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1996)

Breaking the WavesUP:2021-05-06

破浪

评分:8.1 导演:拉斯·冯·提尔 编剧:拉斯·冯·提尔 / 彼得·阿斯穆森 / 大卫·皮里
主演:艾米丽·沃森 /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 凯特琳·卡特利吉 / 让-马克·巴尔 / 阿德里安·劳林斯 / 桑德拉·沃 / 乌多·基尔 / 米克尔·盖于普 / 鲁夫·拉加斯 / 菲尔·麦考尔 / 罗伯特·罗伯特森 / 芬利·威尔士 / David Gallacher / 大卫·巴特森 / Dorte Rømer / 克劳斯·赫朱勒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159分钟地区:丹麦 / 瑞典 / 法国 / 荷兰 / 挪威 / 冰岛 / 西班牙 / 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爱情中不能承受的痛(港) / 破浪而出(台)
上映:1996-05-03(戛纳电影节)
IMDb:tt0115751

破浪简介

上世纪70年代的苏格兰,一个略带神经质的女子贝丝(艾米丽·沃森 Emily Watson 饰)不顾宗教束缚嫁给了石油工人亚恩(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Stellan Skarsgård 饰)。恩爱生活并不长久,亚恩在一次石油作业中身负重伤,沦为瘫痪。贝丝非常难受,甚至觉得是自己的欲望导致了这个悲剧。为了唤醒丈夫的生命力,贝丝挑逗不同的男人,和他们发生关系,让亚恩的病情可以被情欲的力量征服。丈夫的病情竟然有了好转,然而,村里的人都对贝丝投以唾弃的目光,贝丝亦被送进精神病院。为爱牺牲的信念在贝丝心中强烈燃烧,将再一次把她逼入绝境。

第6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艾米丽·沃森 第49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拉斯·冯·提尔 第54届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剧情片(提名)

简评

丈夫让妻子和其他男人做爱,这件事本身就是充满愚蠢、荒淫的,甚至没法评判谁是自私,谁是无私,谁精神错乱,谁被逼无奈。这件事错透了。冯提尔在女性瘾者里用了同样情节,但解释是养虎需由林来喂,一个饲养员喂不起。我极为厌恶这个情节,但依然能深深理解。婚姻中两个人若能精神陪伴,谈天谈地,共同欣赏世界,有性无性重要吗?然而冯提尔剧里的这些人,以性为信仰,除了做爱没有别的追求。如果这个电影里如果丈夫嗜爱文学,妻子日日给他读书助他痊愈,故事就干净的多了。真受不了这些人,有点爱好不行吗?

对宗教的批判,却同时保持对神的虔诚。宗教是世俗,是传统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而“神迹”却从女性的“奉献”中而来。当整个世界不正常时,正常的女主却成了需要治疗的那一个。不能在教堂说话的女主,在与上帝一次次矛盾和忏悔的对话中,却成为了唯一接近神性的人。残疾作用于男主,不应该理解为传统的男性的权力的丧失,他就是催化剂,迫使着女主通过性爱去直面自己的离经叛道,他本质上与女主是统一战线,如果只有他们两的单独一个,丧钟最终都不会鸣起。以死亡为惨重的代价,以丈夫康复的奇迹和来自天堂响起的钟声,叩响了那个时代的保守和压迫。

这片子被那么多人讨厌原因大概就是揭示了爱情也罢、信仰也好,其实都是个屁,所谓信仰,一个人忽视自身真实的想法、需求,去迎合某种被虚构出的诡物,男性要求女性忠诚,教派要求信徒虔诚,这就是种精神奴役,爱也好,信仰也罢,从来都没有所谓的力量,不过是疯子般的妄想。打破宗教去信仰爱情,不过是从一个牢笼跳入令一个牢笼,一切挣扎都显得疯癫与可笑,所谓破浪,追求的海浪另一边的新天地

本片最好的部分是海报,很有意境,虚空中漫天飘散着碎石,新郎新娘站在两个漂浮的石头上,隔空相望。其次好的是音乐,幕间曲选的都是故事时代的流行经典,片尾音乐是巴赫,歌单收藏了。故事就真的一言难尽了,处在非常狗血和非常圣洁之间。因为导演的审美就是让一个无辜的人心甘情愿承受无妄的责难,无罪的人被有罪的人唾弃,然后万念俱灰不明不白地死去。这一想法通过这部作品出类拔萃的表达了出来。也恕我我实在看不下去。

这是金心三部曲之一。拉斯冯提对你真是又爱又恨。金心三部曲(破浪,黑暗中的舞者和狗镇)其实都是一个套路,塑造出一个女性圣母,加上双重甚至三重道德保险,把她放到一群庸众中被虐,又给庸众加上双重甚至三重道德免责,却让悲剧发生。于是观众内心的道德基础得以动摇摧毁。他把几个完美女性塑造得太出色了,艾米莉沃森,比约克和妮可基德曼。都贡献了她们职业生涯最佳表演。破浪和黑暗中的舞者都是道格玛运动电影,狗镇是戏剧和电影完美融合。所以拉斯冯提的技法创新非常锐利。他的电影最擅长带偏三观,带进沟不偿命。

拉斯·冯·提尔作品中的女性角色的表演都是如此的出彩。艾米丽·沃森的痴情演绎,已经摒弃了自身作为一名爱人的角色定位。将自己献身于信仰和上帝,自己所做的一切,不光是为了瘫痪在床的爱人,更是以信仰之名期待奇迹的发生。只不过,表面上看起来如此动容,实则只是一系列变态幻想的魔怔输出。到最终,害人害己,贝丝一步步走向毁灭。感觉拉导又在直接鞭挞虚伪的宗教信仰,并且丝毫不留情面,没有比女性的悲剧更能证明其虚伪面貌的案例了吧。

艾米丽沃森那场公车上下来的戏,她呕吐,然后低着头自责,接着以神的语气安慰自己,那双浅褐色的眼睛与身后迷朦的山色像要融为一体,走的时候她还学兔子吃东西的样子,这里的她适应的自然,但神却没有接纳她。神是更大的宇宙吧,神也会让你什么都做不了,那么我们的生存又是什么的意义呢。这一次看我发现卡特琳卡特的表演也很好啊,就像《蓝色茉莉》里一样,女主角光芒万丈,就在主角身旁的女二号竟然可以找到一个不被定义的状态表演,非常难得,我很疑惑这样的好演员去哪了呢,怎么我后来没有看到她,点开资料一看,原来没过几年她就因病去世,那时才40岁,真是可惜。

剧本改不了drama本质,肉眼可见为了让命运直线下降而加入的情节,但动机还是因为主角天真烂漫地愚蠢(虽然能理解是因为她的信仰),冯提尔是否如此痴迷于人的无力感呢?暂时还无法理解讲述这样人物(在生活、情感上毫无自理能力且有自毁倾向)的意义。我是只能共情主角,无法做到同情主角的观众,但冯提尔的某些故事让我很难共情,虽然用粗糙的手持风格大大拉近了距离却仍然无法达到,存在某种区别于人性的东西。最后结尾的钟声也不喜欢,好似全部只为了赢得上帝一个青睐。窦娥凄惨一生终于沉冤得雪,但世间并未因此而变得痛快,这样处理反而失落了观众对宗教反省的期待(但也许是因为与西方观众信仰基础不同吧)

#ICA #thefilmsoflarsvontrier 长评-爱之信仰的飞跃。一个丹麦故事,故事与德莱叶的《词语》和加布里埃尔的《巴贝特之宴》一脉相承,都是对丹麦哲学家齐克果“信仰的飞跃”的解构。不过不同于两部影片更多着墨在信仰并以一个超验+大团圆的收尾结束,本片的批判性和悲剧性则更强一些,以爱贯穿整部影片,而信仰则像是与爱并行直至结尾,最后内核则诠释了以个体的爱达到信仰的飞跃,无关乎宗教,只在个人选择,真理存在于人的自身。视觉上除了按章节区分的固定镜头和影片结尾的俯拍固定镜头的钟鸣,影片全程使用手持镜头。固定镜头有些“上帝视角”的感觉。大量手持脸部特写镜头呈现出一种访谈似的真实感,同时又大量使用跳剪中断真实感让影片超验合理的同时可以帮助呈现女主的精神状态。还有全片现场收音太舒适了!

心情十分复杂。说实话我并未完全同女主达成共情,对这样无怨无悔心甘情愿付出一切虔诚的爱,我尊重并敬佩,同时无法自拔地被打动,但我无法相信也不愿相信这样的惨剧。当然艾米莉沃森的表演确是出神入化的,那一年的最佳表演毋庸置疑属于她。她既演出了一个精神分裂病人的笨拙与痴狂,又演出了一个深陷爱河的女子的脆弱与无助。世界是冷漠的,于是她只能和上帝对话。每一次她自言自语和上帝讨要着什么,又要付出什么时,我都不禁为之动容。她的爱是那么纯粹,纯粹到为了爱人她可以下地狱,只为了爱人能活下来。科学在这样的大爱面前似乎都不再发挥作用,当她在所有人的唾弃中死去时,她的爱人奇迹般的康复了,教堂的钟声敲响。那是上帝在昭告世间,有一位女人来到了天堂。冯提尔的确倾注了满怀丧意的感情,但电影也是真的长,本可以精简很多。

我太崩溃了。从来没有一部片子让我崩溃痛哭成这样。所有我不想面对的我的样子,全都在荧幕里展现了出来。所有人都觉得贝丝神经质,觉得她越做越错,就像以前的我一样。我以为现在的我已经完全变了,可以不用在面对以前的样子了。荧幕出人意料地强迫着我沿着缺席抵达在场。我哭到没办法呼吸,这不仅仅是死去的我的样子存活于荧幕里,我现在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我没有完全抛弃的样子了。我又更加绝望了,我记起来了原来我的样子。我很怀念贝丝,她是个很可爱的人,非常可爱,非常单纯。单纯到不适合活在人群中。

看冯提尔的电影需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他所讲述的故事是无法享受的,本片中孩子们用石头丢向女主并嘲笑辱骂她时,透露出的残忍真的不忍直视。冯提尔再次展现了他对世界的“极端”,对人性的抨击控诉,对男权社会、宗教信仰的鄙视。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这个被宗教包裹住的小镇处处透露着人性的丑恶残忍。结尾神迹的展现,仿佛是导演敲响了病态社会的警钟。(艾米丽的表演配上她圆溜溜的眼睛,塑造出的角色心里只有爱与善良)

获得奖项

  • 第49届戛纳电影节
    第49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评委会大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11届西班牙戈雅奖
    第11届西班牙戈雅奖
    提名:最佳欧洲电影
  • 第12届独立精神奖
    第12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Best Foreign Film
  • 第54届金球奖
    第54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剧情电影 / 剧情电影最佳女主角
  • 第48届戛纳电影节
    第48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评委会大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22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22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获奖:最佳外国影片
  • 第69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69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第61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61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导演 / 最佳女演员 / 最佳摄影
    提名:最佳影片
  • 第5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5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 第9届欧洲电影奖
    第9届欧洲电影奖
    获奖:European Film Award —— European Actress of the Year / European Film Award —— European Film of the Year / 费比西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