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堡的雨伞(1964)
评分:7.8
导演:雅克·德米
编剧:雅克·德米
主演:凯瑟琳·德纳芙 / 尼诺·卡斯泰尔诺沃 / 安妮·维尔侬 / 马克·米歇尔 / 埃朗·法尔内 / 米蕾尔·珀雷 / 让·尚皮恩 / 皮埃尔·卡登 / 让-皮埃尔·多拉 / 贝尔纳·弗拉代 / 米歇尔·伯努瓦 / 菲利普·迪马 / 多萝泰·布兰克 / 雅内·卡拉 / 哈拉尔德·沃尔夫 / 吉赛勒·格兰普雷 / 保罗·帕维尔 / 罗萨丽·瓦尔达 / 米歇尔·勒格朗
类型:剧情 / 爱情 / 歌舞
片长:91分钟地区:法国 / 西德
语言:法语
影片别名:秋水伊人(港/台) / 爱果情花(港) / 雪堡雨伞 / The Umbrellas of Cherbourg / Die Regenschirme von Cherbourg
上映:1964-02-19(法国)
IMDb:tt0058450
瑟堡的雨伞简介
17岁的少女Geneviève(凯瑟琳·德纳芙 Catherine Deneuve 饰)是法国瑟堡一家雨伞店老板娘的女儿;20岁的少年Guy(尼诺·卡斯泰尔诺沃 Nino Castelnuovo 饰)是一家汽车修理店的员工,和他的伯母和伯母的养女Madeleine (Ellen Farner 饰演)生活在一起。 Geneviève和Guy是一对情侣,然而他们的恋情一直受到Geneviève母亲的阻挠。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了,Guy被迫要去前线服两年兵役。离别前一夜,两人发生了关系。分开的日子里,Geneviève很少收到Guy寄来的信,她开始怀疑他的真心。在母亲的撮合下,怀有身孕的她嫁给了一个一直对她穷追不舍的巴黎珠宝商 Roland Cassard (Marc Michel 饰演)。两年后,服完兵役的Guy回到瑟堡,想要寻回他和Geneviève的爱情,却发现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本片被提名3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获1964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殊荣。本片所有的对白都是“唱”出来的,配乐也十分出色。
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雅克·德米 第3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第1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雅克·德米
获得奖项
- 第37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最佳国际影片 - 第17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主竞赛单元 / 技术大奖 / OCIC奖 - 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原创歌曲 / 最佳改编配乐 - 第23届金球奖
提名:Best Foreign-Language Foreign Film
简评
谁人不爱德纳芙? 开场的港口和雨伞已经把审美交代给观众了。歌舞片,尤其是德米全吟唱式 (其实我还挺受不了的),语言节奏肯定会比普通对白要慢,而且唱做一体,表演也会相应拖慢,所以视觉对叙事、情绪的引领就更为重要。大量顺色、差色的运用,丰富的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那支反反复复出现、充满半音的哀伤主旋律实在动人。重逢少寒暄,分别时才想起问一问「你好吗」「挺好的」。早已心照的事还要程式化地说出来,內涵早已满溢。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本以为是个俗套的爱情故事,结尾大雪中的哀伤与唏嘘还是赚了热泪出来。
非常古典而“完美”的三幕式电影,相爱-离开-归来。战争分割了恋人的烂俗故事由于精彩的配乐和配色而显得出类拔萃,全片观感极其舒适。每一句唱白都温柔而舒缓,每一件服装都美丽而优雅。片子开场是一场大雨,一个垂直俯视的机位记录了打着五颜六色雨伞的人们。片子结尾是一场大雪,一个远景镜头记录了男主一家动态的生活和近景处女主的车子留下的静态痕迹。影片对于雨和雪的使用极为讲究,女主在与男主在一起的时候甚至收到男主的信件时雨是主要背景,而珠宝商占主导的场景时雪是主要背景,虽然通常雨在电影里的出现总是伴随着悲伤,但在本片瑟堡的雨伞店背景下,雨反而成了积极的象征。女儿有一句话抱怨道:”你赞美他就像赞美你的雨伞一样。”这也是影片的主要矛盾,即母亲想给女儿找一把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伞”,这也给瑟堡的雨伞赋予了新的意义。
相较于之后爱乐之城的自我实现与厮守妥协的矛盾,本片的分手可以说是寻常爱恋的终结,时间消减石破天惊的激情,誓言瓦解于第三人的真诚与孜孜以求,究竟什么是真爱,如果真爱是非你不可至死不渝的,那么本片可以说是见色起意的色情而非爱情了,但如果真爱并无奇异之处,那么本片讲述的就是真爱的故事,爱你,但不会永远等你,为你爬上月亮的人,不必是最终和你共度余生的人,因为爱是爱,人生则是人生。本片的战争背景,只是背景,和爱情的关系并没有魂断蓝桥那么深,也区别于爱乐之城令人念念不忘的得失。色彩很美,风格复古。爱乐之城的爵士酒馆,鸡毛飞上天的绿皮火车站,久别重逢,真是所有爱情戏最让人热泪盈眶的时候。
。这部电影演员的颜值太高了,两个男主和两个女主都美得不像话。虽然如今看来,本片剧情有点狗血老套,不过本片有两处挺有意思的地方:首先就是全片演员居然没有说过一句台词,所有台词都是唱出来的,这个我还是第一次看这种形式的电影,其次就是影片运用了大量艳丽且互为撞色的亮色色调,使之给人一种活泼明亮的感觉,但是这样的欢快的感觉却与本片男女主无疾而终抱憾分离的悲剧结局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如此强烈的对比使观众对这个结局更加的意难平。此外,本片的主题曲也是相当的悲壮凄凉,更是强烈的烘托了男女主的凄惨爱情。有多少有情人能终成眷属呢,大多数人最后都没人跟自己真正爱的人厮守一生。
故事有点简陋,就是一个简单的初恋离散各自人生的哀伤故事,但用全片唱词的形式搭配情绪外化的舞台表演形式,还有默片手法的背景乐不断渲染情绪,间离效果出色,有了一定的新鲜感。最出色的还是镜头,浪漫丰满又精雕细琢的美术设置,如同舞蹈般丝滑的摄影调度和精细的构图,尤其是开头的镜头设计,都达到了视听的高级享受,让全片有了艺术品般的质感,喜欢结尾,哀而不伤,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互道再见,波澜褪去,还是拥抱自己的生活,归根到底,初恋虽然纯朴动人,但还是不够爱,也不懂爱吧。ps:德纳芙果然有种雕刻般的美感。
鲜艳的色彩形成强烈的视觉刺激,同时也为影片营造了舞台感。所有台词都是唱出来的,让影片更接近于歌剧。和《萝拉》相接,宝石商人是第一部男主,他终于在瑟堡收获了他追寻的幸福。《萝拉》是无歌的歌曲,这部是全程歌唱的歌剧。《萝拉》最终女主等待来了爱情,而这部男女主都放弃了等待,选择拥抱现实。片头的黑色雨伞取代彩色,男女主从灯光走进黑暗都暗示了这段爱情的结局。三幕曲:分离、缺席、归来,告诉我们为爱而死的爱情不仅现实中不存在,电影里也不存在。再美丽的海誓山盟,也比不上在身边实实在在的陪伴。在结尾女主的车开走,男主和妻子孩子在自家加油站前打雪仗。看似两个人都拥有了美满的家庭,其实也是一段伟大爱情的破灭。
#第一次看雅克德米的影片#《南特的雅克德米》之后,了解到,雅克德米的童年是伴随着音乐的,因此,在他以后的创作影片中都有大量的音乐元素。,很有新意,而且重要的是演员的表演并不像戏剧舞台上的那般的夸张,松弛有度。3. 很显然本片的色彩元素是很值得考究的,人物服装的颜色,墙壁背景颜色。(《爱乐之城》应该借鉴了不少~)4. 运动长镜头的灵活使用,镜头如同像“龙”一般飞舞,几乎每一个场景都是由一个镜头连续拍摄而成。尤其是片头很喜欢,最后的结尾,上升镜头,仿佛如同上帝般的视角看待这对失去的恋人
。①一部对悲剧进行浪漫化表达的音乐片,讲述了作为雨伞店老板娘女儿的女主和汽车修理工男主相爱,但终因现实问题而没走在一起的故事。②电影调色/布景/服化道水平极高,鲜艳华丽而又饱满浪漫,而「对白全是唱出来的」(很厉害,调度、节奏等方面都要相应调整)这一独特形式更渲染了浪漫。③这样充满能量的歌舞片最终却有些闷片,要是拍的再激烈点再活泼点(通过加强表演的戏剧化程度、配乐/唱词、甚至肢体舞蹈等方面来实现)就好了。
《视与听》认为这是德米最好的作品,《电影手册》则选择《萝拉》。本片依旧带着典型的德米风格的“马卡龙”色彩,娇美精致。台词被以唱的方式呈现,舞蹈则被舍弃(另类的歌舞片),旋律和色彩以独特的韵律在流动(“流动”而非“跳跃”)。德米安排了一个青春爱恋最终离散的传统情节,是他爱的“错过”的主题,没有坏人,只有世事难料,各自离散。《爱乐之城》借鉴并致敬本片不少。Michel Legrand的音乐是一绝,法国香颂里的愉悦、悲伤和无力,结尾处尤甚。在我看来,德米的三部代表作水平大致相当,我更爱《柳媚花娇》,歌舞片本就是造梦,德米的故事又是传统的偶遇、错过等无数巧合构成——他并不致力于构建生活维度的“真实”的力量,既然如此,“巧合”出现更多又何妨?《柳媚花娇》中三人故事巧合的重复以至于夸张,更能体现德米的好。
与好友一起观影。《瑟堡的雨伞》是由法国电影新浪潮的祖母瓦尔达的丈夫雅克·德米所拍摄的,影片采用全音乐剧的形式,所有的对白都是唱出来的,雅克·德米喜欢好莱坞的歌舞片,拍摄一部色彩华丽的音乐片一直是他的愿望。影片在剧作层面上突破了好莱坞音乐片圆满结局的窠臼,以“半生缘”式的感伤结尾,毫无疑问奥斯卡获奖影片《爱乐之城》受此片影响巨大。学法语的朋友在观影过程中对我解释影片里一个吃馅饼当国王的法国节日,我们对法国文化背景下盖伊竟不愿看与前女友生下的女儿弗朗索瓦丝一眼而感到吃惊。影片在男女主人公分离段落的处理上十分具有抒情性,复调的音乐旋律格外动人。此片获得了第17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亦被翻译成《秋水伊人》,直译的《瑟堡的雨伞》似乎更为贴切。
選擇了絢爛或天長地久的不是我們,是命運——爾它總能讓我們活下去,哪怕將一切化作大雪。音樂較難入戲一方面因為本片的敘事歌曲使用的是配樂邏輯,即通常由某個人物、某個主題對應特定的旋律而非分別建立在劇情和段落的基礎上(唱段),即便愛情主題的旋律的變奏不斷出現,它也始終沒有被烘托出特定的場景感。另外便是沒有對應的dramatic的表演方式及舞蹈,還有錄音方式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在空間上無法克服不真實感。
非常法式的一部影片。色彩很丰富,无论是演员的服化还是室内装饰都非常大胆且高级。歌剧的形式不太习惯,除了最主要的一首歌之外其他的部分旋律感太弱了,甚至都很诧异演员是如何记得每一句的调的。全片完全由后期配音,毫无同期声,有点不习惯,真实感比较弱,更像是一个童话故事(配合色彩)。整体比较像话剧,剧情在现在来看比较老套,不过结尾的处理很喜欢,残忍又现实,但也不失温情,情理之中又带着伤感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