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1992)
《卓别林》(英语:Chaplin,香港译《卓别灵传》,台湾译《卓别林与他的情人》)是一套英美合制的1992年传记喜剧电影,由李察·艾登堡禄执导,主演是罗拔·唐尼、玛丽莎·托梅、丹·艾克洛德、彭妮露·安·美娜(英语:Penelope Ann Miller)和奇云·格连。
评分:8.6
导演:理查德·阿滕伯勒
编剧:威廉·博伊德 / 布莱恩·福布斯 / 威廉姆·高德曼 / 查理·卓别林
主演:小罗伯特·唐尼 / 杰拉丁·卓别林 / 保罗·瑞斯 / 约翰·肖 / 莫伊拉·凯利 / 安东尼·霍普金斯 / 丹·艾克罗伊德 / 玛丽莎·托梅 / 佩内洛普·安·米勒 / 凯文·克莱恩 / 玛丽亚·皮提罗 / 米拉·乔沃维奇 / 凯文·杜恩 / 黛布拉·摩尔 / 戴安·琳恩 / 大卫·杜楚尼
类型:剧情 / 传记
片长:143分钟地区:英国 / 美国 / 法国 / 意大利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卓别林传(港) / 卓别林与他的情人(台)
上映:1992-12-18
IMDb:tt0103939
演员表
演员 | 角色 |
---|---|
小劳勃·道尼 | 查理·卓别林 |
洁若婷·卓别灵(英语:Geraldine Chaplin) | 汉娜·卓别林,差利的母亲 |
保罗·瑞斯(英语:Paul Rhys) | 悉尼·约翰·卓别林,差利的同母异父兄弟 |
John Thaw(英语:John Thaw) | 弗雷德·卡尔诺(英语:Fred Karno),英国音乐厅表演者 |
莫伊拉·凯莉(英语:Moira Kelly) | 海蒂·凯莉(英语:Hetty Kelly),差利第一任情人 / 乌娜·奥尼尔,差利最后一任妻子 |
安东尼·鹤健士 | George Hayden,差利自传的编辑 |
丹·艾克洛德 | 麦克·辛纳(英语:Mack Sennett),早期荷里活电影监制 |
玛丽莎·托梅 | 梅布尔·诺曼(英语:Mabel Normand),一名年轻荷里活女演员 |
彭妮露·安·美娜(英语:Penelope Ann Miller) | 埃德娜·普文斯,一名年轻荷里活女演员 |
奇云·格连 | 范朋克,早期荷里活男影星 |
马修·科特尔(英语:Matthew Cottle) | 史丹·罗路(英语:Stan Laurel),荷里活喜剧演员 |
玛丽亚·皮蒂罗(英语:Maria Pitillo) | 玛丽·毕克馥,早期荷里活女影星 |
米娜·祖华域芝 | 米尔德里德·哈里斯(英语:Mildred Harris),年轻荷里活女演员及差利第一任妻子 |
凯文·邓恩 | J·埃德加·胡佛,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 |
狄宝娜·摩亚(英语:Deborah Moore) | 丽泰·格雷,年轻荷里活女演员及差利第二任妻子 |
黛安·莲恩 | 波莱特·戈达德,年轻荷里活女演员及差利第三任妻子 |
南希·特拉维斯(英语:Nancy Travis) | 琼·贝瑞(英语:Joan Barry (American actress)),一名年轻荷里活女演员 |
占士·活士 | 约瑟夫·斯科特(英语:Joseph Scott (attorney)),一名加州律师 |
大卫·杜楚尼 | 罗兰·托瑟罗(英语:Roland Totheroh),差利的长期摄影师 |
电影改编自两本有关差利·卓别灵的传记,卓别灵的《My Autobiography(英语:My Autobiography (Chaplin))》和电影评论家大卫·罗宾森(英语:David Robinson (film critic))的《Chaplin: His Life and Art(英语:Chaplin: His Life and Art)》,描述卓别灵怎样从贫民窟长大到成为最伟大的演员之一。 罗拔·唐尼在此片中大受好评,而他亦因此次的演出入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获得奖项
- 第50届金球奖
提名:剧情电影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电影音乐 - 第4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tor / 最佳男主角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Make Up Artist / 最佳化妆和发型设计 / 最佳服装 / 最佳艺术设计 - 第18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提名:圣乔治金奖 - 第65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男主角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原创音乐
简评
很爱卓别林,但这部电影被拍得一塌糊涂。另外,从这个评分可以看出豆瓣观影伪君子非常之多(他们大多的影评都说着跟电影无关的废话),首先“卓别林”这个命题有先天得分优势,但很明显理查德没有拍出它应有的水平,片中所提及卓别林诸多代表作的灵感源于生活中的创意时,已经把这部电影可怜地定位在对“卓别林电影”脚注的位置上,并且导演并没有把卓电影生涯中与他大部分影片非常不一样的《凡尔杜先生》带上,真让人怀疑导演对卓别林的了解;其次,用卓生前的花边新闻来串起他的一生,每段感情银幕化却表现得潦草,手法技巧专业又不专业这点让人顿觉恼火;最后,年龄跨度这么大的戏,化妆可谓是烂到家了。(喜欢片尾对人物的注释,传记片“回头看”般的宿命感出来了;再一言:片中扮演卓别林母亲的演员是卓别林与第四任妻子生的女儿,杰拉丁·卓别林)
《卓别林》里唐尼就像一个滚来滚去的玻璃盏。脆弱美丽叮叮当当又具有无与伦比的戏剧性和力量感。无论是二十年代卓别林式的默片表演风格(这真的需要童子功和过人的天赋),四五十年代好莱坞需要的那种肢体形态自然散发的美式热情和舞台感,还是现代表演需要的那种大特写细节和深度他全都具备……总之他在里面的展露出的对肢体的掌控乃至面部肌肉细节的处理和单纯的呈现出来的演出效果真的够他拿奥斯卡了!!一个演员一辈子拍出一部这样的作品已经够了!!但他!!只拿到了提名!!然后我愤怒地去搜这届奥斯卡最佳男主给了谁,结果是《闻香识女人》和阿尔帕西诺,愤怒地闭嘴了,所以为什么不92年送选呢,一搜92年他喵的最佳男主是《沉默的羔羊》安东尼霍普金斯。 真的是太惨了真的是太惨了。
乌娜一出来的时候被美貌惊艳了,一时竟没发现她也是男主初恋的扮演者。唐尼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才二十六岁啊!我相信他绝对是有天赋的,灵气十足,可惜英雄片往往会让人低估演技,虽然漫威同剧组演员一直惊叹他的表演,但是只要和英雄挂钩观众对演技这方面貌似就不太客观。这也是唐尼离奥斯卡最接近的一次,希望唐尼即使快六十岁了也多出来拍戏吧,还是想看到他真正拿奖的一天...他的表演绝对值得。
最近在猛补卓别林的电影,以这部传记作结。看到电影序幕卓别林卸妆一幕我就想哭,看到最后“The End”我又想哭,然后再看开头我更想哭了……虽然小罗伯特·唐尼演技炸裂,但还是没法就人物而入戏,可能是因为他那张既像阿尔·帕西诺又像约翰尼·德普甚至有一刻上了妆还有点希斯·莱杰的小丑的神韵的脸让我发现不了卓别林的影子。再者,由于本片“卓翁情史”的本质,一星就扣在这吧。
简述他的一生。他有几任妻子,他的艺术生涯里,拍摄了81部影片,其中5部是有声电影。他为无声电影的付出,戴礼帽的人不能讲话!他开口讲话的一刻,就是他的死期。他为之奋斗的,着实让我钦佩。经理人问到其他人都在看有声电影了谁会花钱看你的表演。他回答:我告诉你谁会看 日本人和俄国人 那些不说英语的人 你忘记了地球剩余十分之九的地方了吗?卓别林的礼帽、胡子、拐杖和八字走路方式,是他的风格,是只属于他的独一无二
老师说这部电影展现了从内部给卓别林带来的人生影响,但我觉得它似乎并没有,只是非常非常客观地描述了卓别林的一生,给卓别林每部重大作品诞生之前的状态做了阐明,情感剖析真的浅尝辄止、隔靴搔痒。最后小罗伯特唐尼看着荧幕上查理卓别林纷飞的电影时光红了眼圈,只有真正看到他本人的时候才能感受到他的挣扎。没错,“如果想了解我,就去看我的电影。”小罗伯特唐尼的表演很出彩!敬永远的查理卓别林。
小罗伯特唐尼的演技确实值得称赞,但是电影本身我觉得有些过誉了,首先通篇我都没看出来喜剧天王有什么挣扎,感觉非常“凡尔赛”,即使真实的卓别林的确在政治上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但是拍出来就感觉为赋新词强说愁。经历的各段感情也是这种感觉,拍出来感觉就是云淡风轻,十分肤浅。说白了这部电影就是高端流水账,并未挖掘出更多东西,在90年代好莱坞众多神片之中,特别是作为好莱坞影史里极为重要的一位演员的传记片中,显得极为平庸。
四星半,非常优雅的传记片,基本上抓住了卓别林职业和个人感情生活的各个重要节点,一些虚构情节有力、准确。小罗伯特·唐尼演得真好,安东尼霍普金斯这个虚构的记者角色设置得也有意思,替我们发问,让“卓别林”不断地进入自己的回忆,他试图钻进那些模糊不清的地方,而卓别林并没有给他答案,电影也没有给我们。他的职业生涯无懈可击,私生活则截然相反。但他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台上播放他的表演片段时,只能用伟大两个字来形容他。
赞誉全部献给唐尼和卓别林,明明卓别林具有如此传奇的一生,可以挖掘的东西也很多,最后拍成了《卓别林艳情史》,就像是《卓别林自传》的影视化作品,但过于流水账,不能算是一部优秀的传记电影。关于卓别林的自陈,甚至不如《纽约之王》和《舞台春秋》里那般通透。唯一让人有感触的便是片尾,唐尼流下的,是和卓别林交杂在一起的时代的眼泪。所以跟《天堂电影院》一样,干脆以后所有跟电影制作有关的电影都用电影来结尾吧?
作为传记片,故事平稳,节奏不慢,不同人物粉墨登场,记忆点还算不错。但总感觉年轻的小罗伯特唐尼没有演出卓别林那种喜剧是退一步看悲剧的人生精髓,有好几处比如他得知初恋嫁人了,他上一秒只是很自然地笑着说她嫁人了,祝福啊,这个点没问题,可惜当人后的时候他只是变了脸色,没有下一步情绪爆发,还有在火车上得知初恋染病死去的时候,他只是背转身去哭泣这种很是常规的表演,这段戏有点我都准备感动,但演员没有给我感动的表演。最后他在游艇上得知自己被美国驱逐出境,遭遇如此大的人生变故,他的反应也是不咸不淡的,令人有些困惑。那当然出于对这样一位大师的选材,本身也容易让我们动情。关于他的初恋是他作品中女主角的原型,关于他老去后对时间的感慨,说曾经自己年轻时前呼后拥,老去之后甚至无法保护自己,都有他作为寻常人的一面。
开头的那个镜头(也是海报)太好看了,结尾看着自己过往的影片落泪,太感动了。卓别林就是天选的喜剧大师,更难得的是他的民族大义,还有他和凡人一样的爱恋和爱钱。要说缺点,大概是影片过于集中在他的成名和拍摄大独裁者的涉政(我承认我非常喜欢大独裁者),而忽略了他在大独裁者之后经历的波折:一个喜剧家逐渐褪去光环,满是悲哀和不舍,到最后用《舞台春秋》去效仿年轻时的自己,祭奠自己就是祭奠喜剧的消亡。为何我们如今依旧爱看卓别林的电影,那是因为从他之后再无这么伟大的喜剧大师。唐尼应该跟卓别林很像,都是戏痴,这种痴太容易带到生活中,而表演的过程中,我又看到了多少除了唐尼和卓别林外的伟大演员的影子…
从开头一幕的独自卸妆戏就感觉到一丝佳片的味道,可惜只是灵光乍现,整体剧本有佳句无佳章,故事中段疲软,结尾勉强提升。作为传记片来讲还是过于记流水账了,对大师内心世界的挖掘只是浅尝辄止。虽然唐尼的表演很传神,但大多是模仿秀的影子,缺少内涵。而影片太着力于塑造卓别林,导致其他人物全员工具人,尤其对他的几段情史交代得如走马观花般略显无趣。令人感动的还是卓别林的原始镜头,这就是大师跟好演员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