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照进现实(2006)

Dreams May ComeUP:2021-07-12

梦想照进现实

评分:6.5 导演:徐静蕾 编剧:王朔
主演:徐静蕾 / 韩童生 / 贺鹏 / 孙少华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101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Dreams May Come
上映:2006-06-30(中国大陆)
IMDb:tt0843282

梦想照进现实简介

某部正在拍摄中的电视剧的女主角(徐静蕾)深夜短信该剧导演(韩童生),称有事想面谈,见面寒暄完毕,她即提出罢演,原因是实在恶心剧本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演不下去,导演好言相劝,说该形象本是为她量身打造、要以大局为重等等,无奈女主角铁心罢工,导演作罢。
  导演称当初接戏相当被动,女主角的辞演让他如释重负,得到女主角讥讽,导演暴跳如雷,两人开始争执,导演怪女主角歪曲事实,女主角嫌导演做人太假。最终,话题又回到剧本,围绕它,两人就做人的技巧、人生的困惑、现实对梦想的凌驾等方面展开辩论。

简评

原来的梦想也是相信有个幸福存在,有个人间天堂,一个公平的社会,人和人都互相信任,也值得信任,人和人都不互相消灭,……没说平等,说的也是平等以后的社会。原来大家更相信一点,觉得地上的每一点亮儿都是那个梦想照下来的,都仰着脖子去接光,脖子晒热了,就觉得温暖;晒黑了,就觉得健康;烫皮儿了,梦更近了;起泡了,已经在梦里了,痛并快乐着;泡破了,露肉了,肉熟了,肉糊了,肉疼了,鼻子哭了,这都没走!走多不牛掰呀!走,多不爷们儿呀!必须死扛---必须的! @2007-05-30 02:26:34

我怀念那个电影还是电影的时代,有人敢创新有人敢尝试,小资又装逼的自以为是小众艺术的时代。电影实验性很明显,全程俩人叨逼叨,甚至没有剧情,确实不好看,没有故事发展,对话处处透着抖机灵,但是对话也确实动脑筋写了。聊了一宿,女演员还是不打算继续演生孩子的戏,导演既没放弃也没坚持,电影在吵闹的拍门声里,在诺基亚短信的再见里,戛然而止。

这部电影可以算是王朔的贫比较极致的体现,绕来绕去,把语言作为交锋的武器,又像是沟通的桥梁,导演和罢演的女主角,从直接地态度出发,走向矛盾,又走向合轨,梦想照进现实,总是有一大堆有的没的,老徐罢演的根本在于她从剧本中发现了编剧的虚伪,一开始导演表面上的妥协和谦和,随着坚决的态度和被尖锐地指责,踏入了直接地交锋,东扯西谈,最终都离不开人,创作剧本的人,由此也变成了自我解剖和他人解剖,再慢慢回归最初的想法,原来的剧本,原来的剧本就是梦想,而如今的剧本则是现实,被改得面目全非,却又无可奈何,现在的剧本中的那不是最真实的自己,大家都需要妥协。彻夜长谈在苍穹中醒来,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

疫情是一面镜,电影何尝不是?围绕虚实真假讨论近两小时的《梦想照进现实》是两性间的一场游戏。不过,这部话剧听上去更像是老徐与王朔之间的“恋爱谈”抑或“事后烟”。 这与《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是一体两面,因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男主角不再是个隐忍的“哑巴”,而是一个根本堵不住嘴的话筒。内心戏十足的他,就像那位想要好好表现又不如如何表现才《看上去很美》的方枪枪小朋友。甭看朔爷嘴上牛掰,他到底是个爱情门外汉,还是特拧巴的受虐狂。依我看,他这“永久配对”的梦想怕是不能实现了。因为他既怀疑《我爱你》这三个字,又对令他《一声叹息》的传统婚姻嗤之以鼻。两束无法交相辉映的光在黑夜里如此慌乱和耀眼,可惜他们最终只能平静地打声招呼。爷还是爷,就连偷情都能偷得这么文艺。

电影上映的那年,中国电影还没有如此大规模的商业化。徐静蕾也还没有现在油腻,还在博客上被人称为老徐。这部电影其实没说明白什么事,它成全了徐静蕾女文青的形象,也给了文艺青年们一个日常的句子——梦想那是照进现实的,它不会射进现实。

一部电影就是俩人在逼逼叨逼逼叨,这也就是王朔写的剧本能办到了。我想徐静蕾之所以受捧那么多年,是因为她应该就是当初京圈那些大院子弟们喜欢的类型吧,我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真的get不到。看着徐静蕾和韩童生歪在那儿抽烟的模样,和历史上八旗子弟抽大烟的姿态其实是一模一样的,我想在精神上恐怕也是一样,衣食无忧,精神空虚,拽着文艺精英的范儿。

徐静蕾似乎始终是我们这个时代连接与沟通着文艺的知识分子的以及那个时代的一座“桥梁”,而且越来越显得难能可贵。《梦想照进现实》这样的电影似乎很难过时,可能总能通过反复咀嚼回味出源自电影本身的思想本身的或者语言本身的魅力和韵味。

电影是什么?是用流动的画面展现故事。是光影的艺术,而不是语言的艺术。人们通过电影中展示的人物在社会各个角落的生活、闯荡、挫折、进取、无奈和欢乐……,而不是光坐在那聊天,侃山,不管道理多么高深,那只能做为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