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2017)

UP:2021-04-09

演员表影评剧照播出时间剧情介绍 结局 主题曲
苏东坡

评分:8.7 导演:杨光照 / 张晓敏 编剧:
主演:
类型:纪录片
片长:25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
上映:2017-07-17(中国大陆)
IMDb:

苏东坡简介

本片以苏轼贬谪黄州四年的生活为线,观照其一生的心路历程,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多维度,解读苏东坡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的过程。同时,辅之以当今最新的苏东坡研究成果,再现一个最丰富、最接近本真的苏东坡形象。全片共分为:《雪泥鸿爪》《一蓑烟雨》《大江东去》《成竹在胸》《千古遗爱》《南渡北归》等六集。

第4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评分最高的纪录剧集(提名)

简评

苏东坡热爱着自己缔造的美和一切受他庇护的民众。他温情地注视着人世间,把自视甚高的理想主义置换为温暖的人间情怀。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间绝版,他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他是工程师,是诗人···于是,世间的每一个人都能从苏东坡的艺术里重新感受人生,而苏东坡也定然在后人的品读里,一遍遍地重新活过。”在世上,有些美好的事物是可以逆生长的,当枯树发芽,石头花开,一张纸页成为传奇,人们就会从那张古老的纸上,嗅出旧年的芬芳……(吐槽一下,第五章千古遗爱剪得真的是有点乱,明明前面几章都是按照时间线讲述过来的,已经讲到出任杭州太守了,又跳回被贬黄州的事情来讲,让人看得有点错乱)

花了两天时间看完六集记录片,真真切切被国画的美震撼,壮丽或清秀的山水之景、横跨古今中外的镜头切换,还有几位老师的解读,是很流畅的一部纪录片。这几年与逆境相处多了,变得愈来愈敬仰苏轼。他的才华和性情,他的身份——文学家、政治家、美食家、哲学家…佛儒道均有涉猎的天才。从前读课文时惊叹东坡的文采斐然,那样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超然物外的思想。深入其内心,其实也被理想主义与现实相纠缠,最终他还是从内心的理想主义,回到了人间情怀。人们留恋他的可爱,苏轼的可爱不在于完美无缺,而是真实情感的表露。

首先非常令人动容的是整部纪录片不仅有大陆的专家学者解读,还有国际学者和台湾文人,视野广阔,不掺杂政治色彩(正如北宋政坛大家在政治理念之上有更高层次的惺惺相惜。)比如日本的收藏家在关东大地震时第一时间跑进祠堂抢救苏东坡真迹,比如美国收藏家花费最高的价格购买收藏画作,日本书法家小心珍藏苏轼的临摹卷轴年复一年地临摹,余光中用方言的曲调唱出赤壁赋……还有好多名家像唠嗑一样和你解读苏东坡为什么可爱,李山老师一直笑眯眯的一看就是粉头子,叶嘉莹老师太有气质字字珠玑,余光中说,如果要出去旅行,他会选择苏轼同行,李白太不负责任,杜甫太苦哈哈,苏轼最能够发现生活的乐趣……诸如此类的平易近人的解读,让语文书中高不可攀的苏轼变得立体丰满有血有肉,不愧为全世界的精神偶像,非常推荐!动画视效也棒,文案旁白也棒!

豪放、婉约 、词人 、政治家 ,苏轼有诸多后人给予的称谓,但他始终是一位性情中人不论被贬黄州还是之后到杭州任职,这之中对变法及思想的矛盾及变化都基于对百姓的体恤,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东坡先生!苏堤、三潭印月竟都是东坡先生的手笔,表现出了他作为一名地方官员所做的实事,西湖水域清除出的淤泥建了苏堤,苏堤两岸又允许种菱角,(期间就得不断清除淤泥)这样增加百姓收入同时,西湖也不会再有淤泥水草寄生,一举几得。

苏公是一个德才兼具同时又很接地气的大家偶像,上至诗文、书法、绘画,任一项拉出来都颇具造诣,下可与市井百姓融为一体,呵呵谈笑,政事上讲究务实,对百姓怀有细水长流的大爱,这样的偶像是十分可爱又可敬的,独一无二的苏公,我很敬佩他的人生态度,向他学习,一蓑烟雨任平生。立个flag,未来要追随苏公的脚步,去他下任流放的城市亲眼看之,希望能穿越时空,与苏公来一场心灵对话。【此部纪录片唯一的遗憾是篇幅太短,看不过瘾呐】

纪录片真容易做得好。历史是一个阐释环,后人依据历史文本想象过往,又因想象修改历史。苏东坡、陶渊明等等形象便是循环阐释的产物。到头来,我们只愿意相信这样一个苏东坡:天纵其才、随遇而安、放旷多情。即便有出乎这些印象的东西出来,也会被暴力曲解,纳入这套解释系统中。纪录片里最深刻的细节是苏东坡在乌台诗案受捕时的行状:恐惧、怕死、惊慌失措。哈哈,这才是作为一个人的苏东坡。有人提及一个人之伟大的时候,我总会在想,他在幽暗处会有如何的鄙贱。苏东坡不是英雄,因为英雄是一个表演自身高贵感的形象。个体的分裂意识容不得人一以贯之的高贵。

邀请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文人墨客讲述苏东坡的相关事迹。说起这位“永不过气的偶像”,大家总是津津乐道。人们敬仰他的艺术成就,欣赏他的旷达乐观,品尝他创造的美食,临摹他写下的书法,“苏东坡”已然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他的作品中那些优美传神的意境似涓涓细流润物无声。从乌台诗案被贬谪,到习惯黄州生活怡然自得,一生几度宦海沉浮。最终以苏东坡病逝结束,这种萧索落寞感也应和着气数将尽的北宋。

一口气看完了六集,两个半小时,过程不拖沓,内容充实翔实全面,选取片段也都是比较重点的内容,整体生动客观,也不晦涩,有些小故事非常有趣,尤其是里面两位北师大文学院教授的讲解补充诙谐通俗,妙趣横生,还有余光中和叶嘉莹两位大师(都是我很喜欢的),苏东坡作为一位千古偶像,人格魅力和艺术魅力都登峰造极,确实让人不得不喜爱٩( 'ω' )و get

小时候妈妈跟我说她最喜欢的古人就是苏东坡,一谈起东坡她眼睛就熠熠发光,那时候不明白,觉得古人都差不多的,为什么会最喜欢他呢。越是年岁增长,越能理解了。从小学课本和王菲歌里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再到初中课本和黄绮珊歌里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确实我对音乐的感知力更好些(诗词的深意韵味又)更悠长,当时听黄绮珊唱定风波时我只觉泪要流下),再到这个纪录片里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苏公在我心里的份量也越来越重,对我的影响也越来越多。

不是从时间顺序来叙述,毫无根据的分为六节,看起来毫无故事性,也没有突出他最低谷阶段的心境,关于他的故事也不够全面,临敲碎打的引用一些学者的话和现代活动来叙事,本身很好的诗歌题材也用得不活泛,苏轼演员的选角也很生硬、毫无温情。总之对于想了解苏轼的人来说完全没有可看性,看了也很快会忘,实在是烂片

看的动机并非了解苏轼,而是苏轼与黄冈遗爱湖的关系。观看的过程中,才体会飞鸿踏雪泥的豁达,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定以及此处安心是吾乡的自我安慰。苏轼身上有许多现在男性身上缺少而在女性身上显现的美好品质,如 苦中作乐。在他面前,猪肉变成了东坡肉,西湖变成了西子,三个石墩变成了三潭印月,这种有趣也是天真烂漫的体现,却又偏偏被迫摄入党争!这部纪录片也出现了李白杜甫等人,启迪着我去品诗,品诗人,而非机械背诵。

古画元素用得很不错,旁白一开始不习惯但念诗挺有感觉,几处险些笑场也很可爱。But,作为一部纪录片,关于苏轼的干货我几乎都看过没看到什么新鲜的故事或观点,对当时政治环境的解说不如《人文历史》杂志详细,让我感觉收获并不大;如果给不了解苏东坡与北宋的新人看,那么它很多地方也是语焉不详的。似乎这部纪录片更注重对苏轼诗词以及精神世界的解读,但也仅仅是蜻蜓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