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遇(1960)

L'avventuraUP:2021-10-03

《情事》(L'Avventura,另译为《奇遇》或是《迷情》)是1960年义大利电影,被认为是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代表作,女主角由莫尼卡·维蒂(英语:Monica Vitti)主演。电影因精湛的场面调度而受到广泛地注意,着重于视觉上组合呈现与角色内心性格发展,再与非传统的叙事结构结合在一起,有系统地推翻电影语言,实行与建构出当代流行时期。该片于1959年义大利当地开拍,此时正值义大利财政困难危机时期,本片的成功使得莫尼卡·维蒂一举成为国际巨星。

奇遇

评分:8.3 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编剧: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 埃利奥·巴托尼 / 托尼诺·格拉
主演:加布里埃尔·费泽蒂 / 莫尼卡·维蒂 / 蕾雅·马萨利 / 多米尼克布兰查德 / 伦佐里奇 / 詹姆斯·亚当斯 / 多萝西德珀莉洛 / 莱里奥鲁塔兹 / 乔万尼·贝特鲁奇 / 埃斯梅拉达露丝珀丽
类型:剧情 / 悬疑
片长:143分钟地区:意大利 / 法国
语言:意大利语 / 英语 / 希腊语
影片别名:情事(台) / 迷情 / 冒险 / The Adventure
上映:1960-05-15(戛纳电影节)
IMDb:tt0053619

情节

一个女人消失了,她的朋友却跟其男友爱上。

克劳迪亚(Claudia,蒙妮卡·维蒂饰)陪女友安娜(Anna)跟其男友桑德洛(Sandro)见面;随后三人开车往海边的游艇驶去,在游艇上认识了三十上下古铜色皮肤的雷蒙多和他轻浮的女友朱丽亚,以及四十多岁精明、聪颖的柯拉多。游艇驶向一个岛屿,安娜让水手减慢速度,下水向小岛游去,其他人也纷纷下水。大家玩的兴高采烈时,突然,安娜尖叫水中有鲨鱼,一片混乱后,大家惊恐的回到艇上,在房中安娜告诉克劳迪亚刚才是开玩笑。游艇在小岛边停住,大家都来到岛上,安娜和桑德洛离开众人,一席谈话后,两人不欢而散,安娜气冲冲离开。

准备返航时,却发现安娜失踪了。大家找遍整个小岛,一无所获。在找寻安娜的过程中,克劳迪亚和桑德洛却情愫暗生,克劳迪亚努力的压抑自己的感情,但在寻找安娜时,克劳迪亚和桑德洛朝夕相处,在桑德洛热情追求下,克劳迪亚也由三天前迫切找到安娜的心情,很快转变为三天后希望安娜再也不回来,正当克劳迪亚沉侵在甜蜜的爱情中时,却发现桑德洛和别的女人在一起,克劳迪亚万念俱灰。

回响

安东尼奥尼起初参与1960年坎城影展首映时,当场遭到影评人的嘘声与睥睨,甚至被认为不懂得剪接技巧,不过随后二次审查,最终赢得评审团奖(Special Jury Prize),且获得国际票房上的成功,受到众多艺术电影学院的喜爱。该片所带来的争议维持了十几年,影响了摄影的视觉语言,改变现代电影的样貌,甚至被称为曾未有过的最佳影片,而负面的声音,认为看起来可有可无的情节与缓慢步调,结合存在主义式的主题,被戏谑取之为「安东尼式无聊」(Antoniennui)的称号。

本片为安东尼奥尼三部曲的首部曲,1961年的《夜》(La notte)与1962年的《蚀(英语:L'Eclisse)》(L'eclisse)并称「疏离(爱情)三部曲」。另外导演的第一部彩色电影《红色沙漠(英语:Il Deserto rosso)》(Red Desert),广泛地认为是第四部曲,亦取代《夜》为电影三部曲之一。

简评

第一部安东尼奥尼。画面构图堪称“逻辑清晰”,象征含义却总“捉摸不定”。“奇遇”一方面展开为表层叙事的情爱游戏,另一方面植根于深度症候的意义危机,后者甚至是惟有现代社会方才彰显的独特产物。也正因为“游戏”与“危机”并置起来的一体两面,使得“奇遇”既表明了“充分自由”,也象征着“不确定性”。安东尼奥尼的旨意或许就在于此:”爱情”作为意义领域的主要言说者,它的失落亦是意义本身的失落。最初的荒岛提供了一个既隔绝于社会场景,又恰恰指向现代社会的“荒原”时空。最赤裸的自然造就且隐匿了最实在的消失(徘徊于在场和死亡之间)。与此同时,女主角似乎填补了情爱关系的象征位置,却又不时笼罩在各种目光的观看规定之中,最终遭遇的是又一次施于自身的重复、又一个复调式的自反结局。摄影机偏好直拍后脑,好似现代人黑洞般的存在。

很久没看安东尼奥尼了,发现自己对安东尼奥尼的接受度高了很多。通过布景看《奇遇》,也是一种特别的享受,由布景牵引出的是构图、调度,电影开始就着力于将不同的人物各自安置于前后景,人物或是在找寻,或是在等待,总之没有沟通,人物对外界的状态是疏离的,这种疏离在空旷和庄严的背景中被衬得更显孤寂。另外,看到最后反而觉得电影更像一则寓言了,一个人的消失,也是爱的消失,所谓“奇遇”,或许就是某个人短暂地出现然后又消失。这就是现代社会的“爱”吗,如此迅速,充满了不确定性,伴随着极端的兴奋和恐惧,和空心的现代社会的人一样脆弱。

太多的影评说:安东尼奥尼电影的主题是疏离、孤独和乏味。如果不说这些评论是错误的话,那它们也是流于表面的。在我看来,安东尼奥尼的电影,首先是关于“看”的,我可以失去后的迷茫 “当人们问我拍摄这样的电影是想表达什么的时候,我倾向与用路易吉·皮蓝徳娄关于他一部戏的问题的回答:我怎么知道。我只是作者,或者我想回答:‘我只是个拍电影——《奇遇》 写在他人脸上的沉默,使刚刚躲在黑暗之中险些入睡的我开始感到内心无法平静。这种受环境的影响所波动的情绪,突然让我隐约找到了破解“沉闷”之谜的机关所在

《奇遇》上映之后,“安东尼奥尼式厌倦”(Antonioniennui)就成了一个笑话。它在戛纳的首映嘘声一片,却最终赢得了评委会大奖和全球票房的成功。它赤裸裸地展示了角色们在存在的虚无中漂浮的状态,这在当时为数不多的此类影片里也是最纯粹的。《奇遇》在美国的上映恰逢垮掉的一代对现实世界漠不关心的时候,现代爵士与悦耳的旋律保持着有反讽意味的距离,酷成为一种潮流时尚。这一风气在六十年代就分崩离析了,但在它盛行的那会儿,《奇遇》就是它的圣歌。——《伟大的电影》.Monica Vitti真是美,从脸到身材到穿搭到姿态,赏心悦目。而男主真是老相到主角间恋情像是忘年不伦。

重看,纵使不够安公本味,太多人物和场景的开合,但依旧是满分的作品。安公用一种更像法国电影的诗意风格来解析心理状态以及生活图画,不似意大利其他导演“对现实的玩弄”,反倒让我想起维斯康蒂的《沉沦》,除了物质之外的安公,关注的是一种让人恐惧的精神贫瘠,以及最最终的失落。莫妮卡的演技固然显得固化,但本身的美丽注意抵消这一点,更合电影契合的如胶似漆。再次重看。画面上,我们看见这么一批人被群里所离散,被生活所围剿,对现代的,自然的,人造的,终究是不可逃脱的物质所困,愁思与哲思交融而蔓延。最后却是用剧情落在了两个迷惘灵魂的微醺的继续。绝了。(不过终究和以费里尼为代表的意大利质感是不同的。)

10/10现代爱情三部曲之首,将空虚与麻木影像化的力作。本片最有名的是情节:安娜消失,便没有然后了,像烟一样离去,角色、镜头、观众都毫不在乎,导演用140min观察现代生活中人与人间的疏离。摄影极佳,多用远全景,将人物置于画面边缘,把其夹杂在环境中,仿佛关注的是冷峻的巉岩与空旷冷清的街道,“环境 ”亘古不变,而人只是过客;节奏虽缓,去情节化但也有合适的收放与巧妙的闲笔(草地欢愉、结尾时的背叛、男主打倒墨水瓶);善用环境音烘托氛围(永不止息的潮声),安东尼奥尼是用视听外化情绪的大师,虽然他的剪辑与镜头转换、调度并非顶级,但对整体感受的把握的确独一无二。结尾男主背叛的处理依旧是漠不关心的,并未做成爆发式的断崖,然后配乐升格,结束。维蒂穿高跟鞋哒哒地跑过一排客房和她各种稀奇古怪的小动作真是生动极了

核心当然生成在多处迷人的空间场域当中,从海岛到老城向荒野,摄影机释放飘散的情欲,随人物的仪调步态捕捉游移的暧昧。在为环境包裹下角色的关系构图之间为意外找寻的叙事牵引神秘,笼罩伦理与道德的压迫。对于这么一个玩弄两个女人感情的男主而言, 亲密依偎可能意味着封闭,而冷淡疏离之中又孕育着敞开,这同时也为影片内外景的摄制方法与演员走位提喻,与摄影机缠绵亦或隔绝,每一个决定都会定性画面整体情绪氛围的营造。因为这么一个情感变化瞬息万变的奇遇,正是现代文明精神上空乏的脆弱,非常传统也非常“艺术大片”的做法,感情戏太过写实,对于空间的展现也差着《蚀》一笔虚无。

安东尼奥尼自此开始探讨现代人在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下,情感和精神上发生危机和隔阂的主题。影片上映时受到很多责难,因为没有按常理交代失踪者的下落,却在桑德罗和克劳迪娅身上大做文章,但这也是此片的最大特色。安氏并不是在讲述一个侦破悬念的故事,其主要是呈现了中产阶级在情欲和道德上的迷惘选择和不安定性。此片的人物心理刻画非常出色,镜头运用也多处表现中产阶级的众生相和空镜头的适当配合,都显示出安氏的功力。片中的孤岛完全象征着角色的孤独和情感上的冷漠,堪称电影史上的经典桥段

从这个故事中跳脱出来之后又回头想了想为什么叫做《奇遇》,原来一直试图弄清的安娜的行踪这一悬案本身其实无关紧要,而这一悬案的重要之处在于给一对男女创造了“奇遇”的机会,而后两人的感情纠葛也表现得非常出彩。觉得斯科塞斯所言的“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所塑造的人物,与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小说(我后来发现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甚为喜爱)里的人物如此地相似,都如此地让我们感到陌生。不过到了最后,这似乎又无足轻重了。”十分在理,我们似乎能够理解他们的心境,但他们对我们而言又是如此陌生,可是这些理解不理解、陌生不陌生的到了最后那一刻真有那么重要吗?不过除了故事本身没怎么关注其他诸如电影技法之类的东西。

安东尼奥尼倾斜了表达空间,将画面置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但并没有给画面赋予明确指向的文本,从而区别于此前的电影,也带来了全新的,但是非常“异质且空洞”的观影体验。但这种“异质且空洞”又与电影的精神内核相契合,因此很难说这种近乎无聊的“空洞”是不是安东尼奥尼故意想要传达的——他是否故意抹去了此前电影所依赖的固有趣味,而通过将电影制作得“无趣”来传达电影里人物的空洞和无趣。如果是的话,那他无疑很成功。安东尼奥尼的镜头焦点了一片精神沙漠,这片沙漠上仅存的最后一株植物就是人们身体所承载的本能欲望,空虚之人将它连根拔起,当作求生的最后一根蹈草,但拔起之后沙漠也就完全荒芜。安东尼奥尼对准了这片沙漠,但人物只是他镜头里的元素,而非镜头追踪的焦点,他用视觉语言替代文本语言,对于这样一部电影,不要去理解,去感受。

实在太美,安东尼奥尼果真是电影美学奠基人之一。是最会拍建筑的导演,就连礁石和船舱都拍出了建筑的美感。安东尼奥尼的镜头下,人物永远不是主角,建筑才是。通过演员的精准走位调度不停变换场景和构图,人物对话几乎没有正反打,只有镜头缓慢的移动。镜头不长不短,景深镜头美极了,大多数导演会在关键时刻给特写大镜头,安东尼奥尼偏不,就是要在一个大景深里让观众看不清楚人物的表情,很有趣。其实这片子讲的故事特别简单,也算略俗套的出轨故事,导演把爱情那点事看得明明白白,整个故事发展过程:不爱就不爱,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好,暧昧最刺激,认真就输了,当然原谅他。不过女二从失踪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又使这部电影的确多了些“奇遇”感。只是男主太丑太老,一点都没有代入感。

在安东尼奥尼逝世14周年之日,资料馆特意安排了这部“爱情三部曲”首部,很有仪式感了!但是,仍然看得我云山雾罩的。安东尼奥尼还是文艺青年入门时看他的那个一贯风格,“展现复杂而神秘的氛围,将沉思和意象置于故事和人物之上,用浮动又没有出路的思绪、只有谜面没有谜底的谜语”,但这部还算是有剧情。桑德罗变心比变脸快,与其说什么渣男,可能是有性瘾吧?安娜到底怎么了?演成AC剧才有趣嘛!克劳迪娅有时候看着挺难看的,眼睛太分开了。with必然小睡了的肉。修复版。内嵌细中字。资料馆1号厅 售罄 开场前特意有人出来说话(吓我一跳以为映前导览呢)嘱咐大家疫情严峻一定都要全程戴好口罩 真的憋呀一直扇扇子

获得奖项

  • 第27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27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1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1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Film from any Source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Foreign Actress
  • 第13届戛纳电影节
    第13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评审团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