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无私(1987)
《铁面无私》(英语:The Untouchables,香港译《义胆雄心》)是一部1987年美国警匪黑帮电影,布赖恩·德帕尔马执导,大卫·马梅(英语:David Mamet)编剧。取材于真实人物和事件,根据1957年艾略特·内斯及奥斯卡·弗雷利(英语:Oscar Fraley)所写的同名书籍 《The Untouchables(英语:The Untouchables (1957 book))》改编而成。凯文·科斯特纳与罗伯特·德尼罗分别主演正反派两大角色。
评分:7.7
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
编剧:大卫·马梅 / Oscar Fraley / Eliot Ness
主演:凯文·科斯特纳 / 肖恩·康纳利 / 查尔斯·马丁·史密斯 / 安迪·加西亚 / 罗伯特·德尼罗 / 理查德·布拉德福德 / 杰克·基欧 / 布拉德·苏利文 / 比利·德拉戈 / 派翠西娅·克拉克森 / 维托·达布罗西奥 / Steven Goldstein / 唐·哈维 / 德尔克洛斯 / 迈克·巴卡雷纳 / 拉里·布兰登伯格 / 切尔西·罗斯 / Sam Smiley / Jennifer Anglin / Vince Viverito / Joe Greco / Robert Miranda / 约
类型:剧情 / 惊悚 / 历史 / 犯罪
片长:119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义胆雄心(港) / 不可触犯
上映:1987-06-02(纽约首映)
IMDb:tt0094226
剧情
1930年代初期的芝加哥,禁酒令的施行使私酒贩卖成为了极为有利可图的行业。黑帮首领艾尔·卡彭(Al Capone)使用暴力手段控制着走私酒的市场,并指示属下犯下了杀人等累累罪行。新来的联邦财政部官员艾略特·纳斯(Eliot Ness)决心打击走私酒类的违法活动,但他的第一次突击行动却因走漏了消息(内部腐败的警员告密)而以失败告终。在一位资深老警员吉姆·马龙(Jim Malone)的领导下,纳斯重新振作起来,并且组成了一个由他、马龙、年轻神枪手警员乔治·斯通(George Stone)、会计奥斯卡·华勒斯(Oscar Wallace)等四人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经过艰苦的较量,华勒斯与马龙都相继牺牲,不过最终卡彭以逃税的罪名被起诉并得到了正义的审判。
角色
演员 | 角色 | 原型 |
---|---|---|
凯文·科斯特纳 | 艾略特·内斯Eliot Ness | |
史恩·康纳莱 | 吉米·马龙Jimmy Malone | 老警员Martin J. Lahart |
查尔斯·马丁·史密斯 | 奥斯卡·华理士Oscar Wallace | 法兰克·J·威森(英语:Frank J. Wilson) |
安迪·加西亚 | 乔治·史东 (乔瑟比班达)George Stone/Giuseppe Petri | Frank Basile |
劳勃·狄尼洛 | 艾尔·卡彭Al Capone | |
柏茜亚·奇力逊 | Catherine Ness | Evaline Ness(英语:Evaline Ness) |
比利·德拉高(英语:Billy Drago) | 法兰克·尼提(英语:Frank Nitti)Frank Nitti | |
理查德·布拉德福德(英语:Richard Bradford (actor)) | Chief Mike Dorsett | |
积·基浩(英语:Jack Kehoe) | Walter Payne | |
布拉德·苏利文(英语:Brad Sullivan) | George | |
克利夫顿·詹姆斯(英语:Clifton James) | 地方检察官乔治·E·Q·约翰逊(英语:George E. Q. Johnson)George E. Q. Johnson |
奥斯卡奖
类别 | 被提名者 |
---|---|
获奖: | |
最佳男配角奖 | 史恩·康纳莱 |
提名: | |
最佳服装设计 | Marilyn Vance(英语:Marilyn Vance) |
最佳配乐 | 安尼奥·摩利哥 |
最佳艺术指导 | Patrizia von Brandenstein(英语:Patrizia von Brandenstein)William A. Elliott(英语:William A. Elliott)Hal Gausman(英语:Hal Gausman) |
本片获得了不错的评价,美国收获7600万美圆的票房。获得四项奥斯卡奖提名,史恩·康纳莱得到最佳男配角奖。
获得奖项
- 第4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ore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 最佳服装 / 最佳艺术设计 - 第30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获奖:最佳海外电影 - 第33届意大利大卫奖
提名:Best Foreign Producer (Migliore Produttore Straniero) - 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提名: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原创音乐 - 第45届金球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提名:最佳电影音乐 - 第13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最佳外国影片 - 第52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第11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提名: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简评
一部美式半主旋律商业警匪爽片,在帕尔玛的手下却有了如此多大胆的影像实验。随着开场镜头的大俯角全景,到无数精巧的分隔构图和恣意的主观镜头,帕尔玛的作者性在那段解构重塑的“敖德萨枪战”迎来了爆发,蒙太奇和暴力美学纵横的影像,怎么能不高潮迭起!伴着酣畅的复仇和戏谑轻佻的小反转,沉重的现实故事迎来了云淡风轻但有万钧之力的结尾,一切都在莫里康内的配乐中融为浪漫的音符,飘荡在那个传奇四起年代下的芝加哥。铁面无私,本身就是一种浪漫。
,美国“扫黑除恶”宣传片,主旋律,男主就是美版达康书记吧,德尼罗是授意带凯文的?相比下当时的“小鲜肉”凯文的演技要比两个戏骨嫩好多。片子喊口号和猛灌鸡汤有些让人不适,但有导演的功力支撑还不错,马龙被暗杀的那场戏和“敖德萨阶梯”的戏仿都是强调度和强剪辑。但是剧本几个关键情节的安排和转折很特意,奈斯和强辅助马龙的相遇戏就有些理想主义,华莱士一个人送关键证人进电梯,包括突然出现的关键证人以及找寻说服会计的戏都很取巧,大法官突然失智当庭反水换陪审团,这些情节都很突兀。不过有魔力康大师的配乐真的给电影增色太多,有几场戏拍的很燃,故事是警匪混搭西部片的美式英雄梦,片尾取消禁酒令的台词挺有趣。
7分及格,标准好莱坞工业制式,流水线生产。芝加哥禁酒令废止前,对抗官商勾结走私的“警匪片”,当然,最后是符合美国政治正确的结尾,正义终究战胜了邪恶,所谓“邪不压正”。《铁面无私》印象深刻的桥段,是火车站枪战,婴儿车的引入,增添了不少戏剧性和紧张感,相对有趣。但全片平淡如水,缺少亮点,美式主旋律片的范本,值得国内导演学习。忍不住拉踩一下前不久王晶新片,《追虎擒龙》。半个多世纪过去,难以想象,王晶还在拍那么臭长的屎片。
在八十年代的时代背景下真是不错,剧情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帕尔马导演真是擅长拍人物复杂势力纠结的追击戏。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不太入戏的样子,当然除了整容加上身式表演的德尼罗,这演技未免太可怕了。年轻的科斯特纳意外的非常眉清目秀标致好看,原来他最开始居然是个偶像派。到底是啥让他在三四年之内演技有了质的飞跃而颜值有了惊人的倒退呢。
帕尔马向来喜欢在自己作品中融合多个类型元素,比如他的《凶线》就融合了政治黑幕、侦探破案、爱情故事等,本片也不例外,片中大胆加入的西部戏份使影片风格更丰富,但纵观全片,这种做法并没能得到延续,导致这场戏显得突兀、随性。《铁面无私》的开头几场戏非常惊艳,显然是经过精心构思和严密执行的好戏,德尼罗的表演尤为出色,可惜这似乎是影片唯一迷人的时刻,随着情节进展,影片的叙事显得越来越疲软,悬念戏普遍失去张力。此外,影片后半段的数场动作戏要么安插突兀,要么制作笨拙。(最典型的是敖德萨阶梯和屋顶追逐两场戏)结尾更是仓促又生硬,这都使这部电影无法成为帕尔马第一梯队的作品。
类型更偏向警匪片,善恶阵型分明,没有比较意外的反转。剧情只能说规整但略显老套。但是,说一句德•帕尔玛牛逼没问题吧。入室谋杀的主观视角,仿佛第一人称游戏,代入感一提升,紧张感就蹭蹭往上涨。还有车站婴儿车戏,男主、母亲、旅客、钟表的镜头切换,煎熬的内心和紧绷的神经都在静待一个爆发,紧接着一个升格镜头,杂而不乱的枪战戏,不需要配乐的渲染都已是极尽唯美和浪漫。当然,莫里康内的配乐还是边境马上疾驰段落让我印象最深。
传统英雄片的外壳下还是藏着德帕尔玛埋暗线的私心的,凯文科斯特纳一脸正气,出场那种温柔、可靠的形象便为角色打底,但紧接着又过渡到首战吃瘪的尴尬,达成英雄形象的反转,此后这样的反转遍布全片,相当值得玩味。德尼罗的角色无疑在有限空间内做到最大张力,长独白凸显出浓重的黑帮底色。中长镜的使用对气氛帮助很大,同时德帕尔玛一骑绝尘的场面调度在火车站发挥的淋漓尽致。莫里康内配乐委实细腻又磅礴,将几位主角的侠肝义胆渲染得极为浓重。边境缉凶的段落扩大了全片的空间范围,更使得铁面无私的气势更加淋漓尽致。联系作品序列来看,这种组团行动的类型片格式或许直接影响了《碟中谍》,这种机缘巧合无疑是互相成就的典型。
【A】看帕尔玛的电影时,你会注意什么?你会特别留意每一个裂焦镜头的出现,观察每一段分屏手法的运用,沉浸在每一段内部蒙太奇长镜头的设计之中,享受那些曼妙的调度手段。边境围捕和车站火并两段是绝对的精彩,前者在既定的视觉环境内完成了类型的转变(警匪片→西部片),也间接讲明了为何要找莫里康内来配乐的原因;后者则毫无疑问是全片调度上的顶峰,高速镜头将感官瞬间不断延伸,颠覆时空固有的含义,最终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敖德萨阶梯”。帕尔玛即是古典的捍卫者,也是新时代的追随者;他粘合类型,整合美学,在影像的真理下确立其作者性的存在。PS:终于明白《功夫》里耍棍师傅临死前说英文的桥段是在“恶搞”谁了....
#SIFF 节奏感很强,一部成熟的商业电影,从开场的爆炸戏迅速把观众的注意力调动,个人认为其对于情绪的烘托并没有当代电影这么出色,但身旁的桃子居然也看哭了(...)。马龙被杀的那场戏,镜头摇晃十分出色,可以说是最近两个月以来看过最佳的运镜,这五星里至少有一颗半是打给这段镜头的。作为黑帮电影的早期尝试,还是很有值得观赏之处,若是我看完三部[教父]再看,恐怕还能有更深的感触。主角最后下了狠手杀人报仇,代表他内心波动的展现以及人物真正的成长,在灰色地带出没最多的,恰恰是黑白两道的人。
这部片其实真的差啊,浪费那么好题材,浪费那么好演员(德泥螺丝毫看不出演技啊)……除了四人骑马那段帅气点,其他情节逻辑简单,人物扁平,那个节奏感,老007机枪扫射还能爬回来等帅凯文回来报信……追捕真符合90年代啊(婴儿车那段是吴宇森片看多了?)……还有那个紧张时刻配乐,我都想笑了……文戏不足,武戏来凑,也没有对禁酒令什么反思,普通爆米花片,我还是去喝一杯吧
只能说比较一般吧,很明显的好莱坞式的片子,啥要素齐活了。演员的表演有些地方有点过了,导致于很难带入进去吧,有些镜头也是比较简单,冲淡了剧情所营造的感觉和氛围。有两处调度挺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是杀老警察时候的主观长镜头,一个是加了慢动作的敖德萨阶梯,这两点确实感觉很出彩,但是整体故事还是欠点意思,人物感觉也比较扁平。不得不说,德尼罗真帅
79/行云流水的好莱坞转旋律电影,帕尔马是位典型的工匠型科班电影导演。对动作、悬念、情绪的把控十分精准。剧本也是标准的好莱坞式商业电影,悬念的出现和分晓,大悬念套小悬念,面对阻力下的多次选择,道具的使用,人物的弧光都是教科书级别的,但其中仍存在问题,线人、妻女的威胁被一笔带过,康纳利的人物被赋予了上帝视角消解了剧本逻辑上的细节。开篇的俯视镜头塑造人物;倾斜镜头表现紧张;红色预警危险;《历劫佳人》的调度;敖德萨阶梯的致敬;定向随动、延时揭示等制造了不安的情绪,音乐对影片的情绪进一步渲染。多用推镜头表现人物的情绪、情感选择的变化。影片的特写剪辑也很有意思,一是卡彭用棒球棒闷人,二是马龙死后接歌剧的镜头,既悲壮又卑微,而后推进的卡彭的特写则成了鳄鱼的眼泪,三是最后占据高位时的选择,充分展现人物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