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2015)
母と暮せばUP:2022-02-03
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简介
1945年8月9日,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就读医科大的青年浩二(二宫和也 饰)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死于非命。转眼三年过去,浩二的母亲福原伸子(吉永小百合 饰)似乎渐渐承认了儿子已不在人间的事实,她的丈夫、两个儿子皆已逝去,孤身一人在信仰的支撑下走过艰苦岁月。在某个夜晚,浩二突然在母亲身边现身。伸子喜出望外,和儿子热烈交谈。浩二不改善谈的个性,与妈妈有说有笑,当然他盘桓人间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记挂情投意合的未婚妻佐多町子(黑木华 饰)。町子而今在某个小学担任教员,她念念不忘浩二,为此耽搁了自己的婚事。
死去的人,和活着的人,他们之间的羁绊依然紧密……
第3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提名) 第3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编剧(提名) 第3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男主角二宫和也
获得奖项
- 第3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配角
提名:最佳录音 / 最佳影片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剪辑 / 最佳编剧 / 最佳摄影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灯光 / 最佳音效
简评
本片是山田洋次為了紀念二戰結束七十週年拍攝,靈感來源於已故作家井上廈的作品《廣島,長崎,沖繩 》的戰後三部曲,只是並非井上廈原作,而是不折不扣的山田洋次作品。山田洋次作為擅拍通俗喜劇的導演,很少拍攝有關原子彈的戰爭題材,除了早期的“傻瓜三部曲”,八十年代的《希望的痛苦》之外,近來他也有在《母親》,《東京小屋》提及該事件,但本片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山田洋次原創作品,體現在男女愛情,藝術喜劇(如影迷寫信給小津安二郎),戰後生活的艱苦這大量細節描繪都來源於山田洋次本人的真實經歷,而山田洋次似乎也只是講述戰後艱苦的日本人仍然有守望相助的美好一面,只是大量細節(如貫穿全片的天主教元素)的一股腦放進,似乎讓觀眾有點吃不消。
一分都不想给,作为加害方侵略者,在这矫情又造作的表演自己多可怜。感情他们还成被害者了。日本永远都不会反思。天天拍这种洗白片,长此以往,也许若干年后也不会再有人去记得真正的历史。很恶心的一部片子。片子里的人一点都不可怜。活该得很。自己不去侵略别人也就不会死在异国他乡。
电影的剧情并不复杂。吉永小百合饰演的助产士母亲在儿子死于长崎原子弹爆炸后三年,重见了儿子浩二的魂魄并与之交流,由于这是母亲放下的执念,所以唯有母亲与浩二两人能互相见面,浩二的灵魂只和母亲交谈,别的人也看不到他(除了小孩子),而只要流下眼泪,他就会消失得无隐无踪。
通篇用回忆穿插和现实对话来完成叙事,略有些乏味。人物对话很琐碎重复无聊,大概是在展现日常生活。画面充满古朴奇幻和朦胧美好,天边的云彩和坡道上的家,带着简朴孤寂的生活以疗愈创伤和增加温情滤镜。常常被突然出现的男主和战死的大哥吓到,太诡异了。在看似平淡温馨的生活下,最不能放下的其实就是母亲,伤痛在生活的点滴中不小心泄露最终溃不成军。很想知道原子弹后日本人民的生活和创伤,这部影片可略知一二,但影片的讲述很克制,没有太多立场和批判,只是像对待一般意外似的展现悲痛。你们几位要不要来回演呢,很容易走错片场啊喂。母亲的形象永远是善良无私宽容温柔勤俭坚强。
《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中的回忆,让大家一点一滴地了解浩二母亲是名助产士,半夜三更也要下山为孩子接生;未婚妻町子后来成了小学教师;浩二考大学时,平时看着孩子气的他对资助孤儿寡母的本家伯伯理直气壮地说:我要读医科,长崎是日本岛最多的地方,各个小岛上看病的人很难找医生。等我毕业了,就去四处行医! 迎接生命、教育生命,拯救生命,都是多么美好的人啊。 又一个匆匆忙忙赶去上课的早晨,面容清秀可爱的浩二挂上拥挤的电车,来到长崎医科大学
山坡上的小家,住着一位优雅温柔的母亲,屋内家居简单干净,还有一位死于战争烟火但会出现在母亲梦中的儿子,偶尔会有一位善良温婉的女生来看望孤单的母亲,帮她料理家务,陪她说话,坐在二楼的书房打开唱片机,听着门德尔松的音乐。影片大多拍摄的是母子亲情,母子之间的依恋之情;还有靠回忆转场表现出来的爱情线,单纯美好的校园之恋。面对生离死别,面对来不及的告别,留下来的人要带着伤痛继续活下去,连着死去的人,一起坚强地活下去。町子和母亲的这条情感线是我觉得非常感动的,女性之间的情绪总是细腻又温柔的,町子带着家属来看望“母亲”拥抱的那一瞬间真的让我泪目,各种各样的情绪都在那块白白的年糕和温暖的拥抱里表现出来。配乐是坂本龙一教授的,大小提琴旋律一出来,鸡皮疙瘩就起一身。
从头到尾从里到外透着两个字:拧巴。不回避町子工作的工厂是“武器制造厂”、长子是出征海外的侵略兵,但还是要两次强调“(核爆)不是人干得出的事”;想把浩二的魂归故里做成温馨绵长的重逢,跟长子临死前的瞬间心灵感应形成对比,结果变成了支离破碎的故事会和惊悚片对比。最大的拧巴在于,很难感受到浩二是回来跟母亲“生活”的——生活应该是连贯的、平实的、细节化的,而非流于时不时现身只为翻出立满flag的纪念物、复述特定回忆来强行竖立仪式感。如此一来浩二根本不需要被设定为“魂归跟母亲一同生活”,单纯存在于母亲回忆里也够满足剧情对这一角色的需求,加上町子在“辞旧迎新”的节骨眼被淡化,再次登场已与黑田订婚这个变化才更像是让福原伸子跨过生死意志分水岭的主要原因。不拍成电影、单纯写个小说或许还不至于显得这么拧巴和生硬
又是一部反战败了,并没彻底反战的影片。局限在个人小家庭的悲剧上,没能进而在社会,乃至世界和平的角度进行探讨,多数以受害者自居的口味让人看了没那么舒服。演员们程式套路化的表演跟仅仅自我民族感动的剧本脱不开关系,如果那句说原子弹的丧尽天良也能进行一定的反问,或许这部影片中的虚情假意不会显得那么做作。
长崎的原子弹夺走了年轻孩子的生命,在母亲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的时候,也能看到身为亡灵的幺儿。每一次为他们的相聚开心的时候,天人永隔的悲哀总会在儿子一次次的消失中提醒着我们,我很喜欢这对母子间的化学反应,更像是宠溺的情人,尼尼不经意间对母亲的依赖和撒娇让人能够记起他也不过是个受宠的幺儿而已,有些心爱的未婚妻和母亲,但是这一切终究和他没有关系了
以反战的主题来说过于薄弱,要说反应原子弹后寻常人的生活又不那么现实。场景转换,演员的演技和对话推进的剧情给人舞台剧多于电影的感觉。以电影来说情绪台词过于强烈和刻意,但主役们水准还在,最后成片说不上难看。只不过这个卡司让人期待更多的东西,拍成这样还是很失望的。
单纯觉得,大时代下百姓的个体命运会被更宏大的意志所裹挟,所以无论如何,都让人动容,也不应该成为拿来仇恨的对象…历史太复杂,但很多时候人类的情感即使不是相通也是相似的,所以面对生离死别的题材永远动容。转场不错,黑木华在演员里不算美但是很有和风,举手投足都很有日式特有的气度…永吉小百合很稳,二宫和也演得挺差的…
这部电影对于现如今的我来说,可谓是台词字字诛心,情感共鸣最深切的电影了,因为我的他也过世了,我也和町子一样想要守着他安安静静的过清净的生活,只是我和他家离得太远,没有可能和他家人走得太近,何况他母亲已经过世,可电影里的情谊是我向往的样子,我就知道,人死后一定会回到想念的人身边,只是我们看不见,但小朋友和动物可以看见,电影里的儿子是在三年后母亲不再执着寻找他的遗体之后才现身,但他的现身或许也是因为母亲思虑过重身体即将支撑不住之时才能看到过世的亲人吧,电影短暂,但人生漫长,在短暂的两个小时里,浩二和町子都想开了,决定不执着,为了爱,浩二学会了忍耐,町子学会了勇敢,最终决定放弃执着,向着未来的生活走去,但人生这样漫长,我的他离世快一年了,我仍然执着,我何时才能学会忍耐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