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游(2013)

郊遊UP:2021-04-02

《郊游》(英语:Stray Dogs),是蔡明亮的第11部剧情长片,于2013年出品。

郊游

评分:7.3 导演:蔡明亮 编剧:董成瑜 / 蔡明亮 / 鹏飞
主演:李康生 / 陆弈静 / 陈湘琪 / 杨贵媚 / 李奕䫆 / 李奕婕
类型:剧情 / 家庭
片长:138分钟地区:中国台湾 / 法国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年轻男孩的日记 / Stray Dogs / Les Chiens Errants
上映:2014-02-21(中国台湾)
IMDb:tt3119416

剧情纲要

《郊游》描述一名失业的父亲,他的妻子因贫困难耐,离开了他与孩子。直到连房租也负担不起的时候,他便开始过著居无定所的日子,从郊区的树林,到河堤,再到市区布满雨渍的街道,再到少人照管的荒芜地区。他获得在街头举广告牌的工作,每天在城市中游走,他的孩子就在附近的大楼游荡,在超级市场商品中穿梭玩耍。本片以视觉呈现商业繁荣背后,人心的空洞与荒芜。

评价

  • 多伦多影展《郊游》推荐词:「该片大胆地展示出蔡明亮的招牌技法——刻意拉长的、活人画般且经常无语的场景镜头;粗俗而神秘的生理幽默;过于强烈以致无法仓促带过的情感(毕竟,真实的流泪需要一段缓慢的时间),以致它很少依赖语言或文化智识,仅在纯粹直觉的层面就足以深深打动我们。」
  • 纽约林肯中心《郊游》推荐词:「蔡明亮的这部日常启示录中虽有真正的流浪狗出现,但标题显然更指向主要人物,他们在现代世界的粗糙边缘极为痛苦地生活着。本片内涵丰富:极简主义的叙事内容和语法,同样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力量足以撼动人心,它的愤怒与悲悯同样惊人的纯粹。本片无疑是这位杰出艺术家最好的作品。」
  • 泰国导演阿比查邦·魏拉希沙可的《郊游》观后感:「蔡明亮的新片《郊游》悄悄试映。这部探索家的影片 汹涌着看不见的幽灵魅影,魑魅魍魉乱舞,我哭了。」(A sneak preview of Tsai Ming-liang's Stray Dogs. the film about home is surged with invisible phantoms. I cried.)
  • 威尼斯影展主席巴贝拉:「蔡明亮的《郊游》,电影里面只有沉思,电影的深度在电影的框架内,那些图片让你不得不看上好几分钟,它让你重新找寻世界的密度。而如今的一些观众并没有习惯这样去做。」
  • 第50届金马奖评审团主席李安:夸赞男主角李康生唱〈满江红〉时「他开肠剖肚地演,把在台湾生活的呕,活生生地让人看到。」

奖项

主办单位奖项受奖者阶段/结果
第70届威尼斯影展金狮奖《郊游》台湾、法国提名
评审团大奖《郊游》台湾、法国获奖
第50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郊游》台湾、法国提名
最佳导演蔡明亮获奖
最佳男主角李康生获奖
最佳摄影廖本榕、宋文忠、吕庆鑫提名
最佳音效杜笃之、郭礼杞提名
第56届亚太影展最佳剧情片《郊游》台湾、法国提名
最佳导演蔡明亮提名
最佳男主角李康生获奖
最佳摄影廖本榕、宋文忠、吕庆鑫提名
最佳音效杜笃之、郭礼杞获奖
第八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电影《郊游》台湾、法国提名
最佳导演蔡明亮提名
最佳男主角李康生提名
最佳摄影廖本榕、宋文忠、吕庆鑫提名
2014年台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李康生获奖

拍摄场景

  • 台湾 新北市新庄区 副都心重划区一带
  • 旧台中糖厂

本片入围第51届纽约影展、第38届多伦多影展、第70届威尼斯影展、第50届金马奖与第56届亚太影展,同时获选为2013年金马国际影展开幕片,也是蔡明亮继《爱情万岁》、《不散》、《黑眼圈》后第四度角逐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并获得威尼斯影展评审团大奖、亚太影展最佳音效奖。李康生凭借此片荣膺金马、亚太影帝。
蔡明亮亦公开表示此片应为创作的最后一部剧情片,未来将专注于「更像艺术品」的电影与短片作品。

简评

怎样展现底层人民的失语?最直白极端的就是人物没有台词,他们自身的话语并不存在于社会上。大段长镜头,完全不修饰的生活状态,零叙事,无意义的剧情。都市里的畸零人最美好的“郊游”的梦也是破碎残缺的,这些存在于身边的环卫、保洁、保安们,无人知晓,无人在乎,连作为谈资的话题都没有。最动人的一幕就是李康生在寒风瑟瑟的雨中,举着房地产广告的牌子毫无来由的双眼含泪的唱着《满江红》,仿佛数百年前脆弱美好的诗歌与自身如同丧家之犬般的生存状态有了内在情绪的勾连。这样的电影走火入魔,却必不可少啊。

如果刚刚看完可萌会觉得有点无聊,但是等时间沉淀一下再回味一下的话会有很多信息和感触,这个影片我个人觉得更像是一种导演思维的意识流形式的影片,用他独有的视角来看待这个被社会边缘化的一家人如何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下来,他们是人但没有任何人会留意他们感到他们的存在,影片讲述的好想也只是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状态,让人感到很真实也很沉重又很无奈!两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可能整个镜头也就不到一百个吧,很多固定的长镜头来反映人物的内心和对这个社会的审视感,真的是很特别简单中透露着复杂性!但这样的影片我想估计绝大部分的观众是很难看下去的,这样的拍法估计也没有几个导演敢这样拍法的,还是很值得研究的一部影片…

一个人静静的在电脑上看完,一开始看以为三个女演员分别是小康的妻子,孩子的关心者和孤独的路人,后来看了简介是三个演员同饰一个角色小康妻子,剧情也理顺了,失败的小康带着2个孩子,在城市、废墟中生活.......看了导演蔡明亮的阐述,理解了导演意图,但大量大长镜头、演员扮演魔幻,只能说尊重导演的美学和态度,关注边缘失意人,但观众、电影工业需远离,理解台湾电影工业为何失败.....最后影片结尾废墟+壁画+光影,怪异美丽。

该影片最大的特色是缓慢,有许多漫长的镜头。一场景的长剧照镜头在片中出现了好几次,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变成只承担特定功能的冷冰冰的"物",这一对社会、金钱社会的思考和诘问,通过这一特定的、具有一定视觉冲击的职业,具象地体现出来。影片最后的整个段落有二十多分钟之长,蔡明亮几乎以一种任性的姿态,在和观众玩一场耐心赛跑。换个角度,可能每一分钟都有无尽的想象空间。该影片镜头中所展现出的东西都是李康生的个人即兴发挥与导演蔡明亮事先叮嘱要表达出的效果二者之间的完美融合,能够演出这样的效果也是两人二十多年默契合作的一种体现。

蔡明亮最爱的演员们和最爱的家人们,最好的景,最好的打光,最好的剧情和立意,一切都是完美的。他们生活在废墟里,但是好像又没什么,他们什么都没有,可是他们看上去也无所谓,照样能活下去。这个世界,这个生活,即使再不正常如废墟如被烧过被雨淋哭过似的墙也总有一些正常的、美好的、能提供帮助的,即使再不正常那也能照过。他们长久的看着一副由照片转制的壁画,我们看着影像化的壁画,“看”超越了媒体的界限,感受也同样超越了载体变得鲜活。真正的好电影是不用太多对话,而情节和情绪也照旧会自然发生和流动的,二刷丝毫不觉无聊或漫长。镜头之下的人物大多数时间里是被布景挤到角落的边缘的孤单的渺小的,可即使这样,他们也有一片期待的绿洲。

《黑眼圈》与《你的脸》拼合成了我进入《郊游》的钥匙。如果说之前,蔡明亮是在死水一样的日常中,放大某些生活的细节,来制造荒诞,那么《郊游》就让这种荒诞感充满了电影,被高度抽象的生活,这些曾被忽视的细节占据了视野与时间,观看者感到如坐针毡的陌生,就像长久凝视月亮会突然像第一次认识它一样,赋予陌生感以意义,是由观者自己完成的,这是影像与观众的交互。三个女人扮演母亲:离开-旁观-回归,一场都市的漂流,漂流的父亲与儿女,常常被挤压在画面的边缘,像是爬行的蝼蚁,被人潮、车流、雨水冲刷颠簸,喜欢一个细节:在风雨中举广告牌的小康瑟瑟发抖地唱岳飞的《满江红》,一个不得志男人的困窘和一个英雄的壮志未酬有了同等的重量。而在废弃楼房里:有丧家之犬、有画中山水,这就是都市仅有的“郊外”,他们长久的凝视,然后郊游去了。

第一次观看蔡明亮的电影,感受到菜导对于长镜头的作用算比较成熟了,有人会说“这个电影真省钱”没错,省钱但费力,好电影为什么要用资金的差异而去衡量?影片中大量运用了长镜头,但是长而不倦,你就趁着这个时间融入进去吧,看看环境,听听《满江红》,悟悟主题。广告牌屹立不倒、父亲吃独食、啃高丽菜、一家人睡在一起吃在一起玩在一起……还有大量扭曲的拍摄视角、不给观众接近的机会。流浪狗会感谢好心之人吧,被保护的感觉真好。别忘了!房子也会哭泣

探寻空间和个体的关系,从《爱情万岁》到《郊游》都凸显了个体和群体的疏离感和割裂感,如果说《爱情万岁》还算是在现实主义的框架下借用环境和空间去凸显人物的孤独感,而《郊游》这是不折不扣的形式主义,淡化和模糊了城市环境的界定,用大量的长镜头集中展示人物内心的悲喜交织,很多镜头不经意想起安东尼奥尼;刘康生的演技也非常有层次,我一直认为侯孝贤是台湾社会变迁的见证者,而蔡明亮就是在这个变迁和浪潮中被撞到的人的记录者。

《郊游》的城市是一具不断褶皱的病态机体,由两种空间构成,其一是超级市场以及李康生手中的房地产广告立牌,指向了消费幻景与经济泡沫,与此同时,蔡明亮又呈现了增殖背后的里空间,一种“室内自然性”将废弃居所的大量空间与自然以及人类动物性的排泄混杂在一体,并在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中以墙上的拙劣画作取代了以往“诗电影”的大远景或通往外部的景深透视。蔡明亮的影片并不关注于任何社会问题,所有的人物,空间来自于拼贴形成的中产家庭日常,却又形成了一种介于熟知与不熟知之间的uncanny。随着李康生口中的《满江红》以及对作为“家庭一员”的高丽菜的啃食,强度正在不断累积,日常逃逸为“郊游”———“郊区”被城市的内部褶皱所吞噬,又被“中心”不断生产;“吸入”与“吐出”则与李康生的两幕强度动作同态。

蔡明亮的电影——或者说影像,我觉得他大段固定机位拍摄人物表情或简单动作的镜头拼接已经不好评价了——越来越抽离现实,越来越抽象,但我还是为他关注举牌子人和其他底层人物的视角而感动。他的电影很“难看”,但是我在观看狂风暴雨、废墟烂屋中的小康和两个孩子时的那种(观影)不适感,似乎与真实世界里的底层人在“不适”这个感受上得以移情。角色无言,正是这些底层工作者在社会上的失语。野狗遍地,不也是这粗粝社会的现实一种。

《郊游》有着一种久违的宁静,沉着和饱满,也有深沉的爱与悲悯。蔡明亮的镜头,一如二十年前他开始的镜头,始终如此纯净,平静,自我,伸展,蔓延,像长满翠叶与鲜花的藤蔓,它靠了纤细的臂膀伸向天空,在角落里充满执着与坚韧的生命力。独特而非凡的观影感受使得电影不再仅仅是被凝视,不再是需要双眸的凝视;而开始变成闭上眼睛地呼吸,在静静的呼吸之间,感受,与镜头一起的喘息,贴近,一起心跳。

喝。镜头不多,但都传神。一是康生在空房子里喝酒抽烟,烟酒钱还是从儿子那里“抢”来,这个镜头几乎没有给烟酒,全被李康生有点老态的无奈的脸占据。蔡明亮叫人看人,“看我的电影,看李康生的脸就可以”,镜头不扫烟酒,极聪明的。另外一场在片子最后,康生跟女子进入废墟,喝酒,开始的晕眩无力,中间的清醒,和最后顺着酒兴的倚靠。这两个镜头串起“真实”的悲苦到“虚构空间”(废墟里的画)里的短暂释放,你可以看到他喝酒状态演变的全程。

获得奖项

  • 第16届台北电影节
    第16届台北电影节
    获奖:最佳男主角
    提名:最佳剧情长片
  • 第8届亚洲电影大奖
    第8届亚洲电影大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摄影
  • 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提名:最佳剧情片 / 最佳摄影 / 最佳音效
  • 第16届塔林黑夜电影节
    第16届塔林黑夜电影节
    获奖:评审团特别奖
    提名:最佳影片
  • 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评委会大奖 / 金鼠奖-特别提及 / 评审团特别大奖
    提名:金狮奖
  • 第15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第15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第48届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
    第48届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期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