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兰德斯的狗(1997)

フランダースの犬UP:2021-05-26

佛兰德斯的狗

评分:8.9 导演:黑田昌郎 编剧:丸尾未步 / 奥维达
主演:津村真琴 / 丹下樱 / 八木光生 / 富田耕生 / 中西妙子 / 龟井芳子 / 渊崎由里子 / 平野正人 / 安达忍 / 峰惠研 / 竹口安芸子 / 名取幸政 / 城山坚 / 绪方贤一 / 大山高男 / 松尾贵司 / 菅原淳一 / 岩坪理江 / 真山亚子 / 佐佐木优子 / 森川智之 / 鸟海胜美 / 山本圭 / 冈江久美子 / 筑崎茂 / 八木亚希子 / 伊集院光 / 铃木保奈美
类型:剧情 / 爱情 / 动画
片长:93 分钟 / Japan: 104 分钟地区:日本 / 美国
语言:日语
影片别名:龙龙与忠狗 / 佛兰得斯的狗 / 义犬报恩 / The Dog Of Flanders
上映:1997-03-15(日本)
IMDb:tt0304072

佛兰德斯的狗简介

在19世纪的比利时法兰德斯。一天,一位修女造访了安特卫普镇的大教堂。这位修女仰望著鲁宾斯《圣母昇天》画时,记忆一下子回到了20年前……
  尼洛(Brady Bluhm 配音)是一个孤儿,和爷爷(罗伯特·劳吉亚 Robert Loggia 配音)一起生活在安特卫普城附近的霍布肯村,以帮人运送牛奶为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收养了一条被人遗弃的大狗帕奇。尼洛和姥爷过着穷苦的生活,帕奇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为他们拉车进城卖牛奶。尼洛虽然贫穷,却拥有惊人的艺术天才,他心中有一个高贵的梦想,并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然而厄运却接连不断:因为穷富之别,尼洛被迫远离小伙伴阿洛伊斯(德比·戴瑞巴里 Debi Derryberry 配音),年少的清梦被搁浅;在世人都抛弃尼洛的时候,只有老狗帕奇和他不离不弃……
  影片改编自英国作家奥维达的同名小说。

简评

在很热的天看这部动画电影,自己也有些躁了。很好奇今天的日本动漫为什么都有同质化的感觉,人物设计成面部棱角分明身材丰满圆润的样子、场景绘得力求真实,实在有失动画这一艺术形式的魅力。这部片里,荷兰的风格是那样鲜明,贯穿城镇的河流,两侧富有色彩却不乍眼的建筑,石砖铺展的道路,你绝不会称之为真实,不过确是写意。故事真的很好,好到我想建一个豆列,收藏起来以后推荐给我的孩子看的那种。哀而不伤。

第一次看这部动画片的时候大约是十年前,也就是网上说的那个97年的六一儿童节,那时的我正是情窦初开,纯真、善良、多愁善感,对悲剧和悲剧性的事物一无所知,从小看惯了革命英雄就义时的大义凛然,是这部电影让我开始认识了生活可能的残酷,看到世人可能的冷漠,让我直面了事物凋零、消亡时的真实面目,更不幸的是,我这颗本就不够坚强的心因此而更增添了柔弱的气质。

从《Narcissu》跑过来的,相比于那只狗,更加关注男主尼洛和阿洛伊斯的关系,帕奇则隐喻了男主的成长过程,追究男主最后的选择以及对于后半段的刻画,就能发现这和传统悲剧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区别,尼洛和帕奇都是对于个人尊严的高度重视,尼洛的人性反而让他走到终点,片中对于宗教的刻画也值得思考。

其实这部电影,我是想打一星的。男主受尽苦难,但是人生依然没有一丝希望。亲人的离开,村民的背叛,伯乐的错过,挚爱的阻隔,本期待最后能有一丝转折,但直到片尾曲结束,男主就真的这样寂寞的死去,实在是无法释怀。但也许就是这种无法释怀让我给了五星,不能否认,让人情绪起伏的电影本身就成功了。受尽苦难却一无所有,这也是人生的常态。

改编世界名著奥维达的同名小说,日本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集中推出过一批世界名著改编动画风潮,但在97年动画制作已经日新月异,还把这种过时20年的作画风格沿用,不知是制作经费紧张还是偷懒缘故,画面表现力的缺乏和人物的简陋非常令人不适。最后内罗和老狗一起冻死在教堂里本斯作品前非常刻意煽情,这种人与狗的作品以这种形式牵绊真的只能骗骗小孩子,成人观看只会感到严重的不真实和脱离现实

虽然过于残酷,但是死亡就是这样的。不会因为你的年纪小,就不会降临在你身边。成人的世界,或者说现实世界就是这样的,画作没有得奖,因为有人学习了很多年拥有很强的绘画技巧,如果你只有灵气和情感是不能得第一的,差一点就是差一点,这一点可能是你唯一的念想,失败即走向死亡。这是一部太写实的动画,但现实就是这样啊,这么冷酷,没有奇迹出现。

【】尼洛的生活随着剧情的开展逐渐走向悲惨,让人同情,欢乐也逐渐转为悲伤,如果最后尼洛没有寻死,那个画家早点和尼洛取得联系帮助他,会不会结局就不一样了,最后尼洛和帕修斯被小天使带走的结局就虐了。印象最深的是尼洛看到第一名不是自己的那段刻画,很喜欢这部分。

终于找到了。开头女主回答小孩子的提问时我就知道,是这部电影没错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上次看是小学时候看央视六台播的。具体情节甚至电影名字早就忘记了,依稀记得女孩子家里很有钱男孩子出身贫穷但极具画画天赋,最后结局很悲惨男孩子离开了。看完难过了好久,算是童年里为数不多的极为深刻的记忆。能让一个十岁左右小屁孩二十年后仍为之念念不忘的电影,称之为经典绝不为过。

本科精读课本有这个故事的选段,应该是结尾部分。当时没有意识到那是英国文学的日译版本,因为虽然人名读着有些别扭,但整个故事的氛围很“日本”,甚至我当时脑海中都有了漫画的画面。清水的论文中讲了这个狗狗的故事(和电影)在日韩两国的流通,结合各自国家的经济发展记忆和外交关系。

前半个小时的剧情让我有种做作的感觉,后面好多了,但还是感觉有些不必要的煽情。虽然一直在说穷艺术家啥的,但是艺术绝大多数就是要拿钱堆的,我没见过莫扎特,贝多芬,达芬奇,高更,梵高,莫奈是绝对意义的穷人,毕竟穷人天赋再高,根本就没机会接触到艺术。

古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今有搞艺术的雷诺,看完感觉剧情设计得太刻意了,也可能是剧场版原因剧情比较简略?这评分的童年加成太高了,快9分了,实际观感7分的样子,除了画面还可以,还有难得在儿童向作品中表现穷人主角的失败是亮点,其他就没什么优点了,小孩看了觉得悲剧容易泪目,但成年人看会觉得剧情有些幼稚和无趣(相对于迪士尼皮克斯)

怎一个惨字了得……虽然是90年代末的作品,但极力还原昭和年代童话作品风格,画风与TV版区别不大,1小时40分的时长让剧情更为凝练,在这样一出悲剧里时刻在希望与绝望间切换,不停调动观众的情绪。虽然表达直接,在演出的催化下也难免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