自杀解脱自己的一声。可以说这一直是北野武导演一直在追寻的主题,社会的黑暗、暴力、癫狂让人无法摆脱,只能越陷越深,最终窒息而死。此片有一些特殊的亮点之处,首先是非常突然的暴力展现,让人来不及准备:其次是影像风格的运用,后现代式剪辑、跳切、甚至出现了“加速镜头”,风格化非常突出:还有就是意境化的处理,在海边的片段老大就像孩童一样,简单、快乐且有些幼稚的享受生活的美,奇怪的相扑表演,幼稚的陷阱设计,海边的飞盘游戏。还有久石让的配乐融合成黑暗笼罩的奏鸣曲

北野武的第四部了,尝试了无暴力的《3-4x10月》,北野武还是选择重回自己喜欢的黑帮题材。此时,他暴力,克制,留白,又有些小幼稚的搞怪风格已经完全确立。可以从本片中看到《菊次郎的夏天》的幽默,童真,恶趣味,可谓是《黑帮郎の夏天》。北野武太喜欢先建立起各种美好,再毫不留情的瞬间全盘毁掉,就像一个桀骜不驯的孩子,钟爱跟观众们玩着“你永远猜不到结局”的游戏,是“反情节”剧作的经典案例。北野武喜欢拍暴力,但又不崇尚暴力,他总是将摄影机直指暴力本身,让人看到拳拳到肉枪枪喷血的时刻,再满足视觉刺激的酣畅同时,让人对暴力敬而远之。于是,他的影片中的主人公总是没有好结果,似是用这种悲剧来起到“以暴反暴”的目的。片中“手枪轮盘无子弹”的桥段在30年后的主旋律电影《万里归途》中成了关键桥段,看来导演多看老片才是创作妙招

获得奖项

  • 第1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第1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