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斯费拉图(1922)
NosferatuUP:2021-02-23
《诺斯费拉图》(德语:Nosferatu, eine Symphonie des Grauens)是一套1922年的德国恐怖片,由F·W·穆瑙执导,麦克斯·希瑞克等主演。电影改编自布拉姆·斯托克1897年的小说《德拉库拉》,但因未能获版权,所以片名及角色名字均要改换。
剧情
演员表
- Max Schreck 饰 奥乐伯爵 (Count Orlok)
- Gustav von Wangenheim 饰 汤马士·浩特 (Thomas Hutter)
- Greta Schröder 饰 埃伦·浩特 (Ellen Hutter)
- Alexander Granach 饰 雷葛 (Knock)
- Georg H. Schnell 饰 哈丁 (Harding)
- Ruth Landshoff 饰 安妮 (Annie)
- John Gottowt 饰 布尔沃华教授 (Professor Bulwer)
- Gustav Botz 饰 (Professor Sievers)
- Max Nemetz 饰 The Empusa船长
- Wolfgang Heinz 饰 The Empusa大副
- Heinrich Witte 饰 疯人院守卫
- Guido Herzfeld 饰 旅馆老板
- Karl Etlinger 饰 student with Bulwer
- Hardy von Francois 饰 医院医生
- Fanny Schreck 饰 医院护士
争议
虽然穆瑙已为电影及角色改名,但电影播映后布拉姆·斯托克的遗孀仍认为穆瑙侵权,并起诉穆瑙。最后法官判斯托克遗孀胜诉,并下令穆瑙需把此片的所有拷贝销毁。但电影于其时已开始在其他国家发行,有不少拷贝因此得以流传下来。
衍生作品
此片的拍摄过程曾被改编成电影《我和僵尸有份合约》(Shadow of the Vampire),内中假设穆瑙为了增加《不死僵尸》的真实感而找来真正的吸血鬼扮演伯爵。该片由E·伊莉雅丝·米夏治(E. Elias Merhige)执导,尊·麦高维治饰演穆瑙。
获得奖项
- 第40届土星奖
提名:最佳DVD/蓝光特别版
- F·W·茂瑙 F.W. Murnau导演
- 马科斯·夏瑞克 Max Schreck演员
- 古斯塔·冯·瓦根海姆 Gustav von Wangenheim演员
- 格里塔·斯楚瑞德 Greta Schröder演员
- Georg H. Schnell Georg H. Schnell演员
- Ruth Landshoff Ruth Landshoff演员
简评
很难去想象是怎样的心理情境,让德国的观众呼唤出这样一部几乎是讲述危险、猜忌、未知、焦虑的电影,影片从多条线索展示了诺斯费拉图入侵下德国的状况,而这个恐怖几乎是不可战胜的,也几乎没有一个人试图去反抗和击败这种恐惧,影片只是展示被恐惧笼罩下的人们和他们的心理状态,最后几乎是以机械降神的牺牲方式(一个纯洁的女人)来预言了这场危机几乎不可能自己解决。而现实中,观看影片的观众一方面在观影时共享了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心境,一方面从这个结局中得到一点点告慰,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寻找一个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意志强大到不可战胜的领导者。表现主义运用色彩和光影得心应手(冷暖区别白天黑夜和诺斯费拉图的鬼影入侵女人的房间堪称经典),而且这部相比卡里加里博士戏剧舞台化场景也改良很多。
瘦削的脸孔加上阴森惨白的烟熏妆,让我觉得吸血鬼本人要比借影子间接表现还更惊悚。在主角前往遥远的古堡途中一段车夫引路的场景中,负片特效配以降格加速就实现阴间转场,此外还有逐格拍摄表现吸血鬼的念力,虽然茂瑙是活跃于表现主义时期的德国著名导演,但他并不过多扭曲场景,其对特效镜头的关注显然比场景更多。另外比较有趣的是字幕卡中竟然出现闪前叙事“鲍威尔教授后来告诉我…”。最后看别的书里有提到片中的拱形母题,这啥,插眼留意一下
今天看一点儿也不恐怖。拍的太漂亮了。黑白的话应该会更恐怖些。美术、置景、光影、构图、氛围、剪辑。画面的感觉真是棒,真正是把无声电影拍成了可反复把玩的艺术品,很多单场镜头都做到了极致,影像仿佛具有了呼吸感。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和美术设计、荒山古堡森林怪树以及不安的动物们、马车行驶在森林中的负片镜头、叠化、吸血鬼的形象及每次出场,逆光行驶的船及其剪影、骑马驶过的发光的草地,月光下风拂起的窗帘,波光粼粼的海面…….对摄影的美感,对影像媒介的探索与使用,对动感、光线、阴影、画面的线条与几何造型的运用和捕捉都太棒了,还有对情绪的把握和对心理印象的反复堆叠渲染,整部电影富有美感和诗意的风格化的影像处理方式。特别爽。
可以看得出是在当时一部很优秀的恐怖片。伯爵的形象即使现在看来也是可怖的存在,那种僵硬又直挺的活动,似人非人的行为能力,投射在墙壁上像恶魔一样的影子等等都是恐怖的元素。故事流畅而完整,配乐也恰到好处,我想如果我生在百年前,看完这部电影肯定会相信有吸血鬼的存在。值得一提的是,默片完全不影响导演渲染恐怖氛围,所以演员的眼神和行为动作才是最重要的啊,看到男主傻白甜的那个劲儿,我都无语。
本片未像后来同类影片常用跳出惊吓,它不能让我们恐惧,却能让我们为之心惊。影片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吸血鬼会从暗处跳出来,而是邪恶会以死亡为养分,在暗处生长壮大。某种角度上讲,本片讲的是我们凌晨三点惊醒时所担忧的一切——癌症、战争、疾病、疯狂,种种恐惧都表现在影片的视觉风格中。默片(较有声片)的优势在于片中遭遇可怕的影像时无法借说话赶走恐惧。噩梦中永远不会出现妙语连珠。人类的语言能驱散阴影,房间里有说话声就不会显得异样。夜间活动的东西不需说话,因为其猎物总在沉睡、等待。——《伟大的电影》
影片真正的高潮其实是在四个人物齐头并进共奔赴所谓高潮的平行剪辑中,是哈特从诺斯费拉图的老巢策马奔向妻子艾伦、是诺斯费拉图涉海杀向艾伦、是诺斯费拉图的仆人在囚室中热血沸腾“主人来了!”、是艾伦在谵妄中高喊“他来了!”但我们永远无法知道艾伦口中的他是哪个他,是哈特?还是诺斯费拉图?因为影片到最后也没有将这四条平行线聚拢起来推向想象中该有的高潮,所以也终究没有机会让她指认缠绕心头的到底是他还是他。诺斯费拉图为什么会为了艾伦远渡重洋?艾伦为什么能够感应到诺斯费拉图?或者说,诺斯费拉图和哈特可能只是她内心爱欲的两个面相吗?
吸血鬼的形象第一次在电影中出现,的确是非常经典:需要吸血为生、昼伏夜出、睡在棺材中、代表死亡,不过比起暮光之城中那些美丽帅气苍白的吸血鬼形象,诺斯费拉图显然就要丑陋不少,甚至作为欧美最经典怪物之一在这部电影中还要抱着棺材四处奔波。本身没什么恐怖的,没有台词只有BGM的电影在剧本的加持下也不算太难看,虽然镜头语言囿于时代原因还不够成熟,但配乐一直随着角色心情、故事发展转折变化也属于是导演炫技的一种手段了。诺斯费拉图所到之处皆有瘟疫这一点也让人印象深刻,证明了在吸血鬼刚出现的时候,这个怪物的形象便就是丑陋可怕的。
茂瑙真的太有才了,不仅仅因为这是德古拉史祖,不是因为题材或意义被吸引,而是因为茂瑙对媒介的一切元素恰到好处的应用和掌控。扭曲的超现实主义取代了现实主义表达,德国表现主义根源于20世纪10年代到30年代的德国,印象派美术对电影的直接影响,艺术家运用想象力和夸张的视觉图形表达了一战战败后德国人的心理感受。
1吸血鬼从棺材中爬出危害人类的片段,镜头对准棺材,然后从里面伸出一只手慢慢地推开棺材是其恐怖镜头之一2燕尾服和尖齿成为吸血鬼特征3并没有采用表现主义电影的布景技巧,采用实景拍摄、移动摄影”的方式,比如哈克前往德古拉的城堡这段旅程相当写实,景色优美,将人物放到空旷的自然中,用远景,通过石头、风中摇曳的树木和绵延的地平线传递出大自然孤独神秘的美;也有表现主义的技巧运用阴影来表现主题,比如欧洛克的城堡里,狭窄的空间内,连阴影都显得张牙舞爪、演员妆容僵硬的动作,光光秃秃的脑门、空洞的大眼睛诡异地转动着,和尖尖的耳朵;卷曲的长指甲让人不寒而栗,非常符合“鬼”的造型。拱廊、楼梯处理得颇具哥特式喻意;吸血鬼去女主家中楼梯的片段
多用生物捕食论证和解释吸血鬼的存在,以及用瘟疫来影射所至之处的贫瘠黑暗,指引群众对疾病的暴乱和愤怒的无处泄压,从表达的社会环境上一定程度对当局的含蓄影射和斥责,而本片的文艺风格乃吸收了德国表现主页的经典气质,以布局和场景的紧密和画面暗喻充斥着精神分析,即使无超现实主义的想象画面却也用怪诞的形式去表达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其用影子的覆盖来表示诺斯费拉图的到来,大量人物与黑暗对称场景共存的远观镜头拉入深邃的恐惧感,这么多前卫的手法将电影通向一个奇幻却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世界,基于默剧和故事后段困乏的限制,电影并不像《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那般极致,但整体的创作确实可谓先锋派中的伟大代表
百年前的电影,人们探索如何在光影中展现幽灵。尽管背景的介绍、场景的转换都需要通过旁白文字展现,对于情绪的渲染也只能依靠演员夸张的动作和简单的冷暖色调,诺斯费拉图还是做到了第一部吸血鬼电影的极致。19世纪的科学发展将吸血鬼等有神论排除在外,但茂瑙通过剪辑在电影中缝合了幽灵与现实。吸血鬼的背景下,人们仍通过科学器具去观察细菌,探究成因。诺斯费拉图里有着科学影像的视觉呈现。独属于电影的剪辑手法缝合了两种经验、两种主题,将科学的世界与不科学的世界缝合在一起。这是电影作为幽灵性图像的特殊性。百年之后,我们又需要怎样的吸血鬼电影?
夜幕降临将踽踽独行的身影紧紧包围。夜色为赫然直立的山崖戴上狰狞的面具,萧瑟的冷风吹过杂草丛生的蜿蜒山道,似乎贪婪地吮吸大地未干的鲜血。飞奔的马匹拉着柩车模样的车厢,咯吱的声响,划过一道道魔鬼洒下的催命符,理智在这种声响中再也无法支撑,连挣扎一下的余力都没有,任由魔力引向幽暗的古堡远古的木门徐徐打城堡内流出前所未有的诡异。伟大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大师茂瑙用他对光影敏锐的触觉,神奇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噩梦般的歌特世界,泛蓝的镜头色调将画面营造出一片阴郁的死亡气息惊叹于电影诞生二三十年便有了的胶片上色技术,令我对默片产生更深层次的感官理解。茂瑙的镜头极重视光影强弱和内外不同色调所造成的视觉反差由此烘托气氛,并注重环境的切换对情节的推动作用,朴素的摄影技巧,今天看来也丝毫不觉落后,反而为后世所不断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