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海(2017)

Bitter FlowersUP:2021-10-30

《下海》(英语:Bitter Flowers)是奥利维耶·梅斯(英语:Olivier Meys)执导、王小帅监制的剧情片,由齐溪、王茜、曾美慧孜、耿乐、曲高位主演。讲述中国东北下岗女人到巴黎谋生并走上性交易行业的故事。该片于2017年10月16日在釜山电影节首映。

下海

评分:7 导演:奥利维耶·梅斯 编剧:阿美 / 马滕·洛克斯 / 奥利维耶·梅斯
主演:耿乐 / 齐溪 / 王茜 / 曾美慧孜 / 山姆·米尔胡塞尼 / 曲高位 / 樊力哲
类型:剧情
片长:95分钟地区:比利时 / 法国 / 瑞士 / 中国大陆
语言:法语 / 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Bitter Flowers
上映:2017-10-16(釜山电影节)
IMDb:tt7411742

获奖记录

奖项 / 电影节奖项类别被提名人结果
釜山国际电影节(英语:22nd B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观众奖提名
芝加哥国际电影节金雨果奖提名
玛格丽特奖(英语:9th Magritte Awards)最佳影片(英语:Magritte Award for Best Film)提名
最佳导演(英语:Magritte Award for Best Director)奥利维耶·梅斯(英语:Olivier Meys)提名
最佳剧本(英语:Magritte Award for Best Screenplay)奥利维耶·梅斯(英语:Olivier Meys)、Maarten Loix提名
最佳处女作(英语:Magritte Award for Best First Feature Film)获奖

简评

没看出年代感,也没看出地域景观,拍成这样,白去了一趟了巴黎的感觉,这么拍全程在北京郊区就拍了,根本没有兴师动众的必要。就是宋庄派独立电影美学遇上了法国现实主义拍法,可能是想做达内兄弟,但导演对于达内电影的理解连入门都没摸到,骨子里还是国内独立电影的那套,剧作和人物都做的非常糟糕,情节基本上就是走马观花的程度,主要是外国导演拿到一个这样的题材,主题上根本没有诉求,不知道自己想讲什么,没有自己的表达,镜头语言还极其匮乏单调。这两年看了不少思维惯性的独立电影,好像中国女人到了国外就只能站街,或者被强暴,这种直男癌式的女性视角真该好好改改了,可怕的是,比利时男人来了中国拍中国女人,也是这种可怕的视角,感觉独立电影里的中国女性真可悲。

初学编剧时,老师拿到剧本首先问创作者:故事的主题是什么? 久之发现文艺创作并不必须将主题表达置于首位,人物的塑造和情节进展更令人期待。我欣赏女主的果敢坚定、雷厉风行,也同情她在剧中的遭遇,甚至不反对她的选择。就作品本身而言,是部我心中值得推荐的4星电影。因为至少我的观影过程是全心投入且持续被创作者引着走的。拥有一个舒适的观影体验,是至关重要的。无论对观众还是创作者,这都是作品诞生的首要条件

说实话,东北人对于美术不是很满意。90年代(如果2005年之后还有点可信度)家里没有我小时候用的那种样式的学习桌、电视节目也不会出现“富二代”这样的词汇、齐溪&耿乐说的不标准东北话听着难受(但齐溪演技还是挺好的。)女性困境展现的一览无余,上两代东北人的传统观念很重,既要赚钱帮衬家里还得恪守妇道……这估计也是这一代女孩很自我的原因,毕竟有压制就有反抗。某种角度来说,电影有根据真实社会背景改编的纪实成分,即使二次创作也不能改变人物群像的悲哀性,但这不能代表中国独立电影里女性的形象就是悲哀的……

其实我也不是很确定这部电影是否看过,不过今天看了一个15分钟的电影解说觉得很熟悉,也许以前看的也是电影解说~~之后我去下载来看,发现自己确实没有看过,以前应该也是看的解说,剧情不复杂,或许那个年代,东北女人在法国确实很难生存,女主齐溪之前只看过她演的电视剧《约会专家》和短剧《听见她说》,没想到这部电影里她有露点~结局是开放式的,不知道她能否和她老公复合~剧情还是挺让人感慨的,生活不易啊~不过一切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吧,生活虽然不易,但是可以有其他的选择~活着很重要,这部电影拍得挺真实的,生活就是如此,国内类似的电影不多~

为导演的创作精神,演员的创作精神,和与部分观众审美的薄弱的矛盾,给个五分吧!好片好演员需要支持!至于因为“不认同妓女这种犯法职业”而给电影差评的,永远也不懂创作,这种人我才认为不应该看伦理片,智商只适合看情景喜剧。此部电影首先讲的是人,是人的挣扎,其次才是妓女这种身份,无所谓为妓女洗白与否。不要用道德来评判电影好坏,难道探讨毒品的电影就是违法的吗?当然不是。只有不把妓女当人且善于分析阴谋论的卫道士才会认为此片是在为妓女洗白,厌恶至极。

看得难受又难过。其实觉得它拍得不太好,刻板的僵硬的地方很多,或许是可能有更多人去尝试和探索怎样讲述这样的故事的,是应该记录的痕迹,但是我们失语了,最后变成一个外来者异质的眼光来讲述。甚至可以想象,如果讲述这样的故事,底下是怎样的争论甚至痛斥,或者觉得根本不值得记录,讲述是羞耻的。被推着走的人总是在被审判的,被淹没的。还有一点温暖的地方,可能是异国他乡,“站街女”们一起包着饺子的片刻,和齐溪与曾美慧孜那两个角色的拥抱。

超出预期的片子。本来外国导演拍中国人,最怕卡司瞎选。可能因为有王小帅监制吧,卡司总体很合适,齐溪、曾美慧孜的东北口音虽有些刻意但不出戏,站街女们的选角非常惊艳,尤其是王茜(好想成为这种籍籍无名但在某部电影里被观众说“这谁啊怎么演技这么好”的演员),基本上都很自然、生活化。导演很克制地downplay了这个角色的猎奇性——一个很好的处理是前一个镜头女主还在观望别人站街,下个镜头就利落地切到女主下海,没有太多废话。所谓“性暴力”也是点到为止。把影片的重心(时间上也是影片到一半的地方)放在亲戚要来访、事情要败露,是很增加stake又富有人文关怀的巧妙处理。齐溪(当年看了《浮城谜事》对她印象好深,就是老以为她叫桑琪)在Skype视频时复杂的面部表情,很见功力。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影片用独特的视角展现底层小人物为了在生活中前行的挣扎与无奈。从道德的层面,我们似乎无法去肯定女主的选择,从世俗的层面,却让观众体会到女主内心的挣扎,包括几个镜头(与家人视频会抹掉红唇、接客时的面无表情及眼神中的绝望等)可以看到,女主虽然做出了抉择选择了一条被人唾弃的方式来获得面包,但内心的纯净和到法国挣钱改善家人始终未变。结尾很妙,平淡而真实的镜头,没有刻意的渲染,让观众看到了女主对婚姻的争取获得了原谅。婚姻和生活真的是需要彼此的理解和宽容才能走得长久。

这即是时代的悲哀,也是个人的悲哀,但更多是个人的悲哀,时代就是那个时代,那个年代所有人都要经历的痛,但一无所知的谈高好远就是个人问题了。至于片中的混的不好不坏的温州人为何如此不善又充满恶意与歧视,因为他们靠贪婪与恶意才勉强提升了阶层,他们不想也不敢跌落回去。至于底层人的善意则是同病相怜与抱团取暖,这是他们仅存的希望。女主与女配们的境遇完全不同,她的背井离乡不是必须的,大环境的逼迫只是小的方面,毕竟不论何时一颗不安分的心都可能造成悲剧,而女配们才算是真的逼上梁山。导演没有把美景与苦难形成对比,没有抓住时代的脉络,导演拍摄的是全世界非自愿的站街女的悲剧却被故意按上中国、90年代、下岗、东北等标签,这就是某一代故意只拍摄丑陋、落后的片面的中国以迎合外国人的国内导演造的孽了。

导演没有共情任何视角,他完全站在事件外的观察者,换句话说偏伪纪录片感。影片里的人物所经历的一切,导演没有投入过多的情感渲染,他就让影片节奏如真实生活一样推进。客观冷静的镜头语言下,没有束缚,观者们可以自由代入自己投身于影片里任何一个人物的内心。三个知名演员表演都为满分,无可厚非,可最让我惊艳的则是在法国部分那位带领齐溪演的角色并照顾她的东北姐姐,我的直觉告诉我在法国部分与齐溪搭戏的东北女人们都是素人,也许她们就是本色出演,果真如此的话,剧组对专业演员与素人合作调教的真是细腻动人。而影片最重的重量感恰恰来自这几位操着纯正东北方言素人本色出演的女士们精彩的表演。

在巴黎实习就听过中国同事讲起来belleville美丽城站街女的故事,涂脂抹粉的站街女如何打扮着在大街上游荡寻找接客的机会,我却几乎没遇见过她们。我不是很喜欢这电影,没有细腻去剖析这些下海的女人,只是让你以外人去观看这样一群人的生活,一场猎奇。齐溪这个角色的心理转变和情绪也表达的很表面。电影没有让我更深切地看到这群人,并不比同事的叙述更生动,我真的讨厌这种注视。唯一让我感触的点就是七楼的顶层推开窗户,就能看到远处的铁塔,都是在讨生活,又有什么看不起别人的底气呢?在残酷的生活面前,尊严和廉耻心都是无益的,人需要活下去,总是在以各种形式出卖自己罢了。软饭男,抱紧自尊心却需要靠女人渡自己才能活下来的男人,才是真的嘴脸丑陋。女主角笑着说值了,可我觉得不值,实在是不值。

①很惊讶法国导演是如何调教剧本以及如何和演员沟通的,故事、台词和表演都十分真实和地道;②齐溪很棒,事实上几乎每一个演员都演技在线;③以所谓三观来作为判别电影是否优秀的标准是十分老土的观念,不止电影,每一种艺术门类,天生都无须肩负传递正能量的义务;④本片看似由琐碎细节串联而成,其实每一场戏都不是可有可无,层层推进故事进展,适合拉片细细研究;⑤叙事冷静但不冷血,情感有宣泄但讲分寸懂收敛;⑥故事戛然而止,但言犹未尽;⑦对于最后一句“蒜呢”相当于“算了”的解读纯属想多了;⑦不足之处:窃以为齐溪在和客人做爱时面无表情有点过了,都不是圣人,既然选择了这一行,职业习惯和生理的自然反应,也许会让人物表现更为真实而震撼。四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