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波特(2005)

CapoteUP:2021-01-10

《卡波特》(英语:Capote,香港译《冷血字传》,台湾译《柯波帝:冷血告白》)是一部关于楚门·卡波提的传记电影,导演是贝尼特·米勒。电影描述楚门·卡波提撰写报导文学《冷血》(In Cold Blood)期间的事情,改编自杰若·克拉克(英语:Gerald Clarke (author))的同名传记《卡波提(英语:Capote (biography))》(Capote)。

卡波特

评分:7.9 导演:贝尼特·米勒 编剧:丹·福特曼
主演: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 凯瑟琳·基纳 / 小克利夫顿·克林斯 / 鲍勃·巴拉班 / 克里斯·库珀 / 布鲁斯·格林伍德 / 艾米·莱安
类型:剧情 / 同性 / 传记 / 犯罪
片长:114 分钟 / 110 分钟(多伦多电影节)地区:加拿大 / 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冷血字传(港) / 柯波帝:冷血告白(台) / 凯波特
上映:2005-09-02(特柳赖德电影节)
IMDb:tt0379725

制作

影片大多是2004年秋天在加拿大曼尼托巴省拍摄。

主要获奖记录

  • 2006年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 2006年 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主角
  • 2005年 卫星奖剧情类最佳男主角
  • 2005年 美国演员公会奖最佳男主角
  • 2005年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主角

电影闹双胞

《柯波帝:冷血告白》和《声名狼藉》同样是处理美国作家楚门·卡波提撰写《冷血》小说时的经历,为避其缨,直到《柯波帝:冷血告白》首映一年过去了,《声名狼藉》才得以顺利上映。电影评论家大卫·汤森(英语:David_Thomson_(film_critic))曾在英国《独立报》上细数两片差别:

那么两片差别何在?首先,《声名狼藉》导演道格拉斯·麦格拉斯(英语:Douglas McGrath)是自编自导的,他曾和伍迪·艾伦合作过《百老汇上空子弹》,也编导过《艾玛姑娘要出嫁(英语:Emma (1996 theatrical film))》(Emma)和《少爷返乡(英语:Nicholas Nickleby (2002 film))》(Nicholas Nickleby)。他一一列出卡波提在曼哈顿的友人,卡波提赢得这些人的崇拜,却从未赢得信任,这群友人包括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老板比尔·帕利(英语:Bill Paley)的妻子,服装收藏家贝比·帕利(英语:Babe Paley),由雪歌妮·薇佛饰演。时尚杂志编辑黛安娜·维莲(英语:Diana Vreeland),由茱丽叶·史蒂芬森(英语:Juliet Stevenson)饰演。曾经嫁予大导演霍华·霍克斯和电影大亨利兰·海华(英语:Leland Hayward)的斯琳·凯斯(英语:Slim Keith),由琥珀·戴维丝(英语:Hope Davis)饰演。以及出版家班奈特·塞尔夫(英语:Bennett Cerf),由彼得·波丹诺维兹(英语:Peter Bogdanovich)饰演。客串阵容完美呈现出卡波提撰写《冷血》前的早年生活,既是文化现象的先驱,也是声名狼藉。其它值得一看的还有开场戏,卡波提和贝比·帕利1959年在摩洛哥夜总会聆听歌手凯蒂·狄恩(英语:Kitty Dean)现场演唱(由葛妮丝·派特洛饰演),她临场跳针,开始结巴,崩溃之后又慢慢复原,最后唱完这首歌。这场戏是我见过派特洛最好的表演,而我们由此也能看出本片用了多少事件作为电影的原型。

本片2005年9月30日发行,那天正是楚门·卡波提81岁冥诞。电影亦是2006年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得奖影片,菲利普·西摩·霍夫曼因饰演楚门·卡波提而荣获最佳男主角。

简评

这一代英年早逝的天才演员里,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和希思·莱杰,恐怕是最令人惋惜的两位。菲利普塑造人物的能力彰显着天赋异禀的才华和智慧。他的表演饱满却松弛,看他的表演惊喜连连,他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整的人,你信服他,迷恋他。外型对他的戏路限制很大,但是这似乎不对他构成太大的威胁。近来,越发觉得天分高的艺术家往往活得比常人痛苦的多。太敏感造成的安全感缺失和情绪失常是这些人的通病。他们不知道如何与自己和世界相处,他们做自己是那般不舒服,以至于他们要把自己寄托在别处,躲在音乐或绘画或角色里,释放满腔的悲痛和激情。

一厢情愿的无力感。故事则让我想起了《大卫戈尔的一生》,只不过本片叙述的视角不同,更多地是通过作家在采访过程中与罪犯产生共情作为切入点,然后通过共情开始展开作家情绪的自我投射,在感同身受的同时绝望值也达到了顶点。霍夫曼是个好演员,但是本片他的痕迹有点重,姿态甚至不如囚犯在狱中诠释独白时那般真诚。我还是那句话,要想看霍夫曼的顶级表演,还是得看《大师》。

去刑场的路,好像是无止境的,走过了这一扇门还有下一扇,呼吸,呼吸,试着从容的渡过绞刑,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内心没了根基。冷峻,疏离,是美国文学给我的印象,如果要拍出来,无疑就是本片呈现出来影像气质。开篇,在农户住宅内局部描写时所展现的,是当代纪实摄影无风格化的处理,一种印象的呈现。而在第二幕纽约的定场镜头,用长焦压缩布鲁克林大桥与后景建筑时,所呈现的效果与立体主义绘画非常接近。局部展示镜头,与长焦拍摄的镜头的确每部电影里面都有,但是影像与语境的相恰,才是增添情感的可能。

这部电影讲述了《冷血》书中未曾写出的那部分情节,即是卡波特和佩里之间的关系。就像卡波特自己所说,自己和佩里是住在同一所房子里的孩子,只不过佩里是从后门走出去的。卡波特在用自己相似的童年经历获取了佩里的信任和依赖,却又痛苦地知道了他们犯下罪行的过程——仅仅只是为了50美元而夺走了四个好人的生命。他挣扎在佩里的真诚和他所犯下的深重罪恶之中,最后还是选择了欺骗和隐瞒,亲眼目睹他走上了绞刑架,给整个故事画上了残忍的句号。卡波特为了写出那本书而欺骗了佩里的感情,也许后者十恶不赦,但是卡波特自己心中的痛苦又何尝不沉重呢,他自己也成了冷血的那个人啊。如果没看过《冷血》可能会无法理解这巨大的情感,霍夫曼饰演的卡波特是那么地细腻,在与佩里最后告别时情绪激动的样子太过震撼人心了。

幽默、智慧、享受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敏感、自私、又工于心计的卡波特,被呈现的淋漓尽致。Perry做出的事情十恶不赦,但在他向卡波特和盘托出自己的经历之后,尤其是射杀农夫一家四口的原因是,即便无法原谅他、但还是会同情他,他的自卑和自尊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卡波特对Perry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他只是一个被访对象,他用尽手段只为获得有用的情报;另一方面,拥有跟Perry相同的人生经历让他极为同情他、甚至好像他是自己人生的另一个版本。但自私和欲望之下他只能做出利我的选择,Perry被绞死,他的余生活在自我谴责中。卡波特人性中的复杂,被呈现的淋漓尽致。演员的表演十分细腻精彩。

《卡波特》讲的是美国的天才作家,卡波特创作令他名声大震的纪实文学《冷血》的故事。故事里也有卡波特的好友,《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作者,女作家哈玻李。卡波特敏感、狡猾、好出风头并且不择手段,而哈玻李沉静、智慧并且善解人意。两人性格如此不同,但看得出来,他们都欣赏彼此的智商并互相支持。《冷血》和卡波特,《知更鸟》和哈波李,构成了两对精妙的互文,映射着多样的文学世界与令人心动的才华。

卡波特也是个悲惨的人,他到最后还要说自己truly做了所有能做的帮助,可是无论是他的内心还是nelle小姐都清楚地知道,他没有,他也不想,写这种现实基础文学的作者,他们陷在道德边缘的沼泽里,甚至一步越过就是恶之谷,踏进去便再也出不来。可谁又何尝不想保持冷静和初心,身在山中之时谁又能清楚地知道那条边界在哪里呢?贝尼特一贯的克制风格,这部作品使他名声大噪。正好前几天看了《狐狸猎手》,发现他的作品甚少,且每一部都是传记片,但每一部都反向绝佳,的确有使之冷淡却深入人心的功力(也看得出他很会调度演员,演员在他底下角色完成度都甚好)

8/10。重温。大量无声的反应镜头暗示了卡波特既害怕又想了解凶手的复杂心理,他凝视落网的佩里拐脚行进时,主客观镜头的交替就像两副相互映射的镜子,佩里屈辱的童年记忆被卡波特用来投射自身,当佩里因绝食躺在狱中,卡波特买来婴儿食品细心地喂食,他了解佩里内心得到尊重的渴望,但善于自我推销以消弭与凶手相似的自卑感:社交聚会上卡波特用娘娘腔的口音与众人大肆调笑,对新书朗诵会的成功洋洋得意,一个沉浸在谋杀案恐怖描述的听众走进来,卡波特却炫耀地大笑,甚至早些时候,他花钱请人在哈珀·李面前夸奖自己以满足虚荣,而后参加哈珀·李小说的电影首映式时,嫉妒得连假装为同行开心也做不到,他扬起下巴感到十足的空虚和脆弱,最后断了佩里的律师费,希望绞刑尽快执行为新书增添结局,他的虚荣把另一个自己逼向了死路,陷入自我的永恒焦虑中。

没有看过贝尼特米勒的作品,这一次第一次看就让人看的如此酣畅淋漓,确实是大师作品,导演技法用的非常熟练,前面铺垫,后面爆发,尤其是几个大特写,饰演佩里的演员都完美的接住了,更别提男主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堪称神一般的演技,神乎其神的演技简直震住了全场,尤其是看过他以前演的其他角色,完全联系不起来那年的影帝,颁给他真的是应该的,配乐就是那种点,虽然很契合吧,但是听不出来有什么锦上添花的作用,不过对于冷血作品背后的故事进行一定的探讨还是挺吸引人的,最好是看过原著再来看这一部作品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如果没有看过原著就会感觉很懵逼。

我们是一个屋子走出来的两个兄弟,从前门走出的是我,从后门走出的是他,我成了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他成了连杀四人灭门杀人案的凶手。【唉,身为写作者看这个,心里更难受,卡波特真的虚荣浮夸,但这种自尊心这也是支撑他写下去的燃料,这种敏感他哪怕写非虚构文学都以一种带入的角度去写,收获了名利的同时,也彻底献祭了自己,最后感觉很悲凉,生活,创作,甚至生命,全都是梦幻泡影

今年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大作家Capote的最后亦其最重要的一本书《In Cold Blood》,是关于1959堪萨斯一起四口命案的纪实文学。电影CAPOTE展示的就是Capote生命里调查、写作、和出版这本书的6年。Philip Hoffman 的表演固然精彩,但本片更可贵的是其视角、立意。

很喜欢这种冷峻的风格,就如卡波特的小说一样in cold blood。电影的张力靠着霍夫曼的演技撑着,因为故事选择了这样一种cold blood的方式拍,情绪的起伏不再是靠情节的节奏,也不是靠台词,全然交给了表演。但导演是基于一种观众都读过冷血,了解卡波特作品和身世前提拍的,否则单从电影的只言片语很难明白卡波特对罪犯的微妙感情,冷血、同情又带着虚情假意,当他认识到这一点时,灵魂同死刑犯一起被绞刑了。故事本身很难撑起2小时,也很难精彩,就如卡波特的小说一样,冰冷地看完这个冰冷的故事。

获得奖项

  • 第21届独立精神奖
    第21届独立精神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 最佳编剧 / 最佳制片人
    提名:最佳长片 / 最佳摄影
  • 第70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70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处女作
    提名:最佳男演员 / 最佳女配角
  • 第58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第58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最佳电影导演
  • 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改编剧本
  • 第5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5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 最佳男主角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Adapted / 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改编剧本
  • 第12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第12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获奖:电影最佳男主角
    提名:电影最佳女配角 / 电影最佳表演
  • 第5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5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提名:金熊奖-最佳影片
  • 第9届好莱坞电影奖
    第9届好莱坞电影奖
    获奖:Hollywood Film Award —— Casting Director of the Year
  • 第63届金球奖
    第63届金球奖
    获奖:剧情电影最佳男主角
  • 第6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第6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获奖:年度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