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天国(1998)

ワンダフルライフUP:2021-06-23

下一站,天国

评分:8.1 导演:是枝裕和 编剧:是枝裕和
主演:井浦新 / 小田绘梨花 / 寺岛进 / 内藤刚志 / 谷启 / 木村多江 / 伊势谷友介
类型:剧情
片长:118分钟(日本)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影片别名:After Life / Wonderful Life
上映:1998-09-11(多伦多电影节)
IMDb:tt0165078

下一站,天国简介

纯洁无瑕的天国,宁静祥和。逝者乘坐通往天国的列车,来到位于天国与人间的小站作短暂停留。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他们将努力回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然后由天国的工作人员拍成影片,放映留念。逝者们或娓娓道来,或情绪激动,或沉默不语,那一个个平凡温馨的小故事在天国宛若秋日午后的时光中缓缓流淌……
  本片荣获1999年Manaki兄弟国际电影节铜相机300奖、1999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独立电影节最佳影片和最佳剧本奖、2000年每日电影最佳艺术指导奖、1999年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电影奖、1998年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影评人费比西奖、1998年都灵国际青年人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第3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提名)是枝裕和

简评

迄今为止仍是我心目中的是枝裕和最佳。影史一直以来都有只靠一个很简单的概念/隐喻来编一整篇故事的做法,但我从未见过一部电影在如此(相对)简短的时间内把这一个概念/隐喻挖掘出了如此丰富的多层次,并且绝不将自己降低到任何过于简化的鸡汤式说辞。复杂性、偶然性、故事本身便是在于生活中每一细小平实似乎毫不起眼的瞬间的美,而影片本身的电影语言也完全契合。是枝后来一些片子要么过于趋于平实(像《海街日记》),要么过于趋于戏剧性(像《无人知晓》),与此相比之下,《下一站,天国》和《小偷家族》都是这两项间的完美。更不用提《下一站,天国》这里借其概念对电影这一媒介本身的重新考量和深思。要说我现在的整套电影观其中至少半数思想是来自这一部影片,也不为过。

绝了,是枝裕和第一部自编自导,他作为作者导演真正的处女作。或许日本人在创作时,像死亡这样的概念,真的就是恒久的母题吧。是枝导演不但能把控好孩子,还能让老人们在他的电影里实现完美的表演。或谈笑风生,或涕泗横流,或夸夸其谈、或缄默不语,那都是他构建出的鲜活的角色实实在在经历的人生呀。就像那个一直圆满的月亮一样。学生时代,能选中夜夜都有月亮的阳台,是多美幸福的事呢。将最珍贵的记忆影像化,再度回味、再次哭泣,使生命的进程永久留存。一种略有悲伤却不至于难过,甚至能使人振奋的感觉。エリカ也太美了,既然是女優,为什么后来不拍电影全是人体写真呀喂。我要读这本书!我的个人是枝裕和电影排行榜第二!

话剧《我们的小镇》里,女主角在离世后,灵魂返回从前生活的小镇,用心体会平凡生活的美好。《下一站,天国》里,逝者在天国与人间的小站短暂停留,回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只有追求极致、精工细刻的霓虹国,才能产生这样的创意,以温情的方式讲述死亡这个有些沉重的话题,让我们明白生之可贵。逝者们的选择也许换了又换,最终选定的还是与父母、与兄弟姐妹、与配偶相处的点点滴滴。回忆的内容哪怕只是一条红裙子、一次荡秋千、一次逃难,背后蕴含的浓浓亲情和由此而生的幸福感,让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成为他们前行的力量。回忆有时是痛苦的、悲伤的,但那些最终留在生命中、陪伴我们一路向前的回忆,应该而且只能是温暖的。

,在晃动的火车上看这部电影实在是很考验我的耐心,为死去的人重现、拍摄过去的记忆这个设定很适合拍成单元剧,一个单元讲述一个人的故事,但是枝裕和在这部电影有着明显的反情节的处理,前面一大段都是对众多亡者的访谈,而且内容非常碎片化,几乎都只能得到亡者某个的生活片段,而无法拼凑出哪怕一个小故事,直到后半部分才开始出现情节,尽管仍然十分简单。电影真正打动我的地方是对死者梦境的还原与拍摄像极了电影的拍摄过程,这种高度的类似让我又一次体认到电影真是美好的存在,所以对我来说,与其说这部电影是关于死亡,不如说是关于电影。

年纪越大就越觉得人生就是一篇一篇很细微的回忆堆砌,而且大多留存在脑海里所谓幸福瞬间反而最简单最质朴的。对回忆的珍视虽然很普世,但亚洲人好像格外怀旧,是枝裕和这部早期的作品就聚焦于回忆这个话题,和很多石黑一雄的小说很有共通之处。影片反映出是枝裕和早年在电视界工作的风格,用了很多非专业演员(一些回忆也是这些演员的真实回忆)、手持摄影、和采访者视角,最后整个团队一起用很简陋的方式再现回忆的工作状态也完全是电视工作团队工作的样子。影片的整体基调是非常沉郁素净的,用非常克制的方法描绘了一些很强烈的情感,比如后悔、嫉妒、怨恨等,而且也有非常出乎意料的twist,故事感很强。年轻的Arata真的是太帅了,诗织的气质让我想起了泉水姐姐,而且不得不说伊势谷还是非常有演技的,玩世不恭演的好自然。

是枝裕和第二部长片,略显生涩。奇幻设定,被拍得一本正经,需要全员信念感极强。关于下一站去往天国的中转站的故事,往生者需要在有效期内选取一段人生难忘经历,被拍成短片,才可以去往下一站。于是,主角团的成长线,是他们无法做出选择,因而成为“中转站”的工作者。影片后半段,比前半段好看。影响风格蛮作者性的,早期是枝裕和的片子,很像新闻纪实片,偏写实主义,偏记录性,尤其前半段,很像采访对谈。正因为涉及的往生者个体过多,导致影片比较“散”,前半段有些昏睡和乏味。后面男主的心结与“放不下”“过不去”的情感线引出后,增添了一些趣味性。整部片子蛮平的,坦然直面死去,也是人生的必须课哇!

没想到这是是枝裕和第一部自编自导的电影,却好像一首月下诗,同月光写进心底。记忆对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在这个建筑里的工作人员,每一周都在问着前往天国的人们,一生中最重要的记忆是什么,没想到他们自己,却没能做出选择。55年后,才发现自己成为了别人一生中幸福的片段,最终释怀离开了这里。人的记忆也很奇妙,原来事过境迁记住的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纪念日,或许只是一个味道,一种触觉,一支舞,一阵微风,一场花落…那些人生中漫不经心就错过,回忆起来却是美好而深刻的点滴。

。美学上较于处女作不再是侯式美学的复制,影片结合现实的拍摄条件所营造的异世之境—仁慈的灵泊。死者被允许在胶片上记录自己最珍贵的记忆,这一用专属于电影的独特方式,同样也是我们(观众)正在看的媒介。胶片/电影亦成为“通过我们的观看审视我们的世界 ”这一象征化表达。同样电影末尾处还表现了一段自我指涉的过程,通过被摄人—剧组/摄影机—电影里的观众,这一成片到作品的过程(同接受美学),这样的镜头组接达成银幕内外的情感链接,我们不也正如转世工作者一样,看着他人生命中最值得回忆的片段么。618

今年在伦敦影院里看的第一部电影吧。感谢BFI的日本电影月。这或许是很多时候我想要的电影吧。就是一个小奇思,小故事 - 在去往天国的前一站,工作人员会帮逝去的人最美的回忆拍上一部电影。给你安静的感觉,也拍出了生命沉重的感觉。电影用一个完整的故事传递了一种浓浓的情绪。你不会绞尽脑汁的去用自己的理论知识高傲自以为是的解读他,去用复杂的语言argue什么灵魂不死,生命的意义。电影穿透了你rational的外壳,直接和你的emotion交流。让你知道生命就是一个个瞬间,而不是一个个理论,他是穿着红裙的舞步,是漫天的落叶,是坐在大巴车上吹来的微风,是雪天公园的长椅。在完整故事里寻找破碎的情绪,和电影中的人一起寻找回顾分享生命中最美好的瞬间,没有比这更美的体验了吧。

首先,电影的中文译名就已经很厉害了,日语直译英文是“Wonderful Life”,意为“美好人生”的意思,而中文译名和故事情节完美贴切,直接封神。是枝裕和的这个剧本太牛了!用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把人的死亡具像化,死后在这里中转,带着人生中美好的片段前往天国。这让我想到了之前听到的一个传言:人在濒死状态下会迅速回顾自己的一生,然后死去。这或许也是是枝裕和具像化的另一个方面。中转站的工作人员为死去的人们拍摄一生中难忘的瞬间带去天国,而自己却不愿动身前往天国,是枝裕和作为电影人的执着也在此体现了出来。

野心很大效果一般。讲述主角们死后需留下最珍视的记忆去往天堂,工作人员则布景帮其拍摄。作品明显强调了三种媒介:记录在世时的实时录像;拍电影的戏剧舞台;胶卷电影。舞台是纯粹现在;录像是相似符,景框中总包含主角,看似客观却只是对在世经验的模拟;胶卷是指示符,景框中角色是演员而非主角本身,它保留一段绝对真实的过去,却不一定模拟主角的经验。胶卷与舞台配合形成不可质疑的想象/未来,超越录像的庸碌过去。还可以考虑作品拍摄时毫不避讳的手持摄影机提供的无定形基本场域。但作品结尾却把寓意独断地拉回了陪伴——当然可以拔高说这是不需考虑这些时间问题的安静日常,它永远不会被如是刻录。但陪伴是叙事中硬塞进来的概念,媒介之思却是叙事时的背景。这割裂无法被弥补,并且阻碍了上述深刻且刻意的思考,让一切在人造的温馨中开往天国。

有意思的电影,在天国前拍电影的这一站却是非常纪实的风格,人们选择最美好的记忆拍成电影,有的可能是和重要的人在一起的美好回忆,有的可能只是某个放松的普通瞬间(坐电车),还有的在说了一大堆风流韵事后还是选择了子女婚礼的感动瞬间……还有一些人比较特殊,例如死里逃生的日本兵,记得五个月大时候的,记忆失常回到九岁单纯美好的老人,还有终究碌碌无为虚度一生的人,却终究意识到了爱人对于自己的重要性,肯定了自己,即使知道爱人忘不了当年战死的爱人(恰好就是工作人员),而工作人员在知道自己看似难以选择的一生中其实对着爱人乃至对着死后的同事也有莫大意义,终于释怀。工作人员的来源设定也很有意思。这部电影不仅促使思考人生、美好的意义,同时或许也是想要通过电影表达生活的美好的自反。

获得奖项

  • 第46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第46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获奖:FIPRESCI Prize
    提名:金贝壳奖
  • 第20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
    第20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
    获奖:Golden Montgolfiere
  • 第3届釜山国际电影节
    第3届釜山国际电影节
    提名:新浪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