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凶记(1972)

FrenzyUP:2021-10-19

狂凶记

评分:7.9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编剧:安东尼·沙弗尼 / Arthur La Bern
主演:乔·芬奇 / 巴里·福斯特 / 芭芭拉·雷吉-亨特 / 安娜·玛西 / 亚历克·马克温 / 维维恩·莫坚特 / 比莉·怀特劳 / 克莱夫·斯威夫特 / 伯纳德·克理宾斯 / 迈克尔·贝茨 / 吉恩·马修 / 埃尔茜·伦道夫 / 杰拉尔·德西姆 / 迈克尔·比尔顿 / 哈里·弗雷德尔 /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 罗伯特·里耶蒂 / 迈克尔·谢尔德 / 苏珊·特拉维斯 / 丽塔·韦伯 / 理查德·怀勒 / Madge Ryan / John Boxer / Jimmy Gardner / Noel John
类型:惊悚 / 犯罪
片长:116 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夺命狂凶 / 狂乱
上映:1972-05-25(英国)
IMDb:tt0068611

狂凶记简介

理查德是一名飞行员,退伍后,他在一家酒吧打工,认识了同事芭芭拉(安娜·玛西 Anna Massey 饰)并与之相爱。性格粗暴的理查德同老板发生口角后被开除,身无分文的的只得投奔前妻布伦达(Barbara Leigh-Hunt 饰)。布伦达经营着一家婚姻介绍所,她友善的接待了理查德并偷偷的在他口袋里塞了一些钱。没想到几天后,布伦达在介绍所中被她与理查德共同的朋友鲍伯(巴里·福斯特 Barry Foster 饰)玷污并用领带勒死,原来鲍伯就是伦敦臭名昭著的领带勒杀狂魔。
  布伦达死了,理查德成了最大的嫌疑人。为了将更大的罪嫌推到理查德身上,鲍伯又趁机杀死芭芭拉,一时间理查德成为了全城通缉的对象,最终落网。负责此案的奥克斯福德(埃里克·麦克文 Alec McCowen 饰)觉得事有蹊跷,经过夫人的提点,他发现真正的罪犯已经露出了马脚。

简评

说真的,没想到最后一部观看的希区柯克的电影让我如此失望。虽然不得不说此片在视点方面确实相当有创意,在叙事视点方面不同于之前希区柯克的作品大都单线叙事来推动悬疑,此次是通过全知视点、上帝视角的方式来叙事具有一定的不同,在电影视点方面也是运用主客观视点与导演视点,在从二楼到街道的镜头中表现的电影语言想到优秀。但最让我来气的就是这个电影里面人物的逻辑,尤其是男主角的朋友前面热心帮忙但突然不为主角做不在场证明那段,真的弱智,气得我骂街,这是把观众当傻子吗,这么傻逼的情节,完全没有了希区柯克早期那精妙的剧本设计。说真的要是没有希区柯克这精妙的拍摄手法加了一星,这完全就是一部侮辱观众的烂片。

希区柯克的倒数第二部长片。年代的推移大大松开了希胖的手脚,他终于得以更加直接地呈列性与暴力,他可以在男主身上放置众多显而易见的弱点而不必再迁就大明星的面子,这使得主人公的形象突破了单薄的“蒙冤的好人”,而且看起来希胖在创作末期也扔掉了一些如今看来非常陈旧的老做派,比如泛滥的配乐、呆板的戏剧腔表演这些。开场建立人物和悬念效率很高,尾声干脆利索,整部片子组织得凝练流畅,让人印象深刻的段落也不少,比如女助理走进婚介所后那段静默的20s——炸弹理论最教科书级的注解,缓缓退下楼梯的镜头,土豆卡车那段充斥的希胖式恶趣味等等。总之,这绝对是希区柯克作品序列里被相当低估的一部。

比巅峰期逊色很多,除去视觉欺骗法,原本极为巧妙的一些技法已经变成了模式化惯例,在楼道的拉远运镜,以及监狱的俯拍,只有首眼的惊诧,而后感受不到力量。最为出彩的是巴里·福斯特贡献的表演,男主的角色是极为不成立的,收到连续失去两位女伴的噩耗,几乎感知不到他的情绪波动。或许又可以从心理运用上来解释,男主和凶手又自然形成人格双重性——男主外狂躁内心善良柔软,而凶手表面儒雅内心变态暴戾,但希胖这次构建的不是很成功。

这个结局真是妹想到啊…以为悬疑已经结束只等破案了,最后还有这么一出。凶手杀第一个人的场景里,在凶手狰狞的脸孔和受害者逐渐死去的脸孔之间快速地正反打,感觉是重拾了《惊魂记》的拍法;但凶手把第二个受害者带进家门准备行凶后镜头从关上的家门开始缓慢地从楼梯倒着下去的那个镜头真的完全是渲染情绪的空镜,在希区柯克这里似乎不常见?镜头最后倒着走出楼门,给到一个街景,能看到2楼行凶房间的窗户,还挺惊艳的。这部片里似乎有不少伦敦街景实拍:开头泰晤士河边的集会、几次拍摄水果摊外的街景、公园、酒吧…比希区柯克在美国的片子里实拍多多了,大约他对故乡还是有一些感情。(当然,临近结尾那个警长夫人作为一个英国家庭主妇试图做法餐总做成黑暗料理的情节好像并不好笑,看得我非常想吃Caneton aux cerises…)

最后一部希胖了。坦率的讲,希胖的悬疑片在今日看来不论是故事的猎奇性还是反转都不算出众。二十部作品看下来也不全是杰作,其中不乏平庸之作。但希胖真的过时了吗?我想还没有。在希胖的电影中,他更注重悬念的营造而非揭秘,结局往往一分钟就能交代完。他的镜头运用如希区柯克式变焦,风格意象如楼梯、长影,还有他独特的幽默趣味和每部电影的倾情客串。时至今日提起偷窥人们就想起《后窗》,谈起精神分裂就离不开《惊魂记》,电影剪辑教材还拿着《西北偏北》当例子来讲,都在说明这个可爱的导演从来没有远离我们去。

2020-221 男主在之前有着令人羡慕嫉妒的工作生活以及风韵十足的女人,这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恶意口头中伤的人们的原因吧,所以,在判断之前应该抛开周围人的话,那些话只会无形中带着听者的思路走,只是如何抛开如何判断就真是个大难题了。探长和夫人的生活弹幕在说可爱和搞笑,为什么没有人说这是导演在以夸张的手法描写生活,就像电影中男主前妻说的那段圣经一样,明枪暗箭暗潮汹涌的生活。甚至,也许导演在讲,在大庭广众的生活下,精神不正常是多么普遍存在的常态啊,或者说符合大家口中所说的正常的人并不多。

镜头(和一些镜头与声音的连接)一直在进化,但故事本身原地踏步,甚至不如早期那么惊艳,有玩弄风格的意思。Rusk作案不戴手套还到处乱摸,就这样还一直没被抓到显得不够真实。全片颇有剧情上的紧张感,但最后的桥段画蛇添足,破坏了"Blaney可能是凶手“的逻辑假设(如果真凶在Blaney被抓后还继续用领带作案,则探长即使不继续调查依然会翻案),还收尾得虎头蛇尾。契合凶手性变态氛围而炮制的探长老婆做菜的桥段,看着有些奇怪。希区柯克可能只是想嘲笑英国人对美食的保守,但总有种刻板印象的感觉。总体来说还不错。

【78%】越往后越精彩。语气上前所未有的粗俗/直接,可将其视为Hitchcock标榜的古典主义类型片向现代主义的演进,调度当然也是更为现代化的,倒退长镜头与蒙太奇形成的悬念力场是全片最让人想拍手叫好的片段,镜头调度真正溶于流动而非固态,摇镜/运动镜头/局部特写对空间与肢体的延伸在数个破碎时空内得以延续。依然有趣,餐桌一段既是冷幽默笑料的积聚桥段,同时也是象征义安插之处,谋杀的恐惧不再是魅力揭示后的暴行而转变为与土豆/葡萄等食物联系起的畸变怪行,一些段落中的「视觉欺骗法」是对于视点交错形成的高悬事态的收束。与素材直陈全然相悖的是对情感的抽离,除却谋杀的「惊恐」片中情感几乎是非人式的抽离,且自身的优雅姿态也逆转为粗野/暴躁的杀人狂形象,若将前者视作谋杀华丽式展现,那本片无疑是对观看者的一再撞击。

脸盲患者直到男主第二次要去找他的“好朋友”的时候才发现凶手原来是他!这部电影和其它的希区柯克电影有一点点区别,但是都有类似的烟雾弹。当一切证据都指向男主的时候,我在想他应该如何才能解释,好在有了不在场证明,但是那对夫妇根本不愿意作证,似乎又陷入了僵局。但是好在有一个土豆司机只停过一次的细节,加上一点“偶然”(只是因为犯罪嫌疑人的呐喊就去查一个没有任何嫌疑的人真的只能算偶然),真相就水落石出了。真正的悬疑片亮点就在这种一波三折之中,可惜很多所谓的悬疑片还是学不会。

与同类型的犯罪片不一样,影片的处理非常新颖独特,让人为之眼前一亮。开头让观众不自觉的产生误解,然后在影片中间交代真正的杀人凶手其实就在身边。而影片最具匠心的便是镜头的使用,很多场景都是惊悚悬疑类影片的创新点,倒退式的镜头描绘着惨案的发生,真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作为一个犯罪惊悚片的爱好者,影片的视听语言可以说做的非常好,情节方面有些平,但是还会时不时的给观众一些惊喜,突然间的叫声,未闻其人先闻其声的运镜,与尸体在土豆车里亲密而紧张的接触,还有警官妻子的第六感都为影片平淡的剧情增添色彩!史上最惨的男主角,最真实的背锅者,人物性格稍有扁平,

希胖的作品中很有现代感的一部,不仅是因为彩色画质,主人公的身份注定了电影会展现很多市井生活图景。优点是一如既往的优秀镜头,尤其是女助理发现尸体和凶手第二次杀人时倒退的镜头;凶手在车上找胸针时的紧张焦躁也很有代入感。个人不喜欢的点是有些东西没有交代清楚,虽然说希胖的电影里但凡涉及到成年男子和母亲的组合,多半都是有精神疾病,但胸针和窗台后的悬念到最后也没交代;还有一些没必要的裸露镜头,以及我欣赏不了的所谓暴力美学,鲨的各种特写快切让我不适,也难怪有人说希胖有虐女倾向。

虽然这部片在希区柯克的作品中评分不高,但依然有很多值得一谈的镜头。首先这部电影的血腥、暴虐的程度在系列作品中应该都算得上前列,几次直接的谋杀和死者的惨状确实是冲击力极强。此外,大师对于镜头的调度和剧情张弛的把握也已经是炉火纯青,例如芭芭拉之死那一段,就只停留在一扇关上的门上,然后随着长镜头拉开,给了观众足够的担忧-害怕-绝望的情感积累与变化。最后,故事中确实有很多突兀的剧情和都合主义,但这也算是时代的限制了。反而故事中无论是警长夫人的人物形象,还是电影结尾几乎要溢出屏幕的反转,都能看到如今很多悬疑作品的影子。确实,希区柯克是走在悬疑的时代前列的。

获得奖项

  • 第30届金球奖
    第30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剧情电影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最佳电影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