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叶(2009)
评分:7.5
导演:蒂姆·布雷克·尼尔森
编剧:蒂姆·布雷克·尼尔森
主演:爱德华·诺顿 / 苏珊·萨兰登 / 梅兰妮·林斯基 / 泰·布利尔 / 凯丽·拉塞尔 / 理查德·德莱福斯 / 蒂姆·布雷克·尼尔森
类型:剧情 / 喜剧 / 惊悚 / 犯罪
片长:105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双子阴谋(台) / 草叶集 / 大麻
上映:2009-09-14
IMDb:tt1151359
草叶简介
倍受学生爱戴,事业如日中天的古典哲学教授比尔·金凯德(爱德华·诺顿 Edward Norton 饰)听闻自己孪生兄弟布雷迪(爱德华·诺顿 饰)的死讯后匆忙赶回奥克拉荷马州的老家,塔尔萨市的小迪克西镇。布雷迪的好友博尔格(提姆·布莱克·内尔森 Tim Blake Nelson 饰)负责接机,到家后发现布雷迪并未中弩箭而亡。比尔虽然气愤,但仍同意翌日去养老院看望十几年都没见面的母亲(苏珊·萨兰登 Susan Sarandon 饰)。布雷迪带比尔参观自己设计组装的第七代无土水栽优质大麻,并介绍他认识了当地中学的英语老师珍妮特(凯丽·拉塞尔 Keri Russell 饰)。就在比尔打算返回学校之际,他得知自己竟被卷入一起犹太毒枭(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饰)谋杀案……
简评
究其本质,这是一个略显荒诞的黑色幽默电影,讲故事的能力实在欠佳,想表达得太多,却都没有处理好,感觉过于拥挤。诺顿分饰两角演技自然不用说的好,如果只按照“搏击俱乐部”式片子理解这对迥然不同的兄弟难免显得有些俗套。我更认同豆瓣影评中关于“俗人—哲人—诗人”的观点,这部片子实在并不精彩,我不止没法喜欢,甚至连欣赏也让我有些疲倦。
诺顿演技虽好,也架不住这个难以自圆其说的剧情。如果说故事开头还有一些吸引观众的元素的话,电影从中期往后的发展完全离经叛道。导演似乎想尝试利用奥克拉荷马州那个会逮鱼的女青年将影片主旨做些提升,其结果则像是无业游民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影片结尾,两人牵手,镜头飞升,仿佛回到了《搏击俱乐部》的情节,只是这影片更像是空洞的无病呻吟。
诺顿拿到剧本一定开心爆了,又是他最爱的双重身份扮演,教授和毒贩,一正一邪,如人性的两面,两兄弟之间相互嫌弃又相互影响。因为弟弟的谎言,哥哥不情愿的踏上了回乡之旅,好在最终完成了亲情的修复。电影涉及到哲学,宗教,种族,亲情和人性,最后的雨中手拉手场景真是岁月静好。ps,看禁欲系的诺顿教授在课堂与学生严肃探讨哲学,我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小时候我很害怕夏季暴风雨,我就去图书馆研究它,把它形成的原因、特点各方面看了个遍。” “然后呢?” “它还是照常发生。” | 比利跑掉了,故意改了口音,研究着玄之又玄的古典哲学,同时朴素的雷迪展现的是一种类似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姿态,正如比例的葬礼致辞上所说,他无所畏惧。诺顿的口音切换太好了,而且很适合演这种疯狂内敛的角色。太美了。只是牙医发疯的桥段有点理解不能。
诺顿人格魅力真的能化腐朽为神奇,两颗星给诺顿。设定很有趣,台词明显打磨过,好奇如果是一流大导来拍会是什么样。前一小时令人非常享受,表演、氛围和台词活泼灵动又不乏深度,但从高潮开始剧情失控,编剧本可以巧妙地让兄弟发挥各自优势误打误撞解决所有问题,同时实现角色的自我和解与成长,不得不说电影前期表现得太好让人期待过高。不错的作品和杰作之间差在了导演和编剧能力有限。
那种主题不明但是金句很多的电影,诺顿太适合演这种被现状(同伴)搞得懵逼又无语的角色了,特别有喜感,翻白眼吐槽和一本正经向对方解释提要求都巨可爱,还有他好喜欢嘟嘴卖萌。我还发现他还很自恋第二次演了不近女色的万人迷角色,女学生向他坦白事情经过那里太搞笑了。最后,为什么诺顿电影评论经常都有人贬低合作演员?这次是苏珊,哪里气场被压了?上次是《自豪与荣耀》说科林法瑞尔和诺顿比不会演戏,我的天,不要搞粉圈那一套好么,诺顿当然很好但是别人也不差。
,诺顿的片越看越少了。个人初步感觉是通过一趟闹出了这么多人命的“回家之旅”,让原本对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有误解且心结一直未放下的弟弟实现心灵救赎,最终放下仇恨与糟糕原生家庭和过去和解的过程。最后的最后,弟弟死了,替我担了杀人罪,我被弟弟的救命恩人救下,也遇到了自己的真爱。不再害怕打雷,也不再害怕看到妈妈。音乐都挺好听,拍摄手法上还有欠缺,剧情推进也不够自然,不算好但值得一看的那种电影,诺顿演技超神所以多给一星,前半段轻松喜剧,后半段突然杀了那么多人感觉很不自然。
低成本犯罪喜剧片,黑色幽默,离奇荒诞之中,饱含诗性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旧时光的追忆,对俄州乡野风物描画极其准确,人物质朴粗野,别有风味,暴力血腥场面穿插在十足日常的场景和对话中,毫无铺垫,令观众猝不及防,感同身受,乡村音乐也起到了渲染日常场景氛围的效果。诺顿颜值担当,一人二角,演技可圈可点,但导演的演技更加闪亮。
和《改编剧本》的孪生生活观辩论结构相似,且看爱德华诺顿如何在闹市里修篱种菊。全程非常戏剧化,自由美利坚价值观直线输出…恐惧、对立、黑色交易、暴力犯罪被涂抹了一层哲学色彩,低俗与个性彰显之间的关系被模糊化,正如两个男角色迥异的性格与人生抉择,最后按图索骥回归到玩笑蓝本中,深渊般夜色里被一支箭弩戳穿胸膛死里逃生,选择自由就是选择代价,选择体面便意味着难逃虚伪。三观说实话蛮儿戏的:人性,complicated subject,问海德格尔也没用,思维救不了兽性改不了秩序。我们很难标签化一个人,你可以骂一个weed planter是毒贩,但是他究竟是不是一个变相的植物学家?一个古典哲学教授,是哲学家还是精神敏感的疯子?这些问题,想也没用,没用也想。最后还不是成功定义到雨中摆烂上,…
给自己的「孩子」起名是门学问。既能令人升华又能使人堕落的《草叶》同时长在两个截然相反(对立又统一)的生态系统中。显然,这个「片名」要比《鸡蛋和石头》精准而有趣得多。常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常在科恩兄弟电影里以不可或缺的「小人物」露面,并在《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中扮演「男主角」的尼尔森无疑也是一位擅长思辨的智者。他不仅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里展示出其在哲学方面的兴趣和思考,对科恩美学系统中的必然又不可知、黑色幽默和环形叙事结构也颇有研究。事实上,在相背的二律(古典哲学与现代技术)之间的空隙里游戏和写作的艺术家不在少数,他们一点也不孤独。我们之前看过林道赫姆与温特伯格合作,以及他独立完成的作品,如今看过扎努西和尼尔森。诗人说:哲学家要做诗人,比骆驼穿针孔还难。现代人要做纳粹,一袋烟的功夫。
很小的时候迷上诺顿看的他的电影之一,已经忘了剧情讲得什么,就算记得在当时也看不懂。只记得电影里诺顿他妈烧叶子吸毒,好像是老了的嬉皮士一代在生活作风上已经被主流抛弃,总之感觉很分裂,年轻人比老一代还要保守。当然今天的我们某种程度上也是如此,有机会重新再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