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1969)
评分:8.8
导演:哈伊鲁丁·克尔瓦瓦茨
编剧:普雷德拉格·戈卢博维奇 / 乔尔杰·莱博维奇
主演: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 / 斯洛博丹·佩罗维奇 / 鲍里斯·德沃尔尼克 / 雷利亚·巴希奇 / 希比娜·米亚托维奇 / Boro Begovic / 伊万·严尼奇耶维奇 / Igor Galo / Wilhelm Koch-Hooge / 汉约·哈塞 / 约万·米利切维奇 / Dusan Janicijevic / 德米特·比滕茨 / Maks Furijan / Milja Vujanovic / Veljko Mandic / Slobodan Velimirovic / Minja Vojvo
类型:动作 / 战争
片长:105分钟地区:南斯拉夫
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 德语
影片别名:Most / Savage Bridge
上映:1969-07-14(南斯拉夫)
IMDb:tt0074921
桥简介
1944年,德军投入重兵守卫南斯拉夫境内的一座大桥,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博士处心积虑防止南游击队的攻击。同一时间,游击队少校“老虎”(Velimir 'Bata' Zivojinovic 饰)接到上级命令:为阻止德军汇合,必须在七天之内找到建桥工程师将桥炸毁。老虎与老战友——爆破专家扎瓦多尼(Boris Dvornik 饰)以及他的助手班比诺、沉默寡言的战士狄希、曾参与建桥的游击队员曼纳,组成了一支行动小队。老虎从盖世太保手中救出工程师,在接近大桥的过程中与德国护卫军队发生激战,有游击队员与联络员牺牲了,但也有新的力量补充进来。在破解了德军的间谍渗入之后,游击队员们终于将大桥炸毁。
简评
老虎选人是一绝!超经典老歌!不觉得风景多美,倒是岩洞不错。“这是我的桥!这是战争!”想起了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这手纹能做大事,可寿命短,活不过桥!”地下党反转确实够爽,虽然夸张了点……“这是传统,建筑师完成工作后不回去欣赏,请别让我炸掉它。”命运啊!伟大的修女,辛酸的情感,狡诈的间谍……三管高炮是南斯拉夫国产货,毕竟难找二战德国货了。英雄牺牲是打一星货色不懂的!
这部电影在当年是颇受欢迎的译制片。我也是很小时候看的。记得里面有好几个年轻人英俊面容卷卷毛大眼镜。他们背着枪,一路走一路唱着“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后来好像围绕桥梁有了一场战斗。这些少年都牺牲在了战场上。他们的青春被战争残酷地定格毁灭。50年后看仍然要谨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和平!
补标,高二时在电影频道看的。很经典的战争片,但不如说是那个时代唯一能看的质量高的电影。高中时对巴塔和南斯拉夫很着迷,16年听闻他去世,着实失落。也看了崔永元关于桥的纪录片,有一句台词很深刻,说塞尔维亚的海关看到中国人来了,打趣到肯定是来看那座桥的。
游击队做行动感觉很不谨慎啊,尤其是过沼泽地的时候,乱喊乱叫,到处乱跑。德国人的双面间谍计划还不错哦。游击队部分好像谋略不足,全靠追击的敌人傻乎乎打不中,以及被各种手榴弹干掉和机关枪扫射。最终,建造桥的人还是要炸掉桥,两边的人傻逼兮兮地说:真是坐好桥啊,然后就结束了,未免也有点太冷酷了吧。
没找到105分钟的版本,只找到96分钟的版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片尾演员表没有了才少的时间。作为我这个年纪的人,小时候都看过本片,而且肯定看了不止一遍。隔了30多年再看,看到年轻勇敢的班比诺牺牲时,还是有点感动。不过缺点是跟很多老片子一样,受时代的条件和技术限制,战争场面还是有点假,游击队员们都是以一敌十甚至以一敌百的勇士。不过这片子还是值得一看的,我给4星8分!
好多好多年前在老妈的单位会议室看的黑白电视,当时看了简直震惊万分,原来还有这样好看的外国电影,音乐还那么好听,还有著名的啊朋友再见。。。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昨天在CCTV6又看了一遍,好感慨啊!看到那位没抓住同伴的手掉下山谷的游击队员我还是像一起一样流泪。。。
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侵略者闯进我家乡……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你一定把我来埋葬。请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这是南斯拉夫电影《桥》的插曲,曾经看过这部电影,虽然会忘掉些剧情,但这首歌一直在脑海中。而今桥仍在,但国以破。面对占压倒性优势的北约,南斯拉夫最后的抵抗,是何其悲壮!猛然间又想起21年前被导弹轰炸的大使馆,勿忘国耻啊!
情节感人至深,不过部分桥段有些不太合理,电影中德军士兵的作战水平也太低劣了,连基本的战术队形与交叉掩护都没有,开枪尽是浪射,命中率过于感人,而游击队就百发百中,一把冲锋枪能压制一个排,_(´ཀL`」 ∠)至于T34之类的...我们可以说是在东线缴获的(虽然上面连一个铁十字都没有)。
爷爷的最爱电影之一,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此曲来自本篇。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就是。班比诺被敌军围困,为了避免敌军把他抓去当俘虏,扎瓦多尼忍痛用炸弹将其炸死,此时音乐响起,战争就是如此无情,而为了更多人的生存也必须如此。
一般这样的老片,虽然场面上略差,但是剧情结构、故事合理性和细节把握上都非常出色。而这部恰恰相反:党卫军的反间计莫名其妙;不让小孩当俘虏,自己却在德军包伏击中放下武器集体投降;工程师的态度和作用也奇奇怪怪;德军装备的居然是T34坦克和苏式高射机枪。而且,小时候看这部电影的印象就是游击队员冷酷无情且不能信任,重看依旧如此。
本来因为“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的旋律真的很想给个三星的,奈何剧情实在莫名其妙到令人不能忍,根本配不上近9分的高分。一部带着时代滤镜的抗战神剧祖宗,天朝神剧显然多有借鉴其拍摄手法乃至故事逻辑,里面德军形象相比手撕鬼子中的小日本不遑多让,又菜又蠢。看完算是明白社会主义传统了
1977译制版。战争中的时尚大片,灵动少年班比诺修身版型的橄榄色套头毛衣+枣红围脖+藏青邮差帽让人眼前一亮,女士大风衣、游击队皮夹克、工程师格仔衫也比着吸睛,当然不能落下纳粹制服!巴尔干喀斯特荒原、沼泽与峡谷以及优美的大桥背景中,剧情反转再反转已有些离奇得像抗日神剧,但惊人地抓住了工程师的观念转变跃迁过程,内心固有的情感(对待作品如孩子)与迷信(建成后不再回顾)在摁下爆破杆之时灰飞烟灭,完成了生命与作品的交融飞升,英姿飒爽、荡气回肠。“老虎”队长一行人反而比不上德军施密特和“猫头鹰”表演来得印象生动。插曲洗脑几代人。啊,想喝那杯像蔓越莓汁的果汁苏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