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姐儿(1957)

Funny FaceUP:2021-05-03

《甜姐儿》(Funny Face)是美国的一部电影,于1957年上映,在题材上属于歌舞片。电影的主演是奥黛丽·赫本和佛雷·亚斯坦,导演则是斯坦利·多南。这部电影也是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电影片中少数她的歌声未经配音替代的电影。

甜姐儿

评分:7.5 导演:斯坦利·多南 编剧:伦纳德·杰西
主演:弗雷德·阿斯泰尔 / 奥黛丽·赫本 / 凯·汤普森
类型:喜剧 / 爱情 / 歌舞
片长:103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
上映:1957-02-13
IMDb:tt0050419

甜姐儿简介

美国女性时尚杂志的主编玛姬崇尚完美多变,以引领美国女性的流行为己任,但是杂志最近却面临模特荒,因为他们缺乏“有思想”的女主角。玛姬与摄影师迪克(Fred Astaire 饰)携团队来到一家书店取景,他们事后发现此行最大的收获是宣扬移情主义的书店店员乔·史托顿小姐(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饰)。乔对模特工作起初毫无兴趣,但考虑到可以前往巴黎面见移情哲学家弗拉斯教授,还是应承了下来。迪克因为乔而创作欲强烈,两人合作了一系列美轮美奂的作品,同时他们的关系也到了发展。不久乔如愿见到了教授,这使迪克颇为不安,两人大吵一番后乔愤而离去,为了挽回乔与展演,迪克和玛姬使出了浑身解数……

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伦纳德·杰西 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雷·琼恩 第1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斯坦利·多南

简评

没启用戴高乐机场之前到巴黎只能到Orly机场,那是个圣母院还没被烧毁、贝聿铭的“金字塔”还没问世的巴黎。歌剧院那段拍摄背景音乐用的是《爱之死》。但他们嚷了半天Bonjour Paris,还是拿了Napa Valley的红酒和Florida的melon,迷惑操作……赫本和里面这个男的没什么火花,但两人都相当敬业在努力给我表演相爱。但自始至终美国人对巴黎的崇拜真是……在我们巴黎人看来非常幼稚可笑。另外那个年代,gay这个词还是可以常常在歌词里以快乐的词义出现的,还没有今天这么丰富的含义但那年代的爹男真的比现在还甚,逃出一个哲学教授之手又得落入一个猥琐大龄摄影师之手。图啥啊?图他见第一面就强吻你?这电影要是搁现在拍,肯定是女主独自美丽,或者和女时装总监在一起也不错

赫本的歌舞剧,Jo是个书店的女店员,Dick是个摄影师,Dick去Jo的书店为模特拍摄杂志封面,发现Jo美貌与智慧并存。于是Dick向女主编推荐Jo所为新款设计服饰的模特去巴黎拍摄杂志。同时,Jo也想去巴黎拜见共情主义的哲学家,便同意了担任模特的工作。Dick和Jo在巴黎拍摄过程中发生了爱情。

电影里印象最深刻的两个画面满足了我对爱情的所有幻想:在书店里,摄影师一把拉过梯子情不自禁地吻向赫本,两人内心泛起圈圈涟漪;在教堂后面的草地上,赫本身着洁白的婚纱与摄影师忘情共舞,彼此诉说着浓厚的爱意。醉人的风景、朦胧的色彩、绝伦的构图等等一切搭配得是那么美好、难忘。最后才知道,本片的视效指导竟然是Richard Avedon,向大师致敬。

纠结了半天给三星还是四星,最后还是三星吧,毕竟评分是要给别人看的,这片子的剧情处理实在一般,放在今天简直是糊弄傻子一般,歌舞对剧情的推进作用也不咋地。尤其是其中的很多价值观,还有咖啡店外面打女人那个玩笑放在今天已经非常过时了,时尚美学上我愿意给四星,这样的色彩运用以及最终呈现的效果,在当下的时尚理念和技术设备已经无法再呈现了,确实可以当做经典。

因为刷到了赫本的一组照片找来这部电影来看。很喜欢电影里的色彩构图等,但剧情有点不太喜欢,情节也感觉有点拖沓。也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女生初入社会的磕磕碰碰吧,但有时太过理想主义不顾现实中周围人的感受有点不负责任。共鸣是换位思考,感同身受。没有人能完全对另一个人的经历感同身受,但有人愿意站在你的角度思考,就是一种被理解的尊重。最后还是再吹一下赫本在里面的剧照,好看到拿来当头像啦!

不懂舞蹈,但影片中随情节音乐而起的舞蹈真是令人心情愉悦,一气呵成,赏心悦目。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处是男主人公哄女主开心在楼下的单人舞;一处是女主人公在咖啡馆的舞蹈;特别是有一处,在教堂后边的双人舞蹈,太美了!尤其是在木板上翩翩起舞,神来之笔啊!结尾踏上木板的承接,满足~

真人电影中,也只有歌舞片的画面表现力和想象力,很趋近动画电影了。这部片画面想象力很棒,就是剧情不行。而且阿斯泰尔的歌舞功底一级棒,就是跟赫本不搭。赫本演了好几部丑小鸭变天鹅的片子,但看下来并不适合她。她那张脸再怎么折腾,看起来都很高贵。还是罗马假日中落入民间的公主,更符合她的定位。或者蒂芙尼早餐,弱化了交际花不堪的属性,重点放在纯真拜金上。

很有赫本片子一贯的风格,画面构图精致,半音乐剧的处理,不过最精彩的音乐剧桥段出现在了女二和男一身上。人物构造上有一些让人疑惑的地方,整部电影注重“移情”的表达,但女一却是一个并不太有责任心的人。在女一发现教授对待自己并不像对待学生而是男人对待女人一样之后,回到秀场承担自己的工作并且想和男一道歉重归于好,也算不上是完满,只能说男一是被同行衬托得优秀。

整部电影最吸引我的就是赫本换装拍照那几个片段,很有生命力,主要是颜值给力。其他时候都寡淡的很,两人的爱情也不吸引我,男主太老了,女主蠢得很,最后走秀就是个过场,也没说出个一二三。准备归类为被颜值诈骗去看的电影,另好莱坞那段时间是不是都爱拍歌舞片,再另那个年代的演员,尽管有驼背啥的,姿态都很优雅,赏心悦目。

赫本真是把好莱坞黄金时代一线男星合作了个遍。这种平民丫头被上流社会重新定义塑造的情节出演过多少次了?巴黎似乎永远是赫本电影的一个母题,一块永恒背景板,意味着战后执世界政治经济牛耳的美国仍然俯首承认西方文明首都的文化霸权地位。左岸地下咖啡馆踢踏舞与田园诗乡村教堂芭蕾舞哪一个更合赫本调性是一目了然的,但可贵的是演员并不放弃挑战和突破自我。这就是我上一条评论中说的:两种美学风格之间的紧张正反映在她自身的银幕形象中。文化冲突、寻找真我以及不同价值的排序与重估是贯穿她这一系列作品的不变主题。

不知道为啥片方总热衷于让很老的男人和赫本搭戏,难道说60年前的小鲜肉不香??不过据说本片男主角是赫本钦点,据说是少女时代的梦想云云,总之剧情什么的都挺苍白,但赫本在片中的各种造型堪称惊艳,真正的时尚教科书,赫本和纪梵希的搭配才是天作之合,片中赫本在咖啡馆的率性独舞也充分展现了她从小苦练的强大舞蹈功底,一支舞跳的飞扬灵动,异常迷人。本片中赫本亲自献唱,虽然当时她的歌喉深为人们诟病,但我到觉得恰如其分

Quote from《社交网络》:在一个主打加勒比风情的派对上,循环放尼亚加拉大瀑布显然是不贴铺陈的。全部概括起来也就是故事太违和又孱弱,赫本巴黎地下小酒馆的一段舞蹈最好,加半星,可惜也是独自情境SOLO和电影没啥关系,挺遗憾背景大概是漂亮国的纽约,民风也不剽悍,买枪还挺费劲,不然赫本可以在开头就直接把一群叽叽歪歪的蛮横二逼全部打死,绝对能挽救电影。

获得奖项

  • 第10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第10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最佳电影导演
  • 第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经典修复
  • 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艺术指导
  • 第10届戛纳电影节
    第10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