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游戏(1999)
《感官游戏》(英语:eXistenZ),又译《X接触:来自异世界》是加拿大导演大卫·柯能堡(David Cronenberg)于1999年编剧、导演和主演的一部科幻惊悚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虚拟世界冒险的故事。大卫·柯能堡凭借该作品获得第49届柏林影展特别艺术成就银熊奖。
评分:7.1
导演:大卫·柯南伯格
编剧:大卫·柯南伯格
主演:詹妮弗·杰森·李 / 裘德·洛 / 伊安·霍姆 / 威廉·达福 / 唐·麦凯勒 / 考乐姆·吉斯·雷尼 / 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 / 萨拉·波莉 / Robert A. Silverman / Oscar Hsu / 克里斯·勒姆彻 / 维克·萨海 / Kirsten Johnson / 斯蒂芬妮·贝尔丁
类型:科幻 / 惊悚 / 冒险
片长:97分钟 / 115分钟(原始工作版)地区:加拿大 / 英国 / 法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X接触 / X接触来自异世界
上映:1999-04-23(加拿大/美国)
IMDb:tt0120907
感官游戏简介
幻想与现实界限模糊的未来世界,科技已经发展到远远超越时代的地步。电玩界女王爱丽拉·盖勒(詹妮弗·杰森·李 Jennifer Jason Leigh饰)不仅美丽性感,更是一位设计尖端游戏的设计师。她所设计的虚拟实境系统“X接触”可以直接干扰玩家的神经系统。在试玩大会上,各方玩家齐聚一堂,体验爱丽拉的最新杰作。然而一群狂热者企图刺杀爱丽拉,危急时刻,爱丽拉被守卫泰德·皮库(裘德·洛 Jude Law饰)救走。为了躲避追杀,两人双双进入“X接触”的异次元世界,然而一切正在变得越来越虚幻。
这部隐含大量社会议题的科幻惊悚影片《感官游戏》,由国际影坛最富争议性、最成功的导演之一大卫·柯南伯格执导。本片入围1999年第4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导演大卫·柯南伯格荣获该年度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杰出艺术成就,并荣获2000年第26届美国电影电视土星奖-最佳科幻电影提名等多项大奖。
第4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大卫·柯南伯格 第4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评审团奖大卫·柯南伯格 第4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杰出艺术成就奖大卫·柯南伯格
获得奖项
- 第4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银熊奖-杰出艺术贡献奖 / 银熊奖-评审团奖 - 第26届土星奖
提名:最佳科幻电影
简评
无论是本片里形似器官外露的游戏连接设备、怪异的发射人类牙齿的鱼骨拼接手枪,还是让人作呕的黏糊无毛的两栖动物,电影《感官游戏》里的诸多猎奇镜头既给观众一种生理不适的恶心感,也如同《黑暗扫描仪》一样给人以仿佛磕了精神类药品一般的迷幻和糟糕,导演自以为是的以类似“梦中梦”的手法展现多层游戏嵌套所带来的虚实恍惚,然而通篇看完却像个高烧时候乱七八糟毫无逻辑的怪梦。电影里有一盘让人作呕的中餐,这种黏糊的下水道污物一样的东西虽然从来没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但又真实的反应了那个时代高傲的白人眼里的东方餐饮,电影一如那盘存在于他们想象里的中华料理:猎奇、混乱、扭曲,却又那么自以为是。
1999年的,很有想象力,但更像是之后各色影片的垫脚石。主要缺陷我觉得是节奏的问题,前四十分钟太慢了,昏昏欲睡,场景变化衔接的一般,而且真的有够恶趣味的,导演的个人特色太明显,注定了影片不是很能被大众接受。《盗梦空间》为什么能那么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导演对观众的把握,胃口时刻被吊足,而不是把大招放在最后,视觉体验也非常重要。果然如果作为商业片的话,呈现形式还是要比一个全新的好点子更重要。裘德洛年前时候太帅了救命啊,一个半小时我眼睛都要黏他脸上了。不过不知道是不是想体现在游戏中,所有主角的演技看起来都像刚刚磕完药。
僵硬的执行能力从内部揭露/暗示了游戏世界的浮夸性质,演员的愚蠢表演、单调幼稚的情节进展从表层进行明显的补充,为“现实”与虚拟赋予同等体验,因此二者界限被逐渐消饵、模糊,如同一具庞大、混沌、迟缓的神经系统,在一具毫无活力的尸体里苟延残喘。直到结尾,真相的揭示对这具将死之躯进行了最后一击,道醒科技异化与入侵带来的混乱与恐怖。种种关乎身体的设定与镜头展示也在不断暗示着这种入侵的层叠与反复,而恶心至极的动物画面显现出现实被扭曲的肮脏荒谬。最后一句问话亦在呼应“病毒”的设定:这游戏/科技或许还在繁殖无数个这样虚拟与现实的困境。
生化朋克与赛博空间结合的神作;带点性暗示的cult film,讨论的又是自由意志、虚拟现实与反乌托邦等主题;大爱柯南伯格的艺术风格;畸形的双头爬虫、胎盘状的游戏主机、动物骨架组成的手枪和人体牙齿作为子弹、各种恶心蠕动的内脏器官;在不断进出游戏的过程中逐渐模糊的现实边界;本片主要明显的缺点是拍摄简陋、故事缓慢、音效粗疏,不太符合主流商业片观众的观影癖好。
【D】【50/100】怎么说呢,柯南伯格是我又爱又恨的导演,在看过他大部分作品后,我不能把他纳入我喜欢的导演中,但我又忍不住想要去看他的作品,因为我还真就爱看那些B级的、cult的、粗糙手工塑胶感的、表面泛着油腻光泽的、恶心的、血腥的经常出现在他的电影中的那些电影道具,像这部电影中的那个游戏装置、背部的游戏插孔(满满性暗示——插入,拔出,涂润滑膏)、鳄鱼养殖场的小鳄鱼尸身、中国饭店的菜,等等,又比如说刚看的《裸体午餐》里的变异昆虫化打字机(这个视觉奇观就很不错,很有想象力)。可惜的是,尽管我很欣赏那些很生猛的cult道具(什么事情做到一定的极致都是一门艺术),但是,柯南伯格电影的影像风格我是怎么也喜欢不上,摄影上完全谈不上精致,甚至可以说是粗糙,正如那些道具般粗糙,但这可不是好事。
大概是在游戏与现实相融这个维度上走得最远的电影,虽然这个远仅限于影像与情节而非主题有多么深刻,但无碍于本片成为一部高质量的爽片。对身体的执迷,畸形甚至有些恶心的特定物品/生物,疏离而紧张的人物关系,以及永恒的人的异化的主题,柯南伯格大概极想成为电影界的卡夫卡,并多少有些实在的成就。本片处于导演前期执迷于具象畸形怪物与后期转移重心到变态人际关系间的过渡期,大概也是最能兼具风格性、观赏性与完成度的时期,赏心悦目,耐人寻味,如此也便足矣
前30分钟:“这逻辑太差了,演技太差了,这女主为啥一直烧来烧去的”。结尾“卧槽,盗梦空间抄袭呗?”看导演作品“哦《未来罪行》,哦《变蝇人》哦,原来如此”。99年,这片子的表现手法和叙事虽然不知道是不是最早的,但比《盗梦空间》早了十一年,虽然那个年代的特效水平有限,但这种实景加特质道具反而让人觉得更加真实,甚至产生生理不适,而今天的特效反而只剩下了视听震撼。不知道为啥柯南伯格这么喜欢解剖,法医出身吗?另外那把骨头枪好像很有名,忘了在哪看过这场戏。补充一下,这部片子最精明的点就在于,导演知道你会发现他用了障眼法,但没想到他是从第一场戏就开始混淆你的认知了。
总是把《感官游戏》和《趣味游戏》搞混淆。。。《感官游戏》(eXistenZ)要说主题放在现在真的是烂大街了——人对于科技发展到虚实莫辨时的焦虑。此类主题可以拍的比较商业化一些,暗线潜藏一些供极客们事后豆瓣贴吧的解析帖,明线则多用一些酷炫镜头吸引观众买票,比如沃卓斯基的《黑客帝国》。不过老爷子大卫•柯南伯格这位以科幻惊悚片起家的怪才走的线路更加平实,黑科技装备都是脑洞大开而又恶心吧唧的廉价货,没打算刻意拔高架设虚拟未来,仍是其擅长主题的变种而已,注重连贯性和伏笔的铺设,为结局的转折夯下了坚实的剧本基础。这种平实派科幻片在90年代还是有一席之地的,比如加布里埃尔•萨瓦特瑞斯的《网络迷宫》(Nirvana)、约瑟夫•鲁斯纳克的《十三度凶间》(The Thirteenth Floor)。
二刷。促成一次相对意义上的"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入侵,肉体畸形外化为"恶趣游戏机",虚化/压制人物自身意识,反噬真实母体。21世纪限制级游戏崛起,引发相当一部分暴力犯罪现象,如同那喷射孢子的异种,插入(沉浸其中)感觉良好,拔出(脱离)自损精力。片尾一声质疑完成文本的终极目的,影片中的角色是如何体验这款"游戏"且被其重塑?银幕前的观众又带着何种心情介入影像并受其影响?正如柯的理念是"不会将观众排除在作品之外",在麻痹与清醒的飘忽不定间,《感官游戏》足够令人战栗发怵。
@M+戏院。其实主题已经有比较多的探讨了,不过就是科技发展,游戏的体验越来越真实,人类如何区分现实世界和游戏世界。但是导演独有的审美趣味让电影中游戏的设定变得非常独特。要想进入游戏,要先给自己身体打个洞,并且随便找一个加油站就能提供打洞服务,像打耳洞一样简单。还有游戏的载体竟然是一种培育的生物。因此给观众更带来多一层身体上的痛感和对变异生物的恐惧。与主线故事相比,这些游戏设定和培养游戏载体的内容更加新颖。
发现自己进入了游戏中的游戏,可当下真的是现实吗?被当代影视作品反复使用的剧情设定,在柯南伯格对于气氛渲染、细节呼应、道具设计等影片成分的创意之下显得格外有趣,尽管游戏人物是木讷呆板的,但玩家却能通过玩游戏制造出自己的思想,并毁灭游戏创作者,讽刺了双方被游戏本身所占领意识,并被束缚的状态。用牙齿作子弹的骨肉枪、胎盘状驱动器、人肉插座、畸形动物养殖场特餐、藏枪的狗……这些极为荒诞又给人启发的创意也为全片制造出一种游戏感,柯南伯格的想象力了得。结尾问句很好地点题。裘德洛的表演太糟糕了。
模糊现实和真假,模糊人物和关系,让故事在重口味的风格上得到延展,但是游戏和现实的混淆其实一直贯穿至全片,以至于对于里面出现的奇奇怪怪的血肉和莫名其妙的剧情都有心理暗示,所以不会太过震撼,就把这部电影当做一个游戏,里面发生的都也只是流程,结局的反转也在预料之中,另外,如果我玩这种游戏,真的挺无聊的,居然没有畅快淋漓的打斗和枪战大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