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陪审团(2003)

Runaway JuryUP:2021-04-13

失控陪审团

评分:8 导演:加里·弗莱德 编剧:布赖恩·科佩尔曼 / 大卫·莱维恩
主演:约翰·库萨克 / 吉恩·哈克曼 / 达斯汀·霍夫曼 / 蕾切尔·薇兹
类型:剧情
片长:127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法语 / 意大利语
影片别名:幕后陪审团 / 审判在线 / 失控的陪审团
上映:2003-10-17
IMDb:tt0313542

失控陪审团简介

一名证券经纪人在儿子生日那天因枪击事件死在公司。两年后,死者遗孀控告枪支制造商维克斯堡,索取巨额赔偿,拥有三十多年从业经验的代理律师洛尔(达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饰)宁肯凭借个人经验选择陪审团成员,但还是接受与陪审团筛选顾问劳伦斯合作,因为此类控告枪支公司的案例胜少败多。另一方面,枪支公司聘请著名陪审团筛选顾问蓝金(Gene Hackman 饰),全面调查陪审团成员背景,以期掌控陪审团。
  青年尼克(John Cusack 饰)入选陪审团,但他的目的一开始看来就不单纯,尼克运用多种手段,在陪审团内部和蓝金的力量展开争夺,尼克的搭档玛丽(Rachel Weisz 饰)同时向洛尔与蓝金发出信号,承诺他们出钱就可以控制陪审团。蓝金在和尼克的争夺中焦头烂额之际,他的部下发现了尼克真正的意图……

简评

这部电影的法庭戏并非重中之重,更多的是弦外之音,以及很容易猜测到的真实目的与结局。依旧是很美式的处理方法,和《十二怒汉》完全不在一个等量级上,不过电影拍得十分好看,也有一个能打的好卡司。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的确是一个能大做文章的题材,也值得人思考,利与弊之间反映出的是什么问题亦值得审视。

我一直以为我看过,后来才知道我只看了开头,有些情节也记岔了,那是另一部类似题材的电影《斯隆女士》,不过好在今天终于看完了,否则我真怀疑自己是不是老年痴呆了,电影非常精彩,时间过得好快,不光故事好,这部电影的社会价值可以参考《十二怒汉》,人都有弱点,有秘密,但这不该成为被利用的工具,也给每个公民提了一个醒,有些东西比钱更重要(我在闲鱼的陪审团经常给别人投票),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唉!!!

全片节奏都很紧凑,直到最后10分钟都很扣人心弦,算是部爽片。但是凭一己之力操控陪审团比较儿戏,斗智部分严重拉胯。前面铺垫了那么多陪审团员受威胁,最后还是靠煽情获胜,反派傻乎乎汇钱不留个后手,一个庞大的队伍前面似乎能飞天走地,后面刺杀女主失败就彻底熄火……男主在陪审团的作用也没有展现出来

。20年6月10日,某类片子的典型:高概念、低共情。好的法庭剧是能获得观众情感上的强烈认同的,而不只是理智上认同主角的道德选择。以霍夫曼、哈克曼、薇姿、库萨克这样的阵容,仍然无法让人投入情感。相比之下,哈克曼、薇姿的表现胜过霍夫曼、库萨克,一个简单的指标就是人物的情感深度。这当然不是因为霍夫曼的表演功力不如哈克曼(库萨克和薇姿不好说),而是剧本没有给霍夫曼的人物太多情感上的深度。陪审团的人更谈不上情感深度,这点跟《十二公民》比就很明显。所以片子是悬疑为表、复仇为里,法理精神内核不作深入探讨,仅靠洗手间一场戏略作描画。敲诈霍夫曼更是误导观众的花招,然而拙劣。前100分钟因此全无惊喜,编导寄希望于最后20分钟的反转,而这实在也算不上意外。技术上说,开头只出现两桩案件信息即可,库萨克不必登场

起初以为应是一部关于拥枪合理性的讨论,接下来觉得庭审过程的司法程序应是主题,就是没想到是关于陪审团制度的探讨。本片至少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陪审团是可以被有效甚至合法地操纵。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制度是否能带来公平和正义?尤其是判例法的司法制度下,是否会放大这个不确定性?虽然本片的结果是导向情节生态设定下的“正义”,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但只要看看太平洋彼岸,这个答案其实是一目了然的。有法可依总比言出法随要好,因为干预司法公正,至少也要得付出不菲的筹码和算计,而这恰恰是现实世界里概率很小的可能,也许这就是英美法系思考下的妥协所在。影片情节很普通,一对小镇情侣对枪支制造商的复仇,混入陪审团引导判决方向的故事。但本片的特别之处在于从陪审团制度角度着眼,的确新颖,演技和台词俱佳,120分钟并不显得拖沓。

前几天在办公室问一个法学专业的同事一个问题:欧美法系有陪审团,而中国没有。但是,中国法制的原则是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这是不是一个矛盾?他没有给我一个合理的答案,而《失控陪审团》仿佛让我懂得了部分原因。以前从来没有想过陪审团也会被操控,他的存在只是被打包为一个由具备正义属性的公民团体,而忽略了它也是由普通人组成的事实。世间哪得双全法?不可能的,他人即地狱,依靠人的审判,永远都不可能绝对公正。

陪审团制度,也太不合理了。让一群不懂法律的人来做法律判决,本身就是荒唐至极。陪审团制度下,判决的走向太容易被动摇了,辩护律师的煽动、证据的缺失或增加、甚至陪审团内部的搅乱者,都是四两拨千斤的影响因素,法律的可预测性何在,法律的权威何在?如果陪审团一念之差就决定人的生死,那最适合搞法律的就是楼下嗑瓜子聊八卦的大爷大妈,他们最擅长判断,这人做这事,是该打还是该夸。

说个段子,几天前看完《致命ID》时,把库萨克认成另一个演员,不由感叹美国电影男主都好像。今天看这部片子,又开始感叹都好像,最后发觉还是库萨克。。。就电影内容来讲还算精彩,有点“贪官奸,清官更奸”的意思,用魔法打败魔法。不由感叹不愧是自由主义桥头堡,美利坚的金融片和法律片没让我失望过,各种内幕都敢拍,近距离观察制度是怎么被玩坏的。而这部片子把陪审员制度的底裤给扒了。之前读行为学的书籍就读到,刑辩的本质是要抓牢陪审团里的领头羊,庭审几乎是跟领头羊一对一的在互动,他能带动整个陪审团的倾向。而陪审团又是由双方律师所挑选,资源充沛的一方完全可以掌控整个陪审团,这在电影里有所展示。电影拍于03年,时至21年,美国的日常仍是突突突,没有任何改变。电影更多的起到了一种奶头乐的作用,让屁民有一种赢了的错觉。

这种蚍蜉小民凭一点小伎俩撼动资本大树、正义终得伸张的故事我咋儿那么不信呢,太理想化也有点扯,当然作为悬疑片还是好看的,不过也没有特别精彩。通过操控陪审团来左右判决结果,在现实中肯定也是有的,这是陪审团制度的弊端之一,但只要是由人来操作和执行的制度,哪个没有弊端呢?同时它也有着优越的一面,这种问题本来就是很难简单判定优劣取舍的。四位主演个个出彩,达斯汀·霍夫曼和吉恩·哈克曼在厕所里那段辩论是本片最华彩乐章。

剧情基本还是好莱坞惯用的套路,设置悬念,然后铺垫,最后反转,正义得到伸张,坏人没有好下场,基本都可以猜到最后结局。很工整的娱乐电影,没看过比较觉得过瘾,但多了就觉得乏味,但最可贵的其视角,把陪审团当做故事的重点,而陪审团是英美海洋法系的核心,如果可以操纵陪审团那么其法律体系将瓦解,所以结局是美好的,但像反派那样的操纵并不是不可能发生,所以这才是让人恐怖的地方,可惜电影没有深挖。所以这电影也就三星半吧!

一部惊悚与伦理并重,通过剪辑和叙事来营造张力与惊悚感的好莱坞商业片,看起来比较紧张刺激,但其实整体依旧是脱离现实的法庭戏,法庭之外的剧情比较多,导演更多是通过这部分剧情来反应法庭之外的大公司是如何通过陪审团制度来影响判决的,其他部分的刻画就可以说是为了商业元素而有失偏颇了,不过几位主演的演技都非常不错,值得一看。

前半段介绍陪审团制度继而引出背后灰色产业陪审团顾问,引人入胜,到约翰库萨克饰演人物进入陪审团,感觉会是一个充满反转、斗智斗勇的故事。不过虎头蛇尾,达斯汀•霍夫曼和那个原告陪审团顾问就是打酱油角色,反派也开始降智,庭审戏和陪审团合议也透着儿戏,最后干脆成立场宣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