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小提琴(1998)
Le violon rougeUP:2021-04-25
红色小提琴简介
三百年来,一把红色小提琴在数个国家流浪,与数人的命运紧紧相牵。仿佛有某种魔咒,让人们为这把琴疯狂着迷。
小提琴的制造者,是十七世纪意大利的乐器大师(卡路•施齐Carlo Cecchi 饰 )。妻儿死去,难抑悲伤的他,把爱人的血涂在小提琴上,从此琴就辗转流落到了奥地利。一个练琴的小男孩为了这把琴痴迷,直至倒落在舞台上。
小提琴的流浪从未间断,从盗墓者,到吉普赛人,到为之自杀的作曲家波普,再到文革期间上海的一位音乐老师。这期间,无论拥有者是否明白小提琴真正价值,都逃不出它的魔力。终于,有鉴别专家知道了小提琴的秘密——它的外壳染着三个世纪前一位大师的血和泪。
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约翰·科里利亚诺 第57届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外语片(提名) 第1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影片(提名)弗朗索瓦·吉拉德
获得奖项
- 第1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获奖:最佳艺术贡献奖
提名:金麒麟奖 - 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原创音乐 - 第57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简评
【红色小提琴】这部慕名已久的电影讲述的是一把斯特拉迪瓦穿越时空的故事,也是一直想和你一起看的电影。虽然从没看过梗概,但从带你走进中央音乐学院琴房触摸到小提琴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始终认为小提琴是最富有灵魂力量的乐器。从很小时候听《梁祝》开始喜欢上这种声音,一直到后来陪你练琴七年多的日日夜夜,这种声音也成为陪伴你我最多的声音。当年畅想总有一天我可以听到你站在面前为我拉响那一首首灵魂曲目,或者是我们一样沉醉的优美的《梁祝》《蓝色多瑙河》,或者是我们一起抓耳挠腮却又变化多端的练习曲,或者是让我们一路欢声笑语的《鳟鱼变奏曲》,或者是令我们美到不想说话的《流浪者之歌》…那些磕磕绊绊的音符穿越岁月和时空,是否仍然和你相伴,如同抚慰我的心灵和记忆一样,让你总想起那些温暖如春的时光[流泪]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红色小提琴这个作品名称立意就已经很明显了。在我看来是五次被血浸润的提琴,跟音乐看似无关又藏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充满了艺术感。也看得出来在当时的年代导演想做出别具一格的题材形式的勃勃野心,个人觉得挺成功的,每一段故事都很意味深长。文革那段真的太深刻了,简短而又有力,看的时候甚至还在跟朋友说原来外国人眼里的当时的中国是这个样子的。
太巧了,和我刚看的《香水》非常类似,两部电影的主角儿都会给别人带来厄运,再者,两部电影表现的对象都很难视觉化,《香水》是味道,《红提琴》是声音,不过好在声音还是能听到,所以表现难度低于《香水》。这部电影最惊喜的是对文革的展示,虽然没有什么新意,但竟然不违和,影评说有可能是王小帅捉刀,总之有中国人在旁协助是肯定的。
这个分段作文写得不好,除了会首尾呼应之外,几乎每个片段都很仓促,甚至可以不交代重要配角的动机(女作家、nerd小哥)和主线索人物的下落,更不要说故事会都嫌的狗血情节,没有想到是一个神叨叨的塔罗牌算命故事。导演对男演员的审美比较差,表演要求也低。反而是张艾嘉把一个有头没尾的角色演得还可以,眼神即演技。(53)
小提琴的几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对应女仆的几张扑克牌,对应片尾的演员表,奇妙的呼应。作曲家自杀后,男仆回到中国,立即卖掉小提琴。1937附近,小提琴被红卫兵的母亲买下,拍下了唯美的旗袍照片。文革中,小提琴被红卫兵放弃,为了自己的党内职务,这在当时是普遍的,例如无悔追踪里的李卫革为了袖章鞭笞母亲。海报揭示了红色的真相,是血,是泪,是匠人对生产中死去的妻子的怀念。拍卖中,小提琴被调包,悬疑,赝品收藏者竟然200w又买回了赝品,可怜啊。拍卖结束后,真品去到他女儿手中,还会是一个悲剧吗,毕竟这是”邪物“。
当年我也是学过小提琴拉过小星星的啊……特别喜欢每段故事切换的镜头,在同一个场所里飞快流转的时间,物换星移中只有小提琴闪耀光芒。主人公的年龄也从孩童、青年至中年,经历神童阶段傲人的天份与孱弱的身体,青年时迷乱的情欲,再大一点时遇到的便是无可阻挡的社会变革,直至最后不顾一切的守护。(不过老实讲最后一个故事太无聊了)说到小提琴,最具魔幻色彩的还是帕格尼尼和他的《钟》啊!
故事的展开从琴与人的孕育开始,到儿童、青年、中年、老年再回归儿童,就像命运的轮回一样,而其中涉及到的热爱与努力、疾病与死亡、激情与灵感、伤害与背叛、命运沉浮与新生......让人唏嘘嗟叹。科里利亚诺巧妙地运用跨越300年的音乐风格,不断的变奏,把旋律和故事自然而然地连在了一起,为这把红色小提琴注入了灵魂与生命。略带一些暗黑色彩的主旋律随着时空的长河重复、震颤,那种深沉的真挚、厚重的记忆、竭力往回收的热爱、以及隐藏在坚韧里的痛苦和不放弃,让人迷失在跳跃而盘旋的时间里,意犹未尽。
也许这把红提琴预示人的一生,从出生的亲人之爱的寄托,到成长中,因纯真迷恋事物无法控制的感情心魔,到青年情欲的幻化流动,使人被欲望蒙蔽双眼,到中年经历蜕变现实,无法坚持真实的随波逐流,汲汲于名利.再到老年寻求到平淡和谐的勇敢,平静退隐于人生沧海中.这是人的一生.让人感受命运每一分钟都有的独特呼吸.
片子很有想法,想通过红色小提琴的五段经历展现人类的本性中丑陋悲剧的一面,更古不变。可惜每个故事的质量差距不小,以中国故事为佳,其还原程度令人瞠目而心有余悸,这在外国电影里极其罕见,其他的都流于俗套,更可喜的是并没有合适的东西把故事们串起来。也就音乐还行。
几世颠沛,宿命纠缠。有人技艺高超,有人心魔难驱,有人为情所困,也有人生不逢时。在旅途和诅咒结束的那一刻,它没有辜负无言而沉重的爱,鲜血铸成的漆在尘世百年流离也依然会有迷人的光,千万次直接揉擦也还是能奏出绝伦的音响。它终将在命运的指使下,走过那段不凡而漫长的旅途,属于一个平凡的孩子,轮回中,她是我们永恒的结晶。
当片里面一个角色说了一句SoaB,我就一直在等SJ的那句Mudafuker,结果并没有,当然这也不是三星的原因。剧本上希望用塔罗牌的意向将小提琴的命运比拟成一个人的命运,然而小提琴作为角色并没有多少发展的地方,人对小提琴所承载的音乐的激情与对小提琴的感情依赖成为片里前两个故事的主线;SJ的现代线对音乐的忽视倒没有什么问题,小提琴脱离作为乐器的属性成为情感寄托的确是一个角色创作方向;主要问题是上海那条线,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故事,小提琴音乐上的表现完全被张艾嘉的母女情所替代,刘子枫作为文革被迫害知识分子的特型演员,他的表演也没有展现对音乐的热忱或执着。这个问题让小提琴由角色退化成为了麦格芬,关于它命运的塔罗牌成为串起这5个故事的线索,而不是使用者在功能和情感寄托上的变化
红色小提琴演奏的是哀恫婉转的生命赞歌。看似是各方买家的争夺,实则是红提琴在抉择。对于这把小提琴,真正举世无双的是它深沉的情感价值,是一个父亲与另一个父亲时隔300年的遥遥相望,把它交予挚爱之手才不算辜负红色小提琴一生的颠沛轮回。